【精品】CRH2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业及改进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 H2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业及改进设计
摘要
高速列车在全世界各地的疾速奔驰,按照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目前的9.1万km增加到12万km,投入运营的高速动车组将达到1000组。
现代高铁动车组的飞速发展,无一不与转向架技术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转向架的检修质量是保证动车组平稳、安全运行的基础。
分析转向架检修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项点对提高转向架检修质量,确保动车组的安全、可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动车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动车检修的质量更要加强,检修效率更要提高。
转向架是保证动车组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部件,随着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我们更应该提高对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质量。
本文主要对CRH2型动车组的检修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对以后CRH2型车检修向更高标准、更高检修效率和更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CRH2型转向架;轮对;检修工艺;改进方案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思路 (1)
第2章 CRH2型转向架构造 (2)
2.1 转向架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2.2 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4)
2.3 转向架基本结构特征 (5)
2.4 转向架的功能 (6)
第3章 CRH2型转向架三级修检修工艺 (7)
3.1 CRH2型转向架一到五级修内容 (7)
3.2 三级修检修周期 (8)
3.3 检修设备 (8)
3.4 检修范围 (9)
3.5 转向架几个部分的检修分析 (10)
第4章转向架轮对检修工艺分析 (13)
4.1 轮对基本知识 (13)
4.2 轮对检修的工艺流程及装备 (14)
4.3 轮对故障 (15)
4.4 轮对三级修工艺标准 (15)
4.5 轮轴及车轮检修 (17)
4.6 轮对镟修 (20)
第5章轮对检修改进方案 (22)
5.1 轮对检修存在的问题 (22)
5.2 轮对检修改进方案 (22)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系列国产化动车组投入正常运营,大大提高了铁路客运能力,缓解了铁路客运的瓶颈制约。
动车组是如今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的一种交通工具,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
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美国GE、EMD等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铁路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他们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动车组技术。
