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襄阳话与南阳话的语音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襄阳话与南阳话的语音异同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其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

两种方言语音非常相似,很难分辨。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比较襄阳话和南阳话在语音上的异同。

标签:襄阳话南阳话语音异同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其方言襄阳话属于西南官话。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襄阳的西南地区受秦巴方言影响,具有语言“清轻略带秦”(《天顺襄阳郡志》欧阳修语)的特点;而东北地区受中原方言的影响,具有语音浊重,近豫音的色彩。

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

襄阳话的语音近豫音,经常会被误以为是河南话。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比较襄阳话和南阳话在语音上的异同。

需要指出的是,襄阳以汉水为界,分为襄城和樊城,两地语音略有差异,本文采用樊城语音;南阳方言大致分为三个区,本文采用中部区语音。

文章对襄阳话和南阳话的相同点的分析是以普通话为参考依据的。

一、襄阳话和南阳话音系简介
(一)襄阳话音系
声母:共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p pʰ m f t tʰ n l k kʰ x ʨ ʨʰ ɕ ʦ ʦʰ s z ȵ ø
韵母:共37个,儿话韵例外:ɿ i u y a ia ua ɣ ɯ o io uo au iau iɛ yɛ ər ai uai uei ei ou iou an iɛn uan yɛn ən in uən yn aŋ iaŋ uaŋ əŋ uŋ yŋ
声调:4个,阴平34,阳平52,上声55,去声212
(二)南阳话音系
声母:共24个,含零声母:p pʰ m f t tʰ n l ʦ ʦʰ s tʂ tʂʰ ʂ ʐ ʨ ʨʰ ɕ k kʰ x ɤ ȵ ø
韵母:共42个:a o ɣ ʌ ɛ ɚ ai ei au ou an ən aŋ əŋ ɿ ʅ ɯ i ia iɛ iau iou iɛn in iaŋ iŋ u ua uo uai uei uaŋ uəŋ uŋ uan uən y yo yɛ yɛn yn yŋ
声调:4个:阴平24,阳平42,上声55,去声312
二、襄阳话和南阳话声母比较
由于同属北方方言,襄阳话声母和南阳话声母差异性较小。

南阳话声母几乎包括所有的襄阳话声母,但比襄阳话多出舌尖后音tʂ tʂʰ ʂ 和舌根音ɤ四个声母。

襄阳话发浊擦舌尖前音的z,南阳话发浊擦舌尖后音ʐ。

(一)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
襄阳话声母中,有知照系和精组合流的现象,襄阳话里只有舌尖前声母ʦ ʦʰ s z,南阳话里的舌尖后音tʂ tʂʰ ʂ ʐ声母的字,在襄阳话里全归入舌尖前音。

如:知、吃、沙、日,在南阳话中读为[tʂʅ]、[tʂʰʅ]、[ʂa]、[ʐi],而在襄阳话中全读为[ʦɿ]、[ʦʰɿ]、[sa]、[zi]。

南阳话知组、照组梗开二入声,流组曾开三入声字大多读舌尖后音[ʦʰ]、[tʂʰ]、[ʂ]。

如:泽册色。

南阳话中既有舌尖前音,又有舌尖后音,但也存在ʦ ʦʰ s 和tʂ tʂʰ ʂ不分的情况。

这主要相对于普通话来说,它既不像襄阳话完全没有舌尖后音,但也不像普通话分得那么清。

如“邹、责、泽、择、仄”都读[tʂ]声母,而如“铸、摘、沾、丈”则读[ʦ]声母;如“测、册、侧、策、岑”读[tʂʰ],而“吃、插、常、成”读[ʦʰ];“色、瑟、森、所、啬”读[ʂ],而“十、诗、双”读[s]。

南阳话中只有ʐ声母,没有z声母,因此襄阳话读z声母的南阳话全读为ʐ。

总之,南阳话中舌尖塞擦音和擦音大都读为舌尖后音,也就是卷舌音;而襄阳话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因此舌尖塞擦音、擦音全读为舌尖前音,也就是平舌音。

