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 2(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测控2 (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
1.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是( )
A.报刊的诞生
B.电影的诞生
C.电视的诞生
D.互联网的出现
解析:报刊的诞生要比其他媒介早得多,它是近代以来最早诞生的信息沟通媒介。
答案:A
2.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 )
A.电视节目增多,质量有所降低
B.电视逐渐普及
C.节目丰富多彩
D.《焦点访谈》等节目产生了较大影响
解析:电视节目增多,质量不是有所降低,而是大大提高。
答案:A
3.三大传统传播媒介是指( )
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电子邮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电子邮件是刚兴起的新的传播媒介。
答案:A
4.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节目丰富多彩
B.技术的进步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思想解放
解析: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是技术的进步,是电视逐渐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B
5.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
A.《民报》
B.《申报》
C.《中国丛报》
D.《昭文新报》
解析: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答案:C
综合应用
6.互联网与报刊、广播、电视相比,其具备的优势在于( )
①文字、图像、声音兼备②高效互动,双向传受③费用低④信息量大,方便迅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大众传媒,它将三者的优势集于一体。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
互联网的普及没有削弱其他媒体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不论是报纸也好,电台也好,电视也好,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
实际上,传统的媒介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自1995年《中国贸易报》率先设立网站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请完成:
为什么说网络媒介出现后,传统的媒介没有被削弱,反而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解析:注意当今三大传统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合流。
参考答案:网络媒介出现后,传统媒介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获得了
更大的新生。
8.大众传媒带来的影响对人们的价值观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针对大众传媒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面对这种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方法等,经过讨论,增强对传媒的认识。
参考答案:大众传媒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它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表现在:媒介具有新闻导向的作用,使发生的一些事件深入人心,使受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
当然,它出现后,在利用的方式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分析利用,则可能会使人们走上歧途。
夯基达标
1.下列有关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报》曾发挥过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C.中共创办的《中央日报》曾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
解析:一般认为,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答案:A
2.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是()
A.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各种报刊以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为发展方向
C.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D.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刊物的种类急剧增加。
答案:C
3.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解析:《歌女红牡丹》是有声电影,它的成功拍摄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
答案:B
4.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
B.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但信息不能即时反馈
C.因具备传播信息的功能而被称为神奇的“第四媒介”
D.互联网方便快捷,但费用昂贵
解析: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并准确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和作用。
如本题,A项时间应为1994年,20世纪60年代末是互联网诞生的时间;互联网高度互动,信息即时反馈,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故B、D两项错。
答案:C
5.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
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宗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
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进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
法通议》等重要文章。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颇受读者欢迎。
请回答:《时务报》创办的目的、宗旨分别是什么?材料反映出当时报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析:《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维新变法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参考答案: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宗旨是变法图存。
当时报刊的主要作用是成为宣传改良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是许多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
请回答: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电视?
解析:注意分析材料二中数据并与材料一进行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由黑白电视是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变为彩电的普及甚至一家多台。
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人们之所以如此青睐电视,是因为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各电视台在节目中推陈出新,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一些新闻类报道节目,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广受人们欢迎。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请思考: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恩·马洛尼把因特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
解析:关键是据材料二的表格数据分析得出互联网的发展。
然后根据现实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反映了自互联网接入以来,使用用户高速增多。
肖恩·马洛尼之所以把因特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是因为:①它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报刊、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人
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走近高考
8.《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同一首歌》是哪一传媒的名牌栏目()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解析:题干中所列栏目皆为大家熟悉的电视栏目,生活中要扩大视野。
答案:C
9.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是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解析:D项表述错误。
互联网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文字、图像、声音兼备。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