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优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1 系统优化介绍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个集网络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各种传输技术和无线技术等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网络复杂,实体众多,接口多样
●无线性能受无线信号覆盖情况、信号质量好坏、无线接口参数的设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用户终端的流动性,使业务量、信令流量具有不确定性
以上特性决定了网络运行性能是不稳定的,当网络的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为了使系统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服务能力,通常需要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本文主要针对爱立信GSM 900M系统来论述优化的步骤和方法。

1.2优化流程
可以将网络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网络现行状态的调查
(2)优化实施
(3)优化总结
1.2.1 网络现行状态的调查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收集地图
(2)获取基站的工程技术资料
(3)现行网络的组成和结构情况
(4)网络现有问题信息
(5)基站故障报告
(6)采集CDD
(7)MSC/VLR局数据采集
(8)采集BSC话务统计报告
(9)采集交换机统计数据
(10)普查性的拨打测试和路测
通过以上过程,掌握当前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和运行状况。

经过对所获取信息的分析处理,产生以下结果:
➢系统的CDD 表、基站的工程技术表
➢初步的场强分布图和信号质量分析表
➢无线话务统计报告
➢交换机接通率报告
针对几大重点考查无线指标,找出无线性能差的小区,并得出初步的分析结果;
从MSC的统计报告中找出接通率差的呼叫类型和局向,做为下一步优化的重点。

以上
结果结合本次优化目标,制订优化方案。

1.2.2优化实施
执行上一阶段制订的优化方案,主要工作有:
●小区参数调整
●针对性的路测和CQT
●局数据调整
●天线调整
●挂接信令仪表,重点突击接通率问题
优化的实施是优化工作的核心,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在执行期间需要根据当前系统的状况来制订下一步方案,直到达到优化的目标。

1.2.3优化总结和分析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对优化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描述系统性能变化走势,分析其原因。

●指出系统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书写优化报告
通常一份完整的优化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说明
二、工程网优工作量总表
三、交换设备调整明细表
四、交换参数更改明细表
五、工程网优天线调整明细表
六、工程网优载波调整明细表
七、工程网优其它设备调整明细表
八、工程网优频率调整明细表
九、工程网优小区参数调整明细表
十、工程网优中的其它情况
十一、工程网优调整前测试记录
十二、工程网优方案
十三、工程网优竣工测试记录
十四、话务统计报告等
当然网优的流程并不是教条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执行。

1.3 网络优化的人力配备和设备配置
1.3.1 人力配备:
项目负责人,交换机工程师,无线分析师,BTS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天线工程师等。

以上岗位可以互相兼任,一个优化队伍,以不少于5人为好。

1.3.2 设备配置:
✧人手一台便携式计算机,装有相应的优化软件。

✧测试移动台2-3部。

✧路测设备(如Walkabout或TEMS)1-2套。

✧C7信令测试仪
✧测试车辆
✧(可选)通信规程测试仪,天线测量工具,指南针等。

1.4 优化周期
随系统的规模以及优化的目标而灵活变动,一般在15-30个工作日之间为宜。

第二章无线资源优化
2.1无线资源优化简介
一个理想的网络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用户能够毫无障碍的接入网络-----MS主叫
●当用户开机时,总能够被寻呼到-----MS被叫
●当用户正在通信时,不会发生被动中断----MS掉话
整个移动通信网络也是围绕着这些目标,不断的发展完善。

但一个实际运行中的网络,由于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左右,总是不能如意的。

在无线方面的体现,就是存在接入失败、寻呼失败和掉话等现象。

而优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不应有的现象尽可能地减少。

从话务统计的角度讲,就是要:
➢降低随机接入失败率
➢降低SDCCH、TCH拥塞率
➢降低SDCCH、TCH掉话率
➢提高切换成功率和话音接通率
2.2 系统的无线性能
系统的无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获取:
●无线话务统计报告
●路测和CQT
2.2.1无线话务统计报告
在BSC中定义了若干STS Object,具体类型罗列如下:
CLSDCCH、CELLCCHDR、NCELLREL、CLTCH、NECELASS、NECELHO、NICELASS、NICELHO、CELEVENTI、CELTCHF、CLTCHDRF等。

