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主要技术规定
国家林业局第号
国家林业局2016年第17号国家林业局批准发布《乡村绿化技术规程》等109项林业行业标准(见附件),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附件:《乡村绿化技术规程》等109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国家林业局2016年7月27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实施日期1LY/T2645-2016乡村绿化技术规程2016-12-012LY/T2646-2016城乡结合部绿化技术指南2016-12-013LY/T2647-2016通道绿化技术规程2016-12-014LY/T2648-2016林用药剂安全使用准则2016-12-015LY/T2649-2016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规程2016-12-016LY/T2650-2016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适应性经营方案编制导则2016-12-017LY/T2651-2016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2016-12-018LY/T2652-2016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程2016-12-019LY/T2653-2016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监测与评估规范2016-12-0110LY/T2654-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落叶松2016-12-0111LY/T2655-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云杉2016-12-0112LY/T2656-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冷杉2016-12-0113LY/T2657-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柳杉2016-12-0114LY/T2658-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栎树2016-12-0115LY/T2659-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桦树2016-12-0116LY/T2660-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木荷2016-12-0117LY/T2661-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枫香2016-12-0118LY/T2662-2016森林防火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2016-12-0119LY/T2663-2016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2016-12-0120LY/T2664-2016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2016-12-0121LY/T2665-2016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建设及采集技术规范2016-12-0122LY/T2666-2016东北、内蒙古边境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技术要求2016-12-0123LY/T2667-2016森林防火滴油式点火器通用技术条件2016-12-0124LY/T2668-2016森林防火人员佩戴标志2016-12-0125LY/T2669-2016林内空气颗粒物监测技术规程2016-12-0126LY/T2670-2016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技术规程2016-12-0127LY/T2671.1-2016林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部分:分类2016-12-0128LY/T2671.3-2016林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第3部分:命名和标识原则2016-12-0129LY/T2672-2016林业信息数据库数据字典规范2016-12-0130LY/T2413.403-2016林业物联网第403部分: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通用要求2016-12-0131LY/T2673-2016森林植被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技术规程2016-12-0132LY/T2674-2016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数据库结构2016-12-0133LY/T2675-2016石斛种质鉴定技术规范2016-12-0134LY/T2676-2016半干旱地区灌木林平茬与复壮技术规范2016-12-0135LY/T2677-2016油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2016-12-0136LY/T1528-2016湿地松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LY/T1528-19992016-12-0137LY/T2678-2016油茶栽培品种配置技术规程2016-12-0138LY/T2679-2016油茶高接换冠技术规程2016-12-0139LY/T2680-2016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16-12-0140LY/T2681-2016东京野茉莉播种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41LY/T2682-2016中国四照花播种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42LY/T2683-2016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2016-12-0143LY/T2684-2016榉树大苗培育技术规程2016-12-0144LY/T2685-2016航空静电喷雾设备应用技术规范2016-12-0145LY/T2686-2016草履蚧防治技术规程2016-12-0146LY/T2687-2016栗山天牛防治技术规程2016-12-0147LY/T2688-2016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规程2016-12-0148LY/T2689-2016貂、狐、貉繁育利用规范2016-12-0149LY/T2690-2016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红腹锦鸡2016-12-0150LY/T2691-2016山杏栽培技术规范2016-12-0151LY/T2692-2016榉树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52LY/T2693-2016白术栽培技术规程2016-12-0153LY/T2694-2016青冈栎造林技术规程2016-12-0154LY/T2695-2016钩栗造林技术规程2016-12-0155LY/T2696-2016大白杜鹃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56LY/T2697-2016马尾松抚育经营技术规程2016-12-0157LY/T2698-2016铁皮石斛杂交育种技术规程2016-12-0158LY/T2699-2016大叶冬青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59LY/T2700-2016花木栽培基质2016-12-0160LY/T2701-2016黄褐毛忍冬育苗技术规程2016-12-0161LY/T2702-2016榛坚果贮藏技术规程2016-12-0162LY/T2703-2016薄壳山核桃坚果和果仁质量等级2016-12-0163LY/T2704-2016杜仲种仁质量等级2016-12-0164LY/T2705-2016樟脑磺酸2016-12-0165LY/T2706-2016改性松香树脂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2016-12-0166LY/T2707-2016载硫脱汞颗粒活性炭2016-12-0167LY/T2708-2016长叶烯2016-12-0168LY/T2709-2016木蜡油2016-12-0169LY/T2710-2016木地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2016-12-0170LY/T2711-2016单板用竹集成材2016-12-0171LY/T2712-2016竹单板胶合板2016-12-0172LY/T2713-2016 