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2 学会感恩:相处的时光【2022中考作文最热8主题押题24道 构思点拨+范文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感恩”之子题二:
相处的时光
【题目】
相处的时光
【思维点拨】
“时光”是过去的日子,是有一定长度的时间阶段。
“时光”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表达,包含一种美好的回忆,更具温情。
“相处的时光”里,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我们发现了生活的美,我们获得了精神的力量……那么将这些记录下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体现我们的道德情操与生活态度。
这是“相处的时光”写作的一个方向。
理清写作方向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要在确定中心的基础上困绕关键词“相处”,仔细思考:与什么相处;相处的背景是什么,相处的过程怎样相处的结果如何然后紧扣中心,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中选取恰当典型、极具表现力的事情来写。
第二,要要能写出波澜,情感动人。
“相处的时光”是段较长的时间,写作中必然要将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交代清楚,这就容易出现平铺直叙、中心不突出的问题。
那么如何写出波澜呢?可以欲扬先抑,抑扬互用。
这种方法往往先写某人某物不好的方面,让人有错觉,然后再“拨乱反正”,极力叙写其美好的一面,使情节有起有落,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情节上增加些波折,让故事回旋推进,甚至在情节发展高潮之处,让事情朝相反方面变化,便可呈现出情节的跌宕起伏,将感情推向高潮。
也可以倒插相错,富有变化。
写作中可以在写作顺序上用点心思,运用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往往能使情节曲折、中心突出。
第三,题目没有人物限制,可以写自己与他人(物)相处的故事,也可以写他人与他人(物)相处的故事,但建议写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称。
因为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更能写出真情实感,更有利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思。
“相处的时光”在选材立意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不能把握题目的深意,选取过于琐碎的事情,如一起吃顿饭、起打场球、起上课、-起回家等,不能写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对情感的体悟感受。
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详略,如报流水账般叙述故事,缺少对关键节点、重要细节的重锤敲打,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这样的文章实为败笔。
【范文赏析】
相处的时光
她是我倾慕的佳人,她的笑像海上初升的旭日;她是我倾心的知己,她聆听我一切心灵的感悟;她是我倾仰的良师,她教会我朝着明月星空直向前……她与我在时光飞逝间一路同行。
她便是——文学。
或许生来我便与文学有不解之缘。
母亲坚持为我的名字中加人个“文”字,文学的文。
刚满周岁时,传统的父亲为我准备了“抓周”,桌上满地放着算盘、面笔、口琴、羽毛球等。
然而还是婴儿的我移动着肥嘟嘟的身躯,径直爬去抓起了一本《格林童话》,笑得好甜好甜。
渐渐长大,我常常坐在晒台上依偎在母亲怀里用温柔的嗓音讲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小的我常常为小美人鱼化为泡沫的遭遇而难过许久;为昭君的落雁之姿钦羡不已;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心酸难消。
我在母亲怀里像爱丽丝一般漫游文学的仙境。
在那一个个镀着阳光的午后,我和文学邂逅。
上学了,我更为名著经典的博大精深面痴迷。
李白用举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的头低首间、将游于难以育丧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离尽致。
肉澜明的“采菊东筒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也随着他-同置身红生尘之外,享受那淡泊恬适,只愿吸一口清茶,见一片蓝天了。
莎士比亚一句“生存还是死亡出了世间所有的情感,道出了内心所有的彷徨。
顾城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写尽了一代人的不屈与坚强。
古今中外的名人熏陶下,我与文学携手。
初三了,繁重的学玉得每个学子嘴不过气来,但我还是会忙里偷闲,与文学相伴。
我走过桃花源,赏过阳春雪,踏过高梁地住过芙蓉镇我要感谢与书本相处的时光!迷侧时,泰戈尔笑着说:“天空了无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失败时.海明威透过老人的眼睛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消极时,李白豪迈地笑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需香茗,不需明月,不需檀烟我只要缕缕书香。
不论明月西沉还是旭日东升,相处的时光里,我们一路同行,不负初心!
