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语言,体味散文中作者之情感沈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咀嚼语言,体味散文中作者之情感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明中学沈凡
在初中学生接触的文学体裁中,各种类型的文章让人目不暇接。
而散文凭借着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而被学生所喜欢并推崇。
散文以其灵活的写作方式,淋漓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而,要深入的了解散文中所蕴藏着的真情实感,就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胆的思维想象能力。
因此,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咀嚼散文的语言来体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理解作者思想内涵
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都体现作者的情怀,作者在表达过程中总是为读者营造优美的意境的。
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进行整篇研读。
同时,更需要学生细读、研读,以便学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
在散文教学中,通过整篇阅读初步了解散文的结构以与立意,用心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想象作者的处境以与心境,并通过换位思考使自己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散文中。
这样,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以及蕴藏的思想就变得更加清晰。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属于回忆性散文,整篇生动有趣,反映了对童年快乐的生活的追忆。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整篇的阅读,体会到其中的趣味,并进行多次朗读。
接着,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感受其中所具有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最后,教师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章,深入地解析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教师借助文章地内容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百草园中有很多的乐趣,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描述的?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于作者的吸引力的差距的?作者是怎么表达百草园的有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的?通过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地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自由的讨论,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抓关键词,凸显散文思想内涵
散文是美文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内容充满了精神的见解与优美的意境,而散文中的点睛之笔,更能让人深入地体会到其中的美。
在散文中有的句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有的句子是铺垫,可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而有的句子则是这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
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时需要抓住关键词句,并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构,加快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却有着贯穿全文的线索,学生需要理解文章,体会关键词句中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并且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时,文章中所描述的冬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无一不在透露着那一抹浓重的自然之美。
从景物中散发出来的美,被蕴藏在那清新明丽的词句中。
如开篇第一句“济南的冬天的响晴的”中的“响晴”一词最能反映济南冬
天的特征。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走进散文的殿堂,畅游在充满优美词句的海洋中,感受文章的内涵,体会其中的优美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咬文嚼字,对语言进行细品
有人说:“文学是狡黠的情人,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话不说明白让你自己去揣摩”。
散文的语言有的直白,有的却比较含蓄。
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对文章咬文嚼字,进行细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情实感。
因此,在解读散文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文章中的词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文章中没有过于优美的词句,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情感描写,只借用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来描写文章,简单的话语却蕴藏着作者最真诚的情感。
课文中的“祸不单行”、“满院狼藉”、“光景惨淡”、“触目伤怀”等,渲染了一抹悲痛的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体会到了作者的悲伤心情。
还有那两个“踌躇”和“再三”,还有三个“嘱”字,更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担心、关怀,虽然文字简单,却是将最真实的情感展现了出来。
“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等句子,更是将那一份深厚地父子之情直观地表达了出来。
好的文章不在于有多么华丽地文字,而是能将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让读者进行细品,体会到其中的意蕴。
四、品味语言,探究散文的特色
散文作为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被广泛使用。
每一位作者的身心经历、思想情操都是不同的,所以散文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也都是不同的。
散文可以用来描写,也能托物言志,也可以发表议论。
它所蕴藏的情感是复杂的:有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爱国之意,有的传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有的则是表达了对身边事物的喜爱之情,或者思念之情。
散文的文字极具特色,想要准确的理解,就需要细细品味语言,用心去咀嚼。
例如,在阅读《老王》这篇散文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文章所描述的老王“送鸡蛋”时的外貌来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老王其貌不扬,为什么作者要着重描写?其中的描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句子中的多种写作手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品味,从简单的黑纸白字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体会文字中的内涵,探究散文的特色,欣赏蕴藏着的美,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情操。
总之,阅读散文需要咀嚼语言。
阅读散文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其中所蕴藏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意境。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多种途径来引领学生走入散文的知识殿堂,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散文的基础上,学习散文写作技巧,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