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西含煤条带中段连城——清流含煤地层沉积特点及找煤前景分析
福建省连城县河祠矿区火山岩下找煤前景分析
福建省 连城 县 河祠矿 区火 山岩下找煤前 景 分析
王 霆
( 福 建省 1 9 6地 质 大 队
摘要
福 建 沙县
3 6 5 5 0 0 )
连城 县 河祠矿 区地表 地层 为 南园组 ( J m) , 矿 区外北 东部 , 西南部均 见有 煤 系地 层 出露 , 属“ 三下” 找煤 范畴 的 火山
2 . 2 火 山岩 下成 煤 条 件 分 析
断裂 构造 主要为 隐伏滑脱 断层 F f 有船 山组 、 栖 霞组 、 文笔 山组 、 童子岩 组第 一段 、 童 子岩组第 二段 、 童子 岩组第 三段及 翠屏山组 , 由南 园 组 覆 盖 。
为 矿 区 主 要 控 矿 构 造
组第 三段 ( P 。 t ) 、 翠屏 山组 ( P 2 c p ) 。
1 . 3 控 矿 构 造
倒竹 洋 向斜 为矿 区主要褶 曲构造 .向斜轴 呈北东 东 向 .
由 南 西 向 北 东 倾 伏
古 生物 特征 具有 相似性 . 从 沉 积环境 . 该 区具有 良好 的成煤
条件 。
黑 云母 花 岗岩 ( ( 蛐) 与第 3次侵 入 的似斑 状黑 云 母花 岗岩 ( 1 y 5 2 ( ] ) , 出露 于矿 区西部 、 南部及 东南部 外 围。
孔在 6 9 1 . 5 l m~ 7 6 4 . 9 8 m 揭 露 到 童 子岩 组 第 三 段 ( P t 3 ) , 厚度
l 河祠 矿 区地质 概 况
1 . 1 区 域 地 质 概 况
河 祠 矿 区位 于 闽 西 南 拗 陷带 中 部 .沙 县 一 永 安 复 式 向 斜
南端 . 位于福 建省二 叠系 童子岩组 中部含煤条 带与 西部含 煤
含春北-新村西隐伏区找煤前景分析
含春 北一 新村西 隐伏 找 煤 区 ( 下 称 本 区) , 南 起 横 口、 北至 草坑一 和 山 , 东部 以 F 3 1断 层 和天 湖 山矿 区为 界, 西 至上西 坑一 下 西坑 村 一 带 , 面积约 4 0 k m 。属 福 建 省永 春县 横 口乡 、 下 洋镇 管 辖 。省 道 2 0 5 、 3 0 6线 均 穿 过本 区 , 泉 三 高 速公 路 从 北 部 通 过 并 在 下洋 镇 设 出 入 口, 交 通方 便 。 2 . 地质 特征
2 . 1概 况
区域方 面 , 本 区处在 闽西南 拗 陷东 条 处 , 位 于 天 湖 山矿 区西侧 、 阳山 一剑斗 复 式背 斜 西翼 、 福 建省 东 部成 煤 带 中部 , 以西 为 屏 山 一一 都 向斜 。 区 内北 东 向 和北 西 向及 东西 向 断裂 发 育 , 东 边 福 安 一南 靖 断 裂 月西 边 大 田 一华安 断 裂 的北 东 向构 造 , 对 二 叠 系 含 煤 地层 的 展布形成了控制 , 永安 一 晋江断裂位于其南侧 , 并通过 本 区西 南部 向北西 向延 伸 , 区内次级褶 皱 和断裂发 育 。 2 . 2地质特 征
裂、 侵 入岩 破 坏 而 保 存 不 完 整 的复 式 背 斜 , 轴 向北 东 2 5 。 ~ 3 0 。 , 往南 倾伏 。受其 影 响 , 煤系地层 小 断裂 、 小 褶
曲较 发育 。
上, 为海西建设提供资源保 障; 因此 “ 三下” 找煤科研 攻关, 是 我局地 质工 作者 的当前 要务 。
收稿日期 : 2 0 1 3- 0 3一l 9 作者简介 : 陈夙雷 ( 1 9 6 2 一) , 男, 毕业于福 建省煤 炭工业 学 校, 工程师 , 就在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从 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福建省清流县瑶上北矿区煤矿地质特征及找煤分析
福建省清流县瑶上北矿区煤矿地质特征及找煤分析文章在瑶上北矿区地质特征背景下,从区内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特征入手,并以构造控煤研究为核心,分析含煤地层后期构造改造作用,揭示该矿区的煤矿赋存特征,为在矿区确定进一步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标签:瑶上北矿区;煤层赋存特征;构造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出露的最主要的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岩性主要为泥质岩,次为砂质岩和粉砂岩,含煤层煤线20层次以上,本段动植物化石丰富,特别是动物化石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本段下部以浅海相占绝对优势,中部海湾泻湖相及滨海湖泊相为主,上部则以泻湖相及海湾泻湖相为主夹薄层浅海相。
区域构造主要由有褶皱和断裂。
区内主要褶皱为清流罗口~连城肖坑向斜。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破壞了向斜构造的完整性,复式向斜东翼的含煤地层几乎被缓断裂断失,仅浅部零星残存;西翼被断层切割成数个矿区,一般含煤地层保存较为完整。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在含煤地层分布区内,侵入岩常在断层或褶皱发育的地段以岩脉、岩墙零星出露。
