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6)(含解析) 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6)
一、选择题
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Fe2O3 B.CaCO3C.Zn D.NaOH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H2O
C.Ca(OH)2+CO2═CaCO3+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7.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
A.酸B.混合物C.金属单质 D.盐
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的是( ) A.CaCO3B.Al(OH)3
C.NaHCO3D.NaOH(有强烈腐蚀性)
9.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
A.水B.氢氧化钠 C.稀硫酸D.pH=0的溶液
10.将下列不同pH的各对溶液混合得到的溶液,其pH可能为7的是( )
A.pH=3 pH=4 B.pH=11 pH=7 C.pH=6 pH=8 D.pH=0 pH=5
11.下表中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
水溶液甲乙丙丁戊
pH 0 2 5 10 14
A.乙+丙B.丙+戊C.甲+乙+丙 D.甲+丁+戊
12.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13.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小麦油菜西瓜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
二、填空题
1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
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
pH 3 9 7 10
(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
(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涂在皮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
15.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 t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发生__________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6.甲、乙两位同学经常展开互帮互学活动,为了检查乙同学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甲同学问乙同学,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雨就是指是酸性的雨水 D.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你的判断呢?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
18.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__________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来改进土壤的结构.
19.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
(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____.
(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本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1)分解反应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溶液 A B C D
X 盐酸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钠
Y 水水氢氧化钠盐酸
(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在Y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若不断滴入X溶液,石蕊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
22.在一只锥形瓶里,倒入量好的15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__色.用温度计测量此时溶液的温度,记作t1℃.然后用__________逐滴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_________锥形瓶,直到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溶液的pH要比反应前__________,再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记作t2℃,发现t2__________t1.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是__________.另取一支玻璃棒蘸取此无色溶液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转呈__________色.最后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转化为红色,说明__________过量.
四、计算题
23.食醋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某同学欲探究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mL)逐滴加入到200g食醋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已知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NaOH═CH3COONa+H2O 求:
(1)该5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
(2)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6)
一、选择题
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Fe2O3 B.CaCO3C.Zn D.NaOH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分析.
【解答】解:A、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不是碱,故选项不正确;
B、碳酸钙是一种盐,故选项不正确;
C、锌粒是金属单质,故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中和反应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会分辨出于常见物质中的酸、碱、盐、氧化物.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H2O
C.Ca(OH)2+CO2═CaCO3+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经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根据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答】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可以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因为任何两种溶液混合后质量都增大,故此项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溶液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
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伴随发生的变化只能帮助我们判断,但不是主要依据.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酸和碱一定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碱性的物质一定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理具有酸性的物质也一定能有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解: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所以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的性质,所以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和碱的反应,从而多方面理解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硫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酸性溶液越浓,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越稀,酸性越弱,pH越大.
【解答】解: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A、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将试纸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能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pH试纸的使用方法,掌握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
A.酸B.混合物C.金属单质 D.盐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解: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盐的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的是( ) A.CaCO3B.Al(OH)3
C.NaHCO3D.NaOH(有强烈腐蚀性)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胃药的成分是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那么可以推测胃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碱性的物质,而CaCO3、NaHCO3与盐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加重病情;NaOH 是一种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宜做胃药.Al(OH)3是不溶性的碱,能中和胃酸降低胃中的酸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病情加重;故错误.
B、Al(OH)3是不溶性的碱,能中和胃酸降低胃中的酸度,该选项是正确的.
C、NaHCO3是一种盐,但水溶液呈微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病情加重;故错误.
D、NaOH是一种碱,具有强烈腐蚀性,不宜做胃药;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医药上常用的治疗胃病的药物为情境,考查了化学中碱的特性和用途,将化学与医药联系在一起,到达学以致用.
9.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
A.水B.氢氧化钠 C.稀硫酸D.pH=0的溶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种pH=6的溶液呈酸性,要想变为pH=8的溶液则需要加入显碱性的物质.
