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pptx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PPT课件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6a3ecacf84b9d528ea7af1.png)
2020/3/21
5
交通运输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一是沿线工农业产值的变化,从纵向看,交通枢纽沿线经济发展速
度比之前交通落后时明显加快;从横向看,其沿线经济发展速度和
产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二是外向型经济的崛起,由于加强了交通枢纽沿线与城市中心、工
2020/3/21
3
曾青论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交通一 体化的互动关系。
刘海洲等将交通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简单归 纳为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指出影响区 域经济与交通互动发展的两个反馈回路 。
20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把社 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 各项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交通通达性 是评价交通运输状况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了较好的 交通通达性才能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运将快速增长。
2020/3/21
9
例一----东部地区
问题
京津冀经济区近年来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三大经
济圈之一,甚至被认为是这三大经济圈中未来几十年最有
发展潜力的一个。但这一经济区这些年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原因
主要是其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即河北省经
济发展水平与京、津相差过大,因而不能形成高效的产业
惠
2020/3/21
王肖
1
亚当斯密曾指出交通通过影响市场、分工 来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Julian Simon 在论述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 条件时谈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文 化, 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运输 和通讯系统。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63d10a043323968001c9258.png)
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其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的区位理论。
区位的含义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域 经济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区位理论 阶段、改进区位论阶段和区域经济理论阶段。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运输业的经济意义和影响
从经济的角度考察运输,大致经历的两个阶 段: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自然运输发展阶段; 2、现代经济状态下的非自然运输发展阶段。 现代交通运输以铁路的出现为标志。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运输扩大了市场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
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运输业的一般意义和影响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影响领域包 括经济、政治、突发事件等。
意义:增加了人与货物的流动性,与之相 伴的是资金的流动、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知识的增长,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和平。
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和根据。
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1、古典区位论 共同点:立足于单一的生产商,着眼于成本特
别是运费最省。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1)杜能的区位理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
影响。 “孤立国”区位模型:在平原的各个部分应分
别生产什么农产品?作物的安排被分成若干同心 圆地带。解释了离市场越远种植密度越低的原因。
a、按照一个消费市场和一种原料的假设 可有三种情况: ①原料是遍在性的; ②原料在加工中不失去重量,但位于远离消
费市场的地点; ③原料在加工中会损失重量,也不是遍在性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b0ab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c.png)
04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变化
运输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增加,导致运输需求 量增长,要求交通运输系统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的运输 服务。
运输结构变化
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会发生变化。例 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货物运输中大宗货物运输 需求减少,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增加,进而影响运输方式 的选择和运输结构的调整。
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交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
THANKS
感谢观看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 交通运输概述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交通运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交通运输是指使用交通工具和设 施,实现人员和物资空间转移的 活动。
分类
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陆 运、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等。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商品流通
交通运输是商品生产和交 换的重要环节,能够实现 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 有效转移。
支撑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设施,为经济活动提供 必要的物流和客流服务, 支撑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提升社会效益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交通 运输行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62ff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2.png)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地区、促进经济交流和资源配置的重要纽带,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来进行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运输和市场的拓展。
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地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可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例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使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得以快速运送到城市和其他地区,满足消费需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国际交流和外贸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货物和信息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不论是陆地、海洋还是空中运输,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可靠的物流配套服务。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和互利共赢。
交通运输还对于国民经济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集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其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运输工具的制造、维护和修理、燃料和能源供应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国内外贸易合作,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995dc00b52acfc789ebc956.png)
