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宝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七宝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若不计机械本身重力和摩擦,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
A.一个定滑轮
B.杠杆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G2=280N
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D.G2=200N
3.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

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

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
3.610J
D.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
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F c=3:2:1 B.F A:F B:F c=1:2:3
C.F A:F B:F c=6:3:2 D.F A:F B:F c=2:3:6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
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略空气阻力)
B.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
C.同名磁极(S)的磁场方向
D.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L1
6.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7.如图所示,斜面长s=4m,高h=2m,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10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则()
A.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B.物体所受的额外功为20J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8.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9.如图,杠杆水平位置静止,若将两边的钩码数都增加一个,则杠杆()
A.左端降低,右端升高 B.右端降低,左端升高
C.保持水平不动 D.无法确定
10.小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了不同的高度h1和h2(h1<h2),每个滑轮的重均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①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④F1做功的功率大于F2做功的功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圆柱形的),重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微微抬起,所需的最小力是 _______N。

12.为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9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桂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桂所用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重物的速度v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物体离开地面匀速上升时,小桂的拉力F=____N;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500cm2,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 a.
13.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20N,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5m/s,运动时间为10s。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10s内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_J。

14.杠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AO:OB=3:4.将金属块M用细绳悬挂在杠杆A端,B 端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动滑轮上绕有细绳,细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自由端施加拉力F1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若将物体M浸没到水中,需要在动滑轮细绳自由端上施加拉
力F2才能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F1与F2的差为60N,已知物体M所受重力为880N,则物体M的密度是________ kg/m3.(g取10N/kg)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绳,使装置处于静止。

装置中的滑轮A重500N,滑轮B重200N,底板C重100N。

不计轴摩擦及绳重,人对底板C的压力为
________N。

16.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
17.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中,每个滑轮的质量相等,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甲装置把重为 100N 物体 G 升高 2m,所用拉力为 62.5N,甲、乙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η1、η2,则η1= ___;若用乙装置提相同的重物,则拉力 F2 ___F1(选填“>”、“<”或“=”,下同),机械效率η2________η1。

18.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20N,如果滑轮、绳子所受重力及滑轮与轴的摩擦均不计,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19.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将重为425 N的重物匀速提升4m,所用拉力为250N,时间为20s.则此过程中总功是______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W,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
20.如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O点转动,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OB相等地,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体较重.
(1)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A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 点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_____端.
(2)若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则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1)如图是某街道路灯悬挂的情景。

画出斜拉钢丝对横杆拉力F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后做了如下两次实验:
实验一:将重为G的物块A放在一水平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0。

实验二:再将上述木板一端垫起,构成一个长为s、高为h的斜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物块A,使它在斜面上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

请你结合实验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

(阅读图丙)
①画出物块A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物块A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μ=_________。

(用实验中的数据表示)
22.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为了在实验中方便读取力臂,探究前和探究过程中我们都应将杠杆调整到____________ 位置平衡。

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接下来应杠杆两端的螺母适当向
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解。

(2)如图乙,A点挂有2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

为了让杠杆在实验所需要的位置平衡,
应在支点右侧B点(第2格处)挂_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

(3)改变钩码个数及力臂,多次实验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_____________性。

(4)如图丙,现给你一个量程为0〜2N的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

钩码挂在C点处,现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则在C点处所挂钩码的最多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个。

2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来实现;
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

说明通过改变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拓展应用】如图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点,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21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
2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钩码重钩码上升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机械效率
/N的距离/cm的示数/N升的距离/cm
第1次2511567%
第2次45 1.715
第3次65 2.41583%
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
(3)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有关;
(5)请在丁图画出此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绕绳方法_____,若不计摩擦及绳重,这种绕线方法与实验时用的绕线方法相比,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离相等。

(1)杠杆在甲图所示的位置静止时,杠杆_____处于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不是”)。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N。

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

(选填字母)
A.求平均值
B.得到普遍规律
(5)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

实验时,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砝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

四、计算题
26.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在帮奶奶打扫卫生时,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桶水(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kg),扁担长1.6m,水桶挂在距离哥哥肩膀0.6m处(我们可将扁担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杠杆),求:
(1)两人静止站立时,哥哥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是多少?
(2)若在抬水前,哥哥一人用竖直向上的力从地面将这桶水提起20cm高,然后水平向前行走了5m,则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27.建筑工地上,某施工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利用这个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是500N。

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当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8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28.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

已知AB长40cm,AC长30cm。

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

(1)求A 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多少N (支架重力不计)
(2)若A 处螺钉的水平拉力最大为400N ,则在室外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室外机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29.一个水平放置的直杠杆,动力和阻力位于支点两侧,该杠杆的动力臂l 1为0.3m ,动力F 1为200N ,阻力F 2为50N ,求:
(1)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 l 2.
(2)若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且保持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位置不变,动力和阻力各增加100N ,则要使杆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计算说明杠杆的支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多远?
30.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利用箱子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重力不同的建材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

