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
摘要:采用自然病圃检测法,分别对 34种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褐斑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
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 34个花
生品种中没有对褐斑病免疫的品种,高抗品种 3个,中抗品种 9个,抗病品种 11个,感病品种 8个,高感品种 3
辽宁农业科学 2018(4):33~36 Liaoning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2-1728(2018)04-0033-04 doi:10.3969/j.issn.1002-1728.2018.04.008
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评价
林 英1,谢瑾卉1,刘欣宇2,臧超群1,于舒怡1,黄玉茜2,梁春浩1
花生褐斑 病 (Peanutbrownspot)致 病 菌 为 落 花生 尾 孢 (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半 知 菌 门(Deuteromycotina),丝孢 纲 (FungiImperficti), 链孢霉 目 (Moniliales)黑 霉 科 (Dematiaceae)[6]。 该病在始花期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形成黄褐色针 头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后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 形暗褐色病 斑 伴 有 黄 色 褪 绿 圈[7]。在 花 生 生 育 后期可于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且病斑相连,常导 致叶片枯死脱落,常造成减产 10% ~20%,严重 时减产可达 30%以上 。 [8~10]
表 1 参试品种 Table1 Referencevariety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号 中花 9号 中花 10号 阜花 10号 阜花 13号 阜花 14号 锦花 12号 花育 23号 花育 26号 泰花 15号 鲁花 12号 丰花 6号 粤油 19号 扶花 1号 濮花 16号 莲黑花 1号
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翼 9801等 6个品种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
关键词:花生;褐斑病;抗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B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也是 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 要地位[1~3]。近年来我国花生在世界贸易出口量 中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但随着 花生重茬的种植,花生叶斑病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4~5]。
14 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 根据相对抗病指数,将花生品种对褐斑病的
抗性 各 个 品 种 抗 病 性 划 分 为 免 疫 (I)、高 抗
(HR)、中 抗 (MR)、抗 病 (R)、感 病 (S)、高 感 (HS)6个 等 级。 各 等 级 划 分 标 准 和 相 对 抗 病 指 数公式如下:I:相对抗病指数为 1.0;HR:相对抗 病指数为:0.80~0.99;MR:相对抗病指数为0.60 ~0.79;R:相对抗病指数为 0.40~0.69;S:相对 抗病 指 数 为 0.20~0.39;HS:相 对 抗 病 指 数 为 0.20以下 15 数据与分析
目前,关于花生褐斑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施 用农药杀菌剂和轮作栽培等防治措施。然而化学 药剂防治存在的“3R”效应和受土地有限、种植方 式限制倒茬困难,致使病害防控应 该寻求更有效 途径。因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作物病害防控技 术中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此 ,本课题组选用 了我国多家花生育种单位选育出 34个花生品种
编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CK
品种名称
翼 9801 京红 3号 江西红 开农 37号 锦花 5号 锦花 7号 锦花 11号 阜花 9号 阜花 11号 阜花 12号 徐花 8号 徐花 9号 唐 k366 唐 K26 唐油 4号 唐花 11号 四粒红
病害分级标准参照袁虹霞的分级标准。该标
收稿日期:2018-08-06 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20170520173);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科技活动项目;辽宁省地方标准 作者简介:林英(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花生叶部病害研究,生物防治。 通讯作者:梁春浩(1979-),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花生叶部病害研究,生物防治。 Email:liangchunhao99@126.com
·34·
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18年
准按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比把花生 褐斑病分为 6级[12]。
0级:病斑面积为 0;1级:病斑面积 <10%;2 级:10%≤病斑面积 <25%;3级:25%≤病斑面 积 <50%;4级:50≤病斑面积 <75%;5级:病斑 面积≤75%。 病情指数 =调∑查(总各叶级数病×叶最数高×病代级表代值表)值 ×100
试验于 2016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病 害鉴定资源圃进行,多年连茬栽培为花生褐斑病 的自然病圃。鉴定材料按采用随机排列,小区行 长 10m,四行区,行距 0.6m,小区保苗 200株左 右。于 8月 25日(花生褐斑病发病盛期)每个品 种随机选取小区非边缘位置且长势一致的 20株 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茎下部长势一致的一片复叶 的发病情况,记录每个复叶的单叶数和病级数,计 算出每个品种的病情指数。 13 病害分级标准
开展抗褐斑病评价,旨在筛选出对花生褐斑病有 良好抗性的品种和资源,为花生品种选育单位和 花生主产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花生品种 供试 34个花生品种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
供,其中,中花品种 5个,阜花品种 6个 ,锦花品 种 4个,花育品种 2个,濮花品种 2个,徐花品种 2 个,豫花品种 2个,其余品种 11个,对照高感褐斑 病品种为四粒红(表 1)。 12 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