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鞭毛银染法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鞭毛银染法技术
本文介绍了细菌鞭毛银染法技术,对操作者鞭毛染色大有帮助,其染色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同行们借鉴学习。
标签:细菌;鞭毛;银染法;培养基;玻片;染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供试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由湖南师范大学微生物教室提供。
1.1.2培养基配方组成:牛肉膏10 g,蛋白胨15 g,琼脂15 g,氯化钠5 g,蒸馏水1000 mL,pH 7.2。
(牛肉膏、蛋白胨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琼脂由福建省石狮市宝双塔琼脂加工厂生产)。
按上述配方配好培养基后,用干净试管分装包捆好,经高压灭菌摆斜面冷却凝固, 然后放入冰箱冷藏24 h,使斜面析出冷凝水,为供试菌活化提供斜面培养基。
1.2方法
1.2.1载玻片洗涤新玻片的洗涤,用洗衣粉煮沸玻片1 h,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沥干后用95%的乙醇侵泡备用;用后玻片的洗涤,采取稀溶液洗涤法,将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50 g先溶解于850 mL自来水中,然后慢慢加热溶解,待冷却后除除加入100 mL浓硫酸,边加边搅动。
此溶液氧化能力极强,具有极强的去油污作用。
对处理玻片应放入溶液中加盖密封,(以防溶液氧化变质)。
一般侵泡2 d取出冲洗干净,沥干后用95%的乙醇侵泡备用。
如除污剂侵泡时间太长,会导致玻片变质不能使用。
对划伤较严重的玻片,建议不要使用, 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1.2.2供试菌活化为增强细菌的活动力,将供试菌放在30℃的培养箱内连续培养活化五代(每代12 h)。
然后将最后一代转接放入31℃培养箱内培养12 h,作为细菌鞭毛染色的最佳时期。
1.2.3菌种稀释孵育取斜面活化菌种2~3环于盛有2 mL无菌水试管中,制成轻度浑浊的菌悬液,然后把试管直立于36℃水浴锅中孵育9 min,让菌体表面附着的鞭毛自然舒展游动。
实验表明,细菌孵育5 min,只有部分鞭毛舒展游动,染色效果欠佳;孵育18 min菌体鞭毛染色明显很大,与真实细菌差异较大;超过25 min后鞭毛从菌体上自然脱落,染色效果较差。
孵育好的菌悬液在操作时不要用手摇动试管,避免鞭毛脱落影响染色效果。
1.2.4染液配制鞭毛染液由媒染液和染色液组成。
媒染液由单宁酸5 g,三
氯化鉄1.5 g,氢氧化钠﹙1%﹚1.0 g,福尔马林(15%)2.0 mL,蒸馏水100mL 组成;染色液由硝酸银2 g,氢氧化氨(N滴),蒸馏水100 mL组成。
1.2.4.1媒染液配制把称量丹宁酸和三氯化铁药品同时放入100 mL蒸馏水中加热熔解,然后加入2 mL甲醛溶液和1mL NaoH,待药液混合后补足水量,过滤备用。
将该液置冰箱内保存3~7 d。
仍能使用。
1.2.4.2染色液配制须把握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褐色变为澄清的过程):在100 mL硝酸银溶液中取10 mL作回滴液,然后在90 mL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铵,使无色的硝酸银溶液全部变为褐色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铵至到溶液中的褐色沉淀刚刚消失变澄清为止;第二个环节(沉淀消失变为稳定薄雾状的过程):澄清硝酸银溶液滴加回滴液,当出现白雾,轻轻摇动后,薄雾状沉淀又消失,再继续小心滴加,直到摇动后出现轻微而稳定的薄雾状,停止加入回滴液即可。
密封保存冰箱内3~7 d方可使用。
1.2.5制片染色节用镊子在95%乙醇溶液中夹起一块载玻片, 在火焰上烧去玻片上的残留油迹, 然后把玻片放在桌面上形成一定的倾斜度,在玻片的上端滴上一滴孵育后的菌悬液,让悬液从玻片的一端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下端的多余菌液,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当制片干燥出现一条浅灰色的菌膜带为止。
