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作业:专题七二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课程标准](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农民的“解放”
1.文件: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签署《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____________、人身解放。

(2)经济上
①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用高额赎金赎买一块________和宅边园地。

②规定了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

(3)组织上:建立“________”,由地主控制农民转为地方政权控制农民。

二、改革的两面性
1.进步性
(1)性质:由沙皇政府主持的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2)作用
①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1)保留了大量________的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3)形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使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
①内容:1864年,设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设城市________和自治局,规定财产资格限制。

②评价: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司法制度
①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②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________参加审判。

(3)军事改革
①1874年,实行普遍____________。

②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

③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维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____________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以________和石油工业为代表。

(2)在一些地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3)除彼得堡和________外,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4)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铁路建设发展起来。

2.农业
(1)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出现了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

(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地位
(1)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2)仍然落后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知识点一农民的“解放”
1.《1861年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

”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
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
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
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
2.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关于赎取份地后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解放”时赎取的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B.农民交纳赎金六个月后获得宅边园地的所有权
C.赎地农民必须按一定比例交付赎金
D.农民交纳的“赎地费”大大低于当时的实际地价
3.《农民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知识点二改革的两面性
4.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结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5.解放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列宁评价什么历史事件()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斯托雷平改革D.十二月党人改革
知识点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6.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道(如下图),据此我们不能推断()
A.该人是俄国沙皇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1861年改革后,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D.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
知识点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
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
C.借鉴西欧国家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
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8.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
C.沙皇专制的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2)材料二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10.改革不仅需要改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更需要改革者具有非同寻常的见识。

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空余部分。

改革背景
面临的主
要矛盾相应的主要改革措

梭伦改革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
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
了危险的境地
①②
③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④⑤
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农民改革法令2.(1)人身自由(2)①份地(3)村社
二、1.(1)资产阶级2.(1)农奴制
三、2.(1)①杜马(2)②陪审团(3)①义务兵役制3.(3)资产阶级
四、1.(1)纺织业(3)莫斯科
对点训练
1.D[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地主得到了农民缴纳的远远高于当时地价的赎金,据此可排除A、C两项;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

] 2.D[份地赎金的大部分是政府垫付的,这部分资金作为农民的债务由农民在49年内还清。

农民最终缴纳的赎金总数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
3.B[1861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管理,改革法令规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
4.C[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但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巨额的赎金而导致其濒于完全破产的境地。

]
5.B[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自由”和“剥夺”,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分析。

] 6.B
7.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和西欧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仍存在着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

B、C、D三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或手段。

]
8.C[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持专制体制。

] 综合提升
9.(1)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2)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出许多;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解析结合“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即可回答。

10.①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
④封建地主与农奴的矛盾
⑤颁布解放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教材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提示(1)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2)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4)“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政权的控制。

2.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提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及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稳定。

4.结合以前学过的关于工业革命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提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19世纪80年代,俄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并且用机器生产的大型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自我测评
1.简述俄国《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提示人身权利方面,获得人身自由,有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自由权,有经营权;财产权利方面,拥有继承权,享有财产权,可得到份地和宅边园地,但是必须付出高额赎金;管理组织方面,建立村社,处理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

2.农奴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农奴获得解放,封建生产关系结束,农业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俄国的工业得到发展,市场日渐扩大;新生产关系带动了政治结构的变化,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阶层发生变化,部分农民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一些地主成为工厂企业主。

3.为什么说俄国工业发展的首要原因是农奴制的废除?
提示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

农民为赎地支付的高额赎金成为俄国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资本来源。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也得到扩大。

材料阅读与思考
认真分析这两句话,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提示列宁指出了“解放”的虚假性。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是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

农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奴役。

农民在表面的解放下却遭到隐蔽的更加残酷的剥削。

亚历山大作为改革的领导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的话道出了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

列宁和亚历山大代表着对立的阶级利益,却表达了同一个实质:农奴制改革在根本上维护地主利益,并没有真正地解放农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