竹材饰面木质地板2016-12-0173LY/T2714-2016 木塑门套线2016-12-0174LY/T2715-2016 木塑复合外挂墙板2016-12-0175LY/T2716-2016聚氯乙烯片材饰面复合地板2016-12-0176LY/T2717-2016人造板产品包装通用技术要求2016-12-0177LY/T2718-2016人造板剖面密度测定方法2016-12-0178LY/T2719-2016人造板制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2016-12-0179LY/T2720-2016胶合面木破率的测定方法2016-12-0180LY/T2721-2016结构用定向刨花板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的确定方法2016-12-0181LY/T1171-2016单板用湿粘性胶纸带LY/T1171-20062016-12-0182LY/T1787-2016非结构用集成材LY/T1787-20082016-12-0183LY/T2722-2016指接材用结构胶黏剂胶合性能测试方法2016-12-0184LY/T2723-2016林业机械电动鼓式枝丫切碎机2016-12-0185LY/T2724-2016车载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2016-12-0186LY/T2725-2016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反弹试验2016-12-0187LY/T2726-2016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机油泵2016-12-0188LY/T1196-2016林业机械便携式脉冲烟雾机LY/T1196.1-2004LY/T1196.2-20042016-12-0189LY/T2727-2016林业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杆式棕榈果采摘机2016-12-01LY/T2728-2016ISO21299:2009坐骑式草地养护设备滚翻保护结构(ROPS)试验程序和认定准则2016-12-0191LY/T1188-2016林业机械链锯导板LY/T1188-20072016-12-0192LY/T1187-2016林业机械链锯锯链LY/T1187-20062016-12-0193LY/T2729-2016数控门扇四边锯2016-12-0194LY/T2730-2016连续平压式热压机2016-12-0195LY/T1605-2016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手扶随进滚动式草坪打孔机LY/T1605-20022016-12-0196LY/T2731-2016蜂窝板热压机2016-12-0197LY/T2732-2016数控裁板机2016-12-0198LY/T2733-2016木门门锁、铰链孔槽组合加工机2016-12-0199LY/T2734-2016单板堆垛机2016-12-01100LY/T1470-2016纵向刨切机LY/T1470-1999LY/T1471-1999LY/T1472-19992016-12-01101LY/T1568-2016指榫开榫机LY/T1568-19992016-12-01102LY/T1602-2016无卡轴旋切机LY/T1602-20022016-12-01103LY/T1005-2016热磨机LY/T1005-1991 LY/T1107-1993LY/T1313-2002LY/T1314-2002LY/T1315-2002LY/T1342-20022016-12-01104LY/T1100-2016链式刮板运输机LY/T1100-1993 LY/T1099-19932016-12-01105LY/T1373-2016光环投影定心机LY/T1373-19992016-12-01106LY/T1377-2016电磁振动器LY/T1377-19992016-12-01107LY/T1126-2016筛环式打磨机LY/T1126-19932016-12-01108LY/T1303-2016鼓式削片机通用技术条件LY/T1303-20022016-12-01109LY/T1467-2016多排钻孔机LY/T1467-20012016-12-0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补充技术规定
附件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补充技术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清查体系,丰富监测内容,加强生态状况监测,深化清查成果分析,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号)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补充规定(试行)》(资调字[2005]10号)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补充技术规定。
第二条在乔木林调查中,将因人工栽培矮化而形成的,没有明显主干或树高达不到5米的乔木林另行编码记载,代码为118。
第三条在竹林调查中,将竹林细分为散生型竹林(代码1131)、丛生型竹林(代码1132)和混生型竹林(代码1133)。
对毛竹(含非竹林样地内毛竹)增加胸径检尺(精确到1cm)和竹度调查,并做标记,按保留竹(代码11)和新增竹(代码12)记载到“每木检尺记录”。
对全部竹林,选择3株平均竹,量测胸径、竹高和枝下高,记载到“平均样木调查记录”。
第四条对于因人工造林形成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的造林地情况做附属说明,即按宜林地造林的林地(代码10),迹地更新的林地(代码20),防护林带(包括田旁、村旁、渠(河)旁)造林的林地(代码30),耕地造林的林地(代码40),城镇、村庄及工矿区内造林的林地(代码50),公路和铁路征地范围内造林的林地(代码60),其他造林的林地(代码90)填写说明,记载到“样地因子调查记录”。
第五条在未成林造林地调查中,增加造林树种、造林年度、苗龄、造林密度、苗木成活(保存)率和抚育管护措施等调查内容,记载到“未成林造林地调查记录”。
其中:造林年度:按初始造林的实际年度填写;苗龄:按造林所用苗木的年龄填写;造林密度:按造林的初植密度填写,单位为“株/公顷”;苗木成活(保存)率:调查时成活苗木株数占初植株数的百分比;抚育管护措施:按灌溉、补植、施肥、抚育、管护等五种措施调查,分别用代码记载(有某项措施其代码为1,无措施其代码为2);树种组成:按十分法分别记载树种名称和株数比例。
(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件附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00三年四⽉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章总则第⼀条调查⽬的与任务为了统⼀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条、第⼗⼆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森林经营⽅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进⾏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林业⼯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森林⽣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条调查范围与内容⼀、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地;县级⾏政单位应调查县级⾏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和林地。
