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1.1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
1.1.1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

1.1.2木骨泥墙★: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壁立而不易倒塌)
a.竖穴上覆盖草顶——穴居(竖穴——半穴居——地面建筑)
b.黄土沟壑上开挖横穴而成——窑洞式住宅(山西,甘肃,宁夏)
c.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的“地坑式”窑洞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村
1.2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社会)。

1.2.1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1.2.2村落选址: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
原因:地势高亢;水土肥美;有利于耕牧与交通;适宜于定居生活。

1.2.3早期建筑遗址
a.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
b.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c.陕西西安半坡村古建筑遗址——半穴居建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壕沟隔开)。

东:制陶窑场。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围护结构:木骨泥墙——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d.郑州大河村F1-4遗址(地面建筑)——木骨泥墙典型遗址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e.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复合平面,最早白灰抹面(室内,墙上)
1.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木构干阑(巢居))(繁荣的母系氏族)——浙江余姚
1.3.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的房屋实例(最早的木构遗址,最典型的干阑式建筑)
1.3.2据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加工的,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城。

1.4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木骨泥墙(穴居))——原始社
会晚期(父系氏族社会)
1.4.1龙山文化的特点
a.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吕”字形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
西安客省庄房屋遗址:“吕”字平面,前堂后室
b.功能分化
c.土坯砖出现
d.财产已私有
e.一夫一妻制家庭
f.住宅面积较小
g.石灰面的广泛使用(防潮)。

白灰抹面在仰韶出现。

在龙山广泛使用
h.例: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西安客省庄房屋遗址,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1.5建筑群体化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
1.5.1原始农业,定居生活,有一定的畜牧和渔猎,祭祀建筑,建筑群的概念
1.5.2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a.建筑已有了群的概念
b.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c.室内墙面装饰
1.5.3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地区祭坛(方坛)莎木佳祭坛遗
址、阿善祭坛遗址
1.5.4辽宁喀左县东山嘴(圆坛)
1.5.5神庙和祭坛这两种祭祀建筑的出现,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表示对神的衹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了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出现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1.5.6从此,建筑不再仅仅是物质生活手段,同时也称为社会思想观念的一种表征方式和物化形态。

总结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建筑代表,最早采用样卯技术的实例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最古老的居住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