这些Object如实记录了无线系统的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其结果分别对应到一个无限大文件,包含的子文件以一小时为单位生成。

输出这些文件,经过适当的处理,就能生成无线性能统计报表。

具体步骤如下(以Object CLSDCCH为例):
(1)以HEX格式输出原始数据记录子文件到指定的文件中
如:
@s
@l c:\temp\cls0913.hex
iofat:;
@e
@c
本例把复合文件cchfile中的子文件sel131100输出到当前的IO上,把结果Log到c:\temp\cls0913.hex文件中。

(2)通过DOS批处理程序(如TOPSTS)把hex格式的文件转换成EXCEL的CSV,PRN
格式文件。

如:
@echo CLSDCCH > BSC%1.LOG
@topbsc.EXE CLS%1.hex CLS%1.PRN /C >> BSC%1.LOG
@ren cl%1.csv cls%1.csv
(3)运行EXCEL宏文件(如:bscr7a.xls),把CSV文件通过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EXCEL
工作表,其中包含表单TCH DA TA、CCH DATA、TCH REPORT和CCH REPORTS。

从EXECEL 工作表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无线指标:
✧TCH掉话率
✧TCH拥塞率
✧SDCCH掉话率
✧SDCCH拥塞率
✧随机接入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
对每种无线指标找出性能差的服务小区,作为下一步优化的重点对象。

2.2.2 路测和CQT
系统的无线信号分布情况,如信号的场强和质量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信号强度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也就决定了该小区的业务量,业务量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随机接入失败率,SDCCH、TCH拥塞率和接通率等无线指标上;而信号质量直接影响掉话率。

因此一个完整的优化需要对系统的无线状态做全面的调查,这主要通过 Drive test 和CQT来进行。

测试的路线的选择原则:
➢用户申告较多的区域。

➢话务统计分析中存在较明显问题,如高掉话率的区域。

➢尽可能选择重要地区,如党、政、军所在地和繁华路段。

➢切换较多的区域。

➢尽可能穿越较多小区。

➢测试路线尽量不要重叠,但可以交叉。

路测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路测中发现的以下问题应即使进行记录或标注:
➢所测数据与理论设计数据不符合
➢掉话
➢非信号强度引起的通话质量差
➢阻塞
➢不正常切换
➢信号电平低
➢TA过大
➢信号盲区
从测试结果得到:
➢系统无线场强分布图
➢无线质量分析图
有了上述分析结果,就可以对无线资源进行优化。

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检查BSC中重要SIZE设置
✧检查BSC以及RBS告警
✧加强有效覆盖,提高接入成功率✧降低无线系统拥塞,提高网络容量✧改善无线质量,降低掉话率
2.3 检查BSC中重要SIZE设置
SIZE检查指令:<SAAEP:[BLOCK=block,]SAE=sae; (SA表示内存容量改变功能)
2.4 检查当前工作状况和告警
工作状态检查
EXRPP:RP=ALL;(EX表示交换数据功能)EXEMP:RP=ALL,EM=ALL;
GSSTP;(GS表示选组级功能)
NTSTP:SNT=ALL;
DTSTP:DIP=ALL;(DT表示数字路由传送功能)EXSCP:NAME=ALL;
C7LTP:LS=ALL;(C7表示7号信令功能
RXLLP;
RXTCP:MOTY=RXETG;
RXMOP:MOTY=RXETG;
RXMOP:MOTY=RXETRX;
RXMSP:MOTY=RXETRX;
RXMFP:MOTY=RXETRX,FAULTY;
RXTCP:MOTY=RXOTG;
RXMOP:MOTY=RXOTG;
RXMDP:MOTY=RXOTRX;
RXMSP:MOTY=RXOTRX;
RXMSP:MOTY=RXOTRX,FAULTY;
基站告警检查:
ALLIP;
RXELP:MOTY=RXETG (RBS 200)
RXELP:MOTY=RXOTG (RBS 2000)
传输情况检查:
RXMFP:MO=RXETF-X;(RBS 200)
RXCDP:MO=RXETG-X;(RBS 200)RXCDP:MO=RXOTG-X;(RBS 2000)
2.5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Random access success rate)
随机接入成功率主要反映了系统的无线覆盖状况,是衡量无线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2.5.1 改善无线覆盖
2.5.1.1功率参数调整
在爱立信系统中与无线覆盖相关的参数有:
➢BSPWPB 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
➢BSPWPT 非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
BSPWRB、BSPWRT对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影响。