五、具体案例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运输与国民收入
年份 1952 年 1954年 1956 年 1958 年 1960 年 1962 年 1964 年 1966 年 1968 年 1970 年 1972 年 1974 年 1976 年 1978 年 1980 年 1982 年 1984 年 1986 年 1988 年 1990 年 1992 年 1994 年 1996 年 1997 年 GDP 总量 679.0 859.0 1028.0 1307.0 1457.0 1149.0 1454.0 1868.0 1723.1 2252.7 2518.1 2789.9 2943.7 3624.1 4517.8 5294.7 7171.0 10202.2 14928.3 18547.9 26638.1 46759.4 67884.6 73452.5 人均 GDP 119.0 144.0 165.0 200.0 218.0 173.0 208.0 254.0 222.0 275.0 292.0 310.0 316.0 379.0 460.0 525.0 692.0 956.0 1355.0 1634.0 2287.0 3923.0 5576.0 6079.0 运输仓储通讯业创造的GDP 29.0 38.0 46.0 71.0 104.0 57.4 58.4 85.1 70.5 100.2 118.0 126.1 139.6 172.8 205.0 236.7 327.1 475.6 661.0 1147.5 1681.8 2685.9 3494.0 4525.5
后运输化阶段
• 客运方面的特点
由于小汽车无限制使用而引起的各种社 会、经济、生态等问题,须作出调整,高速 公共客运,航空、高速铁路等在客运总量中 的比重有所上升。在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的 情况下,交通费在最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支出 中的比例已不再明显增加,说明一些与位移 相关程度较小的消费方式在这一阶段更被人 们重视。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f8b52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png)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且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因素的流动,为市场提供充分的服务和便利,同时也可以提升劳动力的流动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流动的保障和保障。
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商品和生产要素无法迅速、高效地流通。
只有畅通的交通网络,才能实现区域间、城市间、乡村间货物、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
再次,交通运输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地理空间的约束条件,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交通运输的进步和发展使得资源可供选择的范围扩大,相对劣势的地区也能通过发展交通运输来吸引和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加速产业的转移和优化。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得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更加流动自由,人才的流动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进步使得劳动力可以更容易地进入经济活动,并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配置。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提高,使得各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创造力。
总之,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交通运输可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提供便捷的服务和便利,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的进步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4d57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f.png)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驱动
经济增长:随着经 济的增长,货物和 人员的流动需求增 加,对交通运输的 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市化进程:城市 化进程加速,人口 向城市集中,对交 通运输的需求增加
产业结构调整:产 业结构调整,新兴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对交通运 输的需求增加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 经济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支持, 交通运输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增 加交通需求,提高交通设施和服 务水平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 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产生影 响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鼓励交通 运输行业的发
展
资金投入:加 大资金投入, 提高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的建
设水平
技术创新:推 动交通运输行 业的技术创新, 提高运输效率
管理优化:加 强交通运输行 业的管理,提 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物 流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贸易和 投资
未来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智能化:无人驾 驶、智能交通系 统等将成为主流
绿色化:环保、 节能、低碳的交 通方式将受到重 视
网络化:互联网 +交通,实现信 息共享和资源优 化配置
国际化:全球交 通网络将更加紧 密,国际合作将 更加频繁
未来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交通运输需求也会增加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变革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将带动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环保要求:环保要求将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将促进全球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 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0fbf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5.png)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简介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交通运输能够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扩大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交通运输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交通运输,各地的资源可以迅速传输到需求方,满足市场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
交通运输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推动优势资源的集中和互补,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有序开发。
市场的扩大和范围交通运输能够打破地理障碍,缩小地区之间的距离,扩大市场的规模和范围。
通过交通运输,产品可以迅速传送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手中,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加快商品流通速度,拓宽市场边界。
交通运输还促进了城乡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市场更加密切,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城市发展。
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交通运输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物流环境,降低了运输成本,还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应用。
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收入的增加。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修路、车辆制造、交通管理等。
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增加了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人口集聚和城市扩张,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9d917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png)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 提升要素流动效率:交通运输的发展加速了人员 、物资和信息的流动,提高了生产要素配置的效 率和效益。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需求驱动
随着经济的增长,对交通运输的 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
