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田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田的由来
八卦田是城中田。
八卦田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境内的玉皇山南麓,地处杭州整个城区的中心,是一片占地约150亩的“庄稼地”,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绝无仅有。
八卦田长年按不同季节种有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等作物,远远望去,有的幼苗初生,有的成熟待割,一年四季丰收景象常现,吸引长年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常来欣赏农村美景,享受丰收喜悦。
八卦田是景中景。
八卦田坐落在西湖景区内,向北穿过玉皇山隧道就是闻名天下的西子湖,东临馒头山皇城根,由远至近有大资福庙、南宋官窑博物馆等景点;往南数百米就是著名的钱塘江,涛涛江水有时东流出海,有时又随着闻名天下的钱塘潮汹涌向西逆流而上,每逢阴历月中旬,观潮者川流不息;西侧有江洋畈、白塔岭、六和塔、虎跑等公园。
长年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往往人满为患。
八卦田是田是景。
八卦田由大小不同的田垄按八卦图案而建,八卦元素——爻按卦象分布四周,每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八个卦组成八卦图。
八个卦的中心当然是太极图,太极图上阴阳两极载有两种色彩反差较大的树木。
卦的外侧被水环抱,各个爻上各种庄稼呈现不同颜色,把八卦图案呈现得分外鲜艳,虽然分不出是哪个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分不清是先天八卦或还是后天八卦,但站在玉皇山上向南坡眺望,田中土丘、田塍、水沟排列整齐,土地平整,四座木桥错落有致,铺设的园路、木栈道、驳坎和挡墙相得益彰。
漫步在迷宫般八卦图案中的游人,呼吸着带有庄稼清香味的空气,欣赏着熟悉的或不知名的各种植物,舒展筋骨,陶冶情操。
八卦田地位显赫。
八卦田是南宋皇家的籍田,是南宋帝皇举行神圣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圣地。
有关八卦田历史记载最早出现于明代,《西湖游览志》有:“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在八卦田遗址处开辟籍田,每年春耕开犁时,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以祭先农。
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
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
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
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八卦田农耕文化浓厚。
近几年,经过对整个景区的修缮、维护,护田河外侧增添了不少农耕文化元素,有以罗盘形式摆放的授时图小广场,有展示农家十二月节候丰稔歌的景石道,还有康熙御制23幅农耕图的景墙廊。
其中,“授时图”较直观地把古代农业生产知识展现给游客。
景墙廊上的《康熙御制二十三幅农耕图诗》是清代宫廷版画在中民间流传最广、最具有影响力的画作,农耕图绘制的是浸种、耕地、拔秧……到收割、入仓、祭神等整个农作过程,一幅幅场景真实生动。
景石通道两侧,分布着十二块刻有十二个月节候丰稔歌的石碑,分别用了十二首语句流畅、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民谣般诗歌展示有关时令和农事知识,如:“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情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处处绵花豆麦宜。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田中五谷都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只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若逢大雪旱年来,但遇此日晴明好,吩咐农家放心怀”,充分展现了“农耕文化的农
业科普园地”和“历史文化遗址公园”的双重身份。
八卦田正在充实周易文化。
八卦田充满农耕文化,但“八卦”有形而无实,游客对于八卦田只有“田文化”、缺乏“卦文化”深感惋惜。
目前,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周易研究专委的专家们正在按照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八卦田这个独特的景点,宣传“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八卦知识,普及周易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力争对易经八卦知识进行补充、拓展、完善,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