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合集下载

课件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件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假设现在有一个历史审判庭,同学们可以代表中国人民提 出诉讼。你们会控诉哪些国家呢?控诉他们什么罪行呢?
主犯:英、法 罪行: 1.发动了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
帮凶: 美、俄 罪行: 1.充当英法侵华帮凶,从中牟利。
2.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清政府 罪行:
1.腐朽无能、统治者临阵脱逃。 2.联合外敌、镇压国内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D.获得更多的在华贸易机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圆明园被焚毁于( C )
A.鸦片战争中
B.中法战争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战争中
历史的控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中国人 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
(1)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长江水域允许外商自由航行; (2)鸦片贸易合法化; (3)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
修约的实质(根本目的)是什么?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侵略中国。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始时间和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侵略者: 英法联军 经过: 罪行: 火烧圆明园 结果: 清朝失败,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远瀛观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汇处,是 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 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 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 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火烧圆明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火烧圆明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689年中俄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40多万平方公里。 1864年中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44万平方公里。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
直追!
——中国近代史专家茅海建
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瑗 珲 条 约 》 的 签 订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 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俄国侵占的中国领土示意图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80年 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几个勘界议定书 最多的国家。 割占7万平方公里。
?
感受
①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
人类的一次犯罪。
②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 略气焰更加嚣张。 ③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遭受严重损 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④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
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1860年火烧圆明园

纵火者: 英法联军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直接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扩大权益 英法 提出“修约”要求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清政府 拒绝“修约”
营口 天津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本课内容分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第三个子目介绍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侵略与反抗的发展与演变。

二、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情况与经验: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学史兴趣浓厚,合作调查能力较强。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探究体现历史较缺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紧扣课文标题,从侵华罪行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焚前后的变化,中国边疆领土的变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六、[教学手段]:问题引导法讨论法信息提炼法材料分析法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钟)导入:法国文豪雨果关于圆明园的生动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版)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 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 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 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 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 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 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 方公里的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洋枪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侵略者华尔等指挥,用洋枪, 洋炮装备起来的清军武装。华尔早年学过军事, 长期在海上和中美洲从事冒险活动。1859年他招 募各国亡命之徒组成洋枪队,1861年改募中国人 为士兵。清政府后来将扩编的华尔洋枪队改名为 常胜军 。
Goodbye
作者信息
学校: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邮编:256400 Email:xuchenghai@ 联系电话: 0533——8861698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从战争的目的与结果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战争于1856年开始。英、 法侵略军沿海岸线北上,而俄、 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略中 国,以“调停”为名,从中渔 利。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 林,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粹,收 藏着无数的珍宝文物,是世界罕见的 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称为“万园 之园” 。
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
1860年夏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上 海官绅与西方侵略者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 队”,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 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人教课标]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人教课标]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 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陆地建筑面积=故宫
水域面积=颐和园
"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圆明园复原图(梁思成复原)
英国《泰晤士报》的 倾刻工夫 , 几十处地 随军记者写道: 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 密雾,…… 不久这缕缕的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 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 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 又集合为 弥天乌黑的 一大 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 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 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 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 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 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 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 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 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 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 琅器, 因为太大不能运 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 走,竟被打碎。 付之一炬了。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奇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已经过 了多少年?( B) A.12 B.14 C.16 D.18 2.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的两个强盗是( B C A.俄罗斯 B.法兰西 C.英吉利 ) D.美利坚

间: 爆发于1856 年,结束于1860年
侵略者: 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 暴 危 无恶不作,破 行: 坏巨大,洗劫空前
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我国主权再次丧失、 领土又被割占,社会 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 加深。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经 过 示 意 图
北京 天津
广州
圆明园(鸟瞰图)
新闻报导:
2000年4月两家国际著名拍卖行在香港 举办拍卖会,拍卖的物件有四件是英法联在 1860年在圆明园时掠走的,它们分别是:

八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典型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典型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典型案例分析八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典型案例分析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用多媒体打出了“圆明园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三个图像。

然后提问学生这三件文物分别是什么?原来他们是摆设在什么地方的?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了这三件文物在2000年被人拿到香港拍卖的事情。

听了这件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本属于中国的三件文物会让别人拿去拍卖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对学习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安插了“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同时插入了大量图片和地图。

通过这样,创设了历史情景,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列强的侵华罪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譬如:看“火烧圆明园”的片断时,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激奋,不由自主地说侵略者太贪婪、太无耻,清政府太腐败、太无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目,我结合了“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表”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讲述。

