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书香入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着书香入梦
发表时间:2010-04-09T09:29:21.07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蒲小江
[导读] 读书便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交流情感,沟通心灵。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我就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读书的感悟。
蒲小江(贵港市县西小学广西贵港 537100)
说到读书,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在当今的社会,多少人不是经历了十几年寒窗的苦读,才走上社会的呢?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阅读本身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便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交流情感,沟通心灵。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我就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读书的感悟。
1.读书与时间
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常常觉得没有时间去读书。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曾经陷入分身无术,没有时间读书的困惑中。
相信许多人与我有同感。
每天的时间被大量的工作任务挤占,或被许多琐碎的事务分割的支离破碎。
以我为例子,每周上12节课,每天2节课多点,需要2~3小时备课,2小时处理作业和有关学生的、班级的事情。
每天在校时间里,除了备课、看教学参考资料以外,是没有时间读其他书籍的。
下班回到家里,身心疲惫的我还需要休息、忙家务,以及适当地娱乐一下,以释放心中的压力。
双休日孩子从学校回家一次,还要跟孩子沟通交流,忙家里的众多琐事,留下能读书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
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容易找到没有时间读书的理由,有时也感到心安理得。
直到好几年前,有一天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他教我解决没时间读书的问题。
他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奥斯罗,这位博学的多领域专家,被称为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终身与书为伴,每天睡前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
15分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算一算这样读书的帐目,相信我们都会惊讶,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那么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周能读3万多字,一个月13万多字。
奥斯罗的15分钟,经半个世纪从未间断,阅读了数量达一千多本的书籍。
试想,如果我们能好好经营这15分钟,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平时能够善待15分钟,何愁没有充电的数量和质量?
看了这个故事,我静静地思考。
我也发现即使是在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时间表中,也会有15分钟的空余时间在什么地方藏着,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利用,何况有时也不止15分钟呢。
用心并不难,关键是恒心。
我把每天的读书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并且努力坚持它。
几乎每天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可以保证我有稳定的“精神收入”,如果一天看一章太多,可以只看二十页;如果二十页太多,那就看十几页。
一天十几页,一年是三千六百五十页。
在此基础上,有时能随遇而读,就是额外的。
读书,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坚持与积累吧。
2.读书与网络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已无法离开网络。
网络有很多优点,让我们可以最快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能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全面看一个问题等等。
这些优点都是实体书没有的。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普及,电子书也越来越广泛。
很多人也习惯在网上看书。
但是,我觉得对着电脑屏幕与手里握着一本书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也许我们会更眷恋拿着一本书,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伏在书桌前,靠在床头,在很多闲适或温馨的地方阅读。
也许我们更留恋着纸上那些黑白方块的字,留恋散发着浓浓墨香的书。
3.读书与工作
老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变换的生活也要求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
在新课改的今天,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占何种地位。
这几年,我们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大力提倡师生诵读经典诗文,提倡做一名读书型的教师。
我所读的书籍更多的是与专业有关。
这些书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益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
在我的带动下,孩子慢慢地喜欢读书了。
我记得去年学校给班里配置了新书柜,摆满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新书的那天,我万分欣喜地捧一本书举在孩子们面前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与书相约,与书为伴吧!让我们枕着书香入梦吧!”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高高的欢呼、灿灿的笑脸足以表达千言万语,表达心中的喜悦,学生们和我心有灵犀啊!
因为时间关系,我读书时经常采取“泛读”,它能让我在最短的时间,看到书的大概内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更多的书。
但对于一些书,我们需要去读透。
这就是“精读”,就是结合自身体会,根据工作的需要把一本书读透。
特别是从一些经典之作中汲取营养,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去读透它。
把读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让我体味怎样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在工作中运用。
《听特级老师讲课》令我爱不释手,细细品读,真是受益匪浅,它让我看到名师如何娴熟地驾驭课堂,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使我进一步明白课堂可以这样绚丽多彩,每个教师的课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也是值得我们老师好好去读的一本专业书。
我觉得这样精读一本书,收获更大一些,可达到读教相长。
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好象把我带进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硕果累累,字里行间洋溢的是爱心,垒砌的是教育。
特别是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轮月亮,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更何况学生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呢?
“什么事教师的首要工作?”如果没有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我可能会给出各种答案: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爱读书,与书为伴;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等。
而苏霍姆林斯基经过几十年的观察与研究得出的答案是:“对学生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健康愉快、朝气蓬勃。
”原来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健康。
因为这是教育工作最核心所在。
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难教的孩子”,这些难教的孩子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消耗许多宝贵的精力,常常让我身心疲惫,我想不少老师也有我这样的感受,也常感到困惑。
对这些难教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说——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子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是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复杂鲜活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其成长的秘密,需要我们以加倍的耐心和细心去等待与面对。
以上是我读书的一些体会。
我们用读书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一本书,远离喧闹和浮躁,静静地回归自我,去体验烦躁背后的冷静,繁华落尽后的从容,这也是一种享受吧?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不管是那种读起来让我们眉飞色舞、拍案称快的,还是那种浮想联翩,
久久难忘的;是那些专业性给我们指点迷津的,还是休闲娱乐给我们放松减压的。
因为在那书海里,我们会开阔视野、充实思想、丰富情感,徜徉在那书海里,更能让我们寻找到一份不同以往的轻松和自信。
最后请让我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与大家共勉:“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请拿起对我们人生有益的书,让醉人的书香伴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