设置过大,会造成小区实际覆盖范围过大,对邻区造成干扰;设置过小,会造成相邻小区之间出现缝隙,造成“盲区”。

设置的指令和格式如下:
<RLCPC:CELL=cell, BSPWRB=bspwrb, BSPWRT=bspwrt;(RL—对小区操作的指令,
CP—配置功率数据,C—改变)bspwrb、bspwrt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m,范围为0~63
对于ERICSSON设备RBS200,以下功率值有效:
GSM900:31~47dBm,奇数有效。

GSM1800:33~45dBm,奇数有效。

对于ERICSSON设备RBS 2000,以下功率值有效:
GSM900(TRU:KRC 131 47/01):35~43dBm,奇数有效。

GSM900(TRU:KRC 131 47/03):35~47dBm,奇数有效。

GSM1800:33~45dBm,奇数有效。

通常对一个小区BSPWRB和BSPWRT设置相同的值。

2.5.1.2 硬件调整
通过无线资源调整来改善无线覆盖的作用是有限的,当无线覆盖尚达不到优化目标时,就必须通过调整硬件来实现。

(1)从基站的工程技术文件中可以得到相应小区天线的技术参数:
➢天线型号固定
➢天线半功率角固定
➢天线高度可调,但很少采用
➢天线方位角可调,但不常采用
➢天线下倾角可调,经常采用,一般在0-10度之间调整。

详细描述参见附录“天线调整指导”。

(2)增加直放站,适用于话务量较低的偏远地区。

(3)增加微蜂窝解决室内覆盖。

(4)增加基站。

通常在优化过程中不采用(2)、(3)、(4),而作为一种解决无线覆盖的建议提出。

2.5.2 修改移动台最小接入电平
由于随机接入失败,很多情况下是由于BTS收到移动台的功率过低造成的,因此适当增加手机接入门限ACCMIN,可以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

但应注意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小区的逻辑覆盖范围缩小等。

ACCMIN设置的指令和格式如下:
< RLSSC:CELL=cell, ACCMIN=accmin;(SS—系统信息SACCH和BCCH的数据)
accmin以十进制表示,取值范围为47~110,默认值为110,其意义如下表所示。

2.5.3 频率参数的检查
同频干扰也会影响随机接入,因此当某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率低时,要检查其自身和邻小区的频率和BSIC值,防止同频现象的存在。

一旦发现有同频一定要进行修改。

相关指令:
<RLDEC:CELL=cell, CGI=cgi, BSIC=bsic, BCCHNO=bcchno;(DE—描述数据)
2.6 降低无线系统拥塞,提高网络容量
系统拥塞,是由系统话务量和无线资源分配不均衡引起的。

