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学——⼿⾜⼝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下列关于⼿⾜⼝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疹向⼼性分布
B、疹退后局部有瘢痕
C、疱疹壁薄易破,胞浆清亮
D、疹退后在⽪疹部位有⾊素沉着
E、⽪疹以⼝腔、四肢为主,⼝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2、治疗⼿⾜⼝病邪犯肺脾证,应⾸选
A、⽢露消毒丹
B、清瘟败毒饮
C、银翘散
D、清胃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3、患⼉,4岁。

发热2天,纳差恶⼼,呕吐腹泻,⼝腔内可见数个疱疹,⼿、⾜掌⼼部出现⽶粒
⼤⼩的斑丘疹、疱疹、疱液清亮,躯⼲处未见有⽪疹。

⾆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其症候是
A、邪犯肺卫
B、邪犯肺脾
C、邪炽⽓营
D、湿热熏蒸
E、湿盛伤阴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病是由感受⼿⾜⼝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
⾜肌肤、⼝咽部发⽣疱疹为特征,辨证要点为⽪疹呈离⼼性分布(A错),质地较硬,多不易破
溃(C错),⽽⼝腔的疱疹⼀旦破溃后会形成溃疡(E对),疼痛剧烈,疹退后⽆瘢痕及⾊素沉
着(BD错)。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露消毒丹治疗⼿⾜⼝病邪犯肺脾,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药⽤⽢露消毒丹
(A对)。

银翘散治疗幼⼉急疹邪郁肌表,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C错)。

清胃解毒汤治疗
⽔痘邪炽⽓营(D错)。

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性腮腺炎热毒壅盛,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E
错)。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题中患⼉⼝腔内可见数个疱疹,⼿、⾜掌⼼部出现⽶粒⼤⼩的斑丘疹、疱疹,为⼿
⾜⼝病的典型表现,故诊断为⼿⾜⼝病。

患⼉除⼿⾜肌肤、⼝腔部疱疹外,全⾝症状不明显,
为邪犯肺脾的特征,加之纳差恶⼼,呕吐腹泻,⾆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辨为⼿⾜⼝病邪
犯肺脾证。

(B对)。

邪犯肺卫证⽆纳差恶⼼,呕吐腹泻的症状(A错)。

邪炽⽓营多有壮热,
⼝腔疼痛难忍,⼩便⾚,⼤便⼲结的症状(C错)。

湿热熏蒸多有⾝热持续,烦躁⼝渴,⼩便黄
⾚,⼤便秘结,疱疹痛痒剧烈(D错)。

题中⽆阴津损伤的表现(E错)。

⼿⾜⼝病
考点⼀发病特点
⼿⾜⼝病是由于感受⼿⾜⼝病时邪⽽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肌肤、⼝咽部发⽣疱疹为特征。

本病⼀年四季均可发⽣,但夏秋季节为多见。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

本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可合并⼼肌炎、脑炎、脑膜,甚⾄危及⽣命。

考点⼆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为感受⼿⾜⼝病时邪,其病位主要在肺脾⼆经。

其病机变化主要是:
1. 邪犯肺脾
时邪疫毒由⼝⿐⽽⼊,初犯肺脾,肺⽓失宣,卫阳被遏,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见发热、咳嗽、流涕、⼝痛、纳差、恶⼼、呕吐、泄泻等症。

邪毒蕴郁,⽓化失司,⽔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咽部散发稀疏疱疹。

2. 湿热蒸盛
感邪较重,毒热内盛,则⾝热持续,疱疹稠密,根盘红晕显著,并波及四肢、臀部,甚或邪毒内陷⽽出现神昏、抽搐等。

此外,有因邪毒犯⼼,⽓阴耗损,出现胸闷乏⼒,⽓短⼼悸,甚或⼼阳欲脱,危及⽣命者。

考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前1~2周有⼿⾜⼝病患⼉接触史。

(2)多数突然起病,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咽痛、纳差、恶⼼、呕吐、泄泻等症状。

⼀般体温越⾼,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表现为⼝腔及⼿⾜部发⽣疱疹。

⼝腔疱疹多发⽣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部,破溃后形成⼩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等。

1-2天后可见⽪肤斑丘疹,呈离⼼性分布,⼿⾜部多见,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粒⾄豌⾖⼤,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其数⽬少则⼏个,多则百余个。

其长轴与指、趾⽪纹⾛向⼀致。

少数患⼉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及颜⾯部极少。

疱疹⼀般7~10天消退,疹退后⽆瘢痕及⾊素沉着。

(4)辅助检查可见⾎⽩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值相对增⾼。

2.鉴别诊断
(1)⽔痘
疱疹较⼿⾜⼝病稍⼤,呈向⼼性分布,躯⼲、头⾯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痴,疱疹多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且在同⼀时期同⼀⽪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

(2) 疱疹性咽峡炎
多见于5岁以下⼩⼉,起病急,常突发⾼热、流涕、⼝腔疼痛甚或拒⾷,体检可见软腭、悬雍垂、⾆腭⼸、扁桃体、咽后壁等部位出现灰⽩⾊⼩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颌下淋巴结可肿⼤,但很少累及颊黏膜、⾆、龈以及⼝腔以外部位⽪肤。

考点四辩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本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根据病程、发疹情况及临床其他症状区分轻证、重证。

轻证者病程短,⽪疹少,全⾝症状轻;重证者病程长,⽪疹多,全⾝症状重。

2. 治疗原则
以清热祛湿解毒为治疗原则。

3.分型论治
(1)邪犯肺脾证
证候:发热轻微,或⽆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呕吐泄泻,约1~2天后或同时出现⼝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的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

