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写作深邃的人生感悟学案鲁人版必修520211129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写作深邃的人生感悟
1.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欢。
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1)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远涉古代,后可跨及将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把相关的历史典故活用,增强了文章的深度,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蜂蜇了一口,写到如今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富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2)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例如?逍遥游?,作者通过天空、地面的转换,描绘了追求“自由〞的逍遥之乐。
又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假如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薄弱、贫乏的缺点。
(3)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衬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他事件。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记叙为官的无奈经历,抒发归去的迫切之情,描绘美丽的田园生活,把作者压抑已久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而纯洁的灵魂。
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5)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文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入的
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
假设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作“红线穿珠〞了。
例如?陈情表?中一个“孝〞字红线,贯穿全文,或叙事,或言情,或描写,尽围绕“孝〞展开,突出了“尽孝〞的主旨。
2.散文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自古以来就很受人们欢送,古代散文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现代、当代也有很多擅长写散文的行家里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写作文体的开放,散文类应试作文频频亮相,备受阅卷教师的青睐。
那么写作散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独到的立意意识
散文立意的特点与价值,散文立意要素的根本构成,散文的立意方法。
(2)灵动的意象描画
散文的意象类别及美学特征,如再现性意象、表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散文意象的组合艺术,如有序的逻辑性组合、自然的感觉性组合等。
(3)新颖的意境创设
散文意境的构成要素。
意境是以物境、情意这两个实体因素作为根底,以感应、孕育、激变这些变体因素为主导,经过适时、适机的化合而生成的。
散文的意境创设。
一种是真挚而又深蕴于心的情意偶尔被特定的物、景、境触发而产生悸动,于是发生强烈的感应,发生一种奇妙的激变;另一种是触境而生意生情,再经过孕育、感悟而使物境变为意境。
(4)文本的建构方式
精心设计型,如园林建构式、线索串珠式、情节摹写与拼贴剪辑式等。
自然流走型,如行云流水式、意象纷呈与镜头组合式、散点铺排式等。
(5)行文的表现艺术
灵敏多变的表达技巧。
首先是巧妙的视角设置和表达视角的变换;其次是表达方式确实定;第三,表达技巧的运用。
丰富多样的描写技巧。
第一种是呈现型的表达目的与再现性的客观化描写;第二种是描写对象的客观性与主观化的描写;第三种是间接性描写;第四种方式是比拟描写。
描写技巧的运用也是极为灵敏而又富于创意的。
用写真的工描,用简约的白描,用极富创造性的细节化、具象化描写,运用虚拟性想象进展的再现性描写,着意于具象化。
多种多样的抒情手段,如运用传统的抒情手段、新创的抒情手段、内力充盈的直抒胸臆。
诗化与意化,如用诗性激情写散文;诗文融和;打破表达、描写、议论、抒情的笔法局限,用一种全新的语体来创造诗境;抽象的理念意象化。
独具匠心的议论方式,如作可感可触的形象化议论、作含蓄蕴藉式的议论。
寻找云梦泽
我有个诗人朋友叫日寻,他和我一样从小生活在这个内陆的钢铁城市,看不见大海,看不见草原,看不见雪山。
每天只是繁忙或无聊地穿梭在这乌烟瘴气的堡垒里。
分论点1
以表达方式娓娓道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诗人姓俞,但不是飞鱼的鱼,诗人介绍自己时常这样说。
有一天,诗人真的像鱼潜入深海一般,在这座城市消失时,诗人给我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座兴旺但肮脏的城市不合适诗意栖居,所以我走,我要寻找云梦泽。
当我把出走这事忘得差不多时,诗人突然来信了。
里面只有五个字:气蒸云梦泽。
这不是孟浩然写的诗么?我这才注意到,特地去查资料——云梦泽:在今湖北湖南境内。
古为二泽,云泽在长江北,梦泽在长江南。
唉,都几千年了,不知那小子运气好不好。
分论点2
不受时空限制,形散神聚。
诗人不定期地来信,信的内容不过几个字,诸如“蓝天不见〞“天鹅血红色〞“浊水不流〞等等。
我纳闷,诗人啊,你是去找仙境还是找地狱啊!
诗人有一段时间没有消息了。
正当疑虑之时,诗人的信又来了。
奇怪的是这次信的内容全都变成了地名:青岛、佳木斯、张家界、拉萨……这是全国游还是什么呢?诗人越来越像行为艺术家了,琢磨不透。
云梦泽,你拥有那么美丽的名字,会有怎样的面容呢?一切只能等待诗人归来才知晓。
高高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明澈的湖水,水面上漂浮着花瓣的芬芳,其间点缀着几间零落的草房……真如我想象的这般么?
