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柿树栽培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对果实的品质及产量影响很大,轻者造成果实减产或品质下降,重者导致产量绝收,给林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结合生产实际,对柿树上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林农参考。
1柿圆斑病
柿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柿蒂。
初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小斑点,正面浅褐色,无明显边缘,后病斑发展为深褐色,中央色淡,外围有黑色边缘。
在病叶变红的过程中,病斑周围出现黄绿色晕圈。
柿蒂上病斑圆形,褐色一般较小,出现时间晚于叶片。
该病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形成病菌孢子,借风力传播,由气孔侵入,60~100d 显现症状。
一般于9月中下旬病斑数量增多,10月上中旬即发生大量落叶。
一般上年病叶多,当年6—8月下雨多,则发病重;树势的强弱也影响病害的轻重,弱树上病叶变红,脱落快而多;土壤条件不良或施肥不足,导致
树势衰弱,发病往往也较重。
防治上,加强土壤管理,适时施肥浇水,合理修剪,增强树势,以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秋末冬初至翌年6月,及时清理树下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初侵染源,控制该病的发生。
柿树落花后(6月上中旬),即病菌孢子大量飞散前,喷施1∶5∶(400~6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柿疯病
该病属柿树系统性病害,在林州市发生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是造成该市柿树死亡或产量下降的主要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染病柿树发芽晚且生长迟缓,一般比健树晚10d 左右,树势衰弱,产量锐减,病情严重时整株枯死。
叶片大,但薄而脆,叶面凹凸不平,叶脉变黑,有时叶面上可见黑色叶脉。
病株表皮粗糙,质脆易断,从断处清楚可见黑色纵横条纹。
主侧枝背上枝徒长、直立,或丛生徒长形成鸡爪枝。
病果果面凹凸不平,成熟前易变红、变软、早落。
该病病原尚不明确,但病原可以通过带病的砧木、接穗或由媒介昆虫进行传播。
在林州市,媒介昆虫主要包括斑衣蜡蝉、血斑叶蝉。
防治上,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苗木或接穗,严禁在病区育苗或病树上采集接穗。
加强土、水、肥管理,合理修剪,提高树势。
做好媒介昆虫的防治,于5月上旬及6月中旬斑衣蜡蝉、血斑叶蝉若虫发生盛期树冠喷5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1],50%马拉硫磷1000~2000倍液进
行防治。
柿疯病对青霉素比较敏感,可在树干上打孔,灌注青霉素,也可以灌注四环素溶液和柿疯五号。
用量为青霉素80万U/g ,四环素25万IU/g ,每次对水500mL 。
3舞毒蛾
舞毒蛾又称柿毛虫,以幼虫取食柿树叶片,大发生时常将树叶吃光,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柿树产量。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皮上及梯田堰边、石缝中越冬。
4月下旬柿树发芽时开始孵化。
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5月中旬孵化结束。
幼虫1龄时,日夜群集叶片背面,白天静止不动,夜间取食叶片成孔洞,受惊时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
2龄后昼伏夜出,白天下树,隐藏于树皮裂缝或石块下,晚上上树危害。
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至中下旬化蛹最多,6月底化蛹基本结束。
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羽化结束,多于梯田堰缝、石缝中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上,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潜伏的习性,在树下堆集瓦片诱集幼虫或在树干基部围1圈光滑塑料布,高度30cm 左右,接头处用透明胶带粘牢,阻隔幼虫上树。
幼虫下树后,沿树基涂闭合的毒环,环宽60cm ,药剂可用2.5%敌杀死与40%氧化乐果各10mL ,与1kg 废机油混合制成,废机油以浓、稠、黑为宜。
药液要涂匀涂遍,形成1个闭合环。
该防治方法杀虫效果高,环境污染小,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非常
适宜山坡、沟底散生柿树及小面积柿园的防治[2]。
4柿星尺蠖
该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常将叶片食光,造成树势衰弱,果实减产,是柿树生长后期的主要食叶害虫[2]。
其在林州市1年发生2代,以蛹于树干基部附近松软潮湿的土中越冬。
越冬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
第1代幼虫危害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7月下旬大量出现。
幼虫危害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9月上旬以后,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防治上,结合树盘整扩,于晚秋或早春在树干基部或堰根等化蛹场所,人工刨蛹,集中消灭。
于幼虫发生初期在树冠上喷2.5%敌杀死2500倍液,或25%灭幼脲1000倍液进行防治,杀虫效果可达90%。
5木了尺蠖
该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可将叶片食光,常与柿星尺蠖混合发生。
其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土中或石块下越冬。
6月中下旬越冬蛹大量羽化,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8
(下转第218页)
摘要结合生产实际对柿树栽培中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防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柿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柿树病虫害;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8-0212-01
柿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张林梅
(河南省安阳市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作者简介张林梅(1964-),女,河南安阳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有害生
物防治工作。
收稿日期2011-07-21
212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12页)
月中下旬幼虫危害严重,幼虫9月上旬陆续入土化蛹。
该虫发生时间与柿星尺蠖2代幼虫发生期基本一致。
防治上与柿星尺蠖相同,可结合其防治对该虫进行防治。
6柿蒂虫
该虫以幼虫在果内蛀食危害,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被害果群众称之为烘柿,危害严重者能造成柿子绝收[3]。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或树干基部附近的土里结茧越冬。
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的第1代幼虫危害幼果,并将虫粪排于蛀孔外,被害果由绿色变为灰褐色,最后干枯。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一部分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另一部分在树皮裂缝下结茧越冬。
7月第1代成虫羽化,第2代幼虫自8月上旬至柿子采收期陆续危害柿果,致使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越冬。
防治上,应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冬季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粗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要掌握好第1代和第2代幼虫的危害期,及时彻底地将柿蒂连同被害果一起摘除,可有效降低第2代虫口密度,减轻危害;8月中旬前,在刮过粗皮的树干及主枝上绑草把诱集越冬幼虫,冬季将其解下烧毁[4]。
于5月中旬及7月中旬成虫盛发期,喷施
1~2次40%氧化乐果乳剂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良好防效。
7参考文献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69-170.