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技 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运输效率
全的监管机制和执法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发展。
05
结论:交通运输与 经济发展的互动关 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集聚和扩散,进而影响地 区经济发展。
扩大市场范围
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够缩短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增加贸易 机会。
03
直接贡献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直接 促进了经济增长,创造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 入。
间接贡献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物 流、旅游、房地产等相关 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 了经济增长。
创新与技术进步
交通运输技术的不断革新 和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了经 济的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 总结词:完善的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是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因素。
• 详细描述: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这些政策和法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方面,以确保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 展。
• 总结词:政策与法规的完善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 详细描述:在制定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政策和法规的有效实施。政府应建立健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3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8e2ccf5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1.png)
浙赣线 与 湘黔线
郑州
徐州
兰州
上海
哈尔滨、沈阳
成都
株洲
查看地图
走向
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干线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九龙
京哈—京广线
北京—哈尔滨、北京—广州
同蒲—焦柳线
大同—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 干线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航空;
——公路;
——水运或铁路运输。
——铁路专用车;
活动——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 下列情况,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
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铁路
公路
航空线
船舶
海轮
飞机
最低
居中
居中
最高
最慢
居中
居中
最快
最大
居中
最小
火车 汽车
小结: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速度最快、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运量最大、速度最慢、运费最低。
速度较快, 运量较大, 运费适中。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货运方式选择: (1)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 (2)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 (长途且数量大) (3)大型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
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PPT50页)
![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PPT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a5859206e009581b6ad9ebaa.png)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思索,运输与国民经济 是
〝交替推拉〞关系 从运输业结构的角度划分,运输业可分为
没 有更新的时期以及新的运输方式出现或原有运
输 方式有基本性创新的时期。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从经济天文的角度思索,运输是城市和经 济
规划构成的主要要素。 杜能:一个中央的农业集约水平、土地应用 类
和 区际经济联络,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迷
信。 其实际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的区位实际
。 区位的含义是〝散布的地域或地点〞。区
域 经济实际可以分为三个开展阶段:古典区位实
际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开展的三个阶段: 1、古典区位论 共同点:立足于单一的消费商,着眼于本钱 特
别是运费最省。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M1
C——市场
M1 、M2——原料产地
P——消费位置
P
影响要素:
每种原料所
M2
C
需数量、失
重特点
韦伯的区位三角图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在韦伯的基本模型中运费抵消费地点起着决议 作用,当思索休息力费用时,那么被运输决议的工 业区位就发作第一次〝变形〞。为此韦伯引进了 〝总等费用线〞的概念。
任何种类的消费都必需在一定的天 文空间中 停止和完成,必需经过运输的纽带才干 完成。
交通运输是社会消费必需的普通条 件,是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交通运输发生〝空间成效〞和〝时间成效〞 :原资料与零配件和产品的运输、休息力的 活动 属于空间成效;平衡消费、产品及时销售、现 代 供应链管理中的〝零库存〞消费需求的准时运 输,属于时间成效。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4d8a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png)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运输 方式
最高速度
最大运输能力万t/年
平均运距(km)
运输 成本 元/kt·km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管道
*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要求交通运输系统提供最低限度的运输供给能力。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侧重于发展。建立一个与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或超前)的交通运输系统,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也要充分考虑可持续问题,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尽力避免发达国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上所犯过的错误,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策略选择,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
*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出行方式选择的合理化……不同的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替代性,这种可替代性在城市交通中更为明显,乘公共交通工具、乘出租车、开小汽车或骑自行车等都有可能满足出行的需求。出行方式的合理选择便显得十分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运输体系特别强调在满足交通需求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考虑满足出行目的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各种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出行方式,高峰时期出行,采用大容量交通工具以减少高峰时间的出行量。出行方式选择合理,减少能源消费,减少交通流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 2.出行行为的文明化……要求出行的人们有较强的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道德观念,遵守各种交通法规和交通运输管理条例,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d726a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5.png)
百度文库-计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交通运与展的关系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如何处理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的交通发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仅靠运输经济学还难以解释清楚,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在深入探索运输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学和宏观经济学建立起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运输供给理论。