诗人的信姗姗来迟,里面尽是美丽的字眼:月色洗梦,田畴碧树,星映长河……诗人果然找到了诗中的云梦泽。
可我只能蜗居在这混浊的世界里。
分论点3
用诗性语言书写,创造意象化诗境。
诗人又来信了。
我原以为诗人会描绘他在那里的美妙生活和激情迸发的诗作,可信的内容却将我的想法彻底颠覆。
“……找不到,不会有了。
我在各种不同的城市奔波,却只看到不同的人们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树木、土地、矿产、干净的天空、新颖的空气渐渐成为往日的旧梦,我们所谓的繁荣践踏着无数生灵的尸体登上顶峰……黄沙包围了我的世界,云梦泽只是一个易碎的梦……〞诗人最后说,他已不再写诗。
分论点4
以诗人欲哭无泪的决绝之举深化中心。
点评:诗人追求诗意的栖居,他不愿呆在“乌烟瘴气的堡垒里〞,他去寻找传说中的“云梦泽〞,他走遍了各地,遗憾的是,他找不到这个地方。
这里的“云梦泽〞是诗人精神上的桃花源,诗人不再写诗说明了他理想的破灭,这世上居然找不到一处山水供诗人隐居,从侧面显示了我们周遭环境的破坏到了怎样的程度!
文章以“我〞作为见证者,用“书信〞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构造显得严谨,也
更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文题展示】
请以“历史的印记〞为题,用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作为素材,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非常明确。
“用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作为素材〞,就是把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活用到作文中,到达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紧扣“历史人物〞范围,选取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廉颇、蔺相如、李白、杜甫等等;不能选用一些现代人物,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当代名人。
在素材数量上要取“一些〞,不是取“一个〞。
还要注意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准确,防止偏激。
文体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才能任意选择。
【佳作展示】
历史的印记
永远的汨罗江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在汨罗江畔边走边吟,忧国忧民使他变得形容枯槁,白发苍苍,但社会黑暗,奸臣当道,已经挡住了自己“哀民生之多艰〞的通道,满腔的热诚,无尽的幽怨,随着水面荡起的涟漪化作了一缕忠魂,江水滔滔,流过了几千年,照旧向着远方奔腾不止,就像屈原求索的脚步永不停息。
假设你当初学会阿谀逢迎,不忤逆楚王心意;假设你能俯下身子,拜倒在郑袖的裙摆之下;假设你能委曲求全,匍匐在上官大夫的面前……满可以飞黄腾达,得意非凡,也就不会有三次流放的委屈,而怀恨委身清流,但你是一把宁折不弯的钢剑,要用它去划破天空那浓重的阴霾,虽然你去了,但汨罗江记住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
一座永不倒下的雕塑,从此屹立于华夏子孙的心中。
正视现实,对现实的深入洞悉以及与现实不可协调的矛盾,使屈原嫉恶如仇,让他练就了不妥协、迎难而上的个性。
回避不是屈原的性格。
桃花源里好耕田
五斗米不能使你折腰,你要的是南山下的自由;帝乡的富贵不是你的所求,你要的是种豆锄草的怡然。
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官场中的勾心斗角,浇灭了你心中如火的壮志,你绝望了,不如归去,去到一个清清净净、没有世俗繁杂的地方,听村落间的狗吠,赏桑树间的鸡鸣,品菊花酿制的美酒。
田间桑麻,让你津津乐道;山间绿竹,清气盈满你的酒壶;园中菊花,成了你朝夕相伴的挚友。
池鱼渴望回到大海,羁鸟渴望飞到自由的天空……
你是逃避吗?不,黑暗的时代,没有了真理容身的地方;污浊的环境,使你难于呼吸视听。
你走是因为你看透了这社会,同流合污,不是你的追求。
现实是残酷的,直面惨淡的人生,需要勇气。
选择回避,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陶渊明远离了官场,过起了田园式的生活,但他并没有逃避现实,抛弃的仅是官场的险恶与阴暗,仍以笑来面对人生,期望着让理想变成社会现实。
千古美谈将相和
完璧归赵,让你展露了才华;渑池会智斗秦王,使赵国出尽了风头,让秦国丢尽了脸面。
回国后,官拜上卿,也可以说是你的功绩所得,但你却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位居廉颇之右,他能心服吗?面对廉颇时刻都可能袭来的羞辱,你选择了回避,上朝时“不与廉颇争列〞,出门时见廉颇而“引车避匿〞,是害怕吗?不,因为你深知,赵国的安危,全靠你们二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秦国就可趁机渔利。
你顶住众叛亲离的压力,耐心说服。
因为你心中装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整个赵国。
廉颇终被你的深明大义感动,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现实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复杂,怎么处理好它,其实有很深的学问。
面对矛盾,很多人采取了硬碰硬的做法,互不屈从忍让,以致闹得两败俱伤,蔺相如的做法实乃明智之举。
暂时的回避,绝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表达了一种理智,一种智慧。
点评:这篇散文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连缀成篇,看似独立,实际上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络。
写屈原,意在赞美他的坚强不屈,这正是正视现实的有力证明;写陶渊明,说明他选择隐居,并非消极退避,回避里蕴含着不懈的追求;写蔺相如,写他对敌斗争的无畏,主要突出他的回避是一种深明大义的明智之举。
文章充分表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可以说三那么材料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正视现实和回避问题的关系。
作者对历史人物及事迹,信手拈来,不露痕迹而又言之成理。
【实战练笔】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