⼆、调查内容(⼀)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然地理环境和⽣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标和调查⽬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森林⽣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害调查;5.森林⽕灾调查;6.野⽣动植物资源调查;7.⽣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态因⼦调查;12.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
林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估算
林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估算一、引言林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估算是林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建立林木生长模型,可以预测林木的生长趋势和生物量变化,为林业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探讨林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估算的应用和局限性。
二、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1. 数据收集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生长数据,包括树木的直径、高度、年龄、环境因素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地测量、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等方式获取。
2. 模型选择选择适合的林木生长模型是关键步骤。
常用的模型包括杨氏模型、斯皮罗模型、Richards模型等。
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林木类型和研究目的,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3. 参数估计林木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是基于已知数据进行的,通常使用曲线拟合等方法。
参数的准确性与模型的拟合程度密切相关,需要根据数据质量和模型的适应性进行调整。
4. 模型验证建立好的模型需要进行验证,以检验其预测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和拟合指数等,如果模型的拟合效果不佳,需要重新调整参数或选择其他模型。
三、林木生物量估算方法1. 直接方法直接方法是通过对林木进行实地测量和称重来估算生物量。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性较高的优点,但是工作量大,耗时长,并且难以在大规模森林中应用。
2. 间接方法间接方法是通过测量树木的尺寸、形态和环境因素等间接推算生物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干重回归法、全树扫描法、植被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工作量,但是在复杂的林木结构和环境条件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3. 遥感方法遥感方法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林木生物量进行估算。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高度和植被指数等数据,可以推算出林木的生物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对数据处理和模型选择要求较高。
四、林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估算的应用1. 林业经营林木生长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可以为林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预测生长趋势和生物量变化,可以合理安排采伐周期和优化林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
(完整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林资发[2003]61号文件附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二00三年四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
2009[01]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和研究进展
第45卷第8期2009年8月林业科学SCIE NTI A SI LVAE SI NIC AE V ol 145,N o 18Aug.,2009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3罗云建1,2 张小全2 王效科1 朱建华2 侯振宏2 张治军2(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摘 要: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 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相对生长关系;生物量-蓄积量模型;生物量估算参数中图分类号:S71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9)08-0129-06收稿日期:2008-03-21。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 B3J1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ZCX 2-Y W -422-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7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 BB200700X )。
3张小全为通讯作者。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s and Their ProspectsLuo Y unjian 1,2 Zhang X iaoquan 2 W ang X iaoke 1 Zhu Jianhua 2 H ou Zhenhong 2 Zhang Zhijun 2(1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Urban and Regional E 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 co 2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21Research Institute o f Forest E 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 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Abstract : T w o widely accepted methods for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i.e.biomass function and biomass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where biomass function includes biomass allometric equation and biomass 2v olume m odel.Based on these analyses ,the prospect