小区拥塞有三种情况:
(1)SDCCH和TCH都出现拥塞。

(2)SDCCH无拥塞,而TCH出现拥塞。

(3)SDCCH拥塞高,而TCH拥塞低或无拥塞。

2.6.1 SDCCH和TCH都出现拥塞
如果相邻小区的SDCCH和TCH的都出现拥塞,则只有通过增加载频、基站或微蜂窝,吸收高话务量,从而达到降低拥塞的目的。

如果相邻小区未出现拥塞,则可采取话务均衡的办法。

2.6.1.1 调整天线
包括增大天线倾角和降低天线高度,缩小小区的覆盖范围,让相邻小区分担更多的话务,达到降低本小区负载的目的。

天线倾角受天线本身特性限制,调整范围有一定限制。

天线倾角过大, 波瓣形状发生畸变,容易产生越区覆盖,引入频率干扰和错误的切换。

所以在调整天线时定要结合路测来进行,使天线高度,下倾角和覆盖区域都达到一个理想的值。

调整的思想参见附录:天线调整指导。

2.6.1.2 调整小区选择参数
●空闲模式下,移动台根据C1或C2判断自己归属于哪一个服务小区。

C1和C2的计
算公式如下:
C1= (A – Max.(B, 0)) 其中:
A=RXLEV Average - ACCMIN
B=ms_txpwr_max_cch - Max O/P Power of MS
A对应下行信号质量,A值越大,表明下行信号越好.
B对应上行信号质量,B值越大,表明上行信号越好。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
C2=C1+CRO-TO*H(PT-T)
提高或降低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ACCMIN),减小或增大本小区的C1值,来达到
减少或增加所服务移动台的数目,从而在不同小区间均衡业务量。

可以降低SDCCH
和TCH的拥塞率。

相对而言,调整最小接入电平(ACCMIN),对SDCCH的业务量的
影响更明显一些。

对TCH的业务量影响小一些,必须与切换门限结合使用,才能
对TCH的业务量有较明显的改变。

调整最小接入电平(ACCMIN)的最小步长,应
该大于5dBm。

否则,几乎不能发现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增大高阻塞率小区的ACCMIN,使C1和C2变小,缩小该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从
而减少话务量。

反之则增加话务量。

从而达到话务量均衡的目的。

注意不要使
Rxlev_Access_Min大于-90dBm, 人为在交界处造成盲区。

●在通话模式下,通过改变功率预算的切换门限,相应增大或减小小区的切出半径
RHO_out或切入半径RHO_in,可以达到均衡话务量的目的。

例如将移动台由A小区切换至B小区的切换门限由OFFSET=8增大到OFFSET=15,即原来邻小区B的功率预算比源小区A大8dB,就触发切换。

现在必须满足邻小区B的
功率预算比源小区大15dB,才触发由A到B的切换。

这样就等于扩大了小区A的服务范围,即通过增大RHO_out来增加话务量。

类似地,将移动台由B小区切换至A小区的切换门限由OFFSET=8减小到OFFSET=0,即原来邻小区B的功率预算比源小区A大8dB,就触发切换。

现在必须满足邻小区B的功率预算比源小区大0dB,就触发由A到B 的切换。

这样就等于缩小了B小区的服务范围,扩大了小区A的服务范围,即通过增大RHO_in来增加A小区话务量。

增大高阻塞率小区的切入门限(其他小区的MS不容易切入), 减小向相邻较空闲小区切换的门限(其他小区的MS容易切入),可以非常有效地调节话务量, 降低阻塞和由阻塞带来的掉话。

这一手段可以非常有效地调整,但是如果OFFSET 取值不合理,容易造成乒乓切换。

●调整最小接收电平(ACCMIN)和切换门限OFFSET时,应满足:
OFFSET A->B+OFFSET B->A>0
ΔACCMIN A-B+OFFSET A->B>0;(optional)
(A-server cell ;B-neighbor cell)
把高拥塞率的服务小区的OFFSET改小,使MS更容易切出;把相邻较空闲小区的
OFFSET改大,使MS更容易切入,但难于切出)
●既适合在拥塞小区和空闲小区间,也可以在高拥塞小区和低拥塞小区间进行话务量
的均衡。

2.6.2 SDCCH无拥塞,TCH出现拥塞
解决的思路主要通过切换来分流话务。

2.6.2.1 修改切换门限
减小向邻小区切换的门限(OFFSET),使移动台很容易地切换出去;
提高本小区的切入门限,使在邻小区上的通话难以切换进来,是常用的解决手段。

相应指令:
<RLNRC:CELL=cell,CELLR=cellr,[OFFSETP=offsetp,OFFSETN=offsetn];
(NR—相邻关系)
2.6.2.2 使用Assignment to Worse cell功能
打开Assingment to Worse cell功能,合理设置AWOFFSET参数。