但侵入岩一般对矿区内煤层破坏不大,对煤质无多大影响,仅局部见轻微的烘烤现象。
2 矿区地质特征图1 清流县瑶上北矿区煤矿地质构造简图由图1可知,矿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而地层分布较广,构造较复杂,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因素。
矿区内的地层由老至新有:晚泥盆世桃子坑组(D3tz),早二叠世栖霞组(P1q),早二叠世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第二段(P1w-P1t2)、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晚二叠世翠屏山组(P2cp)、大隆组(P2d),早侏罗世梨山组(J1l)等。
如图1,早二叠世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并未在矿区地表出露,为隐伏地层。
地层岩性主要为泥质岩,次为砂质岩和粉砂岩,矿区内地层厚度大于19.04米,且本段动植物化石丰富,特别是动物化石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该段地层主要是由滨海波浪带相到海湾泻湖相或泻湖相旋回组成,其中6个为含煤旋回,煤层厚度分别为分别为0.40m、0.04m、0.09m、0.04m、0.04m和0.02m,累积煤层厚度为0.67m,含煤性较好,且以普遍含黄铁矿化虫迹化石为特征。
天湖山矿区西侧隐伏区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前景预测
22o o..0 1 4 N
能臻 境
有 F 滑 覆 断 层 、 覆 断 层 、 推 覆 断 层 、 F 推 覆 断 层 及 0 F推 F 和 : 高 角 度 断 层 F、 等 , 述 如 下 : F 分 ( )o 倾 角 滑 覆 断 层 : 断 层 隐伏 于 深 部 , 春 北 及 纸 1F 缓 该 含 由 古 地 理 条 件 分 析 . 省 早 二 叠 世 童 子 岩 组 的 沉 积 范 围 我
0
i
.
。
.
天湖 山矿 区为界 . 包括省专项 新村西 、 草坑及含 春北 ( 包含纸
坑 石 灰 岩 矿 区 ) 等 矿 区 ,西 至 吴 殊 一 贵 德 一 带 ,总 面 积 约
7k 。 0 m
白
轴
L
厂 、
/ 。 ‘ l
L 椽
l
、 ‘ 潞
西 /一 if _ 矿
预测 区为天湖 山煤矿 区向西延伸 部分 , 下盘 的“ F 原地
沉 积 含 煤 系 统 ”据 目前 多 个 钻 孑 控 制 显 示 . 区 仅 赋 存 有 童 . L 本 子 岩 组 一 段 地 层 . 闽 西 南 坳 陷早 聚煤 期 。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 属 从 本 区 为 中 、 能 量 的滨 海 环 境 。 时 根 据 横 向 上 粒 度 变 化 , 低 同 确 定 区 内古 地 貌 为 北 东 高 、 西 低 . 测 当 时 海 浸 方 向 是 由 南 南 推 西 往 北 东 推 进 各 地 聚 煤 作 用 强 弱 的差 异 . 般 为 北 东 较 南 一
厂 一 和 一 ; 一 , 、 √
/ ~
一 厂 一 - l _一 -
.
福建清流赖坊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地 层 产 状 、倾 斜 面理 产状 ; 1 9 一 萤石矿化点 / 铅 锌矿化 点;2 0 一铁矿点/ 铁 多 金 属 矿 点 ;2 1 锰 矿 点/ 钼 矿 点 ;2 2 一 石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2 . 1 地 层
矿 区出露地 层单 一 ,主要 分布 早石 炭世 林地 组和 第 四纪更 新世 、全新 世 ,此 ̄ ' b J L 部 钻孔
中尚见 隐伏 的晚石 炭世经 畲组 ( 图2 ) 。 林 地 组 :分 布 较 广 ,在 矿 区大 部 分 区域 均 有 出露 ,为 主 要 矿 化 围 岩 。 按 岩 性 的 组 合 特 征
2 7 8
福
建
地
质
G 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
第
4 期
福 建 清 流赖 坊 铁 多金 属 矿地 质 特 征及 找 矿 前 景 分 析
林 喜
( 福 建 省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福 州 ,3 5 0 0 1 3 )
摘 要 清 流 赖 坊 铁 多 金 属 矿 主 矿 体 呈 似 层 状 贮 存 于 早 石 炭 世 林 地 组 上 段 至 晚 石 炭 世 经 畲 组 中 ,以 中 低 温 矿 化 蚀 变 为 主 ,与 近 东 西 向 断 裂 有 一 定 内 在 的联 系 。根 据 矿 床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和
F i g . 1 R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mi n e r a l ma p o f t h e La i f a n g i r o n p o l y me t a l l i c d e p o s i t i n Qi n g —