(二)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襄阳话和南阳话的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经过比较之后可以发现:襄阳话和南阳话声母在送气与否上基本保持一致,这里的一致是相对于其他方言,主要是普通话而言的,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的声母,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是一样的。

但也有一些南阳话中的部分送气音声母音节在襄阳话中是不送气音节,而南阳话中部分不送气声母音节在襄阳话中却是送气声母音节。

上述送气与不送气的互换都是在同一发音部位的声母中进行的。

例如:
差异性:
1.p和pʰ
南阳话中部分读p声母的字,襄阳话中读pʰ声母。

如:琶、杷、葩、湃。

相反,在南阳话中读pʰ声母的字,在襄阳话中读p声母。

如:波、胞、鄙、兵、遍。

2.ʦ和ʦʰ
南阳话中部分读ʦ声母的字,襄阳话读ʦʰ,如:淙。

南阳话中部分读ʦʰ声母的字,襄阳话读ʦ,如:纂。

由于襄阳话只有舌尖前音,因此不易比较发音部位不同的tʂ和tʂʰ,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南阳话中读tʂʰ的声母的字在襄阳话中对应的读ʦ声母。

如:拯、佇。

襄阳话读ʦ母,南阳话读tʂ母的,普通话读tʂʰ母,即襄阳话和南阳话都不送气而普通话送气。

如:炽、触、颤。

另外,南阳话还有一部分读tʂʰ母的字,在襄阳话中读s母,即南阳话将塞擦音读为擦音。

如:使、式、深、顺、殊,这是发音方法的不同。

一致性:
1.t和tʰ
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不送气t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送气音tʰ声母。

如:饨(馄~)、涂(糊~)。

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送气tʰ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不送气t声母。

如:提(提防)、堤、蒂、侗、恫。

2.k和kʰ
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不送气k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送气kʰ声母。

如:廓、慨。

相反的,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送气音kʰ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不送气k声母。

如:挂、犷。

3.ʨ和ʨʰ
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不送气ʨ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送气ʨʰ声母。

如:券、蜷。

相反的,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送气ʨʰ声母的字,在普通话
中读ʨ声母。

如:己(体~)。

总之,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方面,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有自己的特点,二者有同有异,以一致性为主。

(三)尖音和团音
南阳话保留了中古音韵系统的某些特点,存在着尖、团音的对立。

而襄阳话则不分尖、团音。

南阳话中,舌尖前音声母ʦ ʦʰ s可以和i y或以i y开头的韵母拼合,这些音节在襄阳话中都是团音。

例如:
1.ʦ和ʨ。

南阳话中i y之前的ʦ声母,襄阳话中都读作ʨ声母。

如:绩、济、即、节、姐、焦、蕉、酒、救、尖、践、津、将、聚、嚼、俊、骏。

2.ʦʰ和ʨʰ。

南阳话中i y之前的ʦʰ声母,襄阳话中都读ʨʰ声母。

如:妻、漆、切、瞧、悄、秋、千、亲、寝、青、枪、雀、全。

3.s和ɕ。

南阳话中i y之前的s声母,襄阳话中都读作ɕ声母。

如:西、习、些、邪、消、小、秀、修、鲜、线、辛、襄、箱、星、需、薛、宣、寻。

可见,在尖团音上,襄阳话和南阳话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四)零声母和辅音声母
襄阳话中的零声母分布和南阳话大致相同。