该功能是指当呼叫在服务小区SDCCH上建立后指派TCH时,本小区发生TCH拥塞,为保证通话的正常进行,允许指派到比当前服务小区无线质量差的邻小区的TCH上。

该参数可根据需要在3-15dBm 范围内调整。

相关的指令:
<RLLOC:CELL=cell,AW=aw; (LO—定位数据)
aw=ON or OFF.
<RLNRC:CELL=cell,CELLR=cellr,AWOFFSET=awoffset
awoffset=0-63dBm
2.6.2.3 启用小区Load Sharing功能
Load sharing功能是指当本小区的TCH占用数目超过一定门限后,小区强制边缘范围内的移动台向其它小区切换,以便空出本小区信道。

比如,当CELL A的话务量超过80%,而
其邻小区CELL B和CELL C的话务量均未超过60%。

则可把CELL B和C设置为可以接受由于Load sharing而引起的切换。

相关操作如下:
RLLCC:CELL=CELL B,HOCLSACC=ON;
RLLCC:CELL=CELL C,HOCLSACC=ON;激活小话务小区的负荷分担切换接受功能。

RLLCI:CELL=CELL A&CELL B&CELL C;激活3个小区负荷分担功能。

RLLSI;激活BSC的Load sharing功能。

注意:负荷分担小区必须在同一个BSC的控制下。

2.6.2.4. 调整切换方向
只允许移动台从高话务小区向低话务小区切换。

对应操作:
RLNRI:CELL=CELL A,CELLR=CELL B,SINGLE;
在定义邻小区时增加SINGLE参数,使切换只允许从A到B方向进行。

2.6.3 SDCCH拥塞高,而TCH拥塞低或无拥塞。

解决的思路主要从减少拥塞小区的信令流量出发,但要保证话务量不减少。

2.6.
3.1消除SDCCH的频率干扰
如果在SDCCH频点上存在较严重射频干扰,一方面会造成无效试呼次数和SDCCH射频丢失次数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移动台频繁占用SDCCH或占用SDCCH的时长增加,可能造成SDCCH的拥塞。

解决办法是修改SDCCH所在载频的频率,或是倒换SDCCH载频(对非单载频的小区,把SDCCH配置到非BCCH载频上。


相应的的指令:
<RLCCC:CELL=cell,TN=tn,CHGR=chgr,SDCCH=SDCCH,CBCH=cbch,CCHPOS=cchpos;
(CC—配置控制信道数据)
2.6.
3.2优化位置登记区(LAC)边界
如果位置登记区的边界位于城市主要道路的两侧,或是其他人群密集的区域,会造成该区域内移动台发生频繁的位置登记,加重SDCCH的负荷,产生拥塞。

解决办法是:
●调整天线,增大或减小个别基站发射功率,使该区域有一明显占优势的小区,优化位置登记区(LAC)边界;
●提高位于LAC边缘小区的重选滞后参数(CRH:cell_reselect_hysteresis)。

●位置登记区重新分区,使位置登记区(LAC)边界避开人群密集地区。

相应指令:
<RLSSC:CELL=cell,CRH=crh;
2.6.
3.3 增大周期性位置登记周期
位置登记消息需要上报至VLR,延长移动台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负荷,包括BSC,MTL,SDCCH等等的负荷。

如将T3212=60 增大到T3212=120,使周期性位置
更新时间由6小时变为12小时,大大降低系统负荷。

系统内各小区T3212 应一致。

当BSC 处理器过载时,也可考虑增大T3212。

T3212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0~255,单位为6分钟(1/10小时),如T3212=1,表示0.1小时;T3212=255,表示25小时30分。

T3212设置为0表示小区中不用周期的位置更新。

默认值为240,即24小时。

操作指令:
<RLSBC:CELL=cell,T3212=t3212; (SB—系统消息BCCH上的数据)
2.6.
3.4 增加SDCCH数量
TCH无拥塞时,直接增加SDCCH的数目。