[2]刘苹,郝国青.林州市舞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10(20):201-203.
[3]吕佩珂,苏慧兰,庞震,等.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
版社,1993.
[4]林明添,陈首中.柿树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0(2):32-34.
(上接第214页)
越冬的虫口明显下降[3]。
物理防治上,可用20W频振式杀虫灯或500W高压汞灯进行诱杀防治,每台灯可控制3.33hm2以上,且防治效果明显。
4.3生物防治
一是赤眼蜂防治。
当田间玉米卵块达1~2块/百株时释放赤眼蜂,放蜂点设60~75个/hm2,第1次放蜂10.5万~12.0万头/hm2,隔5~7d再放第2次,放蜂18.0万~19.5万头/hm2,总放蜂量30万头/hm2,其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二是性诱剂防治玉米螟。
利用玉米螟雌蛾性成熟后放出来的激素引诱雄蛾前来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应用人工合成聚乙烯为载体制成的管状诱芯。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以直径为33cm以上的水盆作诱捕器,即诱捕器用粗铁丝做成30cm圆圈,用塑料膜自制的水盆,使用时用3根木杆支架在田间,盆面与地在间距为1.2m,盆内倒入清水,水面距盆沿2cm,为增加粘着性,防止诱获的雄蛾脱逃,盆内加入少许洗衣粉。
昼夜挂在田间,一般设诱捕器15~23个/hm2,诱捕时间在6月20日至8月30日。
4.4药剂防治
心叶期用药以颗粒剂效果较好,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投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剂[4]。
可选用30%高氯·马乳油2000倍液,或20%马氰乳油1000~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于玉米的心叶内,防治效果比较明显[5-6]。
喷药应在晴天10:00以前
或16:00以后,同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虫害,以免造成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
投入玉米心叶内,能使心叶内部保持较长期的着药状态,在心叶末期使用,可使药效保持至抽穗以后。
穗期防治采用剪花丝,抹药泥。
在玉米授粉基本结束、幼虫集中在花丝上未分散转移时,将干花丝剪去,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或烧毁,同时将配好的药泥(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进行配制)抹在雌穗随顶部。
雌穗期防治将药液由穗顶注入,灌前剪去干枯花丝,灌时用手轻捏穗部,以助药液下流,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高粱田上禁止使用),500g药液可灌雌穗180个左右。
5参考文献
[1]姜洪有.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0(11):85.
[2]康丽娟,李树武,宋铁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
技,2011(2):133.
[3]娄玉玲,丁存,月玲,等.冬季处理玉米秸秆减轻来年玉米螟发生程度[J].河南农业科学,1994(11):9.
[4]孟文.衡水地区玉米螟生活习性及心叶末期用颗粒剂防治玉米全生
育期螟害的效果[J].华北农学报,1962(1):26-33.
[5]罗梅浩,吴少英,刘建兵.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河
南农业科学,2006(10):59-61.
[6]张洪喜,任灿.苏芸金杆菌防治农作物害虫试验[J].华北农学报,1964 (2):53-56.
毒杀羽化成虫,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防治。
三是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药剂防治。
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或
50%杀螟松乳油、25%苏脲1号10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均有良好防效。
4参考文献
[1]冯玉增,胡清坡.桃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10.
[2]梁惠凌,韦霄,李锋,等.银杏病虫害调查与综合防治对策[J].江西农
业学报,2008(5):49-51.
[3]刘清国,欧珍贵,龚德勇.贵州番石榴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江
西农业学报,2011(5):100-102.
[4]周洪旭,乔晓明,孙立宁,等.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
[J].华北农学报,2004(3):106-109.
[5]柴立英,谢金良,余昊,等.豫北地区桃蛀螟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1):92-93.
[6]魏建梅,范崇辉,齐秀东,等.陕西关中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双层纸袋
的筛选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4):133-134.
[7]张建光,邸葆,李英丽,等.不同果袋对苹果果皮组织氧化胁迫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90-93.
[8]吕继成.焦作市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示范[J].河南农
业科学,1989(5):27-28.
[9]冯小雪,王洪平.辽宁省山楂园桃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8(6):103-105.
[10]林晓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11]徐国良,靳爱荣,杜纪壮,等.太行山区苹果园昆虫群落及其动态变
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156-159.
218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