但南阳话中有些零声母和襄阳话中的辅音声母相混淆,且仅限于浊音声母“m n ʐ(z)”等。

襄阳话读零声母的,南阳话却读成了浊辅音声母;襄阳话读浊辅音声母的,南阳话却读成了零声母。

1.ʐ读成零声母的
南阳话中部分读ʐ声母的字,在襄阳话中读零声母。

如:耀、秧、蛹、庸。

2.零声母读成n的
南阳话中部分读零声母的,在襄阳话中读n声母。

如:霓、倪、凝、虐、孼。

但是南阳话中读n声母的,襄阳话中不读零声母。

(五)鼻音n和边音l
襄阳话中有鼻音n(中、古、泥、娘)和边音l(中古来母)混读不分的现象。

这是从与普通话相比较来说的。

襄阳话能分清一部分n、l声母的字,但并不能全部分清,会把一些应读鼻音n声母的字都成边音l声母。

如:奶嫩能内,襄阳话都读成边音声母l。

南阳话基本能分清鼻音n和边音l,只有个别有时会混读,也是会把鼻音n读成边音l。

如:嫩。

在鼻音n和边音l区别上,襄阳话和南阳话都不能完全分清,切都会把应读鼻音的声母读成边音声母。

(六)鼻音声母ȵ
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有个特殊的鼻音声母ȵ。

南阳话中古次浊“娘”母字变来的今齐齿呼、撮口呼字,仍保留ȵ声母,其他开口呼、合口呼字仍归入“泥”母,因此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前都读作ȵ母,合口呼和开口呼韵母前都读作n母。

如:泥[ȵi]、女[ȵy]、男[nan]、挪[nuo]。

襄阳话中“娘”母全部归入“泥”母,但是只有一个音节读ȵ声母,这个词也是襄阳特有的方言词“□子[ȵia ʦɿ]”,指年轻的女性。

(七)舌根浊擦音声母ɤ
南阳话声母比襄阳话声母多出ɤ音,襄阳话开口呼零声母字,在南阳话中都加上了声母ɤ。

如:爱[ɤai]、饿[ɤɣ]。

总之,在声母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襄阳话声母和南阳话声母的一致性要大于差异性。

襄阳话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南阳话既有舌尖前音,又有舌尖后音,但也存在舌尖前后音不分的情况。

在送气和不送气音上,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有相同但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

在鼻音n和边音l上,二者都不能完全分清。

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有普通话没有的特殊声母ȵ。

只是在尖团音问题上,襄阳话和南阳话区别较大。

三、襄阳话和南阳话韵母比较
襄阳话韵母有37个,南阳话韵母有42个,比襄阳话多5个(仅从数量上比较)。

南阳话有而襄阳话完全没有的韵母有舌面后半低不圆唇音ʌ,舌面前半低不圆唇音ɛ,舌尖后高不圆唇音ʅ,元辅音iŋ,元辅音uəŋ。

还有有对应关系的io和yo,ər和ɚ,oŋ和uŋ。

(一)韵母的变化
南阳话韵母和襄阳话韵母有双向变化的,如i和ei,南阳话把襄阳话i韵母念成ei的,有时又把襄阳话韵母ei念成i。

也有单向变化的,如南阳话把部分襄阳话读ɣ韵母的读成uo韵母,但没有把襄阳话读作uo韵母的读作ɣ。

1.双向变化
A.i和ei
在南阳话中i和ei可以互换,但它是有条件的,这种互换多出现于与唇音声母相拼的音节当中。

在襄阳话中双唇音与i相拼时,南阳话把其中的这些音节读作ei韵母,在襄阳话中双唇音与ei相拼时,南阳话又把这其中的一些音节读作i韵母。

如:笔,襄阳话读[pi],而南阳话读[pei]。

但有一点比较特殊,“披”这个字在襄阳话和南阳话中都读作[pʰei]。

襄阳话中一些双唇塞音声母与i韵母拼合的音节,南阳话都读成了ei韵母音节。

如:彼、泌、坯,在南阳话中都读ei韵母,而在襄阳话中读i韵母。

在襄阳话中唇齿音f是不能和齐齿呼韵母相拼的,但在南阳话中却可以拼合,襄阳话中的ei韵母在与唇齿音拼合时,南阳话都把ei韵母读成i韵母。

也就是说南阳话中没有fei这个音节,却又fi这个音节,但是襄阳话中只有fei音节,没有fi音节。

如:非、肥、飞、费、肺、疿、匪、翡等,在襄阳话中都读ei韵母,而在南阳话中读i韵母。

2.单向变化
A.ou和u
襄阳话读作ou韵母的一些字,南阳话读作u韵母。

如:粥、妯、谋、某、眸,襄阳话都读ou韵母,南阳话读u韵母。

但也有比较特殊的,如:轴、帚,襄阳话也读ou韵母,但只有这两个字。

从声韵配合的情况来看,这种情况仅限于与双唇音m和舌尖后音tʂ拼合的音节中。

B.uən、ən和yn
在襄阳话中舌尖前音ʦ、ʦʰ、s是不能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但南阳话保留了尖音,能够拼合。

