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
2.按照议论文的根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局部(1 -6):引出话题-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局部(7 -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 "三间小屋〞.该局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7 -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 -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 -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局部(18 -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根底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学提示】
议论文的根本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1 -6段,答复以下问题.
(1)第|一局部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局部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 -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第4 -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这一局部引出下文对 "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
【教学提示】
说理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层层深入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阅读7 -17段,小组讨论,答复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经常清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稳固优雅呢?
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3) "否那么,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 "鹊〞指的是什么? "鸠〞指的是什么? "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 "鹊〞指的是 "事业〞."鸠〞指的是 "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 "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兴旺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 "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5)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 "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6)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 "精神的三间小屋〞 .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对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根底上来审视生活,从而到达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根底,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3.细读第18 -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目标导学三:品味文本特色语言,体会文本艺术特征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
如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 "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 "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 "安放我们自身〞 "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假设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设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比照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比照,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目标导学四:总结全文
1.本文构思新颖独特 .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鼓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 ,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
三、板书设计
精
神的三间小
屋⎩⎪⎪⎨⎪⎪⎧⎭⎪⎪⎬⎪⎪⎫爱和恨 - -清扫 - -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健康的小屋〕
事业 - -自我寻找 -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自身 - -思考 - -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撑起精神的世|界大厦 重视学法的指导 ,重文本理解 ,理性分析 ,从多个方面培养
第三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三单元)游目骋怀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
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
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
文本解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
二、解题释题确立目标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
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表达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 - -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说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 - -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
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 .突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
莎莉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 - -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 .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 .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 "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 .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根底 - -词 .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可以根据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
4.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 "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 "再塑生命〞是怎样理
解的呢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 "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爱的光明照到了 "我〞的身上 .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 "重生父母〞 .
四、比拟阅读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 .
①都是对老师的思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
2.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
3.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表达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衬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五、总结文本感悟导行
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带着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 -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 .这一份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师生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
附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付出海伦感谢
独内
特心
方感
法受
正面描写 - - - - - - - -侧面描写
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海伦·凯勒的假设给我三天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