求:
(1)若工人用200 N 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 m ,工人所做功;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 N 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 .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故A 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1230N 40N L L ⨯=⨯
所以12:4:3L L =时可以满足条件,故B 符合题意;
C .如果不计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的拉力应为20N ,故C 不符合题意;
D .使用滑轮组时通过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至少为2段,如果不计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
F 最大为物重
G 的二分之一,即拉力最大为20N ,不可能达到30N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知,a 、b 、c 、d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e 、f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G 1由两根绳子承担
12b G G F +=动
则b 处绳子的拉力为
1100N+20N
60N 22
b G G F +=
==动 故A 错误; C .e 处绳子的拉力为
2260N 20N 140N e b F F G =+=⨯+=动
故C 正确;
BD .G 2由两根绳子加上f 承担,则
22b f G G F F +=+动 2f b F F G =+动

24460N 240N b G F ==⨯=
故B 、D 错误。

故选C 。

3.B
解析:B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那么货物的速度是0.3m/s ,经100s 货物移动距离为
0.3m/s 100s 30m s vt ==⨯=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货物的重力
600kg 10N/kg 6000N G mg ==⨯=
其摩擦力
0.10.16000N 600N f G ==⨯=
由于货物匀速前行,绳对货物的拉力
600N F f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可得到
600N 100%75%2s
F s
η⋅=
⨯=⋅拉
解得400N F =拉,工人的拉力为400N ,B 正确;
C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绳对货物的拉力为600N ,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4600N 30m 1.810J W Fs ==⨯=⨯有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1.810J ⨯,C 错误;
D .由于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工人的拉力为400N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400N 0.6m 240W P F v ==⨯=拉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240W ,D 错误。

故选B 。

4.B
解析:B 【分析】
根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判断力的大小. 【详解】
根据每段绳子承担的力的情况,分析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 、F B 、F c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设每段绳子承担F 的力,F C 承担3段绳子的拉力,F C =3F ;F B 承担2段绳子的拉力;F B =2F ;F A 承担一段绳子的拉力,F A =F .
故F A :F B :F C =F :2F :3F =1:2:3,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动滑轮的使用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光滑斜面可得,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滑块只受重力
和支持力作用;
(2)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3)磁感线都是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4)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详解】
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是因为滑块具有惯性,因为斜面光滑,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故B正确;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都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杠杆的支点为C,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是从C到拉力作用线的垂线段,故D正确。

故选:A。

6.C
解析:C
【分析】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③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只是接触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
④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
1
F G
n
G
=+

()计算出拉力F的值.
【详解】
A、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但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
D、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重,则
11
6N3N 4.5N 22
F G G
=+=⨯+=

()(),D错
误.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A、总功为:,有用功:,
机械效率为:,故A 错误; B 、额外功为:
,故B 错误;
C 、额外功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摩
擦力不等于拉力,故C 错误;
D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有关,因为两者都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而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额外功,所以影响机械效率,故D 正确. 故选D .
8.D
解析:D
【解析】(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地面提到二楼,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 1<W 2,η1>η2.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

9.B
解析:B
【解析】设杠杆每一格长度为L ,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原来:2G ×2L =G ×4L ,杠杆平衡,现在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左边=3G ×2L ,右边=2G ×4L ,因为3G ×2L <2G ×4L ,所以杠杆不再平衡,右端下降. 故选B .
10.B
解析:B 【解析】
(1)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分别为:
111111
22W F s G G h G G h ==+⨯=+物轮物轮()(),
222221
33
W F s G G h G G h 物轮物轮()()==+⨯=+,
因为h 1<h 2,
所以W 1<W 2,故①错;
(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
不计绳重及摩擦,由()W Gh G
W G G h G G η==
=++有用总
轮轮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②
正确;
(3)不计绳重及摩擦,
拉力1
F G G n
=+物轮(),n 1=2,n 2=3,
绳子受的拉力分别为:112F G G =+物轮(),213
F G G =+物轮(), 所以F 1>F 2,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故③正确; (4)因为W 1<W 2,且做功时间相同,由W
P t
=
可知,P 1<P 2,故④错. 综上分析,②③说法都正确,正确的有两个.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
解析: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
1
2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所需要的力为 22
11
100N 2==50N L
F L F L L