襄阳话的俊[ʨyn]和旬[ɕyn]在南阳话中读作[zuən]和[suən]。

南阳话也有把襄阳话读作uən韵母或ən韵母的读成yn韵母。

如,在襄阳话中读轮[lən]、笋[sən]、润[ruən]的在南阳话中分别读[lyn]、[syn]、[yn]。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限于南阳话中与l,s,ʐ相拼的音节。

C.əŋ和yŋ
襄阳话中与舌尖前音ʦ、s及舌尖中音l相拼的əŋ韵母音节,在南阳话中则与yŋ韵母相拼。

如:在襄阳话中读:龙[ləŋ]诵[səŋ]宗[ʦəŋ],而在南阳话中分别读:[lyŋ]、[syŋ]、[ʦyŋ]。

而在普通话中这些韵母都读作uŋ。

D.uo和ɣ
襄阳话中一些读ɣ韵母的字,在南阳话中变为uo韵母,这只限于与舌根音相拼合的音节。

在襄阳话中读:课[kʰɣ]、戈[kɣ]、和[xɣ],而在南阳话中分别读:[kʰuo]、[kuo]、[xuo]。

E.ʌ和ɣ
襄阳话中ʦ、ʦʰ与舌面音ɣ相拼的音节,南阳话由于开口度大,舌位低,尾音拖的长,使音色发生变化,把ɣ音读成一个过渡音,向舌面后、半低的ʌ滑动。

如:“这、车、舌”都读为ʌ韵母。

(二)韵头u
与普通话相比在襄阳话中,合口呼韵母uei、uən、uan在与声母t、tʰ、n、l、ʦ、ʦʰ、s相拼时,往往会丢失韵头u。

如在襄阳话中“对、最、崔、随、水、推”等字的韵母均为ei,“端、湍、暖、卵、钻、酸”等字的韵母均为an,“论、敦、吞、尊、村、孙”等字的韵母均为“ən”。

在南阳话中也有这种现象,但很少,不如襄阳话这么规律,只有uei韵母与襄阳话一样往往失去韵头u。

还有个别特殊的,如:南阳话也将“吞”读作[tʰən]。

这说明襄阳话和南阳话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三)io和yo
襄阳话韵母io和南阳话韵母yo,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两个韵母虽然不一样,但是在与普通话的比较中却有相似性。

襄阳话韵母io来自普通话韵母yɛ和iau,如“虐、略、爵、确、学、药”襄阳话都读韵母io。

南阳话韵母yo来自普通话韵母yɛ,如:“虐、掠、爵、确、学”都读韵母yo。

经比较可以发现,襄阳话和南阳话的这两个韵母都来自普通话韵母yɛ,只是襄阳话还来自iao,而且都是和n、l、ʨ、ʨʰ、ɕ声母相拼,只是襄阳话还有零声母。

而且io和yo这两个复合元音只是前面的元音不同,且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只是一个圆唇一个不圆唇,对于没有接触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这两个音听起来是差不多的。

(四)uo和au
与普通话相比,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有将au韵母分化成au和uo的情况,且二者的规律基本相同。

如:“薄、剥、烙、勺、芍”都读作韵母uo。

(五)ɯ
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有个特殊的韵母ɯ,但是襄阳话只有四个音节发这个音,分别是:给[kɯ]、去[kʰɯ]、胳[kɯ]、蛤(~蟆)[kʰɯ]。

在南阳话中读ɯ韵母的字也很少,除了“给”和襄阳话发同样的音,还有“黑”也读ɯ韵母。

(六)前后鼻音
襄阳话中,前后鼻音容易混淆,大多数的字都念成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比较少,因此襄阳话中没有iŋ韵母。

