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登记表07.doc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 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
发掘“材”源,独具匠心。写作是生活的需要,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 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 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教研活动登记表
活动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三(5.29)
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听叶玉华老师的习作指导教学示范课,第七单元教学内容讨论。
主持人:徐玉香
成员 蒋小华 梅华 叶玉华 印山红
一、集中听课评课。叶玉华老师执教习作指导《一堂_____的课》 评课意见:叶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
的短文。讲述德国风景民俗习惯的同时,阐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的哲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破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 界“耐人寻味”?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的境界?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2、其他教师提出意见 3、主备课老师修改教案后要及时上传教案,注意教案上传的格式,要有教材 分析、设计亮点、设计意图; 4、组内老师要多交流,及时跟帖,提出自己的意见; 5、第二次修改,需在原稿上编辑,形成第二次教案,修改部分用蓝色; 6、上课老师抽签决定,其他老师听后及时作好课堂评论。 三、活动效果与反思: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讨论热烈,活动有效。
优化指导,激活思路。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 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五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 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 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 的良苦用心。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 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 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多元评价,画龙点睛。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 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 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 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 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叶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 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二、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发掘“材”源,独具匠心。写作是生活的需要,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 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 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教研活动登记表
活动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三(5.29)
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听叶玉华老师的习作指导教学示范课,第七单元教学内容讨论。
主持人:徐玉香
成员 蒋小华 梅华 叶玉华 印山红
一、集中听课评课。叶玉华老师执教习作指导《一堂_____的课》 评课意见:叶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
的短文。讲述德国风景民俗习惯的同时,阐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的哲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破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 界“耐人寻味”?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的境界?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2、其他教师提出意见 3、主备课老师修改教案后要及时上传教案,注意教案上传的格式,要有教材 分析、设计亮点、设计意图; 4、组内老师要多交流,及时跟帖,提出自己的意见; 5、第二次修改,需在原稿上编辑,形成第二次教案,修改部分用蓝色; 6、上课老师抽签决定,其他老师听后及时作好课堂评论。 三、活动效果与反思: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讨论热烈,活动有效。
优化指导,激活思路。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 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五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 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 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 的良苦用心。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 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 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多元评价,画龙点睛。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 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 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 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 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叶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 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二、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