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绯红(fēi)畸形(qí)禁锢(gù)锐不可当(dǎng)
B. 诘难(jié)旁骛(wù)嗤笑(chī)恪尽职守(kè)
C. 黝黑(yǒu)亵渎(dú)谀词(yú)迥乎不同(jǒng)
D. 骈进(pián)扶掖(yè)谄媚(xiàn)吹毛求疵(cī)
答案:B
解析:
A项,“畸形”的“畸”应读jī,“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
B项,注音完全正确;
C项,“迥乎不同”的“迥”应读jiǒng;
D项,“谄媚”的“谄”应读ch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自从开展“五城同创”活动以来,我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不耻下问,敢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C.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不能意气用事。
D. 他总是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让听者感到厌烦。
答案:B
解析:
A项,“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符合语境;
B项,“不耻下问”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C项,“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地深入细致地思索,符合语境;。
D项,“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符合语境。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隐秘劫掠锐不可挡振聋发聩
B. 轩榭斟酌坦荡如砥巧妙绝伦
C. 颁发颓唐重峦叠障殚精竭虑
D. 赃物躁热筋疲力尽诚惶诚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有误,“锐不可挡”的“挡”应写作“当”,意为“抵挡”;“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故A项错误。
B项正确,所有词语书写均无误。
C项有误,“重峦叠障”的“障”应写作“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故C项错误。
D项有误,“躁热”的“躁”应写作“燥”,意为“缺少水分,干燥”;“燥热”指(天气)干燥炎热。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
荡起了一片绿潮。
B.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C.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D. 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修改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项有误,句子中“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与“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句,中间应使用分号来分隔。
故A项错误。
B项有误,此句为选择问句,中间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句末用问号。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让对方按要求选择回答,中间用逗号隔开,句末用问号。
故B项错误。
C项正确,此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满招损,谦受益”为引用的格言,句末用句号表示整个句子的结束。
D项有误,句子中的四个问号均使用错误,此句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四个并列的谓语,中间应使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旁骛琐屑旁征博引浮想联翩
B. 馈赠藉贯根深蒂固矫揉造作
C. 妖娆狼藉一代天娇冥思暇想
D. 沉湎赃款挺而走险恪尽职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A项,全部正确,无误;
B项,“藉贯”应为“籍贯”,“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故“藉”错误;
C项,“一代天娇”应为“一代天骄”,“天骄”是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故“娇”错误;“冥思暇想”应为“冥思遐想”,“遐想”是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故“暇”错误;
D项,“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铤”是急走的样子,“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故“挺”错误。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晓明同学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同桌的干扰他充耳不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此处用于形容同学们向老师请教,使用对象错误;
B项,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此处用于形容他看轻别人,不合语境;
C项,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此处用于形容富有创造性的人勤奋
学习知识,使用正确;
D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此处用于形容晓明同学听不见同桌的干扰,与语境不符,应为“置之不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B. 挫折与磨难,锻炼着人们的生活能力;失败与教训,增长着人们的聪明才智。
C. 他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D
解析:
A项,问号使用错误,当说话人在中间,而说话内容分布在两边时,说话人后的标点符号应为逗号,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B项,分号使用错误,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但中间没有逗号,直接用了分号,应改为“挫折与磨难,锻炼着人们的生活能力;失败与教训,也增长着人们的聪明才智”;
C项,省略号使用错误,此处省略号与“叫出……”中的“……”重复,应去掉省略号;
D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
第一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标题: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题目:
1、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示例:母亲是一个慈爱、细心、善解人意、坚强、乐观的人。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开导“我”,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表现出深沉无私的母爱。
2、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个词描写母亲的行动,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案示例:①“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这句话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这句话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牵挂,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也在为“我”着想。
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示例:“我”懂了。
结尾段中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些描写菊花盛开的句子,象征着母亲菊花般的品格,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表明了“我”和妹妹将像母亲期望的那样坚强地活下去,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说明“我”已经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
第二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标题:青岛的海
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总是以其浩瀚无垠的大海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每当踏上这片土地,我总会被那波澜壮阔的海景所震撼,仿佛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洒在海面上时,青岛的海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海浪轻拍着沙滩,发出悦耳的声响,像是在低语着昨夜星辰的秘密。
此时的海,是温柔的,它用宽广的胸怀拥抱着每一个早起的人,给予他们最宁静的早晨。
午后,阳光变得炽热起来,海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钻石在跳跃。
沙滩上,孩子们追逐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
远处的帆船在海天之间缓缓前行,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浪花。
这时的海,是充满活力的,它用无尽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人们忘却了烦恼,沉浸在这份欢乐之中。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边染成了橘红色,海面也仿佛被点燃了一般,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海风轻拂,带着一丝丝凉意和咸味,让人感到格外惬意。
人们纷纷来到海边散步,或坐在沙滩上,静静地欣赏这难得的美景。
