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
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总分:120分 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4)《春夜洛城闻笛》运用典故,含有惜别怀念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拼音写词语。
(4分)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
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 (_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 (__________)在门框里。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fù rú jiē zhī
(_________)的人物了。
(4)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C .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修改:去掉“之一”)
B .朱婷虽然在排球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 .在上海汽车展上,国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
(修改:删
掉“不断”)
D.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
(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
5.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4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3分)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
(2)康肃笑而遣.之遣:
(3)以我酌.油知之酌:
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分)
A
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
艺术,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
C.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吾射”,
油知之”解除了康肃公的疑虑。
D.
的目的。
(二)(9分)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③
买书,乃借贷于
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④
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
,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
②绂(fú):李绂,人名。
③赀
(zī):通“资”,钱财。
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少.时家贫/少.时,一狼径去
B .无赀买书./傅雷家书.
C .乃借.贷于邻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街衢铺店名.号/莫名.
其处 10.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三处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3分)
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 立 对 人 皆 惊 骇。
11.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三)(10分)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
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
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
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
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
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
能大大丰富。
无论身处何地、身处何时,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
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
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
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
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
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
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
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
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于互相理解。
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2.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
大。
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
用手机保持联系。
C
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
信。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
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
作所迫。
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
因入手解决问题。
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
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4.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
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
(至少说出两个)(4分)
(四)(17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
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就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
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5
什么事?(4分)
16
相同?为什么?(4分)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
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18
本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_______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于500
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答案
1.【答案】(1)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弹琴复长啸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5)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
君传语报平安(每空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2.【答案】(1)斑斓 (2)镶嵌 (3)妇孺皆知 (4)锲而
不舍(每小题1分)
3.【答案】C (3分) 4.【答案】A (3分)
5.【答案】见了大海的浩瀚 没见过大漠的广袤 见了大漠的广袤 没见过森林的神奇(每空1分)
6.【答案】(1)自夸;(2)打发;(3)倒入。
(每小题1分)
7.【答案】(1)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2分)
(2)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分) 8.【答案】C (3分) 9.【答案】C (3分)
10.【答案】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 立 对/ 人 皆 惊 骇(3分) 11. 【答案】略。
(3分) 12.【答案】D (3分) 13.【答案】C (3分)
14.【答案】可以邀请他参与户外运动,感悟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组织朋友聚会,多跟他“面对面”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
(至少说出两点,每点2分)
15.【答案】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2分) 16.【答案】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分)
17.【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 远为之感动的心理。
(4分)
18.【答案】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的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5分) 19.略。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
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思乡”的话题从来都是浓重而又深情的一笔。
李白用“,”描
写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听闻笛声而涌起对故园无尽的想
念;岑参远赴边塞途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
期,而是“,”,万千思念,
尽在一声“传语”中……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
们不免为古人含蓄凝练而又浓郁热烈的思乡之情所感
动。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
(1
不幸者的kuì zuò()。
(2)笔者不厌其烦地引用往圣先贤的嘉言yì xíng(
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榜样力量。
(3)在这夏日的晌午
..()
的光。
(4)在那亘古
..(
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
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4分)
4.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
改为 改为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 (5~20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
(14分)
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 (1)然虎之食人不恒.
见 (
)
(2)于人不啻.
倍也 ( )
(3)虎利.其爪牙 ( ) (4)皆虎之类.
也
(
)
6.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A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C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D .结友而.
别(《孙权劝学》)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2)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8.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 9.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1题。
(6分)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
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
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
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11.从诗歌的三、四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三、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2~13题。
(6分)12.《红岩》中的小萝卜头,他的外号是怎么得来的?(3分)1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怎么得到后又失去第一次买的洋车的?(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6题。
(9分)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
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
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
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
地面观测的不足。
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
限制,在地面上,
不能完全覆盖,
藏高原为主的近200
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城,
零。
而跳出地球“看”地震,
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
化的更改。
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
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
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
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 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
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
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
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选文有删改)
1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 .“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D .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15.“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分) 16.请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3分)
初步..
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
(15分)
向泥土敬礼 耿 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
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
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
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
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
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
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能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
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
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文有删改)
17.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生灵
的具体表现。
(3分)
18.品味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分) 19.你如何理解第⑦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3分)
20.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6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大自然中树木的枯荣,让我们懂得更迭的规律;成长旅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懂得生活的真谛;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让