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下《识字3》教案+实录+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三》教学案
《识字三(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一个个真漂亮,真像春天的花朵。
(老师三个真字把孩子们的心浇得甜甜的,脸上都溢出了笑容,师生之
间的感情磨合迅速进入了最佳状态。
)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1:船、竹林。
生2:石头、河川、小燕子。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
(生合作作画)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画?
生:我画的是一条小河,河边有大石头和碧绿的小草,还有甩着长辫子的柳树,小燕子在柳树旁飞来飞去。
师:介绍得真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把这些事物记录下来的吗?瞧:(出示:象形字)
(生兴致很高,很惊奇,很多同学在窃窃私语。
)
师:猜猜看,这些古代的符号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
生:(纷纷说)舟、竹、石、泉、川、燕。
(此时学生的状态很好,不时引发出阵阵笑声。
)
师: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
(出示:现代汉字)
师:请大家读读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拼几遍拼音。
(出示生字:舟、竹、石、泉、川、燕)
师:这些字中有好几个都是翘舌音,注意把它们读准。
(生自由大声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语,我想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得既快又准。
(出示生词“小舟、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
师:同桌两个人互相读给对方听听吧。
(生同桌互相读)
师:哪个读得准的小朋友主动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老师,我来。
(生读)
师: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了,“竹子”的“子”,“石头”的“头”,“燕子”
的“子”都是轻声。
(范读)
师:你的轻声读得不错。
生:老师,我来。
(生读)
师:真不错,现在老师要看看,是不是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读得这么好呢?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读吧,火车火车往哪儿开?
生:(纷纷说)往这儿开,往这儿开。
(这个环节进行两个轮回,生开火车读)
师:(出示竹子图)大家瞧,这是什么?
生:(齐说)竹子
师:看,绿油油的竹子,谁能把这绿油油的竹子读得特别的绿?
生1:(有感情地)竹子
生2:(有感情地读出轻声)竹子
师:这个字啊,它的样子特别像竹子,瞧,“竹子头”就是竹叶,竖和竖钩就是竹竿。
(老师说的时间,许多同学抢着说,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让学生加深了字的印象,可谓棋高一着。
)
师:大家知道“竹”这个字的笔顺吗?先看老师写一遍。
(师边说边写笔顺)
生:(窃窃私语)我会写了。
师:光会写可不行哦,我们要写好看,要让它在田字格这间房子里住得舒服。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竖立和弯钩用红笔标出)
师: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
生:(齐说)看清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书空吧。
(生边说边书空)
师:打开习字册,把“竹”描一遍吧!
(生描红,师巡视并指导)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呢?
生:燕子是一种鸟,它全身是由黑白两色组成,尾巴像剪刀,它怕冷,深秋的时候就开始向南飞,春天才回来。
师:你懂得可真多啊!
师:谁能用“燕子”这个词说一句话呢?(相机出示生字“燕”)
生1: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生2:小燕子挥动着翅膀飞到南方去了。
生3:春天来了,燕子唱着歌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情不自禁地鼓掌)说得真棒,送给你们每人一只小燕子。
(老师不但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而且有意帮助学生进步,艺术地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
)
师:“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最上面的一个部分是它的头,“口”是嘴巴,“北”是翅膀,“四点底”是尾巴。
(师说时生跟着说,学生兴致勃勃。
)师:“四点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跟老师读两遍。
生:(齐读)四点底。
师:这个字的笔画可多了,所以笔顺比较难写,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大家可要看仔细喽!
(师边说边写笔顺。
)
师:老师现在要把它搬到田字格房子里,大家看仔细了,每一笔分别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师范写“北”用黄笔,“四点底”用红笔。
)
(学生都跟在后面书空,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你用
有色笔写的地方,我们千万不能写错,此时的学生已经入情入境。
其实,生字教学并不枯燥。
)
师:谁能帮“燕”交几个好朋友呢?
