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笔 再说课堂检测的的反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随笔再说课堂检测的的反应
我们了解,课堂当中有展示反应,教师会及时组织学生相互质疑,相互点拨,教师也会结合共性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同时也为了更确切地评价和诊断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除了课堂观察和提问交流之外,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课堂检测了。

通过教师结合学习目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对习题进行筛选整合,并在肯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检测,也就更有利于师生清楚自己是否过关,是否还有遗漏的。

但是按照课堂常规,当堂检测一般是在下课前组织的,囿于课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间就常常难以把握,于是就出现有学生能完成的,也有学生不能完成的。

以往我以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都想第—时间确认自己答案的对错,所以每节课总会抓紧时间对一下答案。

可是,渐渐,我发觉有些孩子就不抓紧时间完成当堂检测,甚至是等待中对对答案,而少了应有当堂检测的作用了。

于是,我就想着,是不是课堂检测的反应能不能推后,对于不同的学生区分对待呢?
由此,课堂上限于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我会尊重学生的程度,及时收改,但是不会一刀切的当堂对答案,而是提前将当堂检测批改后发给学生再改正了,再在下一节课前统一公布答案,以备有些学生难以自主确认答案的,并相机辅导,统一加强评析学生取得的成果和哪些需要注意的,并简要评析如何提升的。

这样,当堂检测,无形中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不那么形式似的赶时间了,也就使得学生参与度更深刻了,真正成为因人而异的反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