◎点评
林海音的国文老师曾鼓励学生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该文作者就选取了自己的阅读史来叙述,由结缘到一路同行,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抒写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以及阅读对自己成长的启迪。
另外,排比等整齐句式的运用,诗文名句的引用,使作文的语言富有诗意且蕴含哲理,不仅使作文主题得以升华,还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相处的时光
黑色的琴身端庄雅致,52只白键,36只黑键整齐排列,这是我初次见到它时的印象。
按下琴键,叮咚的乐声传来,清脆悦耳,错落有致,还是懵懂孩童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开始了与它相处的时光。
如今,与钢琴相伴,已经走过八个年头。
手捧红艳艳的十级证书,上面“优秀”两个字显得特别耀眼,恍惚间往事又浮现在我眼前。
刚开始学琴的我有满满的热情。
钢琴课上,我认真地听着记着音阶、跳音、连断....回家后,我把练琴作为第一要务,每天不弹个小时决不罢休。
就这样天天练,月月练,特别是考级前一坐下来就要练七八个小时。
我一路学到了八级。
但是,由于我左手四五指太
软,弹琴时常常控制不好就耷拉在琴键上,因此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
即便这样,那年夏天的八级考试我还是失败了。
一下子,往日悦耳的琴声在我听来不再那么悠扬了,起初学琴的兴奋与热情也似乎消失殆尽了。
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弹琴的那块料,我没有修长有力的手指,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仅凭热爱是没有用的。
我对弹琴失去了兴趣,再也不想参加什么考级了,上课练琴也便不再认真了。
天,又该去上钢翠课了。
我磨蹭到最后一秒才踏进老师的家门。
老师看到我并没有说什么,依然像往日一样认真指导我师琴,只是在结束后.他递给我一-本乐谐。
想到乐谐m那密密麻麻、连纳不绝的“小蝌斟”,我连翻开它的心情都没有。
回家后,我随手将它扔在了书桌上,翻开的扉页上一行熟悉的大字忽然映人我眼帘:"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我顿时愣住了。
是啊,这么多年的辛努力就这样让它付诸东流吗?我就要这样放弃自己的梦想了吗?“不,绝不!”那次考级失败,只是对我的一次考验而已,我相信我能行。
从此,手机里的流行歌曲变成了钢琴小夜曲,床头金庸的武侠小说换作了考级琴谱,电脑前的游戏迷则俨然变成了勤奋的小琴童。
在老师的提醒和帮助下,我坚持用已经练熟的曲子来锻炼手指,一小时不行我就练两小时,一天不行我就练一个月。
练习手指力度的同时,还伴随着手指往外拉,以求能疏通关节。
每次,疼痛使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下,但我丝毫没有放弃。
就这样,两年后便有了成果,手指逐渐支撑起来了,十指跨度也足够大了,灵活性也增加了不少。
热情高亢的“肖邦”,温馨清丽的“莫扎特”,慷慨激昂的“贝多芬”,时常在琴键与我指尖间流淌,起初的兴奋与热情又回来了。
今年的钢琴考级又如期而至。
考场外燥热的空气弥漫,盛夏的酷暑难当。
考场里,我却信心百倍,轻盈的十指有力地在黑白键上流动,悦耳的琴音再次于指尖流淌,时而激昂,时而温婉,直抵人心。
十级证书“优秀”二字的背后,有苦有乐,又失败也有成功。
如今,钢琴成了我贴心的伙伴,感谢与它相处的时光,是它将我带人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让我感受艺术之美,人性之美。
感谢与它相处的时光,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失败的勇气。
◎点评
文章写的是个小故事一作者与钢琴相伴八年的故事。
首先,故事材料并不断,但是有些波折,避免了平铺直叙。
作者热爱钢琴,但是手指不够修长还有两指软弱无力,导致考级失败。
老师的一句话让他从失败的沉郁中振作起来,坚持苦练,最后取得了十级证书。
“文似看山不喜平”,由于这个波折,文章就有了看头。
其次,故事跨度时间长,但有详有略,处理得当。
作者详写了那次考级失败后自己的心情及振作后坚持苦练的过程,前后对比使那次“失败”显得更有意义一将我带入音乐美妙的世界,让我懂得坚持更重要。
文末表达对那段时光的感谢、对那次失败的感谢,既水到渠成,又富有新意。
再次,作者采用回忆式描述,文中多处前呼后应,十级证书上“优秀”二字首尾照应,起初的兴奋与热情失去了.回来...这样有伏有应,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贯通。
相处的时光
时光向左,步步履右,相处的日子永存记忆深处。
——题记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抬头望见一颗不停冲我眨眼睛的明星,我不禁问:“老师,是您吗?”知道老师的离开是在上完琵琶课后,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告诉我:“睐睐,我,我和你说件事。
”她停顿了一下,一种不样的预感涌上我心头。
“屠老师,她走了。
”虽然她的吞吞吐吐已经给了我提示,但我怎么都没有想到屠老师离开了。
靠窗坐的我向车外望去,眼泪模糊了视线,我已看不清向后移动的风景。
第一次看到您,我很疑惑。
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走路一拐一拐的,不知道您为什么用左手写字。
知道原因也是妈妈开完第一次家长会后,说:“屠老师以前脑中大出血,昏迷了好几天。
好不容易醒过来,好不容易能走路、能用左手写字!真不容易啊!”妈妈的话让我愣了愣,我在心中感叹您意志力顽强。
您教了我三年英语,您的身影我牢记在心。
