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与弱、高和低与什么有关?
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呼呼雨声——哗哗、沙沙、噼噼啪啪、淅淅沥沥雷声——轰隆隆流水声——哗哗、哗啦啦泉水——叮咚、叮咚树叶——沙沙动物的声音青蛙——呱呱呱呱蜜蜂——嗡嗡嗡嗡小鸟——唧唧喳喳马蹄——嗒嗒嗒嗒小鸡——叽叽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敲打声、噪声音乐声、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
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管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管—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发声物体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轻击鼓面敲击音叉
我看到的现象
橡皮筋在振动
钢尺在振动
鼓面在振动
我听到的我的想法
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答: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8、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
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9、听到的声音和传播声音的物质:鼓声,空气(气体);抓挠桌面的声音,桌面(固体);土电话的声音,线绳(固体);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水(液体)。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
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4、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7、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
答: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

中间有橡胶管与听筒相连,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声波从头端薄膜处出入,经橡胶管传到耳朵,并且声音衰减较少。

5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2、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
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弱,钢尺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3、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4、轻轻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你能说一说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答: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答:弹钢琴、敲击音叉、调节家中音响的音量旋钮,使音响的声音变响,这时用手探测到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幅度变大,这表明声音振动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8、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振动物体振幅大小
振幅小声音强弱声音弱声音强声音弱声音强
钢尺轻轻拨动
钢尺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用力击鼓振幅大
鼓振幅小
振幅大
6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有高有低。

2、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发现铝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发现簧片越长越厚,发出的音调越低,音簧越短越薄,发出的音调越高。

4、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答: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有关。

比较长的、粗的、厚的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比较短的、细的、薄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弦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弦的振幅越小,声音就越低。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发现长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调节乐器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发现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松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5、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越细、越紧、越短,弦的振幅就越大,
声音就越响;越粗、越松、越长,弦的振幅就越小,声音就越低。

6、制作小乐器的步骤:第一步: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

第三步:制作完成后,试一试自己的小乐器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管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参与呼吸的器管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管。

2呼吸与健康生活
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7、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要消耗大量的养料和氧气,以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管就必须加倍工作,因此它的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善。

8、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在运动时,人会出现呼吸加快的现象,这个时候心跳也会加快。

平静下来之后,人的呼吸就会逐渐平缓,这个时候心跳也会慢下来,回到正常状态。

9、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3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2、深吸—口气,吹响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而肺活量小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短一些。

3、我们可以用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肺活量。

4、简易肺活量测量袋使用方法:第一步:展开测量袋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第二步: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第三步: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6、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

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以促使肺活量的增长,大量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以后,我打算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1、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食物分类标准很多,不同的标准,分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3、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是什么?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是主食类食物,如米饭、包子、面条等。

5食物中的营养
1、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这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必需的营养成分。

2、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3、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4、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5、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以在教师或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7、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8、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没有,有的食物中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有的食物中含有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6营养要均衡
1、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蕴含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2、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埈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3、我们平时可以参照“平衡膳食宝塔”,想一想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可以做一些调整。

4、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

5、“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让我们看一看,“平衡膳食宝塔”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

“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食用量。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说明我们在天中盐和油的摄入量最少,谷薯类的摄入量最大。

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6、怎样才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从食物中获取埈衡的营养?请写出五点。

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7)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管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过程叫作消化。

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管之一。

4、牙齿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5、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
酲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保护好牙齿对我们的建康很有意义。

6、舌头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地切碎磨碎,让唾液充分地和食物混合。

7、馒头在咀嚼过程中会逐渐地被唾液浸湿变软。

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8、预防蛀牙的方法有哪些?(1)刷牙时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具有抑制细菌作用,也可以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

(2)要注意饮食习惯。

少吃甜食和上火的食物,特别是在睡觉前,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饭后还要养成漱口的好习惯,这样,得蛀牙的几率就微之甚微了(。

3)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在幼儿时期两岁和三岁时就开始学习刷牙。

刷牙可以将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清除掉。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去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检查。

9、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食物在口腔中完成初步消化,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转化为糖类。

牙齿咬碎食物便于吞咽,产生有利消化的唾液,向消化系统发出开始工作的神经信号。

经过初步消化之后,食物将会进入下一个消化器管继续进行消化。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管。

2、人体的消化器管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3、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过程: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4、消化器管各部分的作用: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入口,其功能是感觉食物的味道和搅拌食物。

食道连接着咽部和胃,食物在食道的推进不是靠重力,而是靠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松弛,称为蠕动。

胃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消化器管,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5、消化器管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类型动力小推车推力马车马拉自行车脚蹬小轿车汽油高铁动车电力
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
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反冲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6、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答:方法一:可以利用更大的气球,把气球里的气打得更足一些,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一些。

方法二:可以利用细一些的喷管,使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的气流更强大。

方法三:可以使用两个气球同时喷气,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

7、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子弹炮弹出膛,由于反冲会产生后座力。

游泳、滑冰等一些运动,也是利用反冲力。

一种俗称“钻天猴”的烟花,点火后飞到空中,然后爆炸,飞到空中的过程就是利用反冲力。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橡皮筋具有弹性,可以拉伸。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的方法及步骤:第一步: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二步: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3、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