福建大田广平煤炭资源调查区推覆构造及找煤潜力分析
其 总体 特征是 地层 发育 较齐 全 ,三分性 明显 。第 一 、第三 段含 煤性好 ,且 第一 段 比第三
段更 好 ,第二 段不 含煤 。含 煤地 层沉 积物 主要 是 交 替 出现 的细 砂岩 、根 土 岩 、煤 层 、泥 岩 、
第
1 期
福
建
地
质
G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
3 1
福建 大 田广平煤炭 资源调 查 区推覆构造及 找煤潜力分析
苏水 生
( 福 建 省 闽 西地 质 大 队 ,三 明 ,3 6 5 0 0 1 )
摘
要
经 过 近 几 年 在 广 平 推 覆 体 之 下 的 攻 深 找 盲 , 获 得 了 可 喜 的 找 煤 成 果 , 同时 也 涌 现
1 广 平 推覆 构 造
推 覆构 造是 由一组 大致 沿泥 盆系一 三 叠系 不 同地层 岩性 界面 发育 的滑 脱 断层和 沿外来 岩 系底界 分 布 的逆 冲 推覆 断层 构成口 ] 。
1 . 1 推 覆 构 造
出露 于调查 区南部 和东 部 ( 图 1 ) ,呈 近北 北东 向展 布 ,纵 贯全 区 ,延 伸长 大 于 2 0 k m,
福 建 省 闽 西 地 质 大 队 ,福 建 省 永 安 市 槐 南 一 大 田县 广 平 煤 炭 资 源 调 查 区 调 查 评 价 报 告 , 2 0 0 8 。 福 建 省 闽 西 地 质 大 队 ,福 建 省 大 田县 奇 韬 煤 矿 区广 平 坑 口井 田普 终 报 告 ,1 9 9 5 。 福 建 省 闽 西 地 质 大 队 ,福 建 省 大 田县 奇 韬 煤 矿 区苏 桥 井 田详 查 ( 最终)报告 , 2 0 0 5 。 福 建 省 闽 西 地 质 大 队 ,福 建 省 大 田县 奇 韬 煤 矿 区 元 沙 井 田详 查 ( 最终)报告 , 2 0 0 7 。
福建省主要煤系地层
福建煤系地层(一)煤系地层福建省含煤时代自下而上有:下寒武统;下石炭统林地组;下二迭统童子岩组(又称龙岩组、加福组);上二迭统翠屏山组;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下侏罗统梨山组;上第三系佛昙群。
在七个含煤时代中,主要含煤地层是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系,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省已探明总储量的98%。
其次是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煤系,探明储量约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5%。
其它地层含煤性差,均未发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
1.下寒武统煤系地层陆相沉积,成煤物质为低等藻类。
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地区,岩性由灰绿、灰黑色板岩,炭质粉砂岩,千枚岩类夹变质细砂岩、硅质岩、硅质页岩等组成,厚1208米。
含煤性及煤质均差,仅在长汀、宁化等县见三层石煤,其厚度均小于2米,发热量小于800大卡/公斤。
2.下石炭统林地组煤系地层山间盆地陆相沉积。
主要分布于闽西长汀、上杭等七个县,岩性以砂砾岩和砂质页岩为主,厚480米。
在长汀、上杭县一带上部地层中含煤2~4层,厚0.1~0.2米,局部1~2层偶达可采,常呈透镜状、鸡窝状,煤质为中—低硫、高灰分无烟煤。
3.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闽西南的漳平、龙岩、永定、南靖、连城、武平;闽中南的永安、大田、永春、安溪、德化、华安以及闽西的清流、将乐等21个县(市),含煤地层出露面积970平方公里。
早二迭世晚期,由于加里东海西期地壳运动的影响,闽西南广大地区褶皱成为闽西南坳陷,形成了一个较长时期以海陆交互相为主宁静和滞流水的介质环境,加上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茂盛,逐渐沉积发育了童子岩组煤系。
岩性以泻湖、海湾相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
煤质为低—中灰、低—中硫、低挥发分、中上发热量的无烟煤。
童子岩组在中国华南大多数地区厚度不大,含煤性差,而在福建厚度很大,达800余米,含煤性较好,所以历来为国内地质界所注视。
该地层原错归于上二迭统,1975年福建地层编表时,才改归下二迭统。
福建连城坪上煤矿地质特征及找煤预测
福建连城坪上煤矿地质特征及找煤预测
雷德利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17(036)004
【摘要】坪上煤矿是福建省近年来“三下”找煤的成功案例,在早白垩世坂头组(红层)和早石炭世林地组(推覆体)下发现了煤系.矿区构造复杂,煤系位于连城复式向斜东翼,整体以单斜产出,局部发育次级褶皱,受后期断裂作用,推覆断层和滑脱断层控制了煤系的产出形态,全区构造属复杂型(第Ⅲ类型).煤系为童子岩组三段,具海陆交互相成煤环境,含可采煤层5层,煤层编号3,4,5,6,7,平均厚度0.52~1.54 m.全区煤层稳定类型属较稳定类型(第Ⅱ类型),可采煤层煤质较好,通过构造控煤因素浅析与找煤预测认为矿区西部有较大的找煤前景.
