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认怂——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文化解读的尺度恰恰印证了那句判断,即人类道德文化的进步还远远追不上科技的发 展,人的胸怀和眼界未必就会随着科技正向量开阔放宽。想到这里,我倒是为正致力“脑机 互联”的马斯克捏了把汗,天知道未来他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既然我们刚才一直强调,“认怂”是包含认清现实和努力赶超两个阶段的机制,哪到底是什 么原因让这个机制被腰斩成了半吊子呢?我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反向侵蚀所致。
1599921766359368.jpg 也就是因为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太穷太苦太乱,因而病急乱投医,把一股脑的西方文化全 部拿来学习实践一番。尽管我们今天已经意识到对面那拨人走的路也有阴沟暗渠,但那些 不容置疑、不认怂、拿所谓“普世价值”套别人脑袋限制别人自由的糟粕也遗留在了很多国 人的血脉里,“认怂”这个词汇的嬗变就是一例。
1599921686343309.jpg 恕我直言,在中国历史当中,完整经历“认怂”的两个阶段,从而青史留名的人还挺多。我 想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越王勾践。想当初他老人家跟吴王夫差死磕,大势已去之际没有拔剑 自刎,而是走了“认怂”的第一阶段,投降。投降后的勾践又是割地赔款送礼,又是忍痛割 爱把美女西施送给夫差,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手麻痹大意,好“卧薪尝胆”实践第二阶段,赶 超。到最后,“认怂”机制果然奏效,自刎的反倒成了夫差。 可见,“卧薪尝胆”是历史诠释“认怂”机制的最权威证据,但却不是唯一。除了勾践认过怂, 向他看齐的也不少,比如张良。这位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臣早年间就是个 任性胡来的公子哥,《史记》中说他初遇黄石公时,很是看不惯老头儿让他帮着穿鞋的傲 娇做派,“欲殴之”。不过张良冰雪聪明,看出老头儿不是一般人,立刻认怂变得恭敬有 礼。这才有了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悉心教授张良成才的后话。
1599921738541969.jpg 众所周知,所谓欧美文化的渊源出自古希腊古罗马。而无论是“三百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 关”的信史,还是“伊阿宋与金羊毛”的故事,强调的都是绝对化的忠诚,决绝的理解,不容 半点马虎的刚强。这就是西方文化骨子里自带的基因,而且绵延千年经久不衰,更因为这 五百年西方凭借工业革命掌握了话语权而愈发强大。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说了这么多,我这篇文章至此罗列了两种观点。一是符合中国传统的,“认怂”包含了两个
阶段,是个人认清现实发愤图强的成长机制,一种是西方的观点,“认怂”就是软蛋现形, 就应当被鄙视批判。那总得有个是非短长综合评判才行吧?当然有!
东西方都很赞同的历史学家,作古的有费正清,如今健在还相当年轻的,就是以色列人拉 瓦尔·赫拉利。他在成名作《人类简史》中谈到工业革命,也就是促使欧美西方登上文明制 高点的那次浪潮时就语出惊人,尤其惊掉了一大堆政治精英的下巴。他认为之所以有工业 革命,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知道认怂。
所以,即便是诸如《圣经》中的圣贤智者,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往往也是毋庸置疑型,“己 所欲,施于人”大概就是对此最精辟的概括。我喜欢吃奶糖,所以我帮助你的最好办法就是 把奶糖都喂给你格鲁撒克逊政治精英强推给别人的可不是什么奶糖,而是“一人一票”、“代议制 政府”这些概念。他们从来都是站在正义和开化的制高点上,绝没有认怂的道理,而你不接 受不认怂,就是坏蛋!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单从字形看,所谓“认怂”指的是一种状态:一个人心里发憷,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强大,进 而顺从他人。引申开来,我个人觉得“认怂”本应当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清现实, 知道不能逞强,而第二阶段则是洗心革面,努力赶超。只有集齐了两个阶段,我们才能理 解“认怂”的真正寓意。 因为网络用语太过发达,如今大伙儿听到“认怂”就看作服软认输,固定在第一阶段无力自 拔,唯恐避之不及玷污了名声。这或许就是时代的通病,我们今天太喜欢速成秒杀,没时 间也没心情去深究字眼儿。我这个碌碌无为人到中年之辈,却分明从盘点“认怂”的过程 中,看出了许多意境,今天就不妨闲聊一二。
