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答案
7.D【解析】造纸所用的原料木材纤维属于糖类,A项正确;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项正确;碳纤维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碳,不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8.B【解析】CH3CO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所以U形管中的红墨水柱会左高右低,故该实验装置能验证NH4NO3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故B正确;蒸发FeCl3溶液时促进Fe3+水解,最后得到Fe(OH)3,故C错误;根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要验证C、Cl、Si的非金属性强弱应用实验证明HClO4、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但实验中使用的是稀HCl,故D错误。
9.C【解析】若A为碳,E为氧气,则B为CO2,D为CO,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选项A正确;若A为Na2CO3,E为稀HCl,则B为CO2,D为NaHCO3,CO2和NaHCO3可以相互转化,选项B正确;若A为Fe,E为稀HNO3,则B为Fe(NO3)3,D为Fe(NO3)2,选项C错误;AlCl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符合转化关系,若E是氨水则不符合,因为AlCl3与少量氨水和过量氨水反应都生成Al(OH)3沉淀和NH4Cl,选项D正确。
10.C【解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Na2FeO4中Fe的化合价高于FeSO4中Fe的化合价,故氧化性Na2O2>Na2FeO4>FeSO4,A项正确;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Fe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Na2O2中部分O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部分O由-1价升高为0价,所以FeSO4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项正确;2FeSO4~10e-,所以每3 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15 mol电子,C项错误;Na2FeO4处理水时,Na2FeO4可以氧化杀死微生物,其被还原生成的Fe3+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Fe(OH)3胶体,可以起到净水的作用,D项正确。
11.B【解析】根据系统命名法将异丁醇命名为2-甲基-1-丙醇,故不选A,有几种氢就有几组峰,峰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个数比,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是1∶2∶1∶6,故选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叔丁醇与异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用蒸馏的方法可将叔丁醇从二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故不选C;两种醇发生消去反应后均得到2-甲基丙烯,故不选D。
12.D【解析】膜Ⅰ侧,H2O和O2在正极均发生还原反应,结合题图可写出其电极反应式为H2O+2e-===H2+O2-、O2+4e-===2O2-,故A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从正极向负极移动,结合题图中O2-的移动方向可知,膜Ⅰ侧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膜Ⅱ侧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故B正确;膜Ⅱ侧CH4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H4+O2--2e-===2H2+CO,故C正确;膜Ⅰ侧发生的反应为H2O+2e-===H2+O2-、O2+4e-===2O2-,膜Ⅱ侧发生的反应为CH4+O2--2e-===2H2+CO,膜Ⅱ侧每消耗1 mol CH4,参与反应的H2O、O2的量未知,无法计算膜Ⅰ侧生成H2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13.C 【解析】H 2CO 3是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2CO 3
H ++HCO -3、HCO -3H ++CO 2-
3,故A 错误;提高CO 2充气压力,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中c (A -)减小,故B 错误;当pH 为5.0时,饮料中c (HA )c (A -)=c (H +)K a =10-5
6.25×10-5
=0.16,故C 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 -
,充CO 2的饮料中HA 的浓度较大,所以相较于未充CO 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高,故D 错误。
26.(1)连接好实验装置,由⑧导管向⑦装置中加水,若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装置④放入348 K(或75 ℃)热水浴中;装置⑤放入冷水浴中
(3)装置⑥中溶液变蓝;装置⑦中溶液变成橙色
(4)能 Cl 2与KBr 反应生成Br 2,氧化性Cl 2>Br 2,Cl 2与挥发出来的Br 2均可与KI 反应,氧化性Br 2>I 2或Cl 2>I 2,均可证明氧化性Cl 2>I 2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S 2O 2-3+4Cl 2+5H 2O===2SO 2-4+8Cl -+10H + (7)简化实验装置、节约成本;试剂用量少、能源消耗少;节省空间,缩短实验时间;减少污染等(任答两点)
【解析】(1)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液差法,方法是连接好实验装置,由⑧导管向⑦装置中加水,若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装置④中盛放30% KOH 溶液,装置④中发生的反应为3Cl 2+6KOH=====348 K
