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亮 28 年治理沙漠30 多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土面积8.7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横亘南北,占全市国土面积48%。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是北京沙尘暴的三大源头之一。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漠化已经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巨大障碍,甚至严重威胁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提到鄂尔多斯的防沙治沙,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
在赵永亮的心中,始终有个梦想—让家乡变面貌、让穷人住新房,让荒漠变良田。
在28年的时间里,赵永亮为曾经的一句诺言矢志不渝,不惜背负巨额债务、不论回报多少、不计功名得失,走过风风雨雨、度过艰难万千,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投身沙产业,先后治理沙漠30多万亩,种植沙柳300多万亩,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赵永亮先后投资60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内生城镇化与创新扶贫模式的典范。
多年来,赵永亮投资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救助了2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当地筑桥5座、修路10条,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赵永亮,一个信念坚定、心系百姓、造福社会的大爱企业家,一个为社会创造出巨大价值和财富的时代楷模。
为改变家乡立誓
赵永亮的家乡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东部的召沟村,当年很难解
赵 永 亮 封面人物小档案
赵永亮,男,汉族,1957年12月出生,现任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毛纺高级工程师,畜产品检验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197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会长、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鄂尔多斯沙柳产业协会理事长。
赵永亮先后获得“功臣民营企业家”、“中国公益之星”、“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三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创业领袖”、“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提名奖”、“生态文明建设十大管理英才”、“全国乡镇企业建设终身成就奖”、“全国爱心企业家”等殊荣。
赵永亮
28年治理沙漠30多万亩
Zhao Yongliang Spent 28 Years in Controlling the Desert over 300,000 Mu
文 本刊记者张志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9
决温饱,能吃上一顿羊肉就是最大的梦想。
这里的老百姓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洗一次,结婚洗一次,去世洗一次。
因为那里极度的干旱少雨,而且风多沙大、广种薄收,当地老百姓编了一句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割上一车,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还剩的不多。
”所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地乱用资源,使环境发生了严重恶化,真正是“五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十年代滥垦滥伐滥开荒,七十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
”
1973年,赵永亮在达拉特旗畜产品公司当上了一名收购员。
走向社会,他才真正体会到知识技能的重要。
于是他发奋努力、刻苦钻研,寻找
各种机会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无师自通地练就了一套过硬本领,通过手感和目测就能判断猪羊的基本重量。
当年,凡是经他目测并亲手提抱过的猪实际称重误差不超两斤,羊的误差不超半斤。
1976年,在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畜产品全项目技术大赛中赵永亮获得了第一名,22岁就成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24岁时被提拔为伊克昭盟绒毛厂原料公司总经理,26岁被提任为伊克昭盟羊绒衫厂副厂长兼原料部部长。
31岁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山羊绒毛学》,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技术专家。
1989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从小疼爱他的奶奶去世,因为当地太穷没有电,只能用汽车电瓶放了一晚上的哀乐。
这件事对赵永亮的触动很大。
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永亮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0跪在奶奶灵前的赵永亮发誓:“我这辈子要是不
能帮家乡通上电就是狗熊!如果能带领乡亲们脱
贫致富也许算个英雄。
”正是这个誓言,决定了
赵永亮今后的人生。
这个誓言成为赵永亮毕生的追求,1990年,
赵永亮辞掉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显赫职务毅然
下海。
那时,能请到精通羊绒的人,就意味着请
到了财神爷,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希望赵永亮
去他们那里工作。
但他却偏偏去了大连的一家外
资小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板唐
悦琳女士答应了他的条件:借给他20万美元在
家乡办一个企业。
到大连后,赵永亮帮唐女士的
企业从年销售额80万元做到了3000多万元。
3
年后,他如愿以偿回到家乡创办了东达羊绒制品