研究运输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运输供给,遵循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学的基本观点,以运输化理论为基础,将运输化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对应起来细化供给,设计出定量分析交通供给的模型(总量模型和网络模型),先从宏观层面上测算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交通供给这一总量指标,再推导出各种运输方式在模型中的角色和分工,进而确定各种运输方式的供给量。
2.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流动载体,沟通生产和消费,是经济发展诸多影响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考察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安德森和斯特龙奎斯特(Anderson and Stromquist,1998)曾经宣称欧洲经济体制的所有重大转变,均伴随着(或起始于)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各种运输设施和运输服务只能由政府通过财政方式免费提供,而对各种准公共物品是否也免费提供,大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政府有责任提供那些带有明显公共物品性质的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属于纯公共物品的规划、管制、规则和环保等,同时也尽可能让那些属于准公共物品的交通运输活动以商业原则运作,鼓励私人参与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提供,只要可以在技术上有效地做到排他,可以制定价格实现收费,就应尽可能放给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运输业概述 2.2 运输业的发展 2.3 我国运输业的发展前景 2.4 生产地的区位决定 2.5 城市功能区与交通条件的关系 2.6 市场区位与国际贸易 2.7 地区间客货交流表(O-D表)
2.1 运输业概述
1.运输业的形成(三个阶段四个时期)
(1)手工业生产阶段 ➢运输的动力主要是人和畜力 ➢车船虽已出现,但制造不精良 ➢规模不大,未形成广泛的劳动协作 (2)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 ➢劳动协作,集体劳动 ➢有简单机械,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
❖陆上公路、管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
▪1861年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道在美国铺设;1886年世界第 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在德国问世;1903年世界第一架飞 机在美国上天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
▪五种运输方式分工和协作,向一体化、自动化和专业化方 向发展
2.运输业的性质
(1)它是物质生产部门:
➢强调运输在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实现方面的作用 即实物性产品通过运输业实现使用价值,运输自身有创利的责任
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 ➢城市形成的三个因素: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 交通便利的条件 政治的需要
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陆大道研究员这样描述“点——轴—— 带”系统的开发模式。
❖除了农作物的种植此外,社会经济活动大都产生或 集中于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城市和城镇
➢就人均运输水平而言,货运中,管道运输美国是中 国的46倍,民航是15.4倍,公路是8倍;
➢客运中,民航运输美国是中国的20.5,公路是13.3 倍,铁路和水运中国已超过美国。
➢表2-3是美国1980~1997年、中国1985--2002年间 交通运输对国民的贡献发展趋势对比。
➢就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在货运还是客运方面,美 国运输系统的生产水平均大大超过中国。
4.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 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 较大的贡献: ➢具体分析如下:
➢表2-2是美国和中国人均运输水平的对比,其中美 国是1997年水平,中国是2001年水平。
(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
➢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国家利税和运输对象所有者 身上;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全局性,但其效益 具有滞后性且不容易被客观地认识到
(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替代性
(5)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2020年8月5日星期三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3)机器生产阶段
➢1785年英国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人类和 交通运输业进入了机器生产阶段
➢发展时期和形成标志:
❖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
▪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在北美哈马逊河下水,揭开了机械 运输的新纪元
❖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英国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铁路)正 式开通
货物运输总量,从“吨”或“吨公里”角度衡量已基本停止增长,一些 国家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引起 的货运量和周转量明显减少 经济对运输业的要求,是 在运输质量方面提出更严格的标准,必须满 足小批量和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满足“零库存”和全球生产体系的需 要,运输速度和频率加快,小批量和特种运输的数量增加,运输服务更 加方便可靠
❖相邻市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上向各个方向平均 扩散,而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即沿着交通线、动力供 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线状基础设施进行扩散的。
❖由于物质能量交流的频繁,期间便产生较大的接触 优势,导致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成为产 业带或发展轴线
❖具体分析如下:
(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 阶段,生产力是均匀分布的。(如图)
➢两国国民对运输的依赖程度都增加得很快。
➢可以说,运输系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为持续增长的 人口和经济提供各种服务。考虑到人口的不断增多 ,实际交通运输的增长比表2—3还要快些。
4.运输业的经济特征
(1)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 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
(2)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工业化
后工业化
运输业发 展时期
前运输化 运输化
后运输化
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前的货运主要是价格便宜的商品流通,运输对象主要是农业、 手工业的成品和皮毛、烟草、香料等少数几类原料,所以运输业处于手 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
工业化初期:开采业和原材料工业对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的需求急剧增 加,促使轮船、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 机械加工工业发展时期:原材料运输增长速度减缓,运输需求开始多样 化,小批量货物、棚车和特种车辆运输的比重增加,是、对运输速度和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精加工工业时期:运输需求越发多样化,要求方便、快捷、小批量、低 耗和环保
(2)到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和商 品生产的发展,在A、B两点出现了城市(如下图) ,A、B两点之间的交通线也得到加强。
(3)由于集聚因素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设 施继续在A、B两点集中,单一的交通线也发展成为 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动力输送、通讯联络等线状束
(4)在沿线的C、D、E、F、G各点也开始形成一些 新的集聚,交通线也得到相应延伸,进一步的发展 使得A、B点集聚成为最大的经济中心,使沿线变成 发展条件最好,效益水平最高、人口和技术经济集 中的发展轴线。
(2)它是公益服务业:
➢强调运输业的服务性质即为社会经济生活与消费提供服务
(3)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强调运输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先决条件,强调交通 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它属于第三产业
3. 运输业的经济意义
(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生产 发展时期 前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