【总页数】10页(P286-295)
【作者】雷德利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福建省清流县瑶上北矿区煤矿地质特征及找煤分析 [J], 李懋坤
2.福建连城苦竹坑一带地质特征与深部煤炭资源预测 [J], 吴泉儿
3.福建省连城县河祠矿区火山岩下找煤前景分析 [J], 王霆
4.福建三明吉口煤矿区地质特征及推覆构造找煤分析 [J], 苏水生
5.福建连城坪上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李金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地层及找煤工作思路
煤 炭 资 源 是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建设 的 重 要 能 源 支 撑 。 经 多 年煤炭开采和勘探 , 我省 暴 露 式 含 煤 区 已基 本 勘 探 完 毕 , 后 今
将 全 面转 入 隐伏 区或 半 隐 伏 区找 煤 , 度 越 来 越 大 。本 文 根 据 难 对 二 叠 纪 层 序 地 层 、 系沉 积 特 征 和 含 煤 性 的 变 化 规 律 , 及 煤 以
能源 环境
I S N 167 2- 906 4 。 S -
略论弱建 三叠纪合 地屡
王仁 山
爆 稚
( 建 省 煤 田 地 质 局 福 建 福 州 3 0 0 ) 福 5 0 5
摘要 根 据 对 二 叠 纪 聚 煤 盆 地 的 层 序 地 层 、 煤 规 律 、 系盖 层 特 征 以 及 聚 煤 期 后 构 造 对 煤 系地 层 改 造 的 基 本 认 识 , 聚 煤 比较
提 出 一些 看法 , 指 导 煤 田勘 探 决 策 有 一 定 意 义 。 对
1 根 据推 覆 构 造及 滑 脱 构 造特 点 找 煤
我省二叠 纪含煤地层 分布在 闽西南坳 陷区 , 部 ( 县一 中 沙 永 安 一 田一 岩 一 线 ) 东 部 ( 春 一 溪 一 化 一 线 ) 区 属 大 龙 和 永 安 德 地 于 印 支期 形 成 的 I 复式 向斜 构 造 部 位 。 中部 、 部地 区 是 逆 级 东 冲 推 覆 构 造 的 发 育 地 带 , 底 老 地 层组 成 的 推覆 体 , 般 呈 面 基 一
岩、 千枚 岩 或 老侵 入 岩 等 组 成 。 下 伏 系 统 多 出露 二 叠 系 一 一 中 侏 罗统 地 层 , 面 上表 现 为一 系 列 的构 造 窗 。凡 是 童 子 岩 组 出 平
福建青水-湖源火山岩下找煤前景分析
近 年来通过对 “ 三 下” 找煤新理论 的研究 论证 . 表 明 部 分
区域老地 层 、 新地层 、 火 山岩下存在煤 系地层 。 预测 区内出露
地层为大 面积 的侏 罗系梨 山组 、 长林 组 、 南 园组 火 山岩地层 . 通 过本预测 区 内岩坑 煤矿 、 早安勘查 区 、 后 埔石 墨矿 、 老鹰 山
关 键 词 “ 三 下” 找 煤 理 论 煤 系 地 层 侏 罗 系 火 山 岩
中 图分 类号 : P 6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0 6 4 ( 2 0 1 3 ) 0 1 — 0 5 9 — 0 2
近 年来 . 随着 “ 三下 ” 找 煤理 论 的提 出 . 为福建 地质 工作 人 员 指 明 了一 条 全 新 的 找 矿 思 路 . 通过 实践 证 明 . 在 某 些 特 定条件 下 . “ 三下” 找 煤 理 论 具 有 可 行 性 “ 三 下” 找 煤 是 指 在
麻 状黑 云 母二 长 花 岗岩 (
( 跏) 、 二长 闪 长斑 岩 ( ^ y 5 2 ‘ ) 、 中
水 井坑 煤矿 等 . 这些 开采 山 见煤情 况都 比较好 : 正在 勘查
的矿 区有甫 弼 、 早安 、 老鹰山、 皇厉 、 横坑 、 东西坑 等 , 从 勘 查 结果 看大部分 勘查 区见煤情况较 好 ( 各 开 采 矿 山 和 勘 查 区 详 见 网 1青 水 一 湖源 地质简 图 ) 开 采 矿 L L I 和 勘 查 区 的 分 布 以及 开 采 情 况 、勘 查 情 况 可 以 证 实 本 区 域 内煤 系 地 层 保 存 较 好 .
