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莲纹(宋元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枝莲纹(宋元篇)
以植物为题材对陶瓷器进行装饰的历史极为悠久,以写实或变形的手法对瓷器进行装饰,在所有的纹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莲纹饰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起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

莲花在佛教中常比喻为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莲花在佛教中视为“净土”的代表。

自东晋、北魏以后,随着佛教艺术的盛行,用莲花纹样作为装饰更是达到极盛。

莲花纹
缠枝莲纹,是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

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

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

这种纹饰兴起于宋代,在元、明、清三代非常流行。

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

从盘、碗、瓶、壶、杯、炉等器物上面皆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尤其在元明清三朝缠枝莲纹被大量装饰在青花瓷器上,深受从皇家到平民的一致喜爱。

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纹折腰碗
宋代,中国瓷器才始见有缠枝莲纹饰,茎蔓缠绕,莲花摇曳,花枝舒展。

宋人极具有丰富的审美观,强调哲学、伦理、道德的和谐统一,对花卉植物的关照常常是对人自身的关照,对花卉植物的表现是人格理想和道德的表现。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充分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莲的自然秉性、形态特征同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人格理想所赋予的审美观念。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的是莲花喻为人而立的则是为人的标准。

元青花缠枝莲纹碗
元青花缠枝莲纹饰
到了元代,缠枝莲纹普遍流行,有的直接做主题纹饰的,有的做辅助纹饰的,既有一定的模式,又在定式中追求变化。

莲花的造型多变,有正有侧;花蕊有心形和圆形;花瓣呈麦粒状,前端似有麦芒,花瓣由以前的肥大变为窄细。

花叶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以青花勾画叶脉。

以盘碗及罐类器形较为常见,表现形式有青花及印花。

盘碗类圆器多为青花地留白,瓶罐类琢器则以青花描绘纹饰,但也偶有不循此规则的。

元青花缠枝莲纹蒙古包
元釉里红缠枝莲纹执壶
元代莲花纹饰瓷器装饰风格在枝条的缠绕之中,花朵的方向一反一正,花朵的画法也一侧一正,出现元代青花缠枝莲同花异向的器物。

同花异向纹饰绘画手法是花向相同,但在缠枝之中呈相反的方向,几朵莲花左右相背,上下相对,相同之中有所不同,不变之中有变化。

元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饰
元青花缠枝莲纹饰
此外,元代缠枝纹有一种同花同向,即莲的画法一样,还采用了同一走向的缠枝法,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元代缠枝莲纹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大放异彩特征,具有承接宋代缠枝莲纹的特征,还开启了明清缠枝莲纹辉煌的序幕。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盏托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扁菊纹执壶
专业送拍,目前国内业务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海外业务有送拍澳门中信,香港皇室贵族,中国艺海,台湾中正,香港劳伦斯,新加坡金沙,美国大联盟,阿联酋迪拜拍卖等,承诺送不进去全额退款,根据各拍卖行历史成交记录为您选择您藏品适合的拍卖行合作上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