in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in China was proposed :1)collection and com prehensive studies of em pirical biomass allometric equations ;2)definitions ,rules and uncertainties of estimation of biomass factors ;3)development of a biomass estimation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 frequently used methods and 3S technologies.K ey w ords :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s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v olume 2biomass m odel ;biomass factors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全球气候系统、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W oodwellet al .,1978)。
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
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立木生物量模型是指通过测定树木的各个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的生物量,以及树木的结构特征(如直径、高度等),建立起来的树木生物量与树木结构特征之间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森林或植被中树木的总生物量,或者根据已知的树木的生物量推算其它的结构参数。
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树木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由许多相互连接的木材环组成。
通过测定树木的直径、高度和材质密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树木的体积。
然后再根据不同部位(如树干、树枝、树叶)的干重和比例,可以得到树木的生物量。
具体来说,立木生物量模型需要以下几个关键参数:1.直径:树木的直径是衡量树木大小的重要指标。
通常会测量胸径(D0)和胸高直径(DBH),根据测量的直径可以推算出树木的截面积、树干体积等。
2.高度:树木的高度也是树木生物量估算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测量树木的高度,可以推算出树木的体积和树干生物量。
3.材质密度:树木的材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木材质量。
不同树种的材质密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树种进行测量和调整。
4.构建函数:利用测量的直径和高度等参数,建立树木的体积和生物量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常用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包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和多变量回归模型等。
根据以上参数和模型,可以对森林或植被中的树木进行生物量估算。
这对于研究森林碳循环、估算森林碳储量以及评估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应用不仅限于森林生态学领域,还可以在林业、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树木的生物量,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可以评估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并为保护森林资源、制定合理的林业经营方案和气候变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林木生长模型是林木生长规律的数学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方法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的。
以下是建立林木生长模型的一般步骤:1. 数据采集: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林木生长数据,包括树高、胸径、树龄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
3. 模型选择: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选择适合描述林木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常见的模型包括生长函数模型和状态方程模型。
4. 参数估计:使用统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找到最能拟合实际数据的参数取值。
5. 模型验证:使用独立于建模数据的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可靠性。
6. 模型修正: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能力。
二、林木生长模型的应用林木生长模型在森林生态学和林业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应用方面的例子:1. 林业规划和管理:利用林木生长模型可以对不同区域或不同类型的森林进行生长预测和资源评估,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根据模型预测的林木生长速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合理规划林区的砍伐和更新策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森林生态系统模拟:通过将林木生长模型与其他生态环境模型相结合,可以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生态功能。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的模拟和评估,以及评估不同干扰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
3. 生态修复与森林监测:在生态修复和森林监测中,林木生长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被采伐或破坏的森林恢复的时间和效果。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林木生长数据,可以对森林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和监测。
4. 气候变化研究:林木生长模型还可以用来评估气候变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宝兴县杉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和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宝兴县杉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和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现代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的统计和监测森林资源、制定更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要求人们制定准确、实时的林业数表。
