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课件第20章第44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减灾工程建设
强度,减少灾害损失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2013年11月,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176.2万人次受 灾,直接(zhíjiē)经济损失35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图 为2013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zhíjiē)经济损失比重 (%)饼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一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太阳活动的极值期 ①群发现象(时间上)地球自转速度急变期
地球各圈层变化激烈的时期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②群聚地区(空间上)地貌的突变区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地带
第十二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1.(2014·浙江六校联考)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fāshēng)数 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 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第六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
灾害 分布
类型
地质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带
灾害 (dìdài)和环
(地震) 太平洋地带
(dìdài)
中低纬度,
水文 河流中下游 灾害 地区 (洪涝)
成因
影响
其他典型灾害
岩层断裂或 建筑物破坏 错位,地球 (pòhuài)、交 内能的急剧 通线中断、
切脉高考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rúxià): 1.常结合大区域灾害的空间分布,考查灾害的种类并说 明判断依据。 2.常结合局部地质灾害示意图,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 害的影响。
第五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和特点
1.主要(zhǔyào)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第三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扫描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chéngyīn)及危害,如2012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3题,2011年上海卷第52~54题,2010年 全国新课标卷第42题等。
第四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No 台风→风暴潮。①串发性灾害链:如寒潮→低温→霜冻。1.(2014·浙江六校联考)读“某种
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3.人类 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jiājù)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 灾强度
Image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人类活动
陡坡开荒(kāi huāng)、破坏植 被大等量排放温室气体
过量开采地下水, 矿区采空
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 高填低、开矿等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 坡(huápō)、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
度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
地表沉降、塌陷等
诱发地震、人工边坡 出现崩塌、滑坡等
第二十页,共26页。
自然灾 害类型
分布
孟加拉湾北部及
气象灾 害(热带 气旋)
沿海地区、中国 东南沿海、日本 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
东部(dōnɡ bù)海

成因
广阔的暖洋 面(热带、副 热带);充足 (chōngzú)的 水汽;下热 上冷的大气 层结构
影响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其他典型灾害
干旱:渐发性、降 水不稳定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 寒潮:北半球中 高纬地区的深秋 到初春季节
灾害 带
位置
北半 北纬
球 20°~
中低 50°之
纬 间的环
度灾 球
害 (huánq
(zāihà iú)自然
i)
灾害带

主要 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
人文地
理原因
理原因
地震、滑坡、 ①不同气候带的边缘 位于中
泥石流等地 →水旱灾害;②热带、低纬度
质灾害
副热带海域→台风→ 地带,
(zāihài),水 风暴潮;③地势高差 人口稠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人类(rénlèi)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性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性
第十七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影响(yǐngxiǎn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第十八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旱灾害
大,地形复杂→山 密,经
(zāihài)、风 地地质灾害
济密度
暴潮灾害

(zāihài)、台
风灾害
(zāihài)
第十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3.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①串发性灾害链:如寒潮→低温→霜冻。 ②并发性灾害链:如地震并发滑坡、崩塌、海啸(hǎixiào)、火灾等。 ③串发—并发性灾害链:如台风带来风暴潮引起海水污染;带来的暴 雨诱发洪水、泥石流和内涝等灾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1)从图中可以(kěyǐ)看出,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___洪__涝__(h__ó_n_ɡ_l_à_o_)和___地__质_。灾害 (2)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和成灾强度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 势,其人为原因是什么?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不断增大。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出来。第(2)题,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和 成灾强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可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 析。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本部分内容(nèiróng) 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全屏 播放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①板块交界处 →多火山、地震→多海啸。②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②热带、副热带海域→
(jíjù)释放 人员伤亡等
滑坡和泥石流: 一般发生在山区, 危害极大
强降水形成 洪水;排水 不畅,积水 形成涝渍
淹没农田、 村庄、道 路等
热带风暴潮:由台 风引起,来势猛、 速度快、强度大、 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增水
过程相对平缓
第七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 害类型
分布
灾害带 位置
主要 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
人文地
理原因
理原因
环太平 环太平 (tàipín 洋沿岸
地震、火 ①板块交界处→ 山、台风、 多火山、地震→多 海啸、风 海啸;②热带、
g) 洋灾害
(yán àn) 的地带
暴潮等
副热带海域→台 风→风暴潮

人口集 中,经 济发达
第九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3.人类活动对灾情(zāiqíng)的“放大”和“缩小”
第十九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特别提醒】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fāzhǎn),人类活动对 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 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成因
生物灾 害(病害)
农作物 分布区、 森林
(sēnlín) 分布区
与作物 (zuòwù) 所处环 境有关
影响
农作 物、 树木 染病 (rǎn bìng) 枯死
其他典型灾害
虫害:松材线虫是最 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
鼠灾:重灾区是农 田、牧场及森林
第八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带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带有两条,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 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 (zìránzāihài)与防治
第一页,共26页。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 (zìránzāihài)与防治
第44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rénlèi)活动
第二页,共26页。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5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3.同一(tóngyī)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lìyú)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修建水库(shuǐkù)、植树造林、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
退耕还草等
坡(huápō)、泥石流的发生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
进行减灾教育等
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
的损失
第十四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dìbiǎo)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第十五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2)人类活动导致(dǎozhì)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十六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十三页,共2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热带海域;夏、秋季。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yǐngxiǎng)次数更多的原因。 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 西方向移动。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解析: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 带海域。第(2)题,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yǐngxiǎng)下 向偏西方向移动。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