此时的海,是神秘的,它用变幻莫测的色彩和姿态,讲述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夜深了,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轮船汽笛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海面上闪烁,像是海中的精灵在舞动。
这时的海,是宁静而深邃的,它用沉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梦境,让人们在它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青岛的海,是一首流动的诗,是一幅变幻的画。
它用不同的姿态和色彩,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也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每一次来到海边,我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打动,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文主要描绘了青岛海在不同时间段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海的温柔、活力、神秘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青岛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青岛的海?请举例说明。
答案: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青岛的海。
如“清晨,当第一缕
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洒在海面上时,青岛的海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这里将阳光照耀下的海面比作金色的纱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海面的美丽。
又如“海风轻拂,带着一丝丝凉意和咸味,让人感到格外惬意”,这里将海风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海风的舒适。
3、青岛的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青岛的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的美丽是多样的,既有清晨的温柔宁静,又有午后的活力四射,还有傍晚的神秘莫测和夜晚的宁静深邃。
这种多样的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其次,青岛的海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包容和宽广,它用宽广的胸怀拥抱着每一个来到它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最宁静的早晨和最舒适的傍晚。
这种包容和宽广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最后,青岛的海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神秘和深邃,它用变幻莫测的色彩和姿态讲述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总之,青岛的海是我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
第一题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通过哪些具体事物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
答案:诗人在本诗中通过“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等动作,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
同时,“冰塞川”“雪满山”这些具体事物也象征着作者仕途上的艰难险阻,使他的内心更加苦闷和迷茫。
2、诗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通过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暗示自己仍然期待着被朝廷重用,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同时,这两句诗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和趣味性。
3、尾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尾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诗人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坚定自信的人生态度,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鼓舞力量。
第二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3题。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早春花草的勃勃生机。
“乱花”写出春花之繁盛,“迷人眼”写出春花色彩之绚丽;“浅草”写出春草刚刚萌发的情态,“没马蹄”写出了春草勃勃生机。
这两句诗突出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和欣赏。
3、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请你结合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扣住环境和季节特征来描写的。
答案示例:作者抓住了“早莺”和“新燕”这两个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来描写。
“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早春天气还很冷,刚刚从南方飞回的早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争占向阳的好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的活泼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谁家”两字用得非常精妙,勾画出不知是哪一家屋檐下的新燕,又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早莺和新燕的活动,生动形象地扣住了早春的环境和季节特征。
四、名著阅读(9分)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选段中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原因是什么?
答: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原因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的村姑和妇人,而唐僧肉眼凡胎无法识别妖精,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所以一气之下赶走了孙悟空。
2.结合选段,分析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答:孙悟空:重情重义,对师父忠心耿耿,即使被误解也仍关心师父的安危,临走前还细心叮嘱沙僧照顾好师父。
唐僧:心地善良,慈悲为怀,但肉眼凡胎,无法辨别妖精,且固执己见,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一怒之下便赶走了孙悟空。
3.选段中孙悟空离开师父后,有怎样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孙悟空离开师父后,心中仍然十分挂念师父,不禁落泪,并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师父所在的方向。
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对师父忠心耿耿的性格特点。
即使受到误解和委屈,他也依然心系师父,展现了他深厚的师徒情谊。
五、写作题(50分)
题目:
请以“在青岛的秋天里漫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有景物描写,并能体现出青岛秋天的特色。
参考答案及解析:
标题:在青岛的秋天里漫步
秋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温柔,我踏上了在青岛的秋天里漫步的旅程。
青岛的秋天,没有北国的萧瑟,也没有江南的温润过度,它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沉醉。
走在八大关的林荫道上,两旁的树木换上了金黄的衣裳,落叶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
铺就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这秋日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暖意。
我踏着落叶,听着脚下沙沙的响声,仿佛能听见时间的脚步声,在这宁静的午后缓缓流淌。
海边,是青岛秋天另一番景象。
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轰鸣,与远处海鸥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秋天的交响乐。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散了夏日的炎热,也吹走了心中的烦恼。
我站在海边,望着那片蔚蓝与金黄交织的海面,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就是青岛的秋天,既有海的壮阔,又有秋的静美。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信号山公园。
站在山顶,青岛的全景尽收眼底。
远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近处,秋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这清新的空气和秋天的味道填满我的胸膛。
这一刻,我仿佛与青岛的秋天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无尽温柔。
在青岛的秋天里漫步,我不仅领略了它的美景,更感受到了它的韵味和情感。
这个季节的青岛,如同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我相信,无论未来我走到哪里,这段在青岛秋天漫步的记忆,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