目前,学者对生态系统能量和营养循环的研究是以森林生物量为基础的,而林木生物量又是研究森林生物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环节,对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森林生长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四川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建立生物量模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对于推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编制经营方案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在四川省宝兴县不同区域的杉木人工林中随机设置面积20m×20m的标准地92个,共采集205株解析木,其中用于建立削度方程模型的150株,剩余55株作为检验样本;选取92解析木进行各组分生物量测定,其中83个用于生物量模型建立,9个作为检验样本。
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主要通过SPSS19.0软件中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模型中变量的参数,经多次迭代分析后得到杉木单株立木各组分的生物量最优模型。
各组分最优生物量模型为:W全=0.04*(D2H)0.948*e-0.00001291*(D^2*H)2,W干=0.008*(D2H)1.053,W枝=0.041*(D2H) 0699*e-.0.00002776*(D^2*H)^2,W叶=0.006*(D2H)0.931,e-0.00004618*(D^2*H)^2,W地上=0.036*(D2H)0917,W根=0.005*(D2H)1.064*e-0.00005412*(D^2*H)^2。
(2)从杉木立木生物量分布特征来看,在幼龄时树干和根生物量的百分比、枝与叶生物量的百分比几乎相同:随胸径的增长(6cm-36cm),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均匀上升,由43.78%上升到75.82%;根生物量所占比例由44.52%下降到18.03%;枝的生物量所占比例由17.18%下降到6.32%;叶生物量所占比例由17.41%下降到6.08%。
森林生物量测算方法
15
• 方精云等基于收集到的全国各地生物量和蓄积量的 758组研究数据,把中国森林类型分成21类,分别计 算了每种森林类型的BEF(生物量转换因子)与林分 材积的关系: BEF = a + b /V (1) 式中,a和b为常数。 方程(1) 可表示成生物量和蓄积量的简单线性关系: B = a + bV (2) 式中, a和b均为常数, B 代表生物量。 • 方精云等利用倒数方程(1)所表示的BEF与林分材积 的关系,简单地实现了由样地调查向区域推算的尺 度转换,并据此推算了区域尺度的森林生物量。该 工作为从点的实测资料推广到大的区域尺度提供了 较好的范例。
7
• 林分平均标准木法操作相对容易,应用地也比较 多,主要用于人工同龄林的研究。 • 但是由于生物量和胸径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当 直径分布区间较大时,估计的估计的误差显著。 • 也有采用径级标准木法或分层抽样法,提高估计 精度。
8
径级标准木法
将林木分成若干直径级,分别取标准木测定生物 量,计算径级生物量。方树木的生物量代表所有树木的生物量。方法 如下:
1)测定树木直径:对样地内树木测定直径,不少于200株。 2)计算平均直径:计算平方平均直径。即计算平均断面积,最后 根据园面积求出直径。 1/4πΣ(D2)/n D 3)选定标准木:3—5株,直径符合平均直径 4)伐倒标准木,测定各组分的生物量,并求平均值。 5)计算林分生物量:标准木平均生物量*样地株数量/样地面积
4
• 收获法省去建立模型的过程,可以直接用于估算生物量。 • 收获法看起来可靠,但对样地尺度进行全收获极耗时费 力,操作过程损失造成的误差也很大,对大型树木十分 困难,而且对群落造成的破坏很大。 • 即使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由于群落空间异质性的关 系,以一个样地测定的数据代表整个群落或小流域的生 物量,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型乔木树种的生物量测定很少 使用全样地收获法。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DB13_T 2981-2019 -河北地方标准
ICS65.020.99B 0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981—2019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2019-04-28发布2019-05-28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新兵、袁胜亮、周国娜、侯菲、马洪飞、郭建军、杜兴兰、彰雪松、崔利梅、岳燕杰、李柳、刘薇、赵利东、张建华、汤美霞、李少宁。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森林健康经营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山区森林健康状况评价与经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26420 林业检疫性害虫除害处理技术规程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 1063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606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224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LY T 2516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DB13/T 1266 河北省商品林经营技术规程DB13/T 1568 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森林健康 forest health森林作为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体,具有良好的群落结构特征,能实现其自我调节和更新,并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服务功能的状态。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二○○三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三章森林经营区划 (18)第四章调查方法 (20)第五章统计与成图 (30)第六章质量管理 (33)第七章调查成果 (35)附表格式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2.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3.林种统计表4.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5.生态公益林(地)统计表6.红树林资源统计表7.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8.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按可及度、出材等级统计表9.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各树种株数、材积按径级组、林木质量统计表10.用材林与一般公益林中异龄林面积蓄积按大径木比等级统计表11.经济林统计表12.竹林统计表13.灌木林统计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嵌套式回归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2) 331~337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收稿日期: 2008-06-06 接受日期: 2008-10-09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6DFB919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以及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基金 E-mail: liuqijing@嵌套式回归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刘琪璟(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该文介绍了一种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的简单快速方法——嵌套式回归。
