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探讨
作者:冯特立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0期
冯特立
(菏泽黄河河务局牡丹黄河河务局山东菏泽244600)
【摘要】水管体制改革后,水管单位加强了对工程管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积极架
构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运行机制。

但是新的体制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旧体制的痕迹和影响还
未消除,新体制尚未健全,要深入扎实的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搞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
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问题,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深化;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水管体制改革已经结束,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
程管理体制,两项经费得到落实,工程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水管单位和养
护企业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锅饭、平均主义被打破,水利工程管理逐步向
日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养护方向迈进。

改革对新的水管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架构,新
的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水管体制改革后,水管单位加强了对工程管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积极架构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运行机制。

养护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内部管理责任制,目标任
务分解到人,考核到人,收入与工作质量直接挂钩,养护企业职工的思想受到了较大的触动,
工作态度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所管护的工程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常化、
经常化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

但是新的体制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旧体制的痕迹和影响还未消除,新体制尚未健全,
要确保水管体制改革的成功,达到中央关于水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依然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要深入扎实的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搞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需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问题,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要保证改革的平稳、深入、扎实的推进,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1 处理好职工稳定与水管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关系
中央关于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
妥的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片面强
调哪一点都是不正确的。

水管体制改革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充分考虑了职工的心理承受
能力,对进入企业的职工制定了优惠政策,实行对养护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扶持政策。

但是,对养护企业过分呵护和关爱,也会使企业缺乏竞争力,形成依赖心理。

要实现水管体制
改革的总体目标,就要不断的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养护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处理好合同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水管体制改革后,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管养分离、市场护运作,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实行了
彻底分离,维修养护实行合同管理。

但是在主管单位这个层面来看,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仍然
都是自身的下属单位(企业),依然要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协调和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水管工程管理的良性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磨合期,主管单位的行政管理手段依然是调整水
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关系和利益的强有力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1.3 处理好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的关系
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是平等的合同管理关系。

在现阶段,养护企业仍然承担固定区域的水
利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因此和水管单位基本是朝夕相处,彼此联系紧密,需要搞好沟通和协调,配合好工作。

在工作中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建立长久的互信合作关系。

养护企业不能认为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水管单位,检查、评比与企业无关,干得再好荣
誉属于水管单位,因此,出现推诿现象,满足于平平淡淡完成工作,对自己要求不高。

水管单
位也不能认为,反正已经与养护企业签订了合同,干好干坏是企业的事,以包代管,放任自流,导致工程管理整体水平不能提高。

事实表明,水管体制改革后的磨合期,工程管理进步快的单位,都是双方关系处理得当的单位。

1.4 处理好养护企业职工工资发放和工程维修养护的关系
据测算,维修养护定额中人工费约占整个维修养护经费的30%-35%。

但是,根据现行的工
资水平,在完成维修养护任务的情况下,按现行的政策兑现养护职工的工资费用要超过这个比例。

如何解决既要完成定额规定的维修养护工程量(工作量),还要保证养护职工工资发放的
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

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
按劳取酬,按劳分配,避免大量雇用民工,减少支出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效率,保证职工
收入。

只有在完成定额工程量(工作量)的前提下,保证工资发放才是唯一的合法途径。

1.5处理好日常养护与专项维修的关系
对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一般分为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两种,工程量大、集中的项目一般
列为专项养护。

专项维修养护能比较明显的改变工程面貌,确保工程强度;日常养护重在保持
工程完整、面貌常新。

专项维修一般需要机械设备,而当前养护企业自身没有设备,就要找外
协队伍进行施工,有限的资金及利润就会外流,就会影响职工工资的发放。

因此,应该合理确
定年度维修养护专项所占比例,这也是长远与近期目标的确定问题。

既不能不顾实际,盲目扩
大专项养护比例,导致养护职工工资发放成为问题,引发不稳定因素;也不能全年养护经费使
用没有重点,经过年年的维修养护,工程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改观。

要兼顾工程面貌改善与
职工稳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专项养护所占比例。

尽可能避免在维修养护经费到位的情况下,水
管单位还要投入通过经营创收的资金来搞工程管理的现象,增加基层水管单位的负担。

2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1 解决养护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问题
解决好养护企业职工的保险问题是保持维修养护队伍稳定的关键,也是保证改革深入进行
的关键。

在完成维修养护任务的情况下,一定要足额缴纳职工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
他们安心工作。

2.2 解决养护企业组建起步阶段,人才、设备缺乏的问题
新组建的维修养护企业基本上还是“一把铁掀、一把镰刀、一辆三轮车”来搞水利工程维
修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由于养护企业属新组建企业,没有积累,没有机械设备,同时存在人
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给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带来不便,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精细化、专
业化、科学化、机械化的要求。

可以尝试采取集资购一些、养护经费里解决一些、通过专项资
金配备一些等办法逐步解决设备问题。

对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现阶段宜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
培训来逐步解决,不宜盲目扩大养护企业职工数量。

2.3 建立高效的现代维修养护企业制度,提高维修养护工作效率
现阶段维修养护企业要逐步建立高效的内部企业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明确,降低企业人
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特别应重视建立企业内部的维修养护责任制,尝试定额工
作量包干使用与工资收入挂钩等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收入与完成的工作量结合,以提高整体
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是无情的,起步越晚、发展越慢的企业,必会被市场淘汰。

要让企业逐步发展壮大,适应竞争的需要,就要有紧迫意识、风险意思、危机意识。

因此,企
业要提前谋划,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从现在做起,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4 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现阶段要试行推进内部招标投标制,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内部向外部,逐步推进市场化
进程。

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可以让企业抛弃依赖心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淘汰劣势企业,从
而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管理的良性发展。

3 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都要适应新的运行体制和机制的要求,加强工程、财务、档案等方面
的基础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到岗到位。

水管单位从工程管理的维修养护规划、工程普查、年
度维修养护方案编制、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管理、月养护清单下达、月养护统计、检查、
验收、支付、结算、归档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跟踪,要选择责任心强、善于学习
的合适人选担负各项工作。

养护企业要参与养护规划和方案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要熟悉
合同,按合同办事,要加强养护作业期间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以及分工合作,要加强养
护图片和养护资料的收集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3.2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特别是对新组建的维修养护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养护
企业基本都是白手起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重点应该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将养护任务
进行分块或分段划分,并与职工收入挂钩,明确职工的养护地点、标准、任务、奖罚措施等,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水管单位也要根据新的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并逐步完善。

3.3 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交流,拓宽用人渠道
水管体制改革后,国家和上级主管单位的一些新规定、标准、制度等相继发布实施,改革
后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变化,各项要求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现有
人员的培训,使他们适应水管体制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

一分为二的改革直接导致了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工程、财务等技术岗位更是缺乏
人才。

因此,对现有人才要压担子,加快培养。

要打破行业、区域、单位差别,加强人才交流,拓展用人渠道。

4 结论
水管体制改革虽然已经结束,但旧体制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新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在磨合中不断完善。

只有重视和面对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达到水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和目标。

[责任编辑:尹雪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