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划分
摘要: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是哲学永恒的主题。
布伦塔诺在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划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哲学研究这一主题以及直观内省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哲学获得了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独立性,并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从20世纪波澜壮阔的人文主义思潮中我们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意义。
标签:心理现象;物理现象;意向性
布伦塔诺的代表作《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1874年)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的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
在这本书第一卷第二分册的第一章开场白便是“我们意识的材料构成一个整体世界,他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他的这种划分不仅仅对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划分对哲学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其实布伦塔诺本人也认为“心理学是基本的哲学学科,而其他哲学门类(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只不过是一些分支”。
不难看出,布伦塔诺的这一划分初衷是为哲学开辟一片新天地,哲学根本任务是关注人自身,指导人有价值的生活。
一、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划分
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划分,所使用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很多人。
“使胡塞尔深受触动的不仅是布伦塔诺的人格魅力,而且是他的方法,即他那种提出问题并清晰的加以解决的敏锐方式”,“他(胡塞尔)非常欣赏这种精辟的论证,‘对含糊不清的东西进行分析,对全部哲学概念追根寻源一直到他们在直观中的最终来源”。
1.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的定义
在布伦塔诺的时代,关于心理现象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论,各种定义此起彼伏,没有一个定义绝对让人信服。
在这种情况下,布伦塔诺试图在同物理现象的区分过程中对心理现象进行定义。
在《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这本书中布伦塔诺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区别,并对心理现象下了四次定义:
(1)定义一:“每一呈现在感觉中和想象中的表象都是心理现象的一个实例;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表象的东西,而是指表象活动本身”。
显然,这是一种根据特殊实例来进行定义的方法,布伦塔诺本人谈道:“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特殊词汇比普遍词汇更明白易晓,则前一种方式(特殊实例来进行定义的方式)比后一种更为合适”。
“此外,根据特殊实例来进行定义的方法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特别适合于来处理这样一些语词:它们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但包括在它们属下的一些特殊现象的名称确是人们所熟知的。
”方面他要给这种定义的方法找到充足的理由,另一方面却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定义的方法不具备普遍的说服力,
特殊不等于一般,所以他要继续定义。
(2)定义二:“心理现象这个词不仅指称表象,而且也指称所有那些基于表象之上的现象”。
这一定义虽然正确并为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赞成,但仍然有分歧和误解。
例如,布伦塔诺在文中谈到:“J·B麦耶尔在他最近出版的有关康德心理学的著作中也对此作出了详尽的批评性分析,……”这个定义还会令同行产生误解,说明也还不够完美,这是布伦塔诺不能容忍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定义。
(3)定义三:“心理现象不是表象便是立足于表象之上的东西”。
相对于前面两种定义,这一定义把杂乱的心理现象高度统一化了。
但布伦塔诺认为还没达到完全的统一,因为它仍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是表象便是立足于表象之上的东西。
这种缺乏统一性的定义也是布伦塔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还需进一步定义。
(4)定义四:“我们完全能为心理现象下这样一个定义。
即它们都意向性的包含于自身之中”。
直到这一定义,才清楚明白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布伦塔诺的思想。
从以上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的定义过程可以看出一种论证的内在的逻辑递进,以及感受他追求清晰明了准确无误的研究精神,这恰是布伦塔诺的魅力所在。
2.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的特征的概括从布伦塔诺关于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区别的分析中,他给出了心理现象的这样几个特征:
(1)“对象的意向性的内存在乃是心理现象的普遍的,独具的特征,正是它把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严格区分开来。
“即任何心理现象都要指向某一对象,心理现象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由意识行为与意识对象两者同时构成”。
心理现象的这一特征具有两层含义,布伦塔诺在文中谈到:“每一心理现象的特征在于具有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说的对象的意向性的内存在(亦即心理的)和我们可以略为含糊的词语称之为对一内容的指称,对一对象(不一定指实在的对象)的指向,或内在的客体性的东西。
”“对象的内在性和和意识对于对象的指向性是全然不同的东西”。
很显然,对象在意识中的存在样式也是布伦塔诺关注的对象,但毫无疑问,他更倾向于意识的指向对象这一能动的过程,即“意向性”。
(2)“所有心理现象的一个进一步的普遍特征乃是:它们只在内意识中被知觉,……”。
这是由心理现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心理现象在意识中存在,我们外部的感官无法把握,对于心理现象的把握,只能通过内知觉的形式才能把握,而内知觉有着独具的特征,“这就是他具有直接性、不谬性和自明性。