随病情进展,⼿⾜掌⼼部出现⽶粒⾄豌⾖⼤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药:⽢露消毒丹。

(2)湿热蒸盛证
证候:⾝热持续,烦躁⼝渴,⼩便黄⾚,⼤便秘结,⼿⾜、⼝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疱疹⾊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药:清瘟败毒饮。

传染病单核细胞增多症
考点⼀发病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传单时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肝脾肿⼤,外周⾎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

发病年龄不限,以年长⼉及青少年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多散发或⼩流⾏。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次发病的很少。

本病病程长短不⼀,有并发症者病程较长。

预后⼀般良好。

本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

考点⼆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为传单时邪。

传单时邪由⼝⿐⽽⼊,⾸犯肺胃,致肺卫失宣,胃失和降,⽽致发热恶寒,⿐塞流涕,头痛咳嗽,咽红咽痛,恶⼼呕吐,不思饮⾷等。

若瘟疫时邪不解,化⽕⼊⾥,燔灼⽓营,炼液成痰,痰热互结,上壅咽喉,瘀滞肝胆、经络,阻塞肺窍,则见发热持续,斑疹显露,咽喉红肿糜烂,臖核肿⼤,腹中痞块,⼝眼㖞斜,失语偏瘫,咳喘⽓促等。

感邪较重者,邪陷厥阴,扰神动风,出现⾼热、抽搐、昏述等。

疾病后期,余邪未清,⽓阴耗伤,痰瘀留恋,故见持续低热,盗汗神萎,臖核肿⼤,消退缓慢等。

本病为疫邪致病,发病按卫⽓营⾎规律传变,病涉脏腑经络,主要病机为热、痰、瘀互结。

考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传单接触史。

(2)不规则发热,热型不定,体温波动在39℃左右,发热持续1周左右,少数热程可达数周。

(3)咽痛,咽部充⾎,扁桃体肿⼤、充⾎,可有灰⽩⾊假膜,或腭及咽部有⼩出⾎点及溃疡。

(4)全⾝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中等硬度,⽆粘连及明显压痛,⼀般在发热退后数天或数周逐渐消退。

(5)约1/3患者有肝⼤,可有肝功能异常及黄疸。

有半数患者脾⼤,偶有发⽣脾破裂。

(6)⼀般有10%左右的患者在病后1周出现⽪疹,形态多样,可为斑疹、丘疹、猩红热样斑疹,多在躯
⼲部位,1周左右消退。

(7)累及⼼、肺、肾、脑时,可出现咳喘、惊厥、⾎尿、⽔肿、失语、偏瘫等症状。

(8)实验室检查:⾎常规⽩细胞计数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10%以上。

嗜异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2.鉴别诊断(助理不考)
(1)溶⾎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
传单早期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与链球菌性咽峡炎类似,但溶⾎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细菌培养可得阳性结果,且青霉素治疗有效。

(2)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临床症状轻微,轻度发热,多⽆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

外周⾎⽩细胞总数可升⾼,分类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占60%~90%,异常淋巴细胞并不增⾼,⾻髓象正常,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

(3) 急性淋巴细胞⽩⾎病
传单病程远较急性淋巴细胞⽩⾎病缓和,且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液异常淋巴细胞呈多形性,红细胞及⾎⼩板⼤多正常,⾻髓象幼稚细胞⽐例不增⾼。

考点四辩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本病按卫⽓营⾎辨证。

初起邪郁肺卫,症见畏寒发热、咳嗽咽痛、头痛不适。

继⽽热毒化⽕⼊⾥,肺胃⽓分热盛,故壮热不退,⼝渴烦躁。

热毒攻喉则咽喉肿烂,热毒流注则瘰疬结核,热毒外泄则⽪疹发斑。

严重者热陷营⾎,表现为⽓营两燔,营⾎受邪则发斑出⾎、神昏抽搐。

后期⽓阴损耗,余毒未尽,表现为精神软弱、低热盗汗、瘰疬臖核消退缓慢。

2. 治疗原则
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

3.分型论治
(1)邪犯肺胃证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塞流涕,头痛咳嗽,咽红疼痛,恶⼼呕吐,不思饮⾷,颈淋巴结轻度肿⼤,或见⽪肤斑丘疹,⾆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药:银翘散。

(2)⽓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肿⼤,甚则溃烂,⼝疮⼝臭,⾯红唇⾚,红疹显露,便秘尿⾚,淋巴结或肝脾⼤,⾆红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凉营,解毒化痰。

⽅药:普济消毒饮。

(3)痰热流注证
证候:发热,热型不定,颈、腋、腹股沟处浅表淋巴结肿⼤,以颈部为重,肝脾肿⼤,⾆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

⽅药:清肝化痰丸。

(4)湿热蕴滞证
证候:发热持续,缠绵不退,⾝热不扬,汗出不透,头⾝重痛,精神困倦,呕恶纳呆,⼝渴不欲饮,胸腹痞闷,⾯⾊苍黄,⽪疹⾊红,⼤便黏滞不爽,⼩便短黄不利,⾆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药:⽢露消毒丹
(5)正虚邪恋证
证候:病程⽇久,发热渐退,或低热不退,神疲⽓弱,⼝⼲唇红,⼤便或⼲或稀,⼩便短黄,咽部稍红,淋巴结、肝脾⼤逐渐缩⼩,⾆红绛或淡红,或剥苔,脉细弱。

治法:益⽓⽣津,兼清余热。

⽅药:⽓虚邪恋选⽤⽵叶⽯膏汤;阴虚邪恋选⽤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