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包含六至七篇训练话题,可见,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教学大纲、课程目标都强调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点呢?
一、认真落实主体教育观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两个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身意识与活动的主体;“以教师的主导”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开口交际的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有“双主”得到落实,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基本途径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是大纲提倡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

可见,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三、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交际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开展双向或多向互动,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四、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活动,因此,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只有替学生创设乐学情境,学生才会都动起来。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低年级教学可以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入手。

如《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猴子捞月亮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猴子为什么会去捞月亮?怎样去捞的?为什么没捞到?最后为什么不捞了?学生通过思考后,纷纷发言,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中高年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创设交际情境。

如《怎样过“六·一”》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人人都有话可说。

学生可以先分小组讨论,再由小组推
选一个人发言,然后全班讨论哪一组建议最切实可行,再提交班委会讨论,作出决定,最后分工作准备。

这就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实现了多向互动。

五、上好“口语交际”课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阵地,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交际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家乡的美景》这个话题。

课前可布置学生认真去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课堂上导入情境,用生动逼真的情景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口语交际的强烈欲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小城镇美景,教师用语言描述新农村、小城镇的美景,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之中。

然后按学生居住地分小组描述自己家乡的美景,再选拨各组描述得好的学生进行汇报,最后由全体学生来评一评谁的家乡美。

六、开避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成为交际主体
加强课内与课外联系是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

课内教学与课外有机结合,是拓宽口语交际的渠道。

笔者在讲授完《家乡美景》之后,便以《美丽的家乡》为题举办了一次演讲会。

学生课后认真观察,动手搜集家乡美景资料,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成了交际的主体。

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也是引导学生交际实践一种较好的形式。

如阅读教学《荷花塘》时,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的变化展开讨论;结合写作教学《我的家乡》,引导学生仿照《荷花塘》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其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要认真落实主体教育观,明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基本途径,把握教学特征,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开避多种实践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