=
故所需要的最小的力为50N 。

12.6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丙可知在2∼3s 内,重物做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40N ;
第二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n=3, 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 内做匀速
解析:6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丙可知在2∼3s 内,重物做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 =40N ; 第二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n =3,
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 3=40N , 根据F =
1
n
(G 物+G 动)可得: G 动=nF 3−G 物=3×40N−90N=30N ,
在0∼1s 内,拉力F 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F 支+3F 1=G 物+G 动,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支=G 动+G 物−3F 1=30N+90N−3×30N=30N ,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 压=F 支=30N , 对地面的压强: p =
-22
30N
510m
F S =⨯压=600Pa 。

13.75% 5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像可知,此滑轮组绳子股数n=2,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 绳=2v 物=2×0.5m/s=1m/s 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 P=Fv=2
解析:75% 5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像可知,此滑轮组绳子股数n =2,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 绳=2v 物=2×0.5m/s=1m/s 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 P=Fv =20N×1m/s=20W ;
第二空.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拉力F A 等于摩擦力为30N ,物块移动的距离为:
s 物=v 物t =0.5m/s ×10s=5m 拉力F 移动的距离为: s 绳=2s 物=2×5m=10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0N?5m
×100%=75%
20N?10m
A
W
s
s
F
W F
η===


总绳

第三空.10s内所做的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200J-150J=50J。

14.5×103
【分析】
表示出两次杠杆A、B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解方程可得M 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M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M的密度.
【详解】
自由端施加拉
解析:5×103
【分析】
表示出两次杠杆A、B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解方程可得M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M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M的密度.【详解】
自由端施加拉力F1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杠杆A端受到的拉力F A=G M,由图左侧的滑轮为动滑轮,杠杆B端受到的拉力F B=2F1+G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M×AO=(2F1+G动)×OB…①
将物体M浸没到水中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
杠杆A端受到的拉力F′A=G M−F浮,
杠杆B端受到的拉力F′B=2F2+G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M−F浮)×AO=(2F2+G动)×OB…②
①−②可得:F浮×AO=2(F1−F2)×OB
M浸没水中后由于受到浮力,对杠杆A端拉力减小,所以F1>F2,
所以:F浮=
()
12
2F F OB
AO
-⨯
=
260N4
3
⨯⨯
=160N,
由F浮=ρ水gV排得M的体积:V=V排=
F
g


ρ=33
160N
1.010kg/m10N/kg
⨯⨯
=1.6×10−2m3
所以M的密度:ρ=m
V
=
Vg
M
G
=23
880N
1.610m10N/kg
-
⨯⨯
=5.5×103kg/m3
15.475
【解析】
【详解】
解:读图可知G人+GB+G木=900N,这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50N,减去下面滑轮B的自重200N,等于250N。

这又由两
解析:475 【解析】 【详解】
解:读图可知G 人+G B +G 木=900N,这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50N,减去下面滑轮B 的自重200N ,等于250N 。

这又由两段绳子平均分担,因此,人手处的拉力为F 1=125N.于是得出,人对木板的压力F=G-F 1=475N. 【点睛】
读图可知,整个装置的全部物重都由上面的一只滑轮承担,右侧的拉力则又由第二只滑轮分担.因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所以每只滑轮两侧的力都是相等的。

16.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 .
解析: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232
3213.146510m 3.3210m 2
S r π==⨯⨯⨯≈⨯﹣﹣(),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5329.5910Pa 3.3210m 3184N F ps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184N 0.055m 175.12J W FS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750175.12J 750131340J W W =⨯=⨯=总,
131340J 2189W 60s W P t ===总.
17.80% < = 【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性质可知物体上升2m ,绳子上升4m ,根据;人做的有用功;根据
;由图可知,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1=2;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
解析:80% < = 【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性质可知物体上升2m ,绳子上升4m ,根据
62.54250W Fs N m J ==⨯=总;人做的有用功1002200W Gh N m J ==⨯=有;根据
200100%80%250W J
W J
η=
=
⨯=有总
;由图可知,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1=2;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2=3,因为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等,所以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
忽略绳重和摩擦,由1
F G G n =+物动(),可得,121123
F G G F G G =+=+动动(),();所以,F 1>F 2;比较甲、乙两个滑轮组可知,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
W G h W G h 额轮有用物,==,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根据
W W η=


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η=甲乙. 故答案为:8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绳子有效股数的确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的求法;本题关键在于确定额外功相等。

18.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2m/s ,
由图知,n=2,拉力移动的速度:v=2v 物=2×2m/s=4m/s,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 拉=f=20N , 因为滑轮和绳的
解析: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2m/s ,
由图知,n =2,拉力移动的速度:v =2v 物=2×2m/s=4m/s,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 拉=f =20N , 因为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 所以水平拉力:.
拉力的功率:.
故答案为:10;40.
19.100 85%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