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2.“法兰克王国的每位农奴可以获得30亩土地,并以个人劳役支付租金。

劳役包括犁地、耕种、除草、修路、建桥、伐树、洗剪羊毛、喂狗、采摘坚果等。

农奴常常在月夜或雨天才能耕种自己那一小块土地”。

材料描述的是
A.古巴比伦的奴隶生活B.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C.俄国的农奴生活D.美国的黑奴生活
3.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4.“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5.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扩张和封君封臣制的形成”纳人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合适的专题名称是
A.西方奴隶社会最终形成B.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
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6.2019年4月15日,法国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

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

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7.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唐律疏议》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
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

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0.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图“?”处应该填写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11.《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12.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3.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14.“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5.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16.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关的是
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级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③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④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

它在西欧早期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

该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8.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这场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0.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21.《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
A.欧洲民法的基础B.欧洲教育法的基础 C.欧洲刑法的基础D.欧洲交通法的基础22.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23.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D.阿拉伯国家
24.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领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25.“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题干的“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表明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中得出结论: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法兰克王国的农奴”这一描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因此B正确;法兰克王国属于欧洲的封建时代,而古巴比伦属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因此A错误;俄国农奴制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黑奴也源于西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因此CD与题干不符。

综上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

在西欧封建时代,罗马天主教会坚持“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这种现象说明了罗马天主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领域,极力压制“异端”思想。

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所以答案选B。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西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 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考查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内部严重受损宛如炼狱。

和该报道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基督教。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基督)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一个岛上。

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该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制定的法律;《唐律疏议》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

所以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因此拜占庭文化“启下”、“开来”指的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体现拜占庭文化的来源,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C反映拜占庭文化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故此题选D。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C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因此A项错误;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因此B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于公元前323年灭亡,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导致10世纪西欧出现了的现象。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长篇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发展。

城市重新兴起发展。

A
项符合题意;图片中还有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CD两项图片没有涉及到,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顾惜朝B。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片中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可以排除种姓制度,里面有骑士,排除CD项,中国古代没有这一阶层。

图片是西欧的等级制度,所以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故B符合题意;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C不合题意;少地、无地农民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
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层,它进一步分化,逐渐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①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④错误,C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符合题意。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A不符合题意。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C不符合题意。

印度教诞生于古印度,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

故D符合题意;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

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城市兴起,使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市民阶级中的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学兴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而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是蒙古的崛起,故B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CD都具有因果关系,排除。

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直领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D项符合题意;11世纪以后,欧洲大量的林地、荒地等被开发,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A项不合题意;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B项不合题意;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领主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可知,教权高于王权,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是中古西欧社会的精神领袖,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太阳、月亮”是解题的关键,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