因此,在世界一流动车组技术面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开拓创新,让中国的动车组技术成为世界的顶尖水平,让中国的动车组奔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中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的突破是实现高速动车组自主研发的关键之一,而转向架轮对的研发则是转向架研发的关键环节。
1.2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CRH2型转向架的构造,对转向架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对CRH2型转向架三级检修工艺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轮对检修,包括动车组轮对存在的常见故障以及轮对三级修工艺标准,最后总结了目前轮对检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第2章 CRH2型转向架构造
2.1 转向架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动车组转向架可分为动车转向架(图1)和拖车转向架(图2),动力转向架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作用叙述如下:
图1 动车转向架图
图2 拖车转向架图
(1)轮对和轴箱——轮对作为车辆与线路的系统界面,直接向钢轨传递重力,通过轮轨间的粘着产生牵引力或制动力,并通过车轮的回转实现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平移);轴箱是联接构架与轮对的活动关节,它除了保证轮对进
行回转运动外,还能使轮对适应线路不平顺等条件,相对于构架垂向、横向和纵向运动。
(2)弹簧悬挂装置——主要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
现代动车组车辆基本采用两系悬挂,一系悬挂装置(图3)悬挂在轴箱和构架间,二系悬挂装置悬挂在构架与车体间。
弹簧悬挂装置,用来平衡轴重分配,缓和线路不平顺对车辆的冲击,保证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
并保证车辆通过曲线时使转向架能相对于车体回转灵活。
图3 一系悬挂图
(3)构架——转向架的基础骨架,用于安装转向架的各个零、部件,并承受和传递各种载荷。
见图4。
图4 构架图
(4)车体与转向架间的纵向牵引装置——主要用以传递车体与转向架间纵向力。
如:牵引力和制动力。
图5为牵引拉杆图。
图5 牵引拉杆图
(5)驱动装置(动力转向架)——将动力装置的扭矩有效地传递给轮对,驱动车轮转动。
见图6。
图6 驱动装置图
(6)基础制动装置——将制动缸压力,增大若干倍以后传给闸片或闸瓦,使其压紧制动盘(或车轮),对车辆施行制动。
2.2 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CRH2型动车组的转向架是以E2系列新干线车辆以转向架的规格为基础,充分利用新干线车辆转向架的设计基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
CRH2型转向架采
用了转臂式轴箱定位方式、无摇枕转向架。
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有动车转向架与拖车转向架两种,结构基本相同,其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动车转向架及拖车转向架的技术参数
2.3 转向架基本结构特征
(1)采用无摇枕H形构架;
(2)采用轻量、小型、简洁的结构;
(3)采用小轮径(860mm)车轮以减少簧下重量;
(4)采用空心车轴;
(5)轴箱采用转臂式定位,轴箱弹簧采用双圈钢圆簧;
(6)二系采用空气弹簧,构架设附加气室;
(7)采用抗蛇行减振器;
(8)采用单拉杆式牵引装置传递纵向力;
(9)电机采用架悬结构;
(10)采用挠性浮动齿式联轴节;
(11)基础制动装置采用液压油缸卡钳式盘型制动;
(12)全部车轮装设机械制动盘(轮盘);
(13)非动力转向架车轴上装有机械制动盘(轴盘);
