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模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以小骆驼心情的变化(自卑—体验—自豪)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领会课文蕴含的情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一起读一读课题生念
师:好,能快点吗?生再念
师:谁感到自豪,读的时候注意哪个字重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把“我”重读了)
师: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把“自豪”重读了)
师:我感到自豪对不对呀?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把“对”重读了)
导入引用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把“自豪”换个词,意思不变,怎么改?
生:骄傲!
师:自豪的反义词谁知道?
生:自卑(板书)
1、认读一组反义词(自卑——自豪)。
能否联系课文内容用上其中一个词,各说一句话。
二、检查预习关注字词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指导字形)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指名读
三、解读第一、二自然段
1、为什么小骆驼感到很自卑很委屈呢?(指着板书)指名读小红马的话。
出示: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1)小红马得意洋洋、看不起小骆驼。
(2)小红马讽刺(嘲笑)小骆驼。
3、导读:小红马嘲笑小骆驼时“喷着响鼻”,如果是人的话,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捧腹大笑、斜着眼睛、弯着腰笑破了肚皮)请孩子带着各自的体会读出小红马的不屑和嘲笑)
(相机指导:小红马见了小骆驼就像金凤凰见了丑小鸭一样,打心眼里瞧不起它。
小红马见了小骆驼就像白天鹅见了癞蛤蟆一样,恶心极了。
)指名读――齐读。
师:小骆驼的心里不是个滋味,谁来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委屈、难过、像打翻了五味瓶,像刀绞一样,像泼一盆凉水透心凉……)是啊,小小红马这一句句话像一根根钢针扎在
小骆驼的心里,小骆驼可难过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骆驼,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小红马说,嗯,
我想对自己说,唉,我想对妈妈说,哼,
4、小骆驼委屈极了,它把小红马说的话告诉了妈妈。
请学生表演小骆驼和妈妈。
四、美与丑的较量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骆驼美吗?说实话!
有人说美、有人说丑(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美在何处?丑又在何处?(当学生说到沙漠旅行时候顺势体会沙漠环境恶劣)
(一)体会沙漠的环境恶劣
1、谁来说说沙漠给你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没有植物、非常干旱、无边无际)
2、老师也带来了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
(点击课件)《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3、指导读课题
(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我”读成重音)
(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自豪”读成重音)
(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才对”读成重音)
(4)(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
(5)“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
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这样说不太好,把“不”字放前面点,再说一遍。
)
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
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
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啊!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二、教学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自豪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松散多亏陷进贮存养料足够铺天盖地闭上)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14个词语你已经读对13个,真了不起。
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
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学生齐读词语。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和句子:茫茫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这些词语和句子,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
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1)生读词语,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多加了一个“地”字。
师:(指着“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请你再读一次。
生仍然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看仔细,再读一次。
生:(终于读对了,但很不流利。
不习惯少一个“地”字的读法。
)
师:哪个读法顺一些?
生:有个“地”字更顺一些。
师:是吗?(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自己读读看?在这里,多一个“地”字也可以,意思一样。
你觉得怎么顺就怎么读吧。
(生自由朗读)
(2)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谁再来读读?(注意读出沙漠的气势。
)
指名读词语。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感到沙漠很可怕。
)师:读词语,或者读词组,或者读句子,就是要将它们的意思表现出来。
(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
(3)师:谁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中都有一个“沙”字。
师:你看得真仔细。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
3、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1)沙漠里都是沙子,没有水。
(2)沙漠无边无际,很容易迷路。
(3)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
晚上温度又很低,有时会达到零下十几度。
(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
)
(4)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他植物。
(所以,一般的植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
)
(5)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的,沙堆也会移动的。
(所以人会迷路,很危险。
)
(6)沙漠里有海市蜃楼,也有绿洲的。
(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啊。
)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沙漠风光吧!(课件出示沙漠图片)
三、初读课文
沙漠环境恶劣,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3、师示范读第一自然段(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
)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插话)“喷着响鼻”,你见过吗?(马在看不起别人,或者认为别的动物不如自己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响鼻。
)(继续往下读)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插话:看看我小红马的脚掌,轻快灵巧,跑起来“得得得”,多好听!)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
(插话:长几层睫毛?两层睫毛好看吗?)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插话:你们背上有个肉疙瘩,会怎么样?)生:羞死人了!