在LAC边界处的小区,可以比其他小区分配更多的SDCCH。

操作指令:
<RLCCC:CELL=cell, CHGR=chgr, SDCCH=sdcch, CBCH=cbch, TN=tn, CCHPOS=cchpos;
(CC—配置控制信道数据)
2.6.
3.5 调整最大重发次数
RACH是一个ALOHA信道,网络允许移动台在收到立即指配消息前,发送多个信道请求,以提高接通率,但同时增加了RACH和SDCCH信道的负荷。

MAXRET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有4种,即:1、2、4和7。

在业务量较大的小区,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大,容易引起无线信道的过载和拥塞,从而使接通率和无线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

相反,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小,会使移动台的试呼成功率降低而影响网络的接通率。

因此合理地设置每个小区的最大重发次数是充分发挥网络无线资源和提高接通率的重要手段。

最大重发次数M的设置通常可以参考下列方法:•对于小区半径在3公里以上,业务量较小地区(一般指郊区或农村地区),MAXRET可以设置为7(即最大重发次数为7)以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

•对于小区半径小于3公里,业务量一般的地区(指城市的非繁忙地区),MAXRET 可以设置为4(即最大重发次数为4)。

•对于微蜂窝,建议MAXRET设置为2(即最大重发次数为2)。

•对于业务量很大的微蜂窝区和出现明显拥塞的小区,建议MAXRET设置为1(即最大重发次数为1)。

相关指令:
<RLSBC:CELL=cell,MAXRET=maxret;
2.6.
3.6 提高信道请求消息的发送分布时隙数
这是以延长接续时间为代价的,以时间换空间的控制信令流量的方法。

TX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以十进制数表示,其取值范围为3~12、14、16、20、25、32和50,默认值为50。

相关指令:
<RLSBC:CELL=cell,TX=tx;
2.6.
3.7 小区的优先级和小区接入限制
设置CBQ、CB来控制小区的优先级和接入限制。

当CB设置为YES后,移动台不能在本小区发起呼叫,但是可以接收其它小区切换过来的话务,它和CBQ结合起来可以控制小区的选择优先级(只限于Phase 2 MS)
CBQ以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HIGH或LOW,默认值为HIGH。

CBQ与参数“小区接入禁止CB”,共同组成小区的优先级状态,如下表:
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小区应设置优先级为“正常”,即CBQ=HIGH。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微蜂窝应用、双频组网等,运营者可能希望移动台优先进入某种类型的小区,此时网络操作员可以将这类小区的优先级设为“正常”,而将其它小区的优先级设为“低”。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只有当优先级为“正常”的合适小区不存在时(所谓合适是指各种参数符合小区选择的条件,即C1>0且小区没有被禁止接入等),才会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小区。

下述的两个范例说明了合理应用参数CBQ的意义。

范例一:
假设如图1的小区覆盖情况,图中每个圆表示一个小区。

由于某种原因小区A和B的业务量明显高于其它相邻的小区,为了使整个地区的业务量尽可能均匀,可以将小区A和B的优先级设置为低,而其它小区优先级为正常,从而使图中阴影区中的业务被相邻小区吸收。

必须指出,这种设置的结果是小区A和B的实际覆盖范围减小,但它不同于将小区A和B 的发射功率降低,后者可能会引起网络覆盖的盲点和通话质量的下降。

图1 CBQ用于均匀小区业务量
范例二:
如图2所示,假设某微小区B与一宏小区A重叠覆盖一区域(图中阴影区)。

图2微小区情况下CBQ的应用
为了使微蜂窝B尽可能多地吸收B区的业务量(尤其是B区的边缘),可以设置小区B的优先级为“HIGH”,小区A的优先级为“LOW”。

这样在小区B的覆盖范围内无论其电平是否比小区A的低,只要符合小区选择的门限,移动台将选择小区B。

在用小区优先级为手段对网络优化时需注意,CBQ仅影响小区选择,而对小区重选不起作用。

因此要真正达到目的必须结合使用CBQ和C2。

相应指令:
<RLSBC:CELL=cell,CB=cb,CBQ=cbq;
2.6.
3.8 小区重选参数C2
移动台选择小区后,在各种条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移动台将停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同时移动台开始测量邻近小区的BCCH载频的信号电平,记录其中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相邻小区,并从中提取出每个相邻小区的各类系统消息和控制信息。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移动台将从当前停留的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个过程称为小区重选。