层, 使 煤 系地层埋 藏变浅 。详见 图 1 。
福建省永安市下洋矿区找隐晶质石墨矿前景分析
福建省永安市下洋矿区找隐晶质石墨矿前景分析作者:林塨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6期摘要:石墨是福建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尤其在矿区所在地的永安市,更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寻找新的石墨矿矿产区作为资源储备,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就是在当前石墨矿资源储备不足的前提下,对永安市大丘矿区寻找隐晶质石墨矿进行找矿前景分析,通过分析,在该矿区内极有可能存在石墨矿矿床,值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关键词:隐晶质石墨;采矿区;已设勘查区;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福建省为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省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冶金、化工、机械、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对石墨资源的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而且作为矿区所在地的永安市,石墨产业是支柱产业,当地很多支柱型产业也是依托当地的石墨矿产业,所以为了当地的发展,同时为福建省寻找石墨矿产资源作储备,寻找发掘一批新的石墨矿资源产地已经势在必行。
该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岩体发育,矿区周边已设立多个石墨矿采矿区和勘查区,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分析,该矿区地质条件优越,矿区下部存在石墨矿矿床可能性极大,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一、区域地质概况预查区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永安市东南方位,矿区地处闽西南拗陷带的北东部,政和—大埔NNE向断裂带中段,省内三级构造单元广平~龙岩复式向斜西翼,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
从含煤区域分布上看,本区处于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赋煤条件优越。
勘查区周边岩体发育,在勘查区各个方位均有岩体出露,对该区煤层石墨化提供了变质环境,从相邻矿区资料可知,本勘查区周边矿区内煤层均存在石墨化现象,并且石墨化程度较高,所以本区具备石墨矿成矿的基本条件。
(一)地层矿区所在地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区域上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上泥盆统天瓦岽组(D3t);下石炭统林地组(C1l);中二叠统栖霞组(P2q)、文笔山组(P2w)、童子岩组(P2t)、上二叠统翠屏山组(P3cp)、长兴组(P3c);下三叠统溪口组(T1x);下侏罗统梨山组(J1l)、上侏罗统长林组(J3c)、上侏罗统南园组(J3n)和第四系(Q)。
清流县瑶上矿区滑脱构造特征及其对含煤地层的影响
福建 省清 流县 瑶上矿 区位 于福建 省清 流县 城方 位 12 , 7 o直距 3 行政 区划属清流县李家乡罗坑村管辖 , 7 m。 k
矿 区 面 积 为 57 2矿 区 内滑 脱 构 造 发 育 , 脱 构 造 造 . k 。 9m 滑 成 地 层 的 缺 失 , 得 煤 层 上 覆 地 层 翠 屏 山组 地层 变 薄 , 使 为
Absr c :n h p p r te nlcin f ea h n sr cu e n o l b a ig taa ta tI t e a e , h if t o d tc me t tu t r o c a - e rn sr t wa ds u s d y h su y f e o s ic s e b te td o d tc me t sr cu e c a a trsi a d fr to me h n s ea h n t t r h r ceit u c n omain c a im, a d te r s l ma p o ie s ini c b ss fr n h eut s y rvd ce t ai o i f
’
—
一
~
~ ~
,
图 1 清 流 县 瑶 上矿 区 构 造 纲 要 图
/
/ ,
印 f
\ \
\
/
,
一
~
P 2 c
— —
一
彩 一 ≯
P t t I %p w
, 一
一
I 、 . 一 一 一. . 一
/ / /
— 一 一
个钻探控制 , 断层倾 向变化较大 , 地表倾 角较陡 , 深部较 层主要 由南东向西北方 向滑脱 , 对煤系地层影响较大 , 使
福建省连城盆地推覆体下找煤分析
福建省连城盆地推覆体下找煤分析刘东辉【摘要】论述连城盆地的地质特征,论证连城盆地浅部出露的老地层为推覆体,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通过分析认为:连城盆地推覆体下赋存有较大面积的煤系地层及可采煤层,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并选择了日心为最有利的找煤靶区.【期刊名称】《能源与环境》【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50-51,54)【关键词】连城盆地;推覆体;找煤分析【作者】刘东辉【作者单位】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福建龙岩 36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4随着近几十年龙岩地区找煤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该地区地质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在煤系裸露区找煤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而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开发矿产的政策支持下和省专项勘查基金的成功实施,在煤系上覆P2cp、甚至T1x地层下找煤也进入了尾声,已逐步过渡到了“三下”(火山岩下、红层下、推覆体下)攻深找盲的找煤阶段,并在龙岩范围内找到了相应的含煤区,如吕凤煤矿区火山岩下、仁盘和红林坪煤矿区红层下、坪上和莒连煤矿区推覆体下。