师:这么一想,再这么一读。
你是不是就好像看到小骆驼与小红马了?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4、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得绘声绘色。
5、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择第二自然段朗读(抓住“委屈”“疼爱”,读出妈妈温柔、关切的语气)
第三自然段: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两次对话分别讲述了骆驼的脚掌和驼峰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
(抓住“茫茫”“无边无际”“松散的沙子”读出沙漠的特点。
另外,还应抓住“又大
又厚”“怎么拔得出来呢”“贮存”“足够”读出脚掌与驼峰的特殊作用。
)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骆驼睫毛的作用。
(抓住“铺天盖地”“没进一点”读出睫毛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经过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体会小骆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
)
6、同学们读得很好。
老师还能不看书读?信不信?
仔细听老师读。
(范读课文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
)
生:(纷纷举手)老师错了,错了!
师:(故意装糊涂)没错吧!
生:漏掉了“在沙漠里”。
师:刚才我允许你们多加一个“地”字,现在也宽容一下,行吗?
生:不行。
因为漏掉了这几个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①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才起作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草原上,就没有作用了。
②离开了沙漠,骆驼的这些优点都变成缺点了。
)
师:看来这几个字真的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这几个字。
(生齐读)
7、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自己练习说话后指名回答
(a、我明白了我们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在沙漠里行走的时候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两层睫毛可以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驼峰贮存着养料,能让我们在沙漠里维持生命。
b、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它陷进松散的沙子里;两层浓厚的睫毛能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两个贮存养料的驼峰能防止它饿死。
)
师:你的回答很有条理,而且句子很整齐。
四、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吧!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
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找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并试着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_____”的句式来练习说说。
(1)生阅读短文,练习说话。
(2)指名交流。
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
(别看我们高大,其实我们很温柔。
)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太珍贵了。
其实都是你们人惹的祸。
)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远处的水源。
⑦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的句式。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画很出色,曾经在比赛中得过好几个奖。
(我为你——未来的画家感到自豪。
)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会弹钢琴。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最好。
(希望你永远学得更好。
)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多幸福啊!我为你的家庭感到自豪。
)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好孩子感到自豪。
)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天能有那么多老师听我们上课。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通过沙漠之行,小骆驼为它的驼峰、脚掌和睫毛有那么多的用处而感到自豪!骆驼虽然外表难看,但唯有它才能在沙漠里行走,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所以,我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还要看它好的、有用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续写故事: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
2、搜集有关骆驼的知识。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
脚掌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自豪
睫毛两层挡住风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3
一、课前交流
1、最近老师有些烦心事,你们能帮助老师吗?老师和你们相处时间不长,有的同学认为老师总是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不够亲切!听了这样的话,老师很难过。
谁能安慰安慰老师?
2、有了你们的鼓励,老师不再难过了。
虽然戴着眼镜有些麻烦,但是它让我看清了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二、导入揭题
1、今天,一只小骆驼也遇到了烦心事。
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揭题—事先板书好)齐读课题。
2、质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说的是我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获得了知识,取得了进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什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谁?为什么?
三、初步感知
1、你们的疑问还真不少!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读通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表扬表扬他,读得不流利的鼓励鼓励他。
3、刚才围绕课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实答案就在课文里。
再读课文,思考: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什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4、解决质疑:读了课文,相信大家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那么为什么“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最后一个自然段)
5、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很多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还是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吧!
四、品读探究
(一)走进故事
1、课件骆驼图,问:相信大家都见过骆驼。
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2、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贴“骆驼图”)一匹小红马看见了(贴“小红马图”),它觉得小骆驼长得怎么样?(难看)
课件出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指名读,思考:小红马认为小骆驼难看在哪里呢?