基本原理是以枝轴为基本单位, 逐级拟合。
过程是把枝条分解成枝轴, 从枝轴到枝条, 再到单株, 拟合不同层次或尺度的生物量模型。
建立枝轴生物量方程, 估计各级枝轴生物量, 将枝轴生物量(实测值或模拟值)总和起来便得到枝条生物量。
由于样本单元之间有包含关系, 实际测定的样本很小, 具有快速实用的特点。
检验结果显示, 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生物量 枝条 异速生长方程 嵌套式回归NESTED REGRESSION FOR ESTABLISHING TREE BIOMASS EQUATIONSLIU Qi-JingDepartment of Forest Scienc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Aims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roduce a simplified method called nested regression for quick establishment of allometric models for tree biomass.Methods Main branches at all orders were used as basic sample units. The biomass of a branch was obtained by summing that of its sub-branches or sub-main branches, either observed or estimated. Thus the span of branch diameter for the equation was extended. The branch was dissected into main braches, and a main branch is the axis of a branch at any order. Biomass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for main branches, branches and individual trees, progressively. By summing the values of main braches, the biomass of a branch in a higher order was obtained.Important findings Because of data nesting, i.e., small branches were encompassed in their up-per-order branches, the measured sample was reduced to a minimum, making the method time- and cost-effective. Satisfactory accuracy of predicted values was shown by testing with observed data. Key words: biomass, branch, allometric equation, nested sampling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2.010生物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收获法、模型法和标准木法等。
西藏自治区云杉林生物量密度模型研建
西藏自治区云杉林生物量密度模型研建刘金山;张蓓;周学武;邢元军;张万林【摘要】生物量密度模型是估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依据.以西藏主要针叶树种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和样木数据,建立了云杉林生物量密度模型.结果表明:生物量密度随树高、郁闭度、胸径及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的升高和经度的增加而减少.以海拔、郁闭度、平均胸径、经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的生物量密度非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716,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1%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1.9%,可应用于实测或目测样地/小班生物量估算;以海拔、郁闭度、林龄、经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的生物量密度非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626,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2%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0.6%,可应用于遥感样地/小班生物量估算;以海拔、郁闭度、胸径、林龄作为解释变量的生物量密度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717,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2%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1.9%,可用于估算某个时间段内云杉林生物量变化或碳汇量.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云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等因子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可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估算.【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6页(P38-43)【关键词】云杉;生物量;碳汇;生物量密度;林龄【作者】刘金山;张蓓;周学武;邢元军;张万林【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森林是陆地最大、最重要的第一性生产者,其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地球能量的获取与积累[1],通过生物量的积累和转化,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林木生物量的调查方法【张连翔原著】
林木生物量的调查方法【张连翔原著】(生物量;生物量调查;生物量测定;标准地调查;样地调查)森林生物量的测定,不可能像农田或草原生物量的测定那样,将一定面积的森林全部都连根挖出来称重,这样做不但要花费巨大的劳动和很长的时间,而且在实际中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采取一种变通的方法。
目前在国际上常采用设立所谓“破坏性样地”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其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一、标准地(或称样地)的建立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1)对所调查林分作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及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设置标准地;(2)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3)标准地必需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1)标准地形状:样地一般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其一边的长度,最好至少要比该地段的最高树木的树高还要高些。