所谓一定的条件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小区的优先级、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等等。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无线信道的质量,当邻区的信号质量超过本区时会引起小区重选。

小区重选时采用的信道质量标准为参数C2,其计算方式如下: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即:C2=C1+CRO-TO*H(PT-T)
当PENALTY_TIME不等于11111时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 C2=C1-CRO
当PENALTY_TIME等于11111时
其中:
•函数H(x)=0,当x<0时;H(x)=1,当x≥0时
•T是一定时器,它的初始值为0,当某小区被移动台记录在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小区表中时,则对应该小区的计数器T开始计数,精度为一个TDMA帧
(约4.62毫秒)。

当该小区从移动台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邻区表中去除时,
相应的计数器T被复位。

•CELL_RESELECT_OFFSET用来人为地修正小区重选参数C2。

•TEMPORARY_OFFSET的作用是:从计数器T开始计数到计数器T的值达到PENALTY_TIME规定的时间期间,给C2一个负作用的修正。

•PENALTY_TIME是TEMPORARY_OFFSET作用于参数C2的时间。

但PENALTY_TIME 的全1编码保留用于改变CELL_RESELECT_OFFSET对C2作用的符号。

•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和PENALTY_TIME是小区重选参数。

当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为1时,它们在小区的BCCH信道上广播;若PI
=0,则移动台认为上述三个参数为0,因此C2=C1。

若移动台计算某邻区(与当前小区位于同一位置区)的C2值超过移动台当前停留小区的C2值,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区。

若移动台测量到一个与当前小区不在同一个位置区的小区,其计算得到的C2值超过当前小区C2值与小区重选滞后参数的和,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区。

但必须注意,每次由参数C2引起的小区重选至少间隔15秒,这是为了避免移动台频繁的小区重选过程。

影响参数C2的因素除C1之外,还有以下三个因素,即:小区重选偏置(CELL_RESELECT_OFFSET,以下简称CRO)、临时偏置(TEMPORARY_OFFSET,以下简称TO)和惩罚时间(PENALTY_TIME,以下简称PT)。

在系统优化时,通常可采用对这些参数的调整来改变小区的C2,从而控制停留在小区中移动台数目,达到控制本小区接续信令流量的作用。

•CRO为一量值,它表示对C2的人为修正值。

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取值范围为0~63,表示0~126dB(以2dB为步长)。

默认值为0。

•临时偏置(TO), TO表示对C2的临时修正值。

所谓临时是指它仅在一段时间内对C2发生作用。

而这段时间则由参数PT确定。

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
取值范围为0~7,表示0~70dB(以10dB为步长),其中70表示无穷大。

默认
值为0。

•惩罚时间(PT)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秒,取值范围为0~31,其中0~30表示20~620秒(以20秒为步长)。

取值31保留用于改变CRO对参数C2的作用
方向。

默认值为0。

上述三个参数的调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二,对于业务量很大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较低时,一般希望移动台尽可能不要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这种情况下,可
以设置PT为31,因此参数TO失效。

C2的数值等于C1减CRO,因此对应
于该小区的C2值被人为地降低,从而使移动台以该小区作为重选的可能性降
低。

此外,网络操作员根据对该小区的排斥程度,可以设置适当的CRO。


斥越大,CRO越大,反之,CRO越小。

第三,对于业务量很小,设备利用率较低的小区,一般鼓励移动台尽可能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种情况下,建议设置CRO在0~20dB
之间,根据对该小区的倾向程度,设置CRO。

倾向越大,CRO越大,反之,
CRO越小。

TO一般建议设置与CRO相同或略高于CRO。

PT主要作用是避
免移动台的小区重选过程过于频繁,一般建议的设置为20秒或40秒。

第四,对于业务量一般的小区,一般建议设置CRO为0,PT为640秒从而使C2=C1,也即不对小区施加人为影响。

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