公司,并拿出自己下海挣到的第一笔钱为家乡召
沟村通上了电,并帮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帮助
许多乡亲到自己的企业上班,兑现了当年的誓言。
为企业发展谋变
东达羊绒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达到上亿元的销
售额。
但企业同时也遇到了山羊绒原料供应后续
不足的问题。
企业为了保证原料就只能自己养羊。
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当地恶劣生态环境的严重困
扰,因此赵永亮萌生了治理沙漠的念头。
沙柳是当地防风固沙的优质树种,具有抗
风沙、耐干旱、平茬复壮等特点。
过去老百姓只
将沙柳作为薪材使用,利用率低,没有种植的积
极性,导致大片沙柳自然枯死。
沙柳的生物学特
性是3-5年平茬一次,平茬后的沙柳会以8倍的
速度生长。
鄂尔多斯属于降雨量在350mm以下
的灌木王国区,种植沙柳的优势得天独厚。
沙柳
20%的叶子和嫩枝条与农作物秸秆、苜蓿等草本
植物可配制成优质饲料用于圈养绒山羊;80%的
枝条是优质木质化粗纤维,可加工成木浆造纸。
这就是赵永亮的思路。
1998年,赵永亮投入2亿多元收购了停产多
年的达拉特旗造纸厂并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年
产10万吨的沙柳制浆配抄挂面箱板纸项目,产值
达3.2亿元,农牧民增收6000多万元。
1996年,达拉特旗解放滩乡的3个村接连遭
受凌水、地震灾害,很多人家的房屋倒塌。
赵永
亮闻讯后立即决定把留给父母建房的钱拿出来帮
助村民,让居无定所的村民在上冻前全部搬进了
崭新温暖的新房;为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他在
扶持和发展奶牛养殖中不幸失败,他毅然以不到
2000万的低价卖掉了三座煤矿用来补偿养殖户,
而企业却因此损失了10多个亿。
但是直到现在,
那里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
化。
这让赵永亮领悟到:新农村不能不盖新房子,
也不能只是盖新房子,扶贫光靠输血解决不了根
本问题,要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
偏远落后的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走了,东达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在植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1
家里面留的是老幼病残,光靠这些人搞城镇化根本不可能,所以必须要用经济杠杆去撬动,有产业作为支撑,还要有收入,才能让老百姓彻底脱贫致富。
于是,赵永亮从此带领企业一起开始投身沙产业与扶贫事业,这一干就是20年。
为百姓幸福谋出路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开发沙产业的人,他说:“要用新的思维来看待沙漠,在广阔的沙漠中可建立起上千亿元产值的大事业。
”他提出的12字治沙方针“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不是简单的植草种树,而是要把不毛之地变为沃土良田,要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同时,科学地向沙漠要效益、在沙漠上做文章。
治沙不用沙就是大傻瓜,要通过工业治沙、农业治沙、产业治沙等多种手段去治理沙漠。
中国现在正由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型,目前中国土地、河流大面积污染、唯一没有
污染的地方就只剩下16亿亩沙漠;中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越来越逼近,而恰恰还有16亿亩沙漠没有开发,这里面真正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实践钱老的沙产业理论,从1998年开始,赵永亮带领的东达集团先后投资7.5亿多元在库布其沙漠中建设了30万亩沙柳基地,辐射周边种植沙柳近300万亩。
企业还在8大种植基地种植各类苗木3亿多株,在沙漠中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形成了以“治沙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林沙草畜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经营模式和格局,实现了“沙漠增绿、沙柳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碳汇增量”的“六增”目标。
赵永亮治理沙漠的第一步是封沙固沙,第二步是把沙漠变良田,第三步是发展沙产业,第四步是依托沙产业建设城镇。
2001年,钱学森院士看到赵永亮实践沙产业理论的材料后在回信中说:“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将林、
赵永亮(左一)在园区内考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2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
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
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
环。
”这也是钱老一生唯一给企业家的回信。
从
此,钱老的沙产业理论就成为赵永亮发展沙产业、
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理论指导。
钱学森的高度评
价更加增强了赵永亮发展沙产业、进行产业扶贫
的信心、勇气和决心。
2013年后,东达集团总投资5.8亿元建成了
全国首家年产10万立方米沙柳刨花板项目,引进
了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迪芬巴赫生产线,生产出优
于欧盟标准的环保高密度沙柳刨花板。
为沙柳找
到了出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打造出了生态文明
建设的升级版,做到了“上一个项目、带一片产业、
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沙产业不仅改变了
沙柳的用途和价值,也改变了沙漠的命运。
为精准扶贫探索途径
目前,全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有
1000多万贫困人口急需搬迁。
要在2020年前解
决7000万人的贫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靠什
么来完成?有什么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正是赵永
亮始终在探索和实践的事,并已经实实在在地取
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效。
2015年,东达集团的扶
