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细胞核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时间: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3、概述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4、解释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难点
1、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法指导
诱导分析及比较法
五、课前预习
小资料:除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极少数的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形状球形或者卵形,直径7个微米左右。

典型细胞中有一个细胞核,有的细胞中较多,例如心肌细胞中有上百个。

(一)细胞核功能的实验研究
细胞核的功能:1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的连续性。

2细胞核是和的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控制酶和蛋白质的合成,
进而控制细胞代谢和生物性状。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结构:_________层膜结构.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质
(1)概念 。

(2)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3、核仁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孔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大分子物质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进出细胞的通道. (三)模型构建
1、概念:
2、类型: 模型、 模型和 模型。

3、构建细胞模型
〖提示〗细胞器大小参考数据,保证制作中各种细胞器的大小成比例。

核糖体:最小 溶酶体:直径为0.2~0.8 μm
线粒体:直径为0.5~1 μm ,长度为2~3 μm 中心粒:直径为0.2~0.4 μm
细胞核:直径为5~10 μm
教科书图示的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中,各部分结构注释如下。

粉色彩泥代表核糖体 蓝色彩泥代表溶酶体 棕色彩泥代表线粒体
橘黄色彩泥代表内质网 土黄色彩泥代表高尔基体 红色彩泥代表细胞核
4、细胞作为基本的 ,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子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 、 的进行。

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细胞既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也是 和 的基本单位。

六、基础练习
1. 除了高等植物 细胞和哺乳动物 细胞等极少数的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 细胞核是库,是细胞和的控制中心
3.核膜: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4.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和
5.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的形成有关
6. 染色质:
成分:主要有和
特性:容易被染成深色
同染色体的关系:同种物质在的两种存在状态
DNA上贮存着
7. 细胞既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8.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是()
A.核膜 B.胞间连丝 C.核孔 D.核仁
4.人体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结构有()
①高尔基体②核膜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内质网
A.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9.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0、下列各组生物中,细胞里没有核膜的一组是()
A.草履虫
B.变形虫和酵母菌
C.念珠藻和大肠杆菌
D.牛和大白菜
11、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
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

这说明了()
A.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12、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A、DNA和RNA;
B、蛋白质和D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类。

13、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细胞膜保持完整
B.线粒体供能
C.核内遗传物质
D.细胞保持完整
14、科学家将雌性黑鼠乳腺细胞核移植到白鼠去核的卵细胞中。

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

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毛色和性别分别为()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七、归纳总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

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中,DNA和组蛋白是稳定存在的,DNA与组蛋白之比约为1∶1。

非组蛋白与RNA的含量则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非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为0.2~0.8∶1,RNA与DNA含量之比为0.1∶1。

通常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就越高。

细胞里的DNA绝大部分存在于染色质中,并且含量十分稳定。

这包括同一物种的各类细胞中的DNA含量是相同的,细胞不会由于分化而使每条染色质DNA增加或减少。

但是,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DNA的量也就会随之改变。

DNA分子是一条相当长的、没有分叉的核苷酸多聚体,所含核苷酸数量巨大,例如,人的每条DNA链平均约含108个核苷酸。

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的序列中。

染色体蛋白质与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和阅读密切相关。

它包括两类蛋白,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在维持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非组蛋白是一大类非常不均一的蛋白质,目前,对于非组蛋白的认识远不如组蛋白。

如果人体内每一个体细胞的DNA伸展开来,长度可以达到2 m,平均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的长度约为5 cm,而如此长的DNA分子位于直径仅为10 μm甚至更小的细胞核中,可见其凝集的程度是非常高的。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分裂期紧密卷曲凝缩的结构形式。

染色体的多极螺旋模型是一种较早提出来的解释染色体包装的结构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的解释,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为10 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核小体链形成后,可通过螺旋形成直径为30 nm的纤维,这一纤维是由核小体排列呈螺旋管状的结构。

这种30 nm的纤维被认为是染色体包装的二级结构,但对其确切的构成方式还有争议。

30 nm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 μm的圆筒状结构,被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体包装的三级结构。

超螺旋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可以形成2~10 μm的染色单体,这就是染色体包装的四级结构。

经过逐级螺旋与折叠,由DNA和蛋白质形成高度凝集的染色体。

一条连续的DNA分子的长链,经过四级的盘旋折叠形成染色单体,其长度一次次地被压缩。

在多极螺旋模型提出后,又有一些新的模型被提出,主要是对染色体高级结构提出新的解释。

关于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模型,目前还处在假说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