这样,学生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时间、面积和地理位置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学生从中也得出了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两个特点:趁火打劫和步步蚕食。

三、开展课堂活动,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后,请同学们谈感想,讨论是什么造成了这座人类艺术宝库被摧毁的惨剧。

第二、虚拟历史审判庭,让学生审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罪行的罪犯。

要求同学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诉讼。

引导学生控诉什么人?控诉他们什么罪行?这两个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有一个升华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小结。

我觉得,这一节课有如下一些成功之处:1、本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经过并了解到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另外,学生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罪行,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罪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
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火烧圆明园。

难点:如何认识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过程以及俄国与英法侵略的差异性。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一、知识链接
1860年10月18 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

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讲授】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二、预习启发
A、学习任务(首先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通看课文,逐一完成学习任务。

)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2、火烧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初中历史】2018-2019学年最新版本: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导学案岳麓版

【初中历史】2018-2019学年最新版本: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导学案岳麓版

第 2 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一、学习目标:知道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发动国;2.火烧圆明园;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二、课堂目标重难点:
1.重点:火烧圆明园。

2.难点: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三、自主学习教材第 7----11页,完成下列练习:
1. 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1856年,()、()发动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2.()年10月下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1860年10月,()联军火烧()。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和《》,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

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太平军领袖()率军进攻上海,打败美国人()组织的“洋枪队”。

四课堂练习:
阅读材料:材料一: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陿装满,他们手拉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 万平方 公里
材料一: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被发配,至新疆后,他觉察 到某国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 者,___国其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材料二: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国家 “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 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1.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 2.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 片战争”呢?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国 依旧狭小的市场并没有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欲望。为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法国于 1856年发动侵略战争。 从战争的目的与结果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上述材料反映了是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 3.当“伙伴”与“果园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 要求请政府妥协让步,满足英法的பைடு நூலகம்略要求。因为美国 是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选自美国德涅特《美国东亚 外交史》
请回答: ①“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②摘”果子”说明他们侵略目的是什么?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 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 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 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个国家?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在“清朝疆域图”上填充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且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图表讲解有关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资料,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收集太平军的故事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学会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本课四目内容的学习,认识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是英勇不屈的,从而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再现史实,体现“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理念。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由浮雕《虎门销烟》、出现在中国海面上的英舰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组成的三幅图片在音乐中依次缓缓出现。

教师:侵略者并没有满足已有的在华特权,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

在祖国危机之时,爱国志士坚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学生能很自然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进入新的一课)一、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教师: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在战争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这段史实。

学生活动:主持人及发言的同学来到讲台上,汇报他们搜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一名同学操作电脑,展示有关的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课标内容】(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

难点: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文字: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像、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瑗珲条约》的签订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 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 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 60多万平方千米 以南、黑龙江以北
中英《北京条约》
通过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英法又获得 了哪些新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简表
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增开11处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危害
外国侵略势
力进入内地,
中国丧失了更 多的主权和领
外国人可入内地传教、经商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给英法巨额赔款
园被焚毁;列强的侵略势力进入内地)
俄国侵占 我国大片 领土 太平军抗 击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 续
(1)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脉相承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1)侵略国增多(英→英、法、俄、美) (2)侵略区域扩大(深入内地和统治中心)
扩 大
(3)不平等条约增多 (4)开放口岸和割地增多 (5)主权遭破坏更多(鸦片贸易、传教等) (6)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洪秀全 1814.1.11~1864.6.1
洪秀全雕像
广西桂平县城北24公里处的金田村
洪秀全,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 绝望于科举功名。后受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 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作为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洪秀全在1845到1846年间,写 出《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宣传了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消灭 “阎罗妖”的革命思想。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3篇)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3篇)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3篇)在漫长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上,趁火打劫的国家有很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列强纷至沓来,可谓群起而攻之。

当后人回首这段岁月,谈到列强对华犯下的严重罪行时,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篇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媒体展示法。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卡片。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卡片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教师: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再次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千年文明古国再次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

(教师出示: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学生:“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教师:这座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习目标: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重点:火烧圆明园
难点: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国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自学指导一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8页,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侵略者是谁。

2、读圆明园的宏伟壮观,议“痛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学指导二
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指导学生阅读第8页文字及第9页图示,了解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自学指导三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页,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直接出兵,俄美积极参与的又一次侵华战争,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当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习题
板书设计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2、火烧圆明园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
2、太平军击毙华尔和打败戈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