贫模式已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
广。
东达集团已经践行了国家“五个一批”脱贫
战略要求,构建起大精准脱贫格局。
企业投入30
多亿元,配套建设30多家企业,通过打造循环
经济产业链,直接与间接带动了1万贫困人口就
业创业,做到了“通过生产脱贫一批”;与鄂尔
多斯与达拉特旗政府协作,投入30多亿元,创
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无土移民”战略,通过异
地搬迁,将沙区与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中的
群众搬迁到风水梁园区创业发展,使6000多户,
1万多人进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做到了“通
过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建立了沙柳种植保护让
利的补偿机制,全力维护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分保证沙柳种植户的利益,使12万沙区贫困人
口人均增收2000元,做到了“通过生态补偿脱
贫一批”;建立了东达商学院、东达创业学院、
慧众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减
免学费,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让400多名东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到集团就业,捐
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亮明第一、第二小学、巴拉
格歹小学,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风水梁小学和
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累计减免和补
贴学费300多万元,同时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为贫
困学校和学生捐赠款物8000多厅元,做到了“发
展教育脱贫一批”;与当地市、旗两级政府协作,
使所有入驻园区的养殖户应保尽保,享受到了国
家与政策的红利,同时免费给3000多户养殖户
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给予
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
保”服务,把保险让给养殖户,风险由企业承担,
做到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探索出一条行之
有效的精准扶贫新途径。
2005年初,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大战略之际,赵永亮大胆提出要规划打造一座
升级版的新农村集镇,将生存在鄂尔多斯环境恶
劣地区的农牧民迁移到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风
水梁园区),让他们在生态链、生物链、产业链、
产品链上谋生存、求发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风水梁是个小地方,可赵永亮却干出了大事
业。
这里原名“风干圪梁”,是个狂风肆虐、黄
沙遍地、干旱少雨、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极度恶劣,
没水没路没植被,让人绝望的地方。
赵永亮在演讲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3
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在建面积53平方公里,将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容纳12万人口,集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扶贫、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转移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獭兔业航母”、“中国沙产业硅谷”、“中国西部第一村”、“中国沙漠第一城”。
企业遵循“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支持、农牧民受益”的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运营獭兔养殖业。
围绕“牛马骆驼羊、貂貉狐狸狼、獭兔是脊梁”的发展思路。
目前建成可存栏3000头奶牛的风水梁有机牧场,已形成獭兔1000万只、貂、狐狸、貉等特种动物10万只的养殖规模,正在内蒙古11个地区建设规模化肉羊养殖基地,园区内从事物流、服务业等方而的经营户,其经济收入达到了当地同行业的中上等水平。
赵永亮在风水梁打造的两大循环产业链,一个是生态产业链,一个是生物产业链。
生态链拉出来两个链条,一个是种植产业链,就是沙柳种植与刨花板生产;一个是有机产品链,就是大棚采摘与旅游观光,同时用刨花板下脚料做了木腐菌生产有机香菇。
生物链又拉出了两个链条,一个是养殖链,就是獭兔与特种养殖,用獭兔的下脚料养了貂,貂的下脚料养了貉,貉的下脚料养了狐狸,狐狸的下脚料又养了狼,狼的下脚料又变成了药材,以养殖棚顶用来光伏发电;第二个是生物产品链,就是用獭兔与动物的皮毛生产服装、用獭兔肉生产有机香肠和各类肉制品,用血、内脏进行生物制药,用兔粪做草腐菌生产双孢菇。
最后,两个共同链条产生的有机肥料又改造了沙漠,形成了良性循环、高效利用的产业格局。
这种链条套链条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问题。
利用獭兔粪便与沼渣等与唐山宏文集团合作建设年产的120万吨有机菌肥厂将改造周边百万亩有机良田,发展有机现代农业。
建设的年产120万吨有机饲料厂将把产品销售给园区和全国各养殖企业喂养有机的猪、牛、羊、鸡、獭兔等,
从而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保护让利的新机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传统的扶贫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建立起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为农牧民转移就业、生活致富创造了条件,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目前,国家级贫困县兴安盟科右中旗已形成2000户的獭兔养殖规模;国家级贫困县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复制已形成1000户的规模。
带动了特色资源加工产业、物流服务产业集聚,创造出了更多就业机会,打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形成了产业兴、人口聚的良性互动局面。
赵永亮所倡导和践行的精准扶贫途径及样本基本形成。