(14)利用踏面清扫装置改善轮轨间粘着状态和降低运行。
2.4 转向架的功能
转向架是动车组车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
对铁路车辆,转向架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1)承载:承受转向架以上各部分的重量(包括:车辆自重、旅客载重、水及动态载荷等),并使轴重均匀分配。
(2)导向:保证车辆顺利通过曲线。
(3)缓冲:缓和线路不平顺对车辆的冲击,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
(4)牵引(动力转向架):保证必要的轮轨黏着,并把轮轨接触处产生的轮周牵引力传递给车体、车钩,牵引列车前进。
(5)制动:产生必要的制动力,使车辆在规定的距离内减速或停车。
第3章 CRH2型转向架三级修检修工艺
3.1 CRH2型转向架一到五级修内容
3.1.1 一级修——例行检查
在运行整备状态下,完成消耗部件的更换、调整和补充等,同时对各部分的状态和性能进行检查。
若发现偶然发生的故障,在车辆使用的间隙进行维修作业。
检查内容如下:
(1)转向架车轮的状态;
(2)基础制动装置的状态。
3.1.2 二级修——专项检查
以不落轮的状态进行设备的检查、调整,停止车辆的使用进行检修作业。
检修内容如下:
(1)转向架、驱动装置的状态;
(2)受电装置、主电机、制动装置的状态。
3.1.3 三级修——重要部分分解检修
对于运用中可能因状态不良而导致重大事故的转向架等主要位置进行解体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转向架构架检修;
(2)轮对分解检修;
(3)轴承分解检修;
(4)轴箱定位装置、轴箱分解检修;
(5)牵引系统的可变形联轴节分解检修。
3.1.4 四级修——系统全面分解检修
对各主系统进行解体检修,并且进行车体的涂漆。
检修内容如下:
(1)转向架构架检修;
(2)轮对分解检修;
(3)轴承分解检修;
(4)轴箱定位装置、轴箱分解检修;
(5)差压阀、高度调整阀分解检修;
(6)圆弹簧、空气弹簧分解检修;
(7)油压减震器检修、检测;
(8)牵引系统的可变形联轴节分解检修;
(9)齿轮箱分解检修;
(10)牵引电机分解,转子、轴承检修。
3.1.5 五级修——整车全面分解检修
对全车进行解体检查,较大范围的更新零部件,并且进行车体的涂漆。
检修内容如下:
(1)转向架构架检修
(2)轮对分解检修;
(3)轴承分解检修;
(4)轴箱定位装置、轴箱分解检修;
(5)差压阀、高度调整阀分解检修;
(6)圆弹簧、空气弹簧分解检修;
(7)油压减震器检修、检测;
(8)牵引系统的可变形联轴节分解检修;
(9)齿轮箱分解检修;
(10)牵引电机分解,转子、轴承检修。
3.2 三级修检修周期
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为转向架修,应在运行里程满60万km或运行时间达1.5年时进行,此检修过程应在动车段内进行。
3.3 检修设备
(1)所需工具
数字压力计、金属直尺、尖嘴压杆式油枪、第四种测量仪、轮对内侧距尺、轮径尺、轮缘形状专用测量尺(测量“倾斜度”值)、轮缘高度/厚度测量尺、车轮轮辋侧面鼓起专用测量仪等。
(2)所需设备
移动式驾车机、不落轮镟床、移动式磁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
(3)所需物品
清洁剂、压缩空气、干净抹布、钙基脂和冷冻机油、清漆、压缩阀调整垫、O型圈、电机进风口滤网、齿轮箱油、联轴节润滑脂、开口销。
3.4 检修范围
首先需要对转向架进行清洗、分解,另外在对转向架进行检修的时候还需要定期对构架进行清洗,并且注意检查探伤。
在对动车组转向架进行检修的时候需要加强对零部件的检修,对于内部轴承、制动部件以及牵引电机要进行细致的检修。
表2是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项目及要求。
表2 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项目及要求
续表
注:表中“◎”表示该项目在本级修程中为检修项目,“△”表示从上一级部件上拆下检修。
3.5 转向架几个部分的检修分析
3.5.1 构架检修分析
构架是转向架的骨架,其主要作用是承载和安装各个悬挂系统及安装件。