KClO 3+5KCl +3H 2O ,则装置④用于制备KClO 3;装置⑤中盛放2 mol·L -1 NaOH 溶液,装置⑤中发生的反应为Cl 2+2NaOH=====冷水NaCl +NaClO +H 2O ,则装置⑤用于制备NaClO 。
为了使装置④中的反应顺利完成,装置④应放入348 K(或75 ℃)热水浴中;为了使装置⑤中的反应顺利完成,装置⑤应放入冷水浴中。
(3)装置⑥中盛放KI -淀粉溶液,通入Cl 2发生反应Cl 2+2KI===2KCl +I 2,I 2遇淀粉呈蓝色,则装置⑥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蓝;装置⑦中盛放KBr 溶液,通入Cl 2发生反应Cl 2+2KBr===2KCl +Br 2,则装置⑦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成橙色。
(4)如果把装置⑥⑦中的试剂互换位置,即装置⑥中盛放KBr 溶液,装置⑥中发生反应Cl 2+2KBr===2KCl +Br 2,由此得出氧化性Cl 2>Br 2;装置⑦中盛放KI -淀粉溶液,无论是Cl 2还是装置⑥中挥发出来的Br 2(g)都能与KI 反应生成I 2,则说明Cl 2或Br 2(g)的氧化性强于I 2。
结合装置⑥中得出的结论也能证明氧化性Cl 2>I 2。
(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ClO 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KCl 在低温时溶解度大
于KClO 3,高温时溶解度小于KClO 3,则从装置④所得溶液中提取KClO 3晶体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尾气用浸有0.5 mol·L -1 Na 2S 2O 3溶液的棉花吸收,Cl 2将S 2O 2-3氧化成SO 2-
4,自身被还原成Cl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将尾气吸收时Cl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为4Cl 2
+S 2O 2-3+5H 2O===2SO 2-4+8Cl -+10H +。
(7)选择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有:简化实验装置、节约成本;试剂用量少、能源消耗少;节省空间,缩短实验时间;减少污染等。
27.(1)①-159.47 kJ·mol -
1 ②高温 ③BD
(2)①> ②增大压强或增加CO 2用量或及时分离出产物(任写两种) ③112 13
<c <1 【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由总反应-反应Ⅱ可得反应Ⅰ为2NH 3(g)+CO 2(g)NH 2COONH 4(s) ΔH 1=-159.47 kJ·mol -1。
②反应Ⅱ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ΔS >0,由焓变分析可知其是吸热反应,ΔH >0,所以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ΔH -T ΔS <0可知,在高温情况下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③反应Ⅰ中反应物全部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且反应按反应物的系数比投料,所以在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其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A 项错误;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Ⅰ未达平衡前,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容器内气体总压强减小,所以当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 项正确;NH 3与CO 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说明反应Ⅰ达到了平衡状态,C 项错误;反应Ⅰ未达平衡前,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减小,所以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 项正确。
(2)①Ⅱ平衡时间小于Ⅰ,说明Ⅱ反应速率大于Ⅰ,且平衡时Ⅱ中CH 3OH 的物质的量小于Ⅰ,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只能是升高温度,即Ⅱ的温度大于Ⅰ,温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越小,所以K Ⅰ>K Ⅱ。
②欲提高CH 3OH 的平衡产率,则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除改变温度外,还有增大压强或增加CO 2用量或及时分离出产物。
③设二氧化碳的反应量为x ,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CO 2(g)+3H 2(g)CH 3OH(g)+H 2O(g) 初始量(mol): 1 3 0 0
转化量(mol):x 3x x x
平衡量(mol):1-x 3-3x x x
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56倍,即4-2x 4=56,解得x =13
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
为16×1613
×13=112;依题意可知甲、乙为等效平衡,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所以全部由生成物投料,c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c 的物质的量不能低于平衡时的物质的量13
mol ,所以c 的物质的量为13
<c <1。
28.(1)+4
(2) 360 ℃ 360 ℃以前反应未达到平衡,升温过程中反应继续向正向进行,产率不断增大;360 ℃以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ZrCl 4产率又减小
(3)2Al 2O 3+3C +6Cl 2=====高温4AlCl 3+3CO 2
(4)2×10-4 mol/L
(5)分液漏斗、烧杯 除去铁元素杂质