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赵永亮常说的一句话是:财富和公益的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爱亲人、爱家庭是小爱,爱人民、爱祖国是大爱,两爱兼容才能构成社会大和谐。
钱少了是自己的,多了就成了社会的,一个人要是钱很多却没干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那死了以后悼词都没法写,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2006年赵永亮救助的第一位心脏病患者邬九女逢人便说“我的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得病以后我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万般无奈之时我一度放弃了生的希望。
但我又是最幸运的人,因为这辈子我碰到了赵永亮。
他和我非亲非故,却又花钱又出力把我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让我这辈子对他的恩情感激不尽。
”
赵永亮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堪称企业家的楷模。
多年来,他不惜代价在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济困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上大量投入,做出了光辉的业绩,因而深受当地群众的赞誉和拥戴。
在救助邬九女的过程中,他得知仅内蒙古附属医院每年就有几十位心脏病患儿因为没钱无法及时进行手术救治而逝去,给亲人带来巨大的伤痛。
2006年,他发起成立了“内蒙古东达蒙古王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自己任会长。
截至目前,该会已成功救助了200多名患儿,不仅挽救了一个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4
在赵永亮的心中,始终有个梦想——让家乡变面貌、让穷人住新房,让荒漠变良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5
个稚嫩的生命,也挽救了他们的家庭,这桩桩件件名副其实的善事,显示了赵永亮他们以慈悲为怀的社会抱负和高尚境界。
赵永亮为扶持养殖户发展,先后投入补贴资金30多亿元;用于农村基层道路桥梁建设资金6300万元;与政府合作总投资13.5亿元扶贫兴安盟,在科右中旗建设了东达城乡统筹示范产业园;投资60万元兴建了亮明第一、第二希望小学;在达旗“抗洪救灾募捐活动”上带头捐款100万元;成立了“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已累计救助了200多名患儿;先后为红十字等捐资420万元;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捐资共计1000万元;向风水梁小学捐资60万元;捐赠300多万元的财物给三江受灾地区;捐赠款物318万元给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此外,还为各种急难险困捐资400多万元;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32万余元;为玉树灾区捐资200万元;成立了“东达公益基金会”;总投资8400多万元用于安置200户四川雅安震区灾民;扶贫济困的赵永亮先后将3.2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之中,受到各级党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东达蒙古王集团及赵永亮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爱心企业家”、“中国公益之星”、“CCTV 社会公益人物提名奖”、“2012年CCTV 中国三农人物”、“2017年CCTV 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首届和第五届感动内蒙古提名奖”等众多殊荣。
面对荣誉,他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
为企业未来锁定目标
从梁外山区走出去,经过艰苦打拼最终走向成功的赵永亮,每当和人们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就会感慨万千地说:“我是一个出生在小山沟中的穷孩子,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家境非常贫寒。
自己穷过苦过,现在富了,就不想让老百姓再穷下去再继续受苦,我要带领家乡父老一同致富。
”
有人对他这样评价:“具有高尚而开阔的思想境界,诚信而坚毅的人格魅力,宏大而强烈的社会抱负。
”这从他诸多的社会职务中可以折射
出来:内蒙古政协常委、内蒙古总商会副会长、中国沙草产业协会副会长、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
企业在赵永亮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现有68个成员企业,总资产180亿元,累积上缴税费40多亿元,安排5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多年来,在国营企业转制、公路桥粱建设、沙产业、奶牛养殖业、新农村建设及公益事业等方面已投入120多亿元,带动了12万户农牧民脱贫致富。
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先后被评为“林业国家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等多项殊荣。
到2018年底,赵永亮把沙产业与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复制,将吸引獭兔养殖户2.4万户,实现总存栏4900万只,年出栏4300万只目标。
未来8-15年,还将在中国八大沙漠区发展11个大型獭兔养殖园区,力争实现年出栏1亿只商品兔目标,同时使贫困村实现就地城镇化,进而带动全区乃至其他省区、贫困区45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实现小兔子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
20多年来,赵永亮以敢为人先,锲而不舍,艰苦卓绝,在人称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里将苦涩单调的治沙过程演变为发展沙产业,利用新能源,开拓新经济的美丽画卷,使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今日的无垠绿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
理沙漠,综合利用新能源的绿色之路。
董事长赵永亮向辛勤工作的员工们致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