CRH2型车构架检修包括构架本体检修、未分解部件检修和管路系统检修三部分内容:
(1)构架本体检修。
重点项目有:目视检查外露表面油污、锈垢清除良好,表面不得存在划伤、磕碰伤,各安装座不得存在扭曲、变形。
目视发现有裂纹、密集式气孔等缺陷时须焊修,焊修后焊缝须进行磁粉探伤。
(2)未分解部件检修。
重点项目有:未分解部件主要包括制动夹钳、增压缸、踏面清扫器、温度传感器、差压阀、抗侧滚扭杆等检修项目。
其中制动夹钳和踏面清扫器为重点检查项目。
制动夹钳的波纹套、油缸和闸片厚度需要重点注意。
(3)管路系统检测。
重点项目有:配管表面无凹陷、划伤、变形。
配管与管支架、管卡座和管卡间无间隙,管支架无变形。
各管路安装管卡无松动、脱落现象;管卡有明显的变形须更换新品。
(4)螺纹孔检修。
构架几乎是转向架所有部件的安装载体,因此构架螺纹孔检修是非常重要的检修内容。
其主要包括:牵引拉杆安装螺纹孔、电机安装螺纹孔、减震器安装螺纹孔、定位臂安装螺纹孔、轮对提吊安装螺纹孔、温度传感器安装螺纹孔等。
对所有螺纹孔都要进行清理溜丝,其中牵引拉杆安装螺纹孔、电机安装螺纹孔、减震器安装螺纹孔、定位臂安装螺纹孔为重点螺纹孔检修项点,需要用塞规检测螺纹状态。
如果丝孔出现乱丝或滑丝需要返厂进行螺纹孔重新加工。
3.5.2 电机检修分析
CRH2型车电机首先在分解完毕以后,记录其铭牌号和所安装位置后进行彻底的防护。
主要防护部位为电380V三项交流电缆插头和速度传感器插头,然后装箱返厂。
因目前转向架车间不具备自主检修电机的资质,所以电机在分解以后直接装箱返厂,等待下列维修车列再次组装使用。
返厂回的电机在组装前需要注意几个事项:
(1)确认电机合格证和铭牌是否一致,防止返厂批次错误。
(2)检查电机的电缆插头和传感器插头是否合格,尤其插针的状态。
(3)返厂后的电机需要对电机侧联轴节进行安装,需要核对所装联轴节批次正确且方向正确(不能将齿轮箱侧误装至电机侧)。
图7 牵引电机图
3.5.3 轴箱弹簧、空气弹簧检修分析
轴箱弹簧和空气弹簧都是承载车体和缓冲垂向载荷的重要部件,其中轴箱弹簧为钢簧,属于一系悬挂,压缩、拉伸弹性形变大,可有效的缓冲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低频震动;是由内外两圈反向螺旋钢簧组成的双簧结构,总体分解后需要进行再次分解,检修较为复杂。
每个钢簧都须进行刚度试验,组装时按内外簧高度进行选配。
空气弹簧为像胶囊包裹的气体弹簧。
其拉伸、剪切形变小,但可以有效地缓冲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高频震动。
其结构由上盖板、下盖板和进出气孔组成,不需要再次分解。
空气弹簧作为车体与构架之间的缓冲和垂向力承载装置,其对于高速动车组的作用非常重大。
是动车组与普通车转向架结构改进的重要部件之一。
其在检修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充气部分的橡胶囊进行检修:
(1)空气弹簧检修时不得接触酸、碱、油或其它有机溶剂,避免热损伤和人为磕碰损伤。
(2)上下进气嘴毛刺、磕碰等损伤可用400#砂纸或油石进行打磨消除棱角。
外露金属表面出现锈蚀时用80#砂纸进行清除(砂纸粗细度区别很大)。
(3)动车组空气弹簧外观检修缺陷更换标准非常严格。
3.5.4 联轴节检修分析
联轴节是连接轮对齿轮箱和牵引电机的重要部件,牵引电机的全部扭力都由联轴节来传递。
联轴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齿轮箱连接,另一部分与牵引电机连接。
CRH2型车的联轴节分为两种,其中CRH2A/B/E/2C1四种车型运用同一种联轴节。
其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分解检修,对小齿轮部分需要进行探伤。
而CRH2C2/380A/380AL三种车型所用联轴节为ESCO公司生产的联轴节。
不需要分解检修,但要从转向架分解工序开始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污物污染内部润滑油。
两种联轴节检修重要注意项点:
(1)两种联轴节在分解过程中都要做好防护工作,其中ESCO联轴节防护要求更为严格。
(2)CRH2A/B/E/2C1四种车型联轴节需要再次进行分解检修,小齿轮是扭力的重要传递部件,其啮合部位检查是关键,必要时需要进行磁粉探伤。
