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相融、借鉴,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________,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益求精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B . 精益求精层出不穷美不胜收
C . 励精求治遍地开花数不胜数
D . 励精求治遍地开花美不胜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B .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C . 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给人耳目一
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D .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相融、借鉴,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 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C .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D . 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
“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明“《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
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 .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C .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D .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 .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C . 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
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 . 《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 . 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 . 《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D .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3. (9分) (2019高一下·蚌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转基因食品标识最终版规定,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含转基因成分5%以上的食品以适当方式标注转基因信息。
这是美国在转基因食品方面出台的第一个全国性强制标注规定。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的第一种植大国,市场上70%至80%的加工食品含转基因成分。
但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
2014年5月,美国佛蒙特州立法要求在该州销售的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均须进行转基因食品标识,一些州也随之跟进。
2016年美国农业部发布《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它将转基因食品称为生物工程食品。
新标准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标注阈值是5%,转基因成分含量不高于5%,就不必标注。
转基因成分含量高于5%的食品,就必须向消费者披露转基因信息。
标识有多种选择,包括文字说明、写着“生物工程”的图标、电子或数字链接以及使用短信等,小型食品生产商或小型包装也可选择提供电话号码或网址,供消费者查询转基因信息。
(节选自《美国发布转基因食品标识新规,各方褒贬不一》,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1月1日)
材料二:
图表1:2006—2017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单位:亿公顷)
图表2:2016—2017年全球四大转基因作物应用率(单位:%)
材料三:
有人认为,转基因标识政策会让消费者认为产品不安全或对环境有害。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明确标注转基因信息不但不会“吓跑”消费者,反而有助于减少他们对转基因产品的顾虑。
美农业部长桑尼·珀杜在一份声明中说,新规“增加了美国食品系统的透明度,为受监管实体就何时、如何透露生物工程成分建立了指导方针”确保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一致性,“避免了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困惑的零碎州级标识体系”
同时,新规招致一些批评。
一些反转基因组织认为,新规细则不够严格,对标识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宽松。
有批评者称,新规有太多的豁免。
比如一些转基因原材料如果经过了“高度加工”最终产出的食品可由生产商自愿而非强制标注。
这意味着,一些从转基因作物提取的成分可能被排除在转基因食品之外,包括从转基因甜菜提取的糖、用转基因玉米生产的玉米糖浆、转基因菜籽生产的油等。
目前,主流科学界认为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
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2016年曾发布报告确认,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不利影响。
(节选自《综述: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新规褒贬不一》,新华网,2018年12月26日)
材料四:
标识转基因食品,原本是保护和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做法;实际上,却可能同时意味着是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区别对待。
有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因此认为,既然无法证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大于传统作物,就没有必要对转基因成分进行标识,因为这种区分只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
而转基因技术的反对者则强调,转基因技术本身具有人工“特殊性”它违背了生物演化的“自然性”因而蕴含风险,一些风险可能还尚未被科学家发现,进行标识是在对人类社会负责。
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采取强制标识的方法是恰当的,这是在社会和民众仍然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巨大关切和争议性认知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负责任的做法。
尽管标识本身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成本问题和认知误区,但取消标识并不有助于减轻误解。
相反,将有关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加以标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也能传达出政府和企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信心。
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作一种制度性背书,长远来看有利于减少或消除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排斥与害怕,进而提高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上存在争论,这是正常的现象。
但这种争论不能混淆问题的性质。
人们应该意识到,标识转基因食品,和这类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关系。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实在其获得许可进行生产时,理论上已经得到确保。
(节选自《转基因标识:风险意识与食品安全的逻辑辩争》,澎湃新闻,2018年10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国发布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新规,这是美国在转基因食品方面出台的第一个全国性强制标注规定,有助于解决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上的混乱现象。
B .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品种以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大作物为主。
从应用率方面来看,除大豆有所下降,其余三大转基因作物均上升明显。
C . 转基因标识政策让美国食品系统更加透明,可能会让消费者认为产品不安全或对环境有害,也可能会减少他们对转基因产品的顾虑。
D . 标识转基因食品,原本是保护和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做法,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公众对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区别对待的结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国此次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转基因成分含量不高于5%就不必标注,这比一些州的旧规宽松,标识方式也灵活多样。
B .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逐渐放开了对转基因作物的限制,加大了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种植,缓解了粮食危机。
C . 一些反转基因组织认为,新规细则不够严格,是因为5%这一阈值设得过高,这样会导致许多使用了转基因原材料的食品免于标注。
D . 标识转基因食品,传达出了政府和企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信心。
转基因食品获得许可进行生产,其安全性理论上得到了确保。
(3)你是否支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4. (12分) (2019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
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
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
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
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
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 .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 .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线一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
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
周显徳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
宋初赴调,引对便殿。
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帝益知其强干。
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
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
中谢曰,召升殿奖谕,賜绯。
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
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
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
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
其才干类此。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 .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 .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 .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乾祐,指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 . 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
“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 . 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
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 . 权,暂时代理官职。
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
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 . 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
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 . 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
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 .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
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