【解答】解:A、水呈中性,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C、稀硫酸呈酸性,故错误;
D、pH=0的溶液呈酸性,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知识与溶液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分析.
10.将下列不同pH的各对溶液混合得到的溶液,其pH可能为7的是( )
A.pH=3 pH=4 B.pH=11 pH=7 C.pH=6 pH=8 D.pH=0 pH=5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酸碱中和可能得到中性溶液.
【解答】解:A、pH=3的溶液显酸性,pH=4的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pH=11的溶液显碱性,pH=7的溶液显中性,混合后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pH=6的溶液显酸性,pH=8的溶液显碱性,混合后溶液可能显中性.故选项正确;
D、pH=0的溶液显酸性,pH=5的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中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下表中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
水溶液甲乙丙丁戊
pH 0 2 5 10 14
A.乙+丙B.丙+戊C.甲+乙+丙 D.甲+丁+戊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酸碱中和能生成中性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A、乙和丙都是酸性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然呈酸性,不会等于7,错误;
B、丙呈酸性,戊呈碱性,混合后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正确;
C、甲、乙、丙全部是酸性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然呈酸性,不会等于7,错误;
D、甲呈酸性,丁和戊呈碱性,混合后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正确;
故选BD.
【点评】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性溶液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
答案:D.
【点评】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时若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溶液会变稀.
13.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小麦油菜西瓜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解:小麦、油菜、西瓜等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甘草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
1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
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
pH 3 9 7 10
(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牙膏、肥皂水
(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醋涂在皮肤上,理由是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黄蜂的刺呈碱性,使人难受,可以用酸性物质中和它.
【解答】解答:(1)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故答案为:牙膏和肥皂水;
(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可用呈酸性醋来中和它以减轻疼痛.答案:醋,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15.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 t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发生复分解(或中和)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酸碱中和,属于复分解反应进行回答.
【解答】解: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酸碱中和,属于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故答案为:复分解(或中和);H2SO4+2NaOH═Na2SO4+2H2O.
【点评】本题结合具体情境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
16.甲、乙两位同学经常展开互帮互学活动,为了检查乙同学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甲同学问乙同学,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雨就是指是酸性的雨水 D.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你的判断呢?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利用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
C、根据“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进行判断;
D、根据溶液的pH值取值范围分析.
【解答】解:A.碱类物质不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如果碱不能溶于水,则不可能;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没有交换成分,虽然生成盐和水但此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C.酸雨呈酸性是指pH<5.6的雨水,并非呈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故说法错误;
D.pH=0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故答案为:都错误.
【点评】中和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反应,专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由于反应后酸性、碱性消失,所以称为中和.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pH>7时,溶液显碱性,当pH=7时,溶液显中性,当pH<7时,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当pH=10时溶液显碱性,即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Cl;当pH=7时溶液显中性,即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溶质为NaCl;
当pH=3时,溶液显酸性,即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HCl、NaCl;
【点评】此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有关知识,了解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反之亦然的知识,回顾了溶液PH值的知识.
18.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酸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来改进土壤的结构.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分析】溶液的pH值为4<7,所以可以知道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即土壤呈酸性,根据题中所述可以知道,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所以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通常利用熟石灰来进行,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溶液的pH值为4<7,所以可以知道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即土壤呈酸性,根据题中所述可以知道,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所以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通常利用熟石灰来进行.
故答案为:酸;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9.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
(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胆汁酸难溶于水.
(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纯碱.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R=2NaR+H2O+CO2↑.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为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可知它难溶于水;
(2)胆汁酸属于酸,具有酸的性质,可以和碱或者碳酸盐发生反应,厨房中满足该条件的可食用物要考虑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类比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解答】解:(1)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可知它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2)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后可以除去胆汁酸,根据酸的性质,这种物质应该是碱性物质,所以考虑厨房中常见的纯碱;而纯碱与胆汁酸的反应可以参考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来写,生成相应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
故答案是:
(1)胆汁酸难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