(3)两种联轴节在和电机或齿轮箱组装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好电机和齿轮箱主轴,防止磕碰。
(4)两种联轴节安装方法和所用工装工具不同,CRH2A/B/E/2C1组装时先要进行预组装,然后进行热装。
而CRH2C2/380A/380AL需用高压油泵进行正压,然后反压检查安装状况。
3.5.5 轴箱体和传感器检修分析
轴箱体是连接轮对和构架的活动关节,它除了保证轮对进行回转运动外,还能使轮对适应线路或轨道不平顺,相对构架具有一定的横向、纵向和垂向的减震作用。
CRH2型车的轴箱定位方式均采用转臂式定位方式,检修过程中首先要对轴箱体进行分解清洗,然后再进行打磨。
关键注意项点如下:(1)定位节点需要进行刚度检测试验,调节设备参数至各型车所需参数进行试验,须严格执行各型车所匹配的参数。
(2)轴箱体内孔尺寸检测需要使用专用仪器,其精度要求相当之高,要严格进行测量仪器的标定工作。
(3)轴箱体前后盖各型车所用材料均由区别,进行轴箱体组装时应相匹配。
传感器检修内容主要包括齿轮箱、轴箱温度传感器检修、AG37、AG43速度传感器检修、ATP(GEL247V)、LKJ用速度传感器检修和接地线检修四项内容。
CRH2型动车组各级检修中速度传感器检修仅针对给制动控制装置(BCU)提供速度信号的AG37、AG43型速度传感器。
图8 轴箱体
第4章转向架轮对检修工艺分析
4.1 轮对基本知识
轮对是动车转向架检修工作中的关键部件,(见图9和图10)由轴承、车轴、车轮三大部分组成,对其的检修分为轴承检修、车轴超声波、磁粉探伤检测、踏面镟修等工序。
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采用了空心车轴和直辐板车轮。
轮
对的作用是引导车辆沿钢轨运动,同时还承受着车辆与钢轨之间的载荷。
因此,轮对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图9 动车轮对图
图10 拖车轮对图
4.2 轮对检修的工艺流程及装备
4.2.1 工艺流程
收入→轮对轴箱装置分解→煮洗→冲洗→外观检查与测量→电磁探伤→微控超声波探伤→人工超声波探伤→镟修→轮辋探伤→动平衡→轮对轴箱装置组装→磨合试验→支出或存放
4.2.2 轮对检修主要装备
感应加热器、煮洗槽、水轮冲洗机、电磁探伤机、微控超声波探伤机、多通道探伤机、转轮器、旋转车床、轮辋探伤机、动平衡车床、烘箱、注油机、电子秤、标志牌刻字机、磨合试验机。
4.2.3 主要工卡量具
扭力扳手、直尺、盘位差尺、轮位差尺、轮径尺、中心矩尺、内侧距尺、偏心尺、塞尺、游标卡尺、深度尺、四号检查器、轮缘角样板、踏面样板、止规、通规。
4.3 轮对故障
轮轴的日常检查时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故障损伤主要有车轴的车轴裂纹、车轴磨伤、车轴弯曲等和车轮的踏面磨耗、踏面擦伤及剥离、轮缘磨耗、车轮裂纹等。
4.4 轮对三级修工艺标准
4.4.1 制动盘检修
制动盘外观检查状态良好,无贯穿裂纹。
制动盘各连螺栓不得松动,开口销不得丢失及折损。
制动盘有效摩擦面局部凹陷深度不超过1mm,偏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不大于1.5mm,超限需加工修整盘面。
轮盘、轴盘裂纹沿半径方向长度不超过70mm,制动盘散热筋上的污垢杂物要清除干净。
4.4.2 齿轮箱检修
齿轮箱检修时应先检查齿轮箱体表面,要求齿轮箱表面不得出现漏油现象;其次对齿轮箱内部进行冲洗,去除油污。
冲洗时,齿轮箱内部不得出现杂音。
然后进行接地装置检修、齿轮箱吊杆装置检修、空气插头清洗检修。
齿轮啮合面有毛刺需剔除,且不能存在裂纹。
齿轮箱检修完成后,在箱体内加入3.5dm3的EP3080润滑油。
其工艺流程为:外观检查→轮对组成定位→排油→磁拴清洗→气管插头清洗→齿轮箱清洗→齿轮箱上盖分解→预加润滑油→交检。
4.4.3 轴箱轴承检修
轴箱轴承检修时不用退卸,进行表面清洗后外观检查,轴承外圈不得存在剥离,电蚀缺陷,表面锈蚀划伤需打磨修整。
4.4.4 联轴节检修
联轴节(图11)须分解检修,分解后须用煤油对各部件进行清洗,各零部件表面不得有污物和锈蚀,小齿轮和齿轮外筒必须进行磁粉探伤检查,有裂纹需更换,小齿轮啮合处不得有污物。
其工艺流程为:外筒分解→油脂清理→特殊螺母、止动垫片拆卸→小齿轮退卸→挡水罩、挡油板分解→组件分解清洗检查→小齿轮、外筒探伤→清洗→待组。
图11 联轴节图
4.4.5 轴箱组成检修