(2)指名答(点击课件,重点词语变色)自读: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我们应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指导读出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语气)指名读——范读——齐读。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喷着响鼻——变色)这是一般地看不起吗?(不,是非常非常地看不起,是极度的蔑视。
)
(4)师: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请先练一练好吗?学生练读。
(5)指名读(评价: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老师也想读一读
(6)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的?
(7)让我们学他们的样儿,把这段话读好。
(生齐读)
3、如果你是小骆驼,别人这么嘲笑你,你会感觉怎样?板书:委屈
(1)小骆驼觉得很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骆驼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骆驼妈妈的话,生齐读)我们应该抓住哪个词语读好妈妈的话?(疼爱)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主张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
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路: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头饰、收集有关骆驼的其他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导入: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正巧碰上了小红马,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都聊了些什么?
一、引导评议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从课的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
3、投影骆驼:重点观察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体会他们的特点。
4、自由朗读体会小骆驼的爱美,小红马的看不起,而且有些讨厌小骆驼的态度。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评议第二自然段
1、再次观察小骆驼的神态,体会他听了小红马的话之后,是如何的委屈。
(引导学生想象出小骆驼对自己“三样东西”的埋怨,进而感到“委屈”。
)
2、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体会一下小骆驼的委屈及妈妈的疼爱。
3、了解学生的品悟情况。
4、朗读体会小骆驼的“委屈”及妈妈对小骆驼的关爱。
三、评议三、四自然段
过渡:小骆驼如此委屈,可后来又那么自豪,这中间发生了一件事。
课件展示:茫茫的沙漠(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感染力强。
此处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相信,学生对“茫茫的沙漠”将铭记在心。
)
1、你能说说沙漠的情景吗?(可启发学生联系电影、电视中某些镜头来理解。
)(此处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以认知的需求借助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唤起了他们学习意识。
)
2、(书上怎么写的呢?)引导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沙漠环境恶劣的句子。
边读边画,在关键词语下加上小圆圈。
(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
3、体会沙漠中环境的恶劣。
小骆驼能不能走进这茫茫的沙漠?为什么?(四人小组合作读书、讨论)交流:
⑴创设情境:小骆驼,采访你一下:你靠什么走出这茫茫的沙漠?
⑵学生畅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多亏,足够,没进,一点)
⑶指导朗读,体会表现出沙漠环境的恶劣及骆驼脚掌,眼毛的巨大作用。
四、读议第5自然段,体会“自豪”。
1、假如你是小骆驼,跟妈妈在沙漠里走了一趟,你还会感到“委屈”吗?现在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指名练说。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说。
)
(这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它仍然姓语。
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回答,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过程。
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理解”的话,根据课文内容说出驼峰、脚掌、眼毛的用处,理清了文路,感知了全文。
)
a)抓住关键词,朗读体会“自豪”。
b)小结:对呀!小骆驼的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所以,(指课题)齐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五、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课文写到这结束了,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真是无巧不成书,小骆驼又遇见了小红马。
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戴上头饰)同桌合作表演:一生演小红马。
一生演小骆驼,师相机指导语言,动作。
(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作品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让学生大胆想象,肆意表达,无疑提高了学生的言语水平。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意表达中迸发思维的火花,荡涤心灵的真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统一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
)
2、延伸。
(1)其实,在骆驼身上,还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
请大家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骆驼的知识介绍以下。
(2)交流(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式表达)
(此处,通过交流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其他方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话,并借鉴书上的句式来回答。
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
(3)小结:骆驼有那么多值得自豪之处。
所以,它……那么,你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_(用此句式练习说话。
)(紧抓课题,让学生以“我感到自豪的是”来发展思维,训练语言,让学生说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过程。
)
3、感情升华
(1)美的标准:沙漠旅行让小骆驼和小红马都明白了: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实质)、
(2)付诸行动:为了让我们能有更多的值得“自豪”的地方,大家都应脚踏实地,从今天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多元化地解读“自豪”的意义,又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
六、作业
小骆驼和小红马都明白了美的真正含义。
它们又见面了,你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
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
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此项作业与上文衔接紧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自然水到渠成。
)
七、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眼毛脚掌
(贮存养料)(挡风沙)(不易陷入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