(2)标准地面积:按标准地上林木株数的多少为标准。
如近熟和成熟林应有100株以上,中龄林150株以上,幼龄林200株。
通常在一般的森林中可取20m×20m,30m×30m或更大些,在树种组成单一,林相整齐而又较密的中、幼林中,可适当减少到100-200m2。
3、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
当林地坡度大于5°以上时,应将测量的斜距按实际坡度改算为水平距离。
在进行标准地境界测量时,规定侧线周界的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
4、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准地设置好以后,应标记标准地的地点、测定并记录样地的GPS定位坐标、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及在林分中的相对位置,并将标准地设置的大小、形状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
5、样地的一般记载样地确定后,应按要求进行编号,记录各项自然条件,并把直接观测和简单测定所能得到的项目,尽量的记载下来,例如森林的树种组成、林龄、层次、结构、郁闭度、下木和草本地被植物的状况等等,在人工林中,通过访问还要把造林的措施和经营活动情况记录下来,以便作为分析和讨论中的参考。
第11章 森林生物量的测定
幻灯片1第11章森林生物量的测定●内容提要●基本概念●树木生物量的测定●林分生物量的测定幻灯片2第一节概述●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199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中就明确规定:森林生物量是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
●森林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如森林碳储量计算;森林生产力的测定;研究森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幻灯片3一、基本概念●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除去呼吸消耗部分。
单位:g·m-2·a-1●森林生物量(Forest Biomass) :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空间中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也称现存量(Standing Crop Biomass)。
用干物质重量来表示,单位: kg/h m2 、g/m2 。
●森林生产量(Forest Production):是指森林群落中持有绿色叶片的植物,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总第一性生产量。
幻灯片4二、树木生物量的组成●树木生物量可以分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根重量(WR);地上部分则包括树干(WS)、树枝(WB)、树叶(WL)和花、果的重量等。
乔木层中的生物量以树干约占全层生物量的65%-75%、枝量7%-13%,叶量2%-ll%、根量ll%-20%。
●森林生物量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凋落物生物量等。
乔木层的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主体,一般大约占森林总生物量的90%以上。
幻灯片5二、树木生物量的组成●重量分配比:●重量测定三要素:D、H和冠量●冠量描述因子:树高(h)、枝下高(hb)、冠长(CL)、冠幅(CW)、冠长率(CR%)、树冠圆满度(=CW/h)、树冠投影比(=CW/D)幻灯片6三、鲜重与干重●鲜重:树体在自然状态下含水时的重量●气干重:树木伐倒后,在自然大气状态下经过相当期间失去树体内大部分水时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暂行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任务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目的是制定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计量标准,为评价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的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
同时,增加森林枯落物储量调查建模,结合森林生物量,以满足森林碳汇现状与碳汇能力变化估算需要。
主要任务是通过采集所需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枯落物等建模样本,建立森林生物量和枯落物储量模型,实验测定相应的固碳系数和储能系数。
第二条主要内容(一)样本采集。
包括乔木层(含竹类、下木,下同)、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的生物量样本及枯落物层储量样本。
(二)系数测定。
实验测定样品的含水率、含碳系数与储能系数。
(三)模型建立。
森林生物量分别按乔木、竹类、灌木和草本建立回归模型,其中乔木和竹类建立单木回归模型,灌木建立单木或样方回归模型,草本建立样方回归模型。
枯落物储量按样方建立回归模型。
第三条建模单元(一)乔木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参照原农林部标准立木材积表(LY208-77)的分区和树种(组)确定。
竹类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散生、丛生竹种类型,分毛竹类、刚竹类、其他散生竹类、簕竹、绿竹、其他丛生竹类确定建模单元。
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在森林植被群落内按建群种确定。
枯落物储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森林的优势树种(组)确定。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上述原则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需求,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乔木、竹类、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建模单元。
第四条精度要求(一)回归模型精度。
乔木和竹类生物量模型精度在90%以上,灌木和草本生物量模型精度在85%以上,枯落物储量模型精度80%以上。
(二)系数测定精度。
含水率、含碳系数和储能系数的实验测定精度要求在98%以上。
第二章样本采集第五条前期准备生物量建模承担单位根据本暂行办法编制操作细则,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调查队伍,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调查表格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的准备。
(二)各种调查工具和仪器设备的准备。
(三)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及相关资料(树木志、植物志、植物图鉴等)的收集。
第六条样木(方)采集(一)基本要求森林生物量建模样本的采集应遵循以下要求:1. 样本数量应满足建模的精度要求,原则上每个单元的建模样本数不少于50个,检验样本数不少于10个。
否则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样本数量。
2. 乔木生物量模型样本原则上按5个以上径阶组(从最小径阶到最大径阶等距划定)均匀分布,且每个径阶组内的样本量要尽量按树高级均匀分布,并考虑冠幅、冠长等因子差异;灌木和草本生物量模型样本原则上按盖度、高度等因子等级均匀分布;枯落物储量模型样本原则上按厚度等级均匀分布。
3. 样本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域分布、立地条件、龄组结构等因素,确保所采集的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4. 生物量样本采样时间应集中在森林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