您的右手不能动,左手也不灵活,右脚弯曲地拖着左脚前进。
您走路的速度很慢,特别是上下楼梯,每一次都是满头大汗。
我每次都主动帮您拿本子,没有重新分班前,我们班有50多个人,我怕您一- 只手拿不下,拿不住。
您是我们班最喜欢的老师了,您的课也是我们班最喜欢的课。
二年级时,我刚刚转到这个学校,班主任严厉得让全班大气不敢出,数学老师总是说我们班差,比不上1班。
只有您.总是鼓励我们。
您的温暖笑容您的温柔话语都是我们的动力,所以我们班的英语成绩特别好。
三年级换了英语老师,我们班的分数直线下滑,直到四年级,我又看到您。
您还请我做英语课代表,我可以感觉到您回来了。
当时,班级里只有30多人,但我还是抢着帮您拿本子,因为我发现您生了皱纹,有了白发。
您累了吗?
我清楚地记得以前的您是么喜欢我,每次在家长会上总是会表扬我。
妈妈经常说,“屠老师对你的好千万不能忘啊,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没想到还没等到那时候,我要报答的人已经离开了,这是为了惩罚我的无情吗?
五年级,毕业典礼那天,您没来,我反而庆本,因为我怕,怕我看到您哭出来,我站在操场上一望再望,舍不得这四年的小学生活,更舍不得您!回到家,我把从黑板上抄下的您的电话号码写在本子上,珍藏起来。
“什么时候啊?”我一边悄悄拭去泪,一边问妈,“好像就是前两天,”泪眼中又再次出现那一拐一拐的身影,离我远去。
“怎么会的?“好像是旧病复发,脑出血,又变成植物人,结果没挺过……”后来妈妈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身影离我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
看着星里,回想着与您相处的四年时光,这不争气的眼泪又涌了上来。
如果我在这儿喊您,您会听见吗?如果我当时没有无情地离开,您还会离开吗?老师,您回答我啊!
◎点评
“回忆”性的作文是比较容易把握的类型,但是要写到感人肺腑还是有点难的。
这篇习作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作者选取的人物和故事本身就极具感人的力量。
曾患重病康复后的屠老师,身带残疾教我三年英语,慈祥温柔地鼓励我们、疼爱我们,这是多么值得感谢和尊重的老师啊!其次,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善良懂事、感情细腻的孩子,对屠老师的不幸有深刻的理解,对屠老师的付出深怀感激,也就是说这是作者深沉感情的真实反映。
再次,作者抓住四年相处时光里的点滴琐事,用第二人称来叙写,虽然语言朴素平实,却如同与屠老师对面切谈,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让人为之动容。
【经典链接】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
地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
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 47分。
“优”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地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
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受我的老师称费的。
”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
地又说:“要是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
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向句地调在我瘦小的肩上。
地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十望了她一眼。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
哦,我的林老师。
——舒婷《在那颗星子下》(节选)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
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
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
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
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
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
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
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
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
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我初恋时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后来,我学会了抽烟喝酒。
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
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
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
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