(3)“我们已经说过,心理现象乃是唯一一种能被真正知觉到的现象。
据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他们也是唯一一种既能意向性的存在又能实际存在的现象。
”这就是心理现象的实存性。
物理现象具有现象性,是幻生幻灭的,自古希腊以来许多哲学家对现象世界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现象世界的变动不居不能给我们确定的知识。
(4)“尽管心理现象是多重的、复杂的,但是他们总是以一统一的整体面目呈
现于人的内知觉;……”。
这是心理现象的统一性。
至此,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的定义以及对给出的心理现象特征的详尽分析结束。
分析的细致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产生的效果便是给我们关于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一个明晰的区分,这也是布伦塔诺所期望的效果。
二、关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划分的哲学意义
这一区分所昭示的哲学意义连布伦塔诺本人也没意识到。
如果把这一划分置于布伦塔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其整个哲学思想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划分的重大意义。
1.这一划分最为直接的意义便是导致了物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区分。
这可以说是布伦塔诺在《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里给出这一区分的直接目的。
“不是作为某种知识论的主题,而是作为某一心理学著作的绪论的主题,他在这里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为心理学划分—个领域。
”在实证科学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19世纪,布伦塔诺这个愿望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2.这一划分为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19世纪的西方哲学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在他(布伦塔诺)成长的岁月里,德国古典唯心论体系的危机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尖锐程度”。
“布伦塔诺勾划出哲学与自然科学那种不安的对立,因为后者取得了渐进性的进展。
这些科学的成功所带来的—个后果是瓦解了哲学的自信”。
从笛卡儿开始,哲学研究的主题和服务的对象发生了转变。
哲学丢掉了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和意义的主题,转而陷入僵死的教条逻辑推演的泥潭。
“在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家看来,以逻辑评判一切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用概念肢解了生命存在,以概念体系代替了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由于人被抽象为空洞的逻辑符号,人的自由、价值和意义也就受到了无情的漠视和压制。
”∞布伦塔诺为了重建哲学的价值主题,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
“哲学应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布伦塔诺语),哲学应该成为人类生活的精神指导”忡。
“施通普夫提到了布伦塔诺‘把哲学视为教育人的崇高职业’的理想”,这便是布伦塔诺对哲学任务的最好注解。
3.这一区分为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启示。
随着哲学研究主题和对象的转变,转入实践主题研究的哲学在方法上必须进行相应地转变。
19世纪的哲学在实证科学造就的繁荣中迷失了方向,“在19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造就的‘繁荣”。
这其实是近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恶果。
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的哲学家,都强调逻辑推演的重要性。
即便是布伦塔诺本人早期的思想也难免摆脱实证科学的影响。
“在1866年的教职资格论文中,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名言:‘哲学的方法无非是自然科学的方法”。
他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挽回哲学走向衰落的事实,但显然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胡塞尔看来,正是由于布伦塔诺关于严格科学的特殊观念,使他不能看到这些思想家(指谢林、黑格尔)的伟大之处,丽只是把他们
的哲学视为纯粹的堕落”。
在不断的哲学实践中,布伦塔诺逐渐认识到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哲学领域里的局限性。
“实证主义的理性必须为一种新的理性形式让出一席之地。
在知识的归纳道路之外,布伦塔诺指出了另外一条同样是科学的亦即描述的和先天的分析的道路。
”也就是说,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确保关于哲学知识的自明性的,“规范科学”基础的奠定必须从内在的自明性中去寻找。
在道德实践领域,“善的观念的根源应该在内知觉中去寻找”。
这样,内知觉的直接性、不谬性和自明性的特点就有了用武之地。
一种直观内省的方法在实践哲学里的应用成了可能,而且是唯一必然选择的正确方法。
这种方法正是源于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区分,“对象的意向性的内存在”成了自明性的保证。
结语
布伦塔诺在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划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必须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哲学不仅仅只有思辩的一面,也不仅仅满足于概念的堆积和体系的构建。
从根本意义上讲,哲学是生命的体验,生命就是创造,只有在不断创造的基础上去发现生命的真实意义,才是有价值的生活。
心理现象是人类独特的现象,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他提供生命延续的动力;物理现象是外部世界存在的显现,物理现象只有在作为主体的“意向性的内存在”的时候才有意义,对物理现象的把握构成了自然科学的知识,他是人类生存延续必须的。
因此,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严格区分,构成了确保生命价值意义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