都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青春期,我看所言不虚。从那个时代一直到秦汉三国两晋,仁 人志士对于“认怂”机制的两个阶段理解得相对透彻、包容,因而显得风格俊逸格外洒脱。 等到了游牧民族轮番南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盛行的年月,反而把这个中性词理解 得过于绝对化。至于如今,更是被绝对成了贬义词,好像谁谁一说自己认怂了,就等于公 开示弱摇了白旗当了叛徒。
经历了千年轮回,终由赫拉利一锤定音,“认怂”机制背后的真理终究还是浮出了水面,尽 管它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不管我们是用“大丈夫能屈能伸”来曲笔,还是用“留得青山在不愁 没柴烧”来掩饰,我们终究要合理面对这个“认怂”,或许,这本身也是一种“认怂”吧。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 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 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1599921707595240.jpg 还有一个认怂的经典案例,那就是“兵圣”韩信经历过的“胯下之辱”。估计韩信早年也不受人 待见,否则也不会被强逼着当街出丑。总之韩信果断认了怂,照办了。如果当年他不照 办,想必少不了一场械斗血案,人生也会被改写,也就不会再有“背水一战”“多多益善”这些
典故。再后来,当了楚王的韩信不仅没杀那个逞一时之快的倒霉蛋儿,还委任他当了官, 说明韩信是把那次“认怂”看作了磨炼,而不是屈辱。
古罗马军队在征服迦太基王国之后杀光成年男性将妇女儿童卖作奴隶把城市夷为平地还往土地里撒盐好让这地方寸草不生正是这种文化的表征以至于后来史学家说罗马人创造了一个沙漠然后称之为和平
聊聊认怂
本文导读: “认怂”绝不是摇尾乞怜不要脸,而是激情勃发之前的积蓄,是起跑前的身体后挫,是 必须的过程。
大凡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血气方刚,看待问题通常爱憎分明不容置疑,一旦上了点 儿岁数看多了现实,就慢慢学着踌躇思辨,对很多说法有了更多思索,比如今天要 谈的,“认怂”。
在这种不容置疑血气方刚的文化熏陶下,古代西方在言行举止上总是崇尚坏事好事都做 绝。古罗马军队在征服迦太基王国之后杀光成年男性,将妇女儿童卖作奴隶,把城市夷为 平地,还往土地里撒盐好让这地方寸草不生,正是这种文化的表征,以至于后来史学家 说“罗马人创造了一个沙漠,然后称之为和平。”而即便是教人向善的宗教也有这种表 征,“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取自《马 太福音》的句子就是明证。
1599921787755931.jpg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很多当时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面对高深莫测的自然界和方 兴未艾的科技,敢于认怂,承认自己啥都不懂。然后,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太多的知识需要 学习,有太多的未知需要了解。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的大学教育体系,现代的科研方式 才得以确立,牛顿、门捷列夫、居里夫妇和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才脱颖而出。而赫拉利的 论断恰恰证明,古代中国人对“认怂”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不管你接不接 受,它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哈哈!
那么我为什么要用这篇文章论证“认怂”呢?因为我正在不断地跟女儿分享心得。我告诉 她,学习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怂”,继而不断赶超的过程,要尊重他人的优势 长处,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然后才会冷静思考取长补短。这是一个人从稚嫩到成熟,从不 完善到完善的必经之路。
1599921812199708.jpg 尤其是在将来面对竞争的时候,能不能客观正确地看待“认怂”机制,决定了个人的成败优 劣。逞强好胜于事无补,须知这世上诸多烦恼不痛快都是由逞能引起的。“认怂”绝不是摇 尾乞怜不要脸,而是激情勃发之前的积蓄,是起跑前的身体后挫,是必须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