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教学_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理念: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

《鸟鸣涧》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学生能够通过注释理解诗的大概意思。

而王维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那在这个首诗中,主要是通过理解诗的深意来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境,感受盛唐时期那一种和谐安定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有节奏,把这首诗读通顺。

2、弄懂诗的意思,感受与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心境,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安定和谐的社会气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心境和这首诗的意境,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安定和谐的社会气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写下了描写夜晚景色的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王维描写夜晚的一首诗《鸟鸣涧》。

来,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鸟鸣涧)
作者是王维。

师:你们了解王维吗?谁愿意来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学生说完之后,实行总结)
师:诗人王维(701-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鸟鸣涧》这首诗是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品出自《全唐诗》。

他的诗有一个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王维是唐代诗人,他所处的是在盛唐时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这个首诗,《鸟鸣涧》。

三.解题
1、《鸟鸣涧》是什么意思?
生:·······
师:那“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请一个学生回答】
小结:是的。

《鸟鸣涧》就是说山中鸟的叫声。


2、你从题目能够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景色)
四.初读感知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个首诗四遍。

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有节奏。

头两遍要注意字音,把诗句读通,后两遍要读出节奏。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的同学听一听他是做到了读准字音,读有节奏。

(读完请一个同学来评价)
3、全班再读一遍。

4、师:读古诗词不但要读的准确,读有节奏,还要读出感觉。

来,带着自己的感觉,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师:结合注释,试着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师:(请一个同学来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实行评价)诗人是写的什么?(板书:春山)
7、师:通过对这首诗意思的了解,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什么感觉?(静)
8、师:带着自己的感觉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四.深入感知
1、师: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一个“静”的印象,那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的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师:哦,你从这里感受到了静,你对哪个词的印象最深呢?
(预设:生:花落
师:你从这些词语感受到了静,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身处在那样一个夜晚。

其他的同学在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师:是的,仿佛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王维站在山中,仿佛看到了芬芳的桂花飘落下来。

在那寂静的夜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自己站在感受那空荡荡的夜。

再把这句诗读一遍。

师: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真棒。

【同一个句子,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说出你的想法与疑问,只要说出来就是好的】
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读一读,你还从这句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作者的心情是静的。

师:你具体从哪一个词感受到的?
生:我从“闲”感受出来的
师: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成就都是源于发现的,你在这个句发现了作者的心静。

真棒!来带着心静,把这个句诗再读一遍。

【读的太棒了,你们的朗读给我带来了快乐】
师:“闲”是什么意思?生:悠闲、闲静
师:那这里的“闲”能够表示作者的心情与生活?
生1:悠闲生2:没有烦恼的事·······
师:正因为诗人生活的悠闲,正因为诗人的心静,才能感受到“花落”,诗人的心是静的,夜也是静的,两者是相互契合的。

来我们带着诗人的心静再读一遍这句诗。

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你还从这句读出了什么?
生:夜是空荡荡的,感觉什么都没有。

师:哦。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从“空”字感受到的。

师:“空”是什么意思?生:空寂,空荡
师: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诗再读一遍。

师:你能够想象这里的白天会是什么样子吗?那现在的晚上又是什么样子
的?用一段话把他说出来。

小结:白天是鸟语花香,人生喧嚣的。

而晚上是如此的寂静。

在这个句诗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静,夜的寂静。

仿佛脑海中就已经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带着我们所感受的静再来朗读一下这句诗)
●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故事,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想象一下
那个画面: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

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

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

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

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了很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

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预设:师:你在这个句中读出了什么?
生1:月亮出来了,惊动了鸟儿
生2:鸟儿的叫声偶尔的在山中响起
······
(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个句再读一遍)
【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把自己的感受都读出来了】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那个词的印象最深(惊、鸣)【你们的思维真敏捷】
师:“惊”是什么意思?生:惊动。

师:文中“惊”是说的?
生:惊动了栖息的鸟儿
师:那“鸣”呢?生:鸣叫的意思
师:鸟为什么会鸣叫?生:······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再读一遍。

师:那这不就是打破了夜的静谧了吗?那夜就不静了?
生:······
师:这是什么手法?
师:是的,这里就是用声音来衬托出夜的静,以动衬静。

来,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这句诗读一遍。

师:读着这个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
【啊,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小结:忽然,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鸟巢中栖息的鸟儿,这时,山涧中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

诗人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更加体现夜的静。

来,想象那一种画面,再来读一读这个句诗。


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给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纱似的外衣,真美呀!王维不由得拍了一下座椅站了起来。

这时,山涧里传来了一两声清脆的鸟鸣。

原来呀,是明亮的月光让刚刚进入梦乡的小鸟们眼前一亮,以为是白天了呢。

这充满生机的鸟鸣声让这片寂静的山涧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春意盎然了。

王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他不由得吟出了第二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我们学习诗,通过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首诗。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唐代,看一看王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
3、师:你们觉得盛唐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盛唐时期的生活是和谐安定的,那时候人民的生活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正因为人民的生活是和谐安定的,诗人才会那么的“人闲”,才会那么心静。


5、师:带着对盛唐时代和谐安定生活的闲适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们朗
读的真好,老师感觉到你们是在用心朗读这个首诗】
五.结束
(放音乐,师范读)
1、师:你们想跟着音乐来试读吗?谁敢说我是班上朗读得最好的?(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象诗中的画面)
2、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一幅画面,跟着音乐,来背一遍。

(你们真不错,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在用心学习,让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并以你们为傲)
六.扩展
1、这个首诗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来欣赏一首。

其他3首我们能够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欣赏一下。

2、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把这首诗读一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作为一个山水的知己,作为一个悲观的歌者,王维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他无限灵动的诗心开启着后人的视界,他卓然独立,用清新而又充满智慧的诗歌开启我们尘封
的心灵去感悟,去发现,去追求一种物我和一的人生境界。

)板书:
春山
闲落


惊静
鸟鸣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