【解析】(1)由于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O 为-2价,Si 为+4价,可得锆英石(ZrSiO 4)中Zr 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根据图象可知ZrCl 4的产率在温度为360 ℃时最高,说明“氯化”的最佳温度是360 ℃;根据图象可知,在360 ℃以前,随着温度的升高,ZrCl 4的产率逐渐增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更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变为生成物,所以ZrCl 4的产率逐渐增大,到360℃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ZrCl 4的产率逐渐降低,因此温度升高,ZrCl 4的产率又逐渐降低。
(3)Al 2O 3、焦炭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产生AlCl 3、CO 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方程式为2Al 2O 3+3C +6Cl 2=====高温4AlCl 3+3CO 2。
(4)由于K sp [Cu(CN)2]=c (Cu 2+)·c 2(CN -)=4.00×10
-10,c (Cu 2+)=0.01 mol/L ,当溶液中Cu 2+开始沉淀时,c (CN -)=4.00×10
-100.01=2.00×10-4 mol/L 。
(5)由于萃取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所以
萃取和反萃取使用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在处理过程中Cu 2+与沉淀试剂形成Cu(CN)2
沉淀过滤除去,Fe 3+与加入的NH 4SCN 形成络合物Fe(SCN)3,Zr 4+
形成Zr(SCN)4,由于Fe(SCN)3难溶于MIBK ,而Zr(SCN)4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MIBK ,向Fe(SCN)3、Zr(SCN)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IBK 充分振荡后,分液,可将Fe(SCN)3分离除去,然后向MIBK 的溶液中加入硫酸进行反萃取,Zr(SCN)4进入硫酸溶液中,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就可得到ZrO 2。
所以进行萃取和反萃取目的是除去铁元素杂质。
33.(1)CH 4O CH 2CH 2OH
(2)羟基 氧化反应
(3)CH 2CHO +HOCH 2CH 2HO
――→NaHSO 4·H 2O CH 2COCH 2HOCH 2+H 2O
(4)COHCH 3、COCH 3
(5)9
(6)CH 2CHCH 3Cl ――→NaOH 醇溶液△CH 2===CHCH 3――→O 2Ag ――→CO 2
【解析】A 的分子式为C 2H 4,A 为乙烯,即结构简式为CH 2===CH 2,根据问题(1),D 能与金属钠反应,且D 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即D 中含有-OH ,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即D 中含有苯环,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3.1%
=122,根据苯乙醛的结构简式推出D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OH ,根据缩醛的结构简式,推出C 的结构简式为HOCH 2CH 2OH ,根据信息,推出B 的结构简式为CH 3OH 。
(1)根据上述分析,B 的结构简式为CH 3OH ,即分子式为CH 4O ;D 能与金属钠反应,且D 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即D 中含有—OH ,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即D 中含有苯环,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3.1%=122,根据苯乙醛的结构简式,推出D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OH 。
(2)C 的结构简式为HOCH 2CH 2OH ,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根据合成路线,反应⑥是苯乙醇被氧化成苯乙醛,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3)反应⑦是苯乙醛与HOCH 2CH 2OH 反应生成缩醛,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 2CHO +HOCH 2CH 2HO
――→NaHSO 4·H 2O CH 2COCH 2HOCH 2+H 2O 。
(4)根据信息,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说明是对称结构,峰面积之比为3∶2∶2∶1,说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2∶2∶1,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COHCH 3、COCH 3。
(5)若化合物E 为苯甲醚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醚大14,则其分子式为C 8H 10O ,E 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 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假设苯环上有-OH 、-C 2H 5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假设苯环上有-OH 、-CH 3、-CH 3三个取代基,两个甲基在邻位,羟基有2种结构;两个甲基在间位,羟基有3种结构;两个甲基在对位,羟基有1
种结构,一共有9种结构。
(6)根据反应②,推出生成目标物原料是,根据路线①,用乙烯与O 2在Ag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环氧乙烷,因此生成的原料是CH 3CH===CH 2,生成丙烯,用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合成路线为CH 2CHCH 3Cl ――→NaOH 醇溶液△CH 2===CHCH 3――→O 2Ag ――→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