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
中医技术中“内病外治”是一项特色诊疗项目,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封包,中药塌渍,中药定向透药,中药硬膏贴敷来治疗多种疾病。

省中医内分泌科采用中药塌渍温敷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得到患者朋友认可。

具体介绍如下:
组方:伸筋草30,透骨草30,乳香25,没药25,川芎25,细辛25,羌活25,独活25,白芷15,红花15,延胡索15,川乌15。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化的方案,本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应当咨询专业医师)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应用: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麻,痛或知觉减退。

2.各种筋骨肌肉损伤性疼痛。

如颈肩背腰和四肢的疼痛。

3.风寒湿痹,筋脉拘挛性疼痛。

中医认为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外感邪气,痰饮瘀血、食滞不化、蛔虫结石、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皆可导致疼痛。

一是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既所谓“不通则痛”;二是正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既所谓“不荣则痛”。

上述方药适合瘀血阻络,经脉不畅,气血不通型疼痛。

疼痛的辨证分为以下12种
1.胀痛,既疼痛有胀感。

胀痛发生于头目者,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胀痛见于胸肋脘腹等处者,多属气机郁滞。

单纯气滞者少,常兼血郁,湿滞。

2.刺痛,疼痛犹如针刺之状。

多属于血瘀内停所致。

3.冷痛,疼痛且有冷感,得温痛减。

多由于寒邪阻络或阳虚失温所致。

4.灼痛,疼痛且有热感,喜凉恶热。

多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所致。

5.隐痛,疼痛轻微,时发时止。

多因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或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所致。

6.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

多由有形实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

(实邪闭阻气机)
7.重痛,疼痛且有沉重感。

多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8.空痛,疼痛且有空虚感。

多因气血不足,精髓亏少,机体失其充养所致。

(气血精髓不足)
9.酸痛,疼痛而有酸软感。

若周身酸痛,可见于表证或湿证;若腰膝酸痛,多属于肾虚。

10.挚痛,抽挚牵引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者,又称牵引痛。

因邪气阻滞,经脉不利,或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11.固定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移。

其痛在胸腹腔者,多见于血瘀证;其痛在四肢关节者,多见于寒湿痹证。

12.走窜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或游走性疼痛,或攻窜性疼痛。

前者见于四肢关节,属风痹;后者见于胸肋腹部,属气滞。

中药塌渍温敷适合冷痛,刺痛,重痛,掣痛,固定痛。

因此治疗时要辨证施治。

大家在描述疼痛的时候,常常分不清疼和痛有什么区别,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

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产生的感觉才叫作“痛”。

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
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不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

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

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

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

“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压、触摸才会感到,可以反复发作,面积比疼要大一些。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

“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就是这个道理。

其中,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

中医认为疼痛部位疼在经,痛在络,经络不通身体就会疼痛,而解决疼痛的有效措施就是温通经络。

疼痛就好比冬天的大地,升温使得冰雪融化,水路畅通,春暖花开。

以头疼为例:头痛部位与六经分证关系。

1.头痛连项太阳经。

2.两侧头痛少阳经。

3.前额头痛阳明经。

4.巅顶痛厥阴经。

5.头痛连齿少阴经。

6.头痛晕沉,腹泻自汗太阴经。

如果我们在做中药塌渍温敷的时候,根据疼痛的性质选药组方,再根据疼痛的部位所在的经络取穴,既有中药温敷之效,又有穴位贴敷之功,定然是事半功倍的。

这就是中医药的魅力所在!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是我们当代人刻苦钻研的瑰宝!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