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 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 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 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 的奴婢的抗争精神,愤怒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 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昆曲的特点 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 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与柔美的 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昆曲的衰落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 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 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 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清代戏曲艺术的特点
清朝时期,剧种多,剧目多,内容丰富多彩, 各种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2 昆曲
1)昆曲的流行与发展: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 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艺术特色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以严 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 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 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 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以后,越来越多的 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 的学问——“红学”
3、下列关于昆曲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 带的昆山腔。 B.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D.昆剧在清朝中期以后日臻完善,流传四方,成为 最主要的剧种。
知识拓展
生:成熟
净:各类
花脸,一般 演性格、品 质男子, 以正派人物 或帝王将相 出现。"小生 "表现的是青 年男子。
旦:"青衣"
指中年妇女, 一般指贵族家 庭的夫人、小 姐。"花旦"指 青年小姑娘, 社会底层的女 性,如"丫鬟"。
丑:小花
脸,大多也 是表现生活 在社会底层 的人,民间 义士等多表 现机敏、滑 稽。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 其值,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程伟元《红楼梦序》
讨 为什么《红楼梦》会受到那么多读 论 者的喜欢呢?你怎样评价作者曹雪芹?
1、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戏剧指融合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布景、 道具等元素的舞台综合表演艺术。 清朝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 心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观看戏剧成为城乡民众 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原名《石头记》
作者生平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 祖籍辽阳,清代著名小说家,出身于贵 族世家。 曹家自康熙年间担任江宁织造60 多年,雍正时期被抄,走向没落。曹 雪芹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 对封建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 认识,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创作。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 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你知道这时有哪些重大成就吗?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邵阳县塘田市镇中学 肖月朗
学习目标
1、抓住《红楼梦》的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 主题、艺术特点; 2、抓住戏剧发展的历史背景、作用、特点; 3、掌握昆剧、京剧的产生、发展与艺术特点;
课堂小结
清朝前期我国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小说成就:曹雪芹《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戏剧成就:剧种多、剧目多、内容丰富;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昆曲、京剧。
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 1、小说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是( A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2 、作品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内容,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是昆 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C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来自南方的四大徽 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2)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 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3)京剧深受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艺 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同光十三绝》——清朝的娱乐巨星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 的,该画中所展现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 徽班进京后扬名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十三绝是徽班进京 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又都是 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
交流讨论
为什么到清朝前期我国在戏剧 艺术上能取得重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