生1:燕子、飞燕。
生2:燕子、飞燕、燕窝。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脑袋瓜里装的词儿可真多,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吧。
(生齐书空。
)
师:描一描习字册里的“燕”。
(生描红,师巡视并指导。
)
师:“舟、石、川”这几个生字,老师想交给你们自己来自学,行吗?
生:(齐说)行!
师:同桌或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怎样来记牢这几个字,觉得哪一笔最重要,在田字格里怎样才能写好看,开始吧。
(生开始兴致勃勃地和同伴一起讨论,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
师:(师拍了三下手,做出一个“OK”的手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
)我看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拿出习字册描一描吧。
(生开始安静地描红,师行间指导。
)
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奇妙,以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象形字,了解更多的古文化,小朋友们也可以读读课外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
的人。
小朋友们,明天我们再继续学习吧。
《识字三(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3,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词。
(出示:小舟、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飞燕。
)师:火车火车往哪儿开?
生:(齐说)往这儿开,往这儿开。
(此环节两个轮回,开火车读。
)
师:(出示儿歌)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这首儿歌吧。
(先指名一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
师: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儿歌,要读准字音哦,读后数数一共有几句话。
生:先自由读,然后回答:三句话。
师:愿意读第一句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读。
生:(一大半地学生站起来读。
)
师:大家可真积极,能告诉我这几种蜡笔分别是什么颜色吗?(出示:绿、蓝、青、黑四种蜡笔。
)
生:绿色、蓝色、青色、黑色。
师:你最喜欢图上的哪些景物呢?可以告诉老师吗?
生1:我最喜欢小燕子,因为燕尾服就是根据燕子尾巴的样子做的。
生2:我最喜欢河川,因为水碧蓝碧蓝的,像天空。
生3:我最喜欢柳树,因为柳树的树枝像妈妈的长辫子。
师:说得真美。
我们先来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呢?
(出示: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
)
生1:我用绿蜡笔,画小草、画禾苗、还画绿青苔。
(师重复生说的话,送给这个学生两个圆卡片,上面写着“小草”、“禾苗”。
)
生2:我用绿蜡笔,画竹林、画松柏、还画嫩芽。
(得到写有“竹林”、“松柏”的卡片。
)
生3:我用绿蜡笔,画荷叶、画青蛙、还画大西瓜。
(得到写有“荷叶”、“青蛙”的卡片。
)
师:(竖起大拇指)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么爱动脑筋,这么富有创意,能说说其他颜色的蜡笔还可以画什么吗?
(出示:我用蓝蜡笔,画,画,还画。
我用青蜡笔,画,画,还画。
我用黑蜡笔,画,画,还画。
)(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自己在下面先试着说一说,等会儿我要比比看谁说得好,还有小贴画奖励哦,开始吧!
(生自由说)
师:(师拍了三下手,做出“OK”的手势,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谁来试试?生:(抢着说)我来!我来!
(师逐行指,指名学生说,每一行均不超过三人说,每一位说的同学根据句子的美感,师给出不同样式的贴画的奖励)。
(大自然就是课堂,从生活中找感觉、学语文,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情有感、生动有趣的活动。
)师:老师在你们的课桌里藏了一张没有涂色的画,快找出来替它们涂上颜色吧。
生:(很惊讶,很兴奋地找出黑白图,开始涂色。
)
师:(等学生涂好)把你们的画贴到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吧。
(生争先恐后地贴。
)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心情应该更加开心吧,带着这样的开心,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吧。
(生大声齐读。
)
(刚才的一个小活动,一下子就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学生更精神了。
)师:(出示第二、三句)谁想读这两句?
生:我来读。
(大声读)
师:第二句是个什么句子啊?
生:问句。
师:你们还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呢?
生1:今天你吃饭了吗?
师:说得很好,假如你能把最后两个字声音再往上扬一点,就更像问句了。
生2:明天会下雨吗?
生3:这节课你开心吗?