而南阳话中的前后鼻音分得很清楚,襄阳话主要是将南阳话中的后鼻韵母iŋ、əŋ发成前鼻韵母in和ən,如:冰=宾,零=林,灯读作[tən],冷读作[lən]。

襄阳话中,只有和唇齿音m、f相拼时才有鼻音韵母əŋ,如:蒙、风。

与其他声母相拼时,南阳话中读əŋ韵母的全读为ən韵母。

但是襄阳话里an和aŋ分得很清,和南阳话一致。

总之,和南阳话相比,襄阳话多前鼻韵母。

(七)其他差异
1.由于襄阳话无舌尖后音声母,所以无ʅ韵,凡南阳话中的ʅ韵全归入襄阳话的ɿ韵。

2.南阳话中一部分ai韵母的字,襄阳话读作ɣ,如:白、百、麦、窄。

3.襄阳话读ɣ韵母的一些字,南阳话读ɛ韵母。

如:德、革、刻、泽、册、色。

4.襄阳话读yɛ韵母的一些字,南阳话读iɛ韵母。

如:茄、斜、劣。

5.襄阳话将南阳话中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相拼的一些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如:解、街、鞋,南阳话读[ʨiɛ]、[ʨiɛ]、[ɕiɛ],襄阳话读[kai]、[kai]、[xai],声母韵母均发生变化。

这一特点也是西南官话所共有的。

总之,在韵母方面,襄阳话和南阳话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虽然大多数读音都相同,但襄阳话和南阳话都明显保存着各自的特点。

四、襄阳话和南阳话声调比较
调类
调值
(调型)
方言类别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襄阳23(上升) 52(高降) 55(高平) 212(低降升)
南阳24(上升) 42(下降) 55(高平) 312(降升)
襄阳话的声调和南阳话的声调存在着对应关系:调类相同,共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型相同,阴平都是升调,阳平都是降调,上声都是平调,去声都是降升调;调值略有不同,在声调的实际读音上,襄阳话和南阳话略有不同,阴平南阳话在发音时比襄阳话升高一度,阳平襄阳话在发音时起点音比南阳话高一度,上声完全相同,去声南阳话发音时起点音略高一度。

总之,在声调上,襄阳话和南阳话保持着高度一致性,即使在调值上稍微有点不同,但对于没有语音方面知识的人来说是很难分辨的。

这也是襄阳话和南阳话听起来相似的重要原因。

在襄阳话里入声字都已经消失,多数派入今襄阳话的阳平,如:一、八、郭、黑、鼻、七、习、汁、压等;少数派入今襄阳话阴平,如:挖、剥、撮、秃等;派入入声者更少,如:这、设、牧等;派入上声最少,如:眨等。

在南阳话里入声字也已经消失,与襄阳话不同的是,中古入声字在南阳方言里至今读为平声,清声母字读为阴平声,浊声母字读为阳平声,规律相当严整。

在入声字的派入规律上,南阳话和襄阳话差异较大。

五、结语
从声、韵、调三个方面的对比可见,襄阳话和南阳话在韵母上的差别最大,既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韵母,又有相同字的韵母相互转换的情况;在声母上,襄阳话和南阳话有差异,但不是特别大,读音大致相同,且不同的也能找出相应的规律;襄阳话和南阳话区别最小的是声调,二者的声调几乎相同,这也是两地语言听起来相似的重要原因。

襄阳话和南阳话同属北方方言,基本的语音规律差别不大,声调几乎相同,都有儿化音。

因此,两地的语音听起来很相似。

有学者曾指出,湖北襄阳、十堰一带多个县市的方言是河南南阳的中原官话向湖北境内自然延伸的结果,时至今日仍然具有中原官话的显著特征,本文也是对这一说法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段亚广.中原官话音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5]张彦林.襄阳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J].襄樊学院学报,1999,(6).
[6]欧阳戎元.南阳方言入声今读平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