轴箱组成各部件(含轴箱体、前盖、后盖、橡胶节点、压盖等)须分解检修;清除轴箱体外表面锈污后进行外观检查,非加工面不得存在明显的磕碰伤;轴箱体内孔加工面纵向擦伤或划痕深度不超过0.5mm时允许将边缘棱角消除后使用,局部磨耗深度不超过0.2mm,超过时更换,内孔表面有锈痕时须清除。
轴箱体金属迷宫槽部位不得有凹陷、变形,有锈蚀、毛刺、尖角、锐棱时须消除。
其工艺流程为:外观检查→部件标识→速度传感器拆卸→后盖拆卸→轴箱体退卸→前盖退卸→轴承表面清理→定位节点分解→零部件外观检查。
4.4.6 轴箱定位节点检修
外露橡胶无明显破损、龟裂、老化现象,有下列情况需更换(橡胶与金属件结合面之间产生开裂且长度超过1/6圆周,深度超过5mm时;橡胶表面产生溶胶现象且有明显块状橡胶脱出时;伤痕长度在15mm以上、深度在5mm以上时;橡胶部的膨胀量超过内筒金属外径142mm时;芯捧外露表面进行磁粉探伤,有裂纹时更换),护板外径小于106.6mm时更换。
检修合格后轴箱体、轴箱定位节点和压盖按图纸要求进行组装,其螺栓紧固扭矩为148N·m,组装时注意定位节点安装锥面的方向性。
4.5 轮轴及车轮检修
4.5.1 轮轴的检修
(1)在车轴轴身上小于1mm深度的凹痕可以用粗砂纸打磨去除,按纵向方向(沿着车轴中心线)打磨。
打磨后用磁粉对相关相关区域进行探伤检测,不允许有裂纹产生。
(2)如果发现在车轴轴身上的磕碰印痕超过1mm深则更换轮对。
(3)在过度圆弧R处不允许出现磕碰或裂纹,如图12,如果在这里出现磕碰活着裂纹则更换轮对。
(4)车轴内部的缺陷(如内部的裂纹、气孔、夹渣等),须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伤检查,如有缺陷则需更换轮对。
(5)车轴轮座若有拉毛或损伤,应进行打磨。
(6)其它轴身如有必要则进行表面修复。
(7)对车轴进行补漆、防锈处理,并标识。
(8)记录有关数据信息。
图12 轮轴无损检测试验图
4.5.2 车轮故障检修
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轮对检修限度表见表3。
表3 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轮对检修限度表
注:以上检修限度表中未标注单位的均为mm。
(1)车轮踏面磨耗的检修
车轮标准直径为860mm,轮径磨耗限度为790mm,如图13和图14。
轮缘高度检查,使用轮缘尺检查轮缘高度。
轮缘最大高度为33mm。
轮缘厚度检查,使用轮缘尺检查轮缘厚度。
轮缘最小厚度为26mm。
如图所示。
车轮直径之差:同一车轮≤0.5mm,同一轮对≤1mm,同一转向架≤4mm;利用轮径尺测量,测量点为轮辋内侧面向外70mm处,测量三次去平均值进行检测。
图13 轮径尺测量车轮直径图
图14 测量轮缘高度和厚度图
(2)踏面擦伤、碾长和剥离的检修
利用钢皮尺沿踏面圆周方向测量,踏面擦伤剥离不过限;车轮踏面擦伤深度≤0.5mm,长度≤70mm;车轮踏面连续碾长≤70mm,车轮踏面剥离一处长度≤20mm、2处长度每处≤10mm。
车轮踏面遭受异物碾,如图15。
图15 车轮碾伤图
剥离故障图片,如图16所示,靠内侧踏面,有较为严重的碰伤,轮子表面有压痕,但并无裂纹,靠外侧踏面,连续剥离50x15,观察处理。
图16 踏面连续剥离图
4.5.3 车轮内侧距离检修
检查车轮与轮座的结合部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应进行分解,并重新选配、压装。
在轮对空载条件下,车轮轮对内侧距离测量值应在2
1353 mm。
1-
4.6 轮对镟修
4.6.1 动车组轮对不落轮镟修办法
(1)动车组在入库前先通过轮对踏面自动诊断装置的检查,当轮对踏面诊断装置诊断出轮对出现车轮不圆度、轮缘磨耗、踏面磨耗、踏面裂纹、踏面擦伤、剥离等缺陷超过限度时,须对超限轮对进行不落轮镟修。
(2)不落轮镟床(图17)开机后须先进行自诊断检测,自诊断功能良好方可继续操作。
动车组以小于5km/h的速度驶入不落轮镟修库后,由不落轮镟床的作业人员协助动车组司机将待修轮对牵引入位,并由镟床的摩擦定位装置加以自动定位。
(3)不落轮镟床作业人员根据轮对踏面自动诊断装置传输的检测数据或操作不落轮镟床对待加工轮对进行自动测量,然后输入相应形式的轮对参数。
(4)整理好刀具的定位尺寸,开始进行轮对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