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进行临床工作中血常规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进行临床工作中血常规检查
摘要】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重要的检验指标。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关键词】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68-02
一、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 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如何进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红蛋白也称为血色素,遇盐酸后变成褐色酸性血红蛋白,然后再加蒸馏水,直到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时,所读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红蛋白的克数。

血常规检查也要同时进行血涂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用血细胞分类计数器进行白细胞各类细胞的观察与分类计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目前称血液学分析)。

每次检查只需用0.1 毫升( 约两大滴血) 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 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 多项结果。

血常规检查采血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最好使用静脉血。

应注意的是,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三、血常规检查细胞计数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
高值时可能为身体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 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
运动过后亦会偏高。

低值时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体免疫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
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

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 低值时可
能为贫血。

3、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


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

高值时可
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 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 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
并无大碍。

4、红细胞压积(HCT)
乃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更能正确地了解贫血的程度。

高值时
可能有脱水症或红细胞增多症; 低值时则可能有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高值时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 和叶
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长期口腹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 低值时表示红细胞
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其临床意义可参MCH。

7、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浓度(MCHC)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值,做为对血红蛋白检验值
的佐证。

除了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外,MCHC 不大于36;MCHC降低则见于缺铁性
贫血和地中海型贫血。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当红细胞大小相差较大时,RDW 会上升,可做为诊断贫血的参考。

9、血小板计数(PLT)
高值时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脏切除、
慢性感染症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

血小板值过低时可能有出血倾向、凝血情形
不良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10 白细胞五项分类(WBC differential count)
白细胞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及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类的值,均应与白细胞检查值相互配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1) 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

(2) 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3) 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过敏、寄生虫感染、各种皮肤病、恶性肿瘤或白血病。

(4) 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5) 单核细胞增多:可能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6) 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

(7) 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而在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

四、如何判断血常规的化验单指数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红细胞计数(RBC) 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
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
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
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

所以在
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 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 是指测
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由于各种白细胞
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
变化。

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 和淋巴细胞(L)的分
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
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
的药物。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
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参数进行检测,通过血液分析筛查是否有贫血、细菌感染、白血病、败血症、病
毒感染等和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和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空腹检查项目一般有抽血(肝功能)、腹部B 超、碳-14(胃部检查)、远红外全身热成像。

除了这四项以外,其他体检项目不做空腹要求,不过在检查血糖、血脂、血压时最好空腹检查,这样结果比较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