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兰克林小时候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富兰克林小时候的历史故事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关于富兰克林小时候的历史故事
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美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科学家。

一生进行多次科学实验和探索,同时还致力于社会活动。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静电科学界名声大振。

他经过反复实验,制成避雷针。

他是美国18世纪仅次于华盛顿之后的最着名人物。

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富兰克林小时候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波士顿长大的英吉利男孩
1706年1月17日北美波士顿城,在蜡烛兼肥皂制造商约赛亚·富兰克林的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名字叫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颇受亲族长辈的赞许。

他的祖父是铁匠,伯父是染匠,父亲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美洲,辗转谋生,决心让这个聪颖的幼子多读点书,以后去接受高等教育,当一个有地位的牧师。

富兰克林在少年读书期间,成绩优异,被誉为“全级之冠”。

可是好景不长,富兰克林只在学校里读了两年书,10岁那年他就被父亲叫回家去帮工。

因为穷苦的英国移民,在美洲找不到世外桃源,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父亲的店铺入不敷出,只好放弃望子成龙的奢望。

这样,富兰克林每天就干起剪烛心、浇烛模、守店铺等辅助性劳动。

但是他并没有因失学而放弃读书,反而更加如饥似渴地刻苦攻读了。

偷石块建坞台
富兰克林辍学回家后,开始帮助父亲工作——用牛油制作肥皂和蜡烛。

但是,富兰克林并不喜欢干这一行,他一心渴望去航海。

每有闲暇,富兰克林便和邻近的孩子们到海边去,于是他很早就学会了游泳和划船。

当孩子们一同划小船玩耍时,常常让他指挥,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

在别的事情上,他也总是成为孩子中的头儿。

然而,这位“小首领”的稚气有时却将伙伴们带入窘境。

镇上的水磨附近,有一片咸水沼泽,当下过雨后,孩子们常常站在沼泽边钩鲦鱼,日子一长,站的地方被踩成了一片烂泥地。

富兰克林便向小伙伴们建议,修筑一个便于站立的坞台。

建筑材料可以用堆在不远处的石块。

但那石块是泽畔盖一座新房子要用的,孩子们都知道这点,可是富兰克林号召修筑坞台,大家谁都没有理会使用石块的后果。

等到盖房工人下工离去,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的“工程”。

富兰克林带领大家把石块一块块搬过来,有时候石块特别大则需要两三个人搬一块,大家干得汗流浃背,却都兴致勃勃。

终于搬光了所有的石块,建成了自己的坞台,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盖房工人们发现石块堆不见了,大吃一惊,四处寻找,结果发现石块已变成了一座沼泽边的坞台。

搬走石块的孩子们也被一个个查了出来。

孩子们大都受到了家长们的责怪。

只有富兰克林向父亲辩解说这是一桩有益的事,父亲却教训他说:“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我们没有权利动用别人的东西,除非得到人家的允许。

尽管是做有益的事情,仍然是不对的,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就是不道德
的行为。


父亲这个语重心长的教诲,伴随了富兰克林的一生,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次经历。

吮吸百花汁液的小蜜蜂
波士顿是北美十三州的北方大港,人口稠密,市井繁华。

富兰克林工作的店铺又地处闹市,窗外是喧闹的大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店里堆满了牛油桶、肥皂箱、蜡烛柜,顾客进进出出,往来不绝。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富兰克林却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往往从晨光诵读到晚霞夕照。

他像小蜜蜂吮吸百花的汁液那样,在书本里找到了静谧的绿洲。

富兰克林遍读了父亲的丰富藏书后,又开始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书看。

渐渐地,他对店铺里的生活感到不满足了。

父亲的原定目标是给每一个儿子选择各不相同的职业,可是,鉴于他对书籍的特殊感情,破例地把他送到他哥哥开办的印刷所当学徒,那一年他才12岁。

与哥哥做的不平等交易
读书的嗜好因环境的改善而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很快地又膨胀到这个环境之外。

印刷所的一些常客对这个“少年学者”都很喜欢,其中商人马太·亚当斯要算最突出了。

亚当斯是一个图书收藏家,他爱书如命,一般人在他那里是不大能借出图书来的。

然而,他却主动地把富兰克林请到自己的图书馆,让富兰克林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书。

看到这些装帧精良、文图并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好书,富兰克林惊叹知识海洋的浩瀚,激起了更
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这里,他经常流连忘返。

收藏家特殊优待富兰克林是事出有因的。

因为富兰克林读书做事仔细认真。

那时的印刷所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黑糊糊的,铅版、铅字、铸模既沉重又肮脏;印刷机发出嘈杂的噪音;纸堆、书垛杂乱无章。

富兰克林在这里看书十分小心,每次都要先洗手,把书包上皮,从不丢失损坏。

另外,他又一贯“言而有信”,每当一本书晚上借来,又必须在翌日送还的时候,他就挑灯夜读,乃至通宵达旦。

无论如何,他总是如期奉还。

在这些小事情上表现出的诚实、守约和整洁的好品行,又反过来给他带来了博览群书的方便。

节衣缩食,是穷人求学的常用方法。

富兰克林也是这样。

一天,富兰克林向哥哥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他说:“如果你把伙食费的一半给我,我就自己做饭,另一半就留给你。

”他哥哥当然同意了。

以后,富兰克林每天午间就简单地买些面包、饼干和葡萄干充饥。

省下来的时间就贪婪地读起书来,有时坐在纸垛上,有时靠在印刷机旁,无论环境多恶劣,他都能孜孜不倦地学习。

无意间的鼓励
在富兰克林的少年时代,受到过一次无意间的“鼓励”,尽管不为人所知,但却让富兰克林终生难忘。

富兰克林的哥哥曾经创办过一种报纸,在报上发表文章的都是些社会名流,哥哥和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品评文章的优劣得失,交流对这些文章的看法。

有一天,哥哥在印刷车间的地上拾到一篇文稿,随手拿来一读,
发现文章立意新颖、论述周详,放射着奇异的光彩,而且这篇文章蕴涵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

于是哥哥决定把这篇稿子马上登在报上,而且哥哥还十分肯定地认为这篇文章一定是出自某个才子之手。

这篇文章登报后,果然不出哥哥所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当听到人们的对这篇文章的夸奖,富兰克林心里暗暗高兴。

原来,这是他在夜里写好之后,从门缝里扔进去的,希望哥哥发现后把它登在报纸上。

没想到,哥哥首先肯定了它,并真的把它登在报纸上,而且人们对这篇文章的反响出奇地好。

富兰克林受到这次无意的鼓励后,他就经常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富兰克林一生鄙薄名利、地位。

他出身于印刷厂学徒,后来,由于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在电学和多种应用科学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还从事过很多社会活动,先后担任很多社会公职,在北美独立战争和反对奴役黑人的斗争中,都被认为是进步政治家。

然而他绝无骄矜之容,总是谦虚自处。

他在晚年亲自撰写的“墓志铭”里,称自己为:“印刷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谦虚、深受爱戴和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动机有机地统一在他的一生中,使他为世界人·民所称赞。

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