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节选)
梁晓声
我想买《红旗谱》,只有向母亲要钱。
为了要钱我去母亲做活的那个条件低劣的街道小工厂找母亲。
那个街道小工厂里的情形像中世纪的奴隶作坊。
200多平方米的四壁颓败的大屋子,低矮、阴暗、天棚倾斜,仿佛随时会塌下来。
五六十个家庭妇女,一人坐在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旁,一双接一双不停歇地加工棉胶鞋鞋帮。
到处堆着毡团,空间毡绒弥漫。
所有女人都戴口罩。
夏日里从早到晚,一天戴八个乃至十个小时的口罩,可想而知是种什么罪。
几扇窗子一半陷在地里,无法打开,空气不流通,闷得使人头晕。
耳畔脚踏缝纫机的声音响成一片,女工们彼此说话,不得不摘下口罩,扯开嗓子。
话一说完,就赶快将口罩戴上。
她们一个个紧张得不直腰,不抬头,热得汗流浃背。
有几个身体肥胖的女人,竟只穿着件男人的背心,大概是他们的丈夫的。
我站在门口,用目光四处寻找母亲,却认不出在这些女人中,哪一个是我的母亲。
负责给女工们递送毡团的老头问我找谁,我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在那儿!”老头用手一指。
我这才发现,最里边的角落,有一个瘦小的身躯,背对着我,像800度的近视眼写字一样,头低垂向缝纫机,正做活。
我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
“妈……”
母亲没听见。
我又叫了一声。
母亲仍未听见。
“妈!”我喊起来。
母亲终于抬起了头。
母亲瘦削的憔悴的脸,被口罩遮住二分之一。
口罩已湿了,一层毡绒附着在上面,使它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的。
母亲的头发上、衣服上也落满了毡绒,母亲整个人都变成毛茸茸的褐色的。
这个角落更缺少光线,更暗。
一只可能是100瓦的灯泡,悬吊在缝纫机上方,向窒闷的空间继续散发热。
一股蒸蒸的热气顿时包围了我。
缝纫机板上水淋淋的,是母亲滴落的汗。
母亲的眼病常年不愈,红红的眼睑夹着黑白混浊的眼睛,目光痴呆地望着我,问:“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找妈有事?”
“妈,给我两元钱……”我本不想再开口要钱。
亲眼看到母亲是这样挣钱的,我心里难
受极了。
可不想说的话说了,我追悔莫极。
“买什么?”
“买书……”
母亲不再多问,手伸入衣兜,掏出一卷毛票,默默点数,点够了两元钱递给我。
我犹豫地伸手接过。
离母亲最近的一个女人,停止做活,看着我问:“买什么书啊?这么贵!”
我说:“买一本长篇。
”
“什么长篇短篇的!你瞧你妈一个月挣三十几元钱容易吗?你开口两元,你妈这两天的活白做了!”那女人将脸转向母亲,又说:“大姐,你别给他钱,你是当妈的,又不是奴隶!供他穿,供他吃,供他上学,还供他花钱买闲书看呀?你也太顺他意了!他还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咋的?”
母亲淡然苦笑,说:“我哪敢指望他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呢!我可不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才做活的么!这孩子和他哥一样,不想穿好吃好,就爱看书。
反正多看书对孩子总是有些教育的,算我这两天活白做了呗!”说着,俯下身,继续蹬缝纫机。
那女人独自叹道:“唉,这老婆子,哪一天非为了儿女们累死在缝纫机旁!……”
我心里内疚极了,一转身跑出去。
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
几天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头,却没舍得花钱给自己买。
我就用那两元钱,几乎跑遍了道里区的大小食品商店,终于买到了一听山楂罐头,剩下的钱,一分也没花。
母亲下班后,发现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头,沉下脸问:“谁买的?”
我说:“妈,我买的。
用你给我的那两元钱为你买的。
”说着将剩下的钱从兜里掏出来也放在了桌上。
“谁叫你这么做的?”母亲生气了。
我讷讷地说:“谁也没叫我这么做,是我自己……妈,我今后再也不向你要钱买书了!……”“你向妈要钱买书,妈不给过你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说这种话?一听罐头,妈吃不吃又能怎么样呢?还不如你买本书,将来也能保存给你弟弟们看……”
“我……妈,你别去做活了吧!……”我扑在母亲怀里,哭了。
今天,当我竟然也成了写书人的今天,每每想起儿时的那些往事以及那份特殊的母爱,不免一阵阵心酸。
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我爱您,母亲!
【技法借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的是作者儿时为了买书,跑到母亲工作的工厂里,却看到了母亲劳作的艰辛,最后未将要到的钱买书,而是为病中的母亲买了一听山楂罐头的一件小事。
但是透过这件平常事,我们看到的却是母亲不计回报的付出和伟大的爱。
文
章通篇并无“感恩”二字,但贯穿全篇的是作者的自责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自责自己在母亲面前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回报,但是当作者亲眼看到母亲的汗水与艰辛之后,他慢慢学会了感恩,感激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并且在感恩中一步一步成长。
文章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无一字不饱含作者对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