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学习迁移)模拟试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学习迁移)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11.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学习的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正确答案:C
解析: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2.下列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描述的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聪明过人
B.举一反三
C.物以类聚
D.思维敏捷
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正迁移形式。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3.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 )影响的表现。
A.定势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水平迁移
正确答案:A
解析: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题属于定势的阻碍作用。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对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正确答案:B
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一般是在学习初等数学之后才学习高等数学,因此是逆向迁移。
正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是逆向正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5.研究发现,学生在检查自己做完的试卷和作业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是别的同学检查时,却很容易发现错误,这主要是由于( )的影响。
A.认知困难
B.粗心
C.知觉的整体性
D.定势
正确答案:D
解析: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6.“举一反三”不能说明下列哪种迁移?(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水平迁移
正确答案:C
解析:“举一反三”不能说明的迁移是特殊迁移。
因为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7.与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观点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正确答案:D
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
认
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大。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
所以,形式训练说与一般迁移联系最为紧密。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8.“举一反三”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正确答案:A
解析: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正是水平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9.如果在掌握了汉语语法的情况下,再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
这种情况属于学习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零迁移
D.一般迁移
正确答案:B
解析:“负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其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消极影响。
表现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0.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正确答案:D
解析:后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起到迁移作用,是逆迁移,并且促进、深化了前面的学习,因此是逆向正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1.体操课上,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自行编排出一套新的体操动作,菲菲将课上学习到的体操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重新编排出一套新的体操。
这属于学习的( )现象。
A.重组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顺应性迁移
D.抑制性迁移
正确答案:A
解析: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
菲菲把学到的动作进行调整组合,属于学习的重组性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2.“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陆钦斯
正确答案:D
解析:心理学家陆钦斯通过设计“量杯实验”来测验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故选择D。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3.如果识记某材料10遍刚好能背诵,那么一般情况下,识记( )遍效果最好。
A.12
B.15
C.18
D.20
正确答案:B
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4.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再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
正确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
他认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仅仅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5.学习了“请、清、情、晴”一组字后,有助于另一组字“幕、墓、募、慕、暮”的学习。
这种学习现象是产生了( )。
B.低路迁移
C.水平迁移
D.特殊迁移
正确答案:C
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低路迁移指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特殊迁移又称具体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由题干可知,两组生字属于同一概括水平的学习,而不是两种类型的学习,因此产生的是水平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6.下列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 )。
A.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中的问题解决
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一种的学习
D.总是把前面学的学习材料与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
正确答案:D
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AC项属于正迁移。
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巾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B项属于一般迁移。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D项属于负迁移,前后学习的混淆是因为后面的学习阻碍了前面的学习。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17.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生的学习方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学生的学习方法属于客观非必要条件。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多项选择题
18.学生之前学习的中文语法有助于其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和理解,这种现象称之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正确答案:A,D
解析:学习中文语法有助于英语语法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故是正迁移;中文学习与英文学习是平行关系,因此是水平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判断题
19.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对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特殊原理进行概括。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原理进行概括。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20.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越差。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越差。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21.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22.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起来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在于训练的内容。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知识模块:学习
迁移
23.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下而上的迁移。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的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菱形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菱形属于下位知识,平行四边形属于上位知识,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24.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水平迁移。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
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垂直迁移。
知识模块:学习迁移
简答题
25.如何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
正确答案:(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涉及知识点:学习迁移
26.简述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正确答案:桑代克认为,训练官能并不能保证自动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反应联结,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涉及知识点:学习迁移
论述题
27.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并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仅教给学生如何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
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涉及知识点:学习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