本文主要浅析连城推覆体下的找煤前景。
众所周知,在连城盆地之东北的福建省大田县奇韬矿区的苏桥、水井坑、元沙、荆山、岺兜等井田在晚古生代地层及印支期以前的老岩体之下已发现了大量煤炭资源,并曾作为了2010年的国家10大地质科技成果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推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先例。
实际上,连城盆地推覆体不仅具备了推覆体的形成条件,其下也具备了赋存煤炭资源的条件,并已在该范围内发现了赋煤区及煤炭资源,如连城县坪上煤矿区和莒连煤矿区,均为推覆体下赋煤的例子。
1 地质概况连城盆地位于连城县县城—庙前镇一带,面积约1000 km2。
该范围地质特征如下:1.1 地层及煤层总体上,连城盆地浅部为推覆体,其地层多呈南北走向,从北部连城县县城至朋口镇一带,从西往东时代逐步由老到新,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天瓦岽组(D3t)、桃子坑组(D3tz)和下石炭统林地组(C1l)等老地层;盆地东部出露有大范围作为超覆体的下白垩统坂头组(K1s)地层;北部外围出露有推覆体下伏地层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1t)和上二叠统翠屏山组(P2cp)等地层。
福建连城庙前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物来源
石英砂 岩成分相 似 。因此 , 连 城庙前井 田( 及 连城 区 ) 童子岩
组 含 煤 地 层 沉 积 物 来 源 于 西 部 和 西 北 部 ( 1 ) 自然 地 理 童 子 岩 组 含 煤 地 层 连 城 区 包 括 北 面 清 流
英. 岩石呈灰 绿色 . 片理发育 。其 中石英经 变质作用 , 发生重
2 石 英 矿 物 的 分 布
石 英矿 物主要 分布 于 中酸性侵 入岩 中 . 象花 岗岩 . 其 矿
物 成分为石 英 、 正长石 、 斜 长石 , 少量角 闪石 、 云母 。 石英矿 物 粒径 1 ~ 3 am. r 伟 晶花 岗岩 3 - 5 mm。 呈棱 角状 , 多为 中细粒 等 粒结构 。 花 岗岩风化后 多呈砂 土状 . 砂 粒成分为 石英 , 在福建
结晶 , 颗 粒 比较 粗 大 。 风化后 , 多 呈土状 , 富含云母碎 片 。 风 化
福建 连城庙前 井 田位 于福建省连 城县庙前 镇 . 在 区域 上 归童子岩组 含煤地层 连城 区。含煤地 层为童子 岩组 属 3段 ,
由石英 砂 岩 、 泥岩、 粉 砂岩 和煤 组 成 , 主 要 可 采 煤 层 1层 ( 7 煤) . 其 中 累计 石 英 砂 岩 厚 度 约 占 沉 积 总 厚 度 2 1 % 。 前 人 通 过 省 内龙 岩 区 、 永 春 区 和 西 部 连 城 区童 子 岩 组 地 层 的 横 向 对 比. 发 现 从 东 到 西 煤 系 地 层 厚 度 有 由大 到 小 . 成 煤 期 由早 到
但 从现 在 区域资料 研究 成果 来看 . 从 东 面安溪 剑斗 一 永
硅质胶结 石英 矿物颗粒 直径 1 ~ 3 am, r 比较均 一 , 镜下 鉴定 部 分为岩屑 石英 . 说明搬运距 离不会很 远 。
大—漳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后期控煤构造分析
闽西南凹陷东条带隐伏区下找煤方向分析
西南 凹陷东条 带隐伏 区下找 煤模式 。
闽 西 南 凹 陷 东 条 带 指 的 是 北 起 德 化 曾 坂 . 经 永 春 天 湖 山. 南 至 安溪剑 斗 、 青 阳 一 带 。 现 将 闽 西 南 凹 陷 东 条 带 分 为 北、 中、 南 三段 , 北 段 主 要 为 安 村 一 曾 坂 一 阳 山~ 上 姚 矿 区 ;
F z , F 。 , 东 阳矿 区 F 2 、 F 5 断 层 。另 一 类 为 推 覆 断 层 , 表 现为地层
重复 , 如天 湖山煤矿 区铅坑井 田 F 1 ( 俗称 大侏 罗断层 ) 、 F ( 俗 称小 侏 罗断 层 ) , 上姚 矿 区 F 断层( 煤 系推 覆 于长林 组 火 山
8 前蠕【 l 最c 7. 蔫 山期 花 海 抖 ; H .推 倚墙 ; 9 1 f t 疆幅l 砖 I I } .什辨 舳
.
”
l l 1
1 - 抄甚排 2 . 晦柑 【 3 I .巾伟箩… ! . 兰 ^蟪{4 ・ t | z矗~ F一 : 垃 5 .rf ・ 一 ・ I t 沁龇
中段为天 湖山矿 区 : 南段 主要 为剑斗东 阳一后井 矿 区。
2 地 质背 景
2 . 1 区域 构 造
闽西南 凹陷东 条带构造 复杂 . 尤 以 滑 脱 构 造 为 特 征 。沿
阳山一剑 斗背 斜两 翼发 育 了一 系列滑 脱断 层 .断续 延 伸达 6 5 k m 以上 . 组 成 1个 明显 的滑 脱构 造带 . 总体 走 向北 北东 。
罗统 火 山岩 系所超 覆。东翼 为大片 中生代火 山岩系掩 盖 , 中 生代 以前 的地 层 出露零 星 . 童子 岩组 仅剑 斗 、 珍地 保存 较 完
福建三明地区隐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山
石〇
1 .1 控矿地层童子岩组地质特征 根 据 沉 积 环 境 特 征 ,童 子 岩 组 可 划 分 为 三 个 岩 性 段 ,即第
一 、二 、三 段 ;根 据 空 间 分 布 位 置 ,三 明 地 区 在 含 煤 区 域 分 布 上 主 要 处 在 中 部 含 煤 条 带 的 中 段 和 西 部 含 煤 条 带 的 中 段 ;另外 小 部 分 (尤 溪 一 带 )处 于 东 部 含 煤 条 带 (图 1)。由于各条带上沉 积 环 境 和 沉 积 旋 回 的 不 同 ,童子 岩 组 在 各 含 煤 条 带 上 的 地 质 特征也不同。 1 . 1 . 1 西部条带
清流县(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搜狗百科