5. 采集样本时,应填写样本采集地点生境要素记录(见附表1)。
(二)采集方法1. 乔木样木选取。
根据建模样本的分配要求,按径阶组分不同的树高级选取目标径阶标准样木。
选择的标准样木,应为没有发生断梢、分叉的生长正常的树木,原则上不能选用林缘木和孤立木。
样木选定后,准确量测其胸径、冠幅、枝下高等因子。
树干鲜重测定。
伐倒选取的标准木,准确量测树干长度,将树干均匀分为十个区分段,测定各个区分段(0、1/10、2/10、3/10……9/10)的直径(分带皮直径和去皮直径),并在1/10、3/10、7/10处截取圆盘(3-5cm厚),测定每个圆盘和各区分段的鲜重。
伐倒标准木和截取圆盘过程中产生的木屑或木片也应计入树干鲜重。
枝、叶(含花和果)鲜重测定。
将树冠分上、中、下3层,按顺序测定每个带叶枝条的鲜重,计算每层的平均带叶枝鲜重。
按各层平均带叶枝鲜重分别选取3-5个标准枝,对标准枝摘叶后,分别测定枝量和叶量,根据每层标准枝鲜重推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和整个树冠的枝、叶重。
树根鲜重测定。
以树干基部为中心,将全部树根挖出,分别根茎、粗根(直径为0.3cm以上)、细根(直径为0.3cm以下)称其鲜重。
各调查因子相应填入附表1、附表2。
对于下木,参照后面主干明显的灌木进行样本采集。
2. 灌木灌木模型分林下灌木与林外灌木建立。
对于主干明显,且相对高大的灌木,采用整株收获法分干、枝(含叶)、根称其鲜重。
对于无明显主干、丛生的灌木群落,设置边长2m×2m的样方,调查记录灌木优势种名、株数、平均高、平均地径和平均盖度,采用全部收获法将样方内所有灌木挖出,分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称其鲜重。
各调查因子相应填入附表1、附表2。
3. 草本在林下选取符合样本建模要求的地段,设置边长1m×1m的样方,调查记录草本优势种名、平均高和覆盖度,采用全部收获法将样方内所有草本挖出,分别各草类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称其鲜重。
各调查因子相应填入附表1、附表2。
4. 枯落物在林下选取符合样本建模要求的地段,设置边长为1m×1m 的样方,调查记录乔木优势树种和枯落物平均厚度,收集每个样方的森林枯落物,并称其重量。
各调查因子相应填入附表1。
第七条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指从样本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实验测定含水率、含碳系数和储能系数。
(一)基本要求1. 采样时,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以确保所采样品能代表样本的整体状况。
同时,应保证样品的纯洁性,避免混入杂质,影响实验分析结果。
2. 应建立样品档案管理制度,采集的样品应进行系统编号,并与记录表一一对应。
3. 采集的样品应尽快进行实验分析,否则应置于通风干燥处妥善保存。
(二)采样方法乔木的树干样品在1/10、3/10和7/10圆盘中按扇形面积截取;树枝样品从树冠上、中、下3层的标准枝中分别截取;树叶样品从各层标准枝所摘的叶混合后选取;树根样品分根茎、粗根和细根3个部分截取。
采用单株测定的灌木,参照乔木样品采集方法分别选取干、枝(含叶)、根样品;采用样方调查的灌木,分别按地上和地下部分选取样品。
草本分别地上和地下部分选取混合样品。
枯落物选取混合样品。
(三)采样数量乔木分干(带皮)、枝、根3个部位各采样3个,叶采样1个。
采用单株调查的灌木,干(带皮)、枝(含叶)、根3个部位各采样1个;采用样方调查的灌木,分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采样1个。
草本分别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采样1个。
枯落物每个样方采样1个。
(四)样品重量每个样品重量原则上要求为500g左右。
对较大或较小的样木,可酌情增减样品重量。
各样品采样情况相应填入附表3。
第三章实验测定第八条含水率测定含水率是指样品中水的含量。
具体测定方法是:将外业采集的样品先置于150℃恒温下烘2小时,再在85℃恒温下烘5小时进行第一次称重,然后每隔2小时称重1次,直至两次重量相对误差≤1.0%时,将样品取出放入玻璃干燥器皿内冷却至室温再称其干重,计算每个样品的干鲜重比和含水率,并按材积加权法计算样木的含水率。
含水率测定情况填入附表3。
第九条含碳系数测定含碳系数是指植物体中的有机碳占植物体有机物总质量的百分比。
具体采用干烧法(高温电炉灼烧)测定,即从已烘干的干物质中选取5g,研磨粉碎并均匀混合,称取约20mg试样,放入有机元素分析仪中进行样品有机元素(C、H、O、N等)含量分析,测定其碳元素含量。
每个样品2-3次重复,每次重复测定的误差控制在±0.1%以内,取误差为±0.1%的2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含碳系数。
含碳系数测定情况填入附表3。
第十条储能系数测定植物热值(储能量)以干质量热值(GCV)(每克干物质在完全燃烧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热量)和去灰分热值(AFCV)(除去灰分含量后的纯净干物质的热值)两个指标来表示,通常以兆焦耳/千克(MJ/kg)为单位。
灰分是指植物体矿物元素氧化物的总和。
干质量热值测定采用氧弹法,即从已烘干的干物质中选取5g,研磨粉碎并均匀混合,称取约1g试样放入热量计中测定热值含量。
测定环境温度在20℃左右,每份样品2-3次重复,每次重复测定的误差控制在±0.1%以内,每次实验前用苯甲酸标定。
灰分质量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即样品在马福炉550℃下灰化5小时后测定其灰分质量。
去灰分热值=干质量热值/(1-灰分质量/干物质总质量)。
储能系数测定情况填入附表3。
第四章模型建立第十一条建模准备(一)数据输入对检查验收合格的外业采集记录表,采用统一数据库格式输入计算机。
数据输入实行双轨制作业。
(二)数据计算以建模树种(组)为单位,根据各样本的鲜重和含水率计算出样本各部分(干、根、枝、叶)的绝干重(生物量)和总生物量。
第十二条模型选择(一)乔木模型乔木生物量模型采用以下两种通式:M i =f(D,H)∙V 或 M i =f(D,H,Wd,Wl)∙V式中M i 为样木的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生物量或总生物量,D 为样木胸径,H 为树高,Wd 为冠幅,Wl 为冠长,V 为材积。
具体结构式应根据建模数据的变化规律确定,如二元生物量模型可以设计为V H D a M ib i i )(2=,其中a i 、b i 为常数项。
竹类和下木生物量模型一般采用如下通式:M i =f(D,H)式中M i 为样木的干、根、枝叶生物量或总生物量,D 为胸径,H 为竹类或下木高度。
(二)灌木模型灌木单株生物量模型采用以下通式:M i =f(D,H)式中M i 为灌木的干、枝、根生物量或总生物量,D 为灌木地径,H 为灌木高度。
具体结构式应根据建模数据的变化规律确定,如可以设计为ib i i H D a M )(2=,其中a i 、b i 为常数项。
灌木样方生物量模型采用以下通式:M i =f(D,H,S)式中M i 为灌木样方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或总生物量,D 为样方平均地径,H 为样方平均高,S 为覆盖度。
(三)草本模型草本样方生物量模型采用以下通式:M i=f(H,S)式中M i为草本样方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或总生物量,H 为样方平均高,S为覆盖度。
(四)枯落物模型枯落物储量模型采用以下通式:M=f(H)式中M为样方枯落物储量,H为枯落物厚度。
第十三条参数计算利用有关统计软件(SPSS、SAS或ForStat2.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模型和枯落物储量模型。
当回归模型检验存在有异方差时,要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权函数选用2)w (f(x)为回归模型结(f/1x构式)来消除异方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确保模型的通用性。
如果同时建立总量和各分量的生物量模型,还要考虑模型之间的兼容性。
第十四条模型检验(一)模型自检利用建模样本的实测生物量和模型估计生物量计算总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和预估精度等统计指标,同时观察残差分布是否随机,以评价模型是否达到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