师:说得真不错。
“祖国”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小朋友们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就是我们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这些地方,不仅咱们中国人喜欢去,还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呢!所以书上说——引读“画我祖国好河山”。
(生随师的语言,跟着读“画我祖国好河山”)
师:我们祖国的河山是非常美丽的,小朋友们画得也很美,能把这些美景读
出来吗?
生:(齐说)能!
师:那下面我们来分小组比赛读读吧。
(生小组赛读,选出两个最佳小组各得一面小红旗,其余两个小组得五角星。
)
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带劲,谁都不想落后,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要和刚才的比赛一样棒哦!
(生有感情地齐读。
)
师:(学习生字“笔”,生齐读)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
(演示“竹”
由文字“竹”到实物“竹”,再到“竹字头”。
)
(生睁大眼睛,不时发出“哇”的声音。
)
师:这就是“竹字头”,谁有好的办法记住“竹字头”?
生:竹字做头竖变点,竖钩也变点。
师:观察得真仔细
(出示“笔”和“毛笔”实物图。
)
师:小朋友们,“笔”字怎么记呢?
生:“竹字头”表示毛笔最上面那一截,“毛”表示笔身和笔尖。
师:(演示各种各样的笔)大家看看这些笔,其实,它们的样子都与“笔”
这个字比较像。
师:这么多笔你最喜欢哪一种?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1:我最喜欢毛笔,暑假我练写了毛笔字。
生2:我最喜欢铅笔,铅笔是我的好朋友。
生3、我最喜欢水彩笔,水彩笔画的画儿可漂亮了。
生4、我最喜欢钢笔,爸爸写的钢笔字可好看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看看“笔”的笔顺图,自己跟着图,书空一遍吧。
(生自己看图书空)
师:打开习字册,描红“笔。
”
(生描红,师提醒最后的竖弯钩要弯大一点。
)
(师不露声色地站到门口,敲门,预先安排一生开门,门开后说“请问小明在家吗?”)由以上情境引出“问”。
师:(出示生字“问”,其中“门”为红色。
)小朋友们,“门”就是“门字框”。
知道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吗?
生:(纷纷说)半包围结构。
师:对了,“问”是半包围结构,跟着笔顺图,自己书空一遍吧。
(生看图书空)
师:在习字册上把“问”描一描吧。
(生描红)
(“画、黑、什”的识记同样和第一课时的字一样,以和同伴一起讨论为主,师在行间进行指导,其中强调“黑”的笔顺。
)
师:(提醒学生安静)老师看到许多同学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这几个字,拿出习字册,我们一起来描一描吧。
(生描红,师行间指导。
)
师:我们的祖国像花园那样美,小朋友们拿出手中的笔,用彩笔画出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好了再配上一首优美的小诗吧!
(生先作画再配诗,这时,老师配上一段轻音乐,最后在下课的乐声中结
束本课,无需刻意说“下课。
”)
教学反思:
《识字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
以象形字的演变过程为线索,词语展现了祖国河山的景色,儿歌语言优美生动。
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第一课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对字词的掌握,利用图片帮助理解“竹、蓝”等字,这样使音、形、义、有机地结合,形成整体。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遗憾,整堂课中,可能还是老师偏于主体,特别是生字的学习,老师的话太多,学生的话少了。
另外,“舟”这个字的书写应该重点讲,从学生自学以及最后的书写中,发现普遍的同学中间的横写得很短,因此这个字课后我还要重新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所以,本节课在学生读通儿歌的同时,我充分创设语言环境来进行
教学,特别是几个句子的拓展,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找语文、说语文,使学生感到学语文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情有感,生动有趣的活动。
另外,我设立了一个专门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生动形象。
但是,在生字教学上还留有欠缺。
有的字,比如“黑”这个字,笔画较多,里面两点的方向也容易搞错,而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点拨。
课中的行间巡视我已发现了这一疏忽之处,所以在以后的生字教学中更要做到一个“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