清流县(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搜狗百科地理位置清流县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侧,地处东经116°38′17″~117°10′29″,北纬25°46′53″~26°22′07″。
全境东西宽53.8公里,南北长65.2公里,总面积180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764.15平方千米,占97.67%;水域42.15平方千米,占2.33%。
东接永安市、明溪县,西连宁化县东部,南与连城,长汀县接壤,北与宁化县南部,明溪县相邻。
人民政府驻龙津镇龙城街22号,电话区号0598,邮政编码365300,距三明市区80千米。
地质地貌清流县境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其代表。
出露面积116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五分之三强。
地层展布基本上受北东向构造线控制,东南部沙芜塘—李家一线主要出炉晚古生代沉积地层;西北部与宁化县交界处主要出露震旦纪—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县境东北与中部主要分布侵入岩及零星出露的沉积岩;沿明溪—清流一线则集中分布中生代红层盆土。
最老的地层为震旦系,自震旦纪至奥陶纪,县境一直处在地槽发育阶段,志留纪末期受加里东造山运动影响,结束了本区的地槽历史。
在地质发育的各个时期伴随着不同强度的构造变动,如断裂、褶皱、火山运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构成县境复杂的地质历史。
地势自东、南、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倾斜,地形起伏,峰峦叠嶂。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和溪水强烈侵蚀切割,形成境内低山丘陵广布、盆地零星并以低山为主的丘陵山地地貌。
同时,县境内陆形的横向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北部城关—林畲一带,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抬高;南部里田—沙芜一带,多分布中山和低山、丘陵和盆地,呈相同排列。
全县平均海拔350米,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1座,赖坊大丰山棋盘峰海拔1705.7米为最高点,系三明地区第二高山脉,沙芜洞口村海拔250米为最低点。
水利资源清流县境内河流密布,河流水系由四面向中部地带汇聚,水力资源丰富。
福建西条带南段童子岩组聚煤环境分析及找煤方向探讨
中 国西部 科技 2 0 年6 ( 旬 ) 7 08 月 下 第O 卷第 1 期总第 1 3 8 4 期
环境分析及找煤方向探讨
李银 兴
( 建 省 1 1 田地 质 勘 探 队 ,福 建 龙 岩 5 4 2 ) 福 煤 2 6 0 1
摘
要: 本文通过 闽西 南凹陷 西条带的沉 积特 征 分析, 该 区聚煤环境 ,即为障壁 岛后 聚煤环境 、过 渡带泻 湖环 境和 探讨
采煤层 。砂岩 占3% 4 。以海湾相为主。
作者简介:李银兴 ( 9 7 ,男 ,福建惠安人 ,地质工程师 ,现任福 建省1 1 15 一) 2 煤田地质勘探 队总工办主任。
2 0
维普资讯
( ) 童 子 岩 组 二 段 ( . ) 。 浅海 相 沉 积 , 以 泥 质 砂 2 Pt 2
・
-■ l一 - ■ ^罨 NhomakorabeaP 盟 一
垂
主E =
川 、文峰 、黄 坊、庙前 、武平宁洋 北井 田均达普 终。之后 I
未 再 开 展 任 何 地 质 工 作 和 系 统 研 究 , 对 找 煤 方 向 比 较 模
■
兰 卫
h ;
= 三
_
量
票
璧
糊 。本文将对 该西条 带二叠系童 子岩组 的沉积特 征进行分 析 ,探讨 区域聚煤规律 ,提 出找 煤方 向,为今 后确定找煤
£
嚣 鞭珲 ■
1 7  ̄ 18 年 之 间 由福 建 省 1 1 田地 质 勘 探 队 和 16 田 98 98 2煤 9煤 地 质 勘 探 队先 后 进 行 了勘 探 ,除 连 城 北 团 达 到 详 终 外 ,隔
量 a l・ 鞫 量 ・ 垃悻 耋 _t 泐 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性 :砂 质岩 占 2 % , 质 岩 及 2 、岩 3 泥 粉砂岩类 占 7 % 。 7 ( 、生 物 化 石 组 合 具 有 明显 的 分 带 3) 性 。自下而 上 可 划分 为四 个带 :戟 贝 一海 百 合 茎动 物 化 石 带 、 大羽 羊 齿植 物 化 石 带 、 戟 贝 海豆芽 ( 舌形 贝 ) 物 化 石带 、 羽 羊 动 大 齿 一栉 羊 齿 植 物 化 石 带 。
维普资讯
福建省 西含煤条带 中段连城
清流含煤地层沉 积特点及找煤 前景分析
邓瑞锦 福建省 16 田地质勘探 队 煤 9
() 1 、地 层 厚 度 20 0米 , 含 煤 近 3 0 层 ,其 中 较 稳 定 可 采 煤 层 一 层 ( 号 ) 7 , 厚 度 1. 米 ,属 薄 煤 层 ;位 于 中上 部 , 1 0 含煤系数 15 %。 .5 ( ) 岩 性 :砂 质 岩 占 2 l% , 泥 2 、 质岩及粉砂岩 类 占 7 9% 。 ( 、 生 物 化 石 组 合 具 有 明显 的 两 分 3) 性 。下部 为 戟 贝 海 百 合 茎动 物 化 石带 , 上 部 为 大 羽 羊 齿 一栉 羊 齿 植 物 化 石 带 。 ( ) 根 据 地 层沉 积 特 征可 划 分 为两 个 4、 沉 积旋 回: 部 为滨 海 一泻湖 相 旋 回 , 部 下 上 湖 泊沼泽 陆相旋 回。 ( ) 煤 质:灰分 74 % , 硫 05 % , 5、 .2 全 .7 于 2 0米 ,含 煤 近 2 0 3层 ,其 中较 稳 定可 采 煤 层一 层 ( ) 厚度 0 7 1 7号 , . 0一 1 2 .6 米 ,属薄煤 层 ,其中 l 、l 0 5号煤层为不
一
() 6 、成煤规律 :主要可采煤 层赋存于 位 于 浅 海 一泻 湖 相 到 沼泽 相 到 湖 泊 沼泽 相
的过 渡 部 位 。 22 2中部连 城 北 团型 .. () 1 、地 层 厚 度 2 2— 2 5 ,一 般 厚 5 7米 度 2 5 。含 煤 层 ( )3 层 , 中全 区较 6米 线 0 其
福 建连 城 县清 流县 }舍 煤地 层 ; 找 煤 前景
1前言 .
