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季庄学校2021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忻州市季庄学校2021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
B. 四氯化碳和水
C. 汽油和植物油
D. 碘和四氯化碳
参考答案:
B
酒精和水、汽油和植物油、四氯化碳和碘都混溶,溶液不分层,而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B。
2. 1mol MgSO4.7H2O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A.16 g B.18 g C.112
g D.126 g
参考答案:
D
略
3. (多选题)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B.NH3C.NOD.CO
参考答案:
CD
【考点】气体的收集.
【分析】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的不能用排气法收集.
【解答】解: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选;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选;
C.一氧化氮不稳定,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不能用排气法收集,故C选;
D.CO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选;故选:CD.
4.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与硝酸汞反应属放热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
D
5. 下列是烷烃通式的是
A.CnH2n+2 B. CnH2nC.CnH2n-2D.CnH2n-6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 g
D.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
参考答案:
C
略
7. 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A.苯B.酒精C.碘化
钾 D.乙酸
参考答案:
A
8. 将苯的蒸气通过赤热的铁合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3种,1mol该化合物催化加氢时最多消耗6mol氢气。
这种化合物可能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物质属于烷烃的是 ()
A.C8H16B.CH3CH2CH2OH
参考答案:
C
略
10. (双选)关于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单质能和冷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B.碱性Mg(OH)2>Al(OH)3
C.稳定性SiH4<HCl
D.金属性Na<Mg
参考答案:BC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镁表面打磨光亮的镁条在热水中可以发生剧烈反应,但与冷水微弱的反应;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
解答:解:A、镁表面打磨光亮的镁条在热水中可以发生剧烈反应,但与冷水微弱的反应,故A错误;
B、金属性:Mg>Al,所以碱性Mg(OH)2>Al(O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i<Cl,所以稳定性SiH4<HCl,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所以金属性Na>Mg,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性质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理解同主族元素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油、裂化汽油都可作溴水的萃取剂
B.1体积某气态烃与HCl充分加成消耗HCl1体积,加成后的物质最多还能和5体积氧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推断原气态烃是乙烯
C.乙醇与钠、氢氧化钠溶液均可发生反应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耗氧量相同
参考答案:
B
12. 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 N2 + 3H2 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大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增大N2浓度可以使H2转化率达到100℅
D、增大N2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事实中能证明苯酚是弱酸的是
A.苯酚不易溶解于冷水
B.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苯酚能与金属钠反应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参考答案:
D
略
14.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蓝色溶液变为棕色。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
B. 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 滴加KI溶液时,转移1mole-时生成0.5mol白色沉淀
D.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参考答案:
D
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反应方程式:SO2+2H2O+I2=H2SO4+2HI。
则A、2CuSO4+4KI=
2K2SO4+2CuI↓+I2反应中Cu2+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CuI是还原产物,A错误;B、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反应方程式:SO2+2H2O+I2=H2SO4+2HI,二氧化硫不表现漂白性,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错误;C、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2CuSO4+4KI=2K2SO4+2CuI↓+I2,由方程式可知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1molCuI,C错误;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D正确;答案选D。
15. 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 CH2===CH2↑+H2O),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
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⑴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⑵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该杂质必须全部除去。
参考答案:
(1)不能 AC (2)SO2 SO2+Br2+2H2O===H2SO4+2HBr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图为一定量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Al(OH)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试回答:
Ⅰ.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3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比_______;
Ⅱ.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可见到的现象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铝铵矾是一种复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已知NH4+与AlO2-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如下反应:
NH4++AlO2-+H2O=Al(OH)3↓+NH3↑。
试回答:
(1)写出硫酸铝铵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 ;
(2)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
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③白色沉淀量逐渐增多;④白色沉淀完全消失:⑤白色沉淀逐渐减少。
请排出以上各种现象由先到后出现的正确顺序(用序号回答);
(3)向含有0.1mol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NaOH溶液,请在右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参考答案:
(1) 3 (2) Na+;AlO2-+CO2+2H2O=Al(OH)3↓+HCO3-。
(1)NH4Al(SO4)2=NH4++Al3++2SO42-
(2)①③②⑤④
(3)
略
18. (1)完成下列表格
(2)用双线桥法表述(只标注电子转移情况):MnO2+4HCl(浓)
MnCl2+Cl2↑+2H2O___________。
用单线桥法表述电子转移情况:3Cu+8H++2NO3-=3Cu2++2NO↑+4H2O___________。
(3)用所给量的符号和必要的数据,按要求列出相关计算式:
①摩尔质量为M,气体摩尔体积为V m,则气体体积V与气体质量m的关系___________。
②物质的量浓度为c,溶质摩尔质量为M,则溶液体积V与所含溶质质量m的关系____。
③溶质摩尔质量为M,溶液密度为dg/ml,则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a%的关系c=__。
④摩尔质量为M,气体摩尔体积为V m,则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
⑤某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 m,将V升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溶于1升水,得到密度为dg/mL的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_______。
参考答案:
(1)饱和NaHCO3溶液洗气Fe粉过滤分液
(2)
(3)①V/V m=m/M ② cVM ③1000da%/M ④M/V m⑤1000dV/(VM+1000V m)mol/L
解析:(1)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属于洗气法;铁能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即可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花生油不溶于水,利用分液法即可除去水中的花生油;(2)Mn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为。
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为。
(3)①根据m=nM、V=nV m可知气体体积V与气体质量m 的关系为V/V m=m/M。
②根据m=nM、n=cV可知溶液体积V与所含溶质质量m的关系为m=
cVM。
③根据可知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a%的关系为c=1000da%/M。
④摩尔质量为M,气体摩尔体积为V m,则根据m=nM以及可知气体的密度=M/V m。
⑤溶质的物质的量是,溶质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是1000g+,所以溶液的体积是
,因此浓度是÷=1000dV/(VM+1000V m)mol/L。
19. (12分)已知X元素的原子的K、L层的电子数之和比L、M层的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
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
Z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
W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0%。
(1)Y和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2) 用电子式表示X和W形成化合物的过程(3)X单质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4)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W的低价氧化物与Y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已知3.2gW单质燃烧后放出15.8KJ的热量,写出表示W单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
(7)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处于固态和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能导电。
由此判断该化合物具有键(填离子或共价)
参考答案:
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