取少量媒染液覆盖在菌膜上媒染4 min,用蒸馏水冲洗至玻片下端流出无蓝色的清水为止,继续用染色液冲去残水,然后在涂片上滴加大量的染色液染色,当涂片染色部分变为深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放置室温下自然干燥。
如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若加染色液显色较慢,可用木夹夹住染色涂片,在文火上加热沸腾,并及时补充蒸发掉的染色液,待染色玻片出现深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自然干燥。
在加热过程中,应及时补充蒸发掉的染色液,可避免菌体鞭毛脱落、断裂。
提高鞭毛的染色效果。
1.2.6镜检摄影镜检前,先用3∶7的乙醚和无水酒精组成的去污剂,把显微镜的光学部分檫试干净。
(用去污剂保护镜头,并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
油镜观察:把制片放到载物台上摆正夹好,利用聚光镜的光源,将玻片上的褐色部分滴1~2滴香柏油, 用粗调把高倍镜慢慢放下和油接触(动作要轻避免损坏玻片和镜头),然后利用推进器移动在视野内观察菌体鞭毛。
实验完毕后,分3步把镜头处理干净,首先用檫镜纸把镜头上的油檫掉,然后用去污剂把镜头上的残留油迹檫干净,最后用檫镜纸檫一遍即可。
用生物摄影显微镜(YS100)观察结果并拍摄图片电脑保存。
2结论
2.1玻片洗涤如玻片油污洗涤不干净, 在制片时,菌液在斜面上滚动不易粘膜,在干燥的玻片上形成了一些断断续续的斑块性菌膜,细菌鞭毛堆积成团, 鞭毛交叉粘连。
说明洗涤玻片是鞭毛染色成功不可疏忽的问题之一。
2.2配方改进将原配方牛肉膏5 g,增加为10 g,蛋白胨10 g,增加到为15
g,琼脂1.8%~2.0%减少为1.5%。
此配方提供了大量的维生素生长因素,使培养基营养更丰富,培养基硬度更适宜,斜面培养物明显比原培养基丰厚得多,更利于枯草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的鞭毛形成和生长,粘质沙雷氏菌,细菌不但鞭毛多,粗状,鞭毛染色效果好,而且着色更容易而均匀。
图片背景浅褐色且非常干净,见图1。
图1 粘质沙雷氏菌(周生鞭毛)×100
2.3鞭毛生长线根据实验结果划分为4个生长期。
鞭毛生长初期:当温度为27℃时培养8 h,少数鞭毛生长短小;鞭毛生长期: 当温度为29℃时培养10 h,大部分鞭毛生长细长;鞭毛生长最佳期: 当温度为31℃时培养12 h,鞭毛生长多,粗状,易着色且均匀,是鞭毛染色的最佳时期;鞭毛生长脱落期:当温度为33℃时培养14 h,鞭毛开始大量脱落,不利于鞭毛染色。
如图2为枯草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鞭毛生长线,实验表明,若菌龄培养12 h,是鞭毛染色的最佳时期,其他大于或小于12 h都不利于鞭毛染色。
2.4菌液孵育孵育温度和时间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关键之一,细菌孵育<5 min,鞭毛只有部分舒展游动,染色效果欠佳;孵育18 min,菌体鞭毛染色明显与真实细菌差异较大;孵育25 min后鞭毛从菌体自然脱落,染色效果较差。
2.5水洗与媒染如媒染后,用蒸馏水冲洗不充分,菌体鞭毛都变为深蓝色,蓝色背景并伴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物;如媒染液用量过多,所产生的染液气泡,在背景中形成許多灰白色的斑块,且伴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物,把握上述情况影响了制片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晓利,任建国.细菌鞭毛最佳染色方法的选择[J].运城学院学报,2005.
[2]王桂萍,朱陶,王宜磊,等.优化的细菌鞭毛染色技术[J].微生物学杂志,2007.
[3]吕锐.细菌鞭毛染色法染色条件的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3(1):80-81.
[4]李任峰,何启盖,等.细菌鞭毛研究概况及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