福建省属于 煤炭资源贫乏省份 ,随着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煤炭的需 求量 日 益 增加 ,经 过 数 十 年 的 开 采 , 可 供 开 采利 用的保有资源储量不多 ,加快煤炭资源的 发 现 与勘 探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煤 田地 质勘 探 ,地 表 裸 露 的 和 半 裸露 区 的 煤系地 层分布区基本勘探完毕 ,逐步转向 隐伏区勘探 ;为此 ,提高福建省煤炭 资源 的 可供 性 ,成 为 广 大 地 质 工 作者 的艰 巨任 务。福建 省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 含煤地 层 ,分 为东部 、 中部 、西部 三 个 条带 ;
糍鞠 毒≯簟薹≯警 0
一
福建 省连城 手清流 舍煤 区位予稻 建省 西舍煤
条 繁 中段 , 豢 文通 过 对 该 区舍 煤 地 层 的 沉 积 特 征描 述 ,找 出其 差 异 性 , 以 及 影 响 煤 系地 层
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位于中部。含煤系数
1. 5 。 2 %
赋存 因素 的分 析 ,为该 区煤炭 资源的寻找 与
海 一泻湖相旋 回 、滨海 一泻湖 一沼泽相旋 回 、上 部 湖 泊 沼 泽 陆 相 旋 回 。 ( )煤 凰 灰 分 l .2 , 硫 0 8 % , 5、 23% 全 .6
发 热量 2 .2— 2 .2 / g 79 8 3 MJ k 。 () 6 、成煤 规 律 :()位于 滨 海 一泻 湖 1 相到沼泽相到滨海湖泊相的过渡部位 ;() 2
向南 包 含 了将 乐 、明溪 、宁 化 、清 流 、 连城、武平等地 ,本次仅对西部条带含煤 区 中 段连 城 一清 流 含 煤 地 层沉 积特 点 及找
煤前景进 行分 析 。
2含煤地层 .
3煤 系地层 的分布 及影 响因素分析 .
3 1本区 以往 地 质 工作 程 度 . 本 区以 往地 质 工 作程 度 较高 ,从 2 世 0 纪 五 十 年 代 开 始 就 有地 勘 队 伍 从 事从 区域 性 地 质 踏 勘 到 矿 区 的地 质勘 探 工 作 ,先 后 提交过 《 福建连城 上江坊井 田地 质勘探储
勘 探 提 供 思路 。
麓 罄 |锚 嚣疆 §鏊毪 薯i |强甏 | 鬻 % 鼍 | | 《 氆箍 毒| 嚣 。 § 毽
பைடு நூலகம்
( 、岩性 :砂 质岩 占 2 5% ,泥 2) 质岩及粉砂岩 类占 7 % 。 5
( ) 物 化 石组 合具 有 明显 分带 。 自 3 、生 下 而 上 可 划 分 为 四 个带 :戟 贝 一海 百 合 茎
西 部 条带 位 于 顺 昌县 一上 杭县 以西 , 由北
发 热量 3 .7 / g 2 3 MJ k 。
大羽羊齿化石带 、戟贝一舌形贝化石带、 戟 贝 一大 羽 羊 齿 化 石带 ,上 部 大 羽羊 齿 一 栉羊 齿植物 化石 带 。 ( ) 地 层沉 积特 征 可划 分 为 四 个沉 积 4、 旋回:下部为滨海 一泻湖一沼泽相旋 回, 浅
稳定可 采煤层一 层 ( 号 ) 5 ,厚度 ll ,9一1 . 4 ,属薄 一中厚煤层 ;局部可采煤层四 9米 层 ( 下 、2 、6 )均 为 薄 煤 层 。除 l 1 、4 号 下 煤层外 , 均集 中在中部 一中下部 。 区含煤 全
系数 1 1 。 .%
位于浅海 一泻湖相到沼泽相到沼泽相的过 渡部 位 。 3 位 于浅 海 一泻 湖相 到 沼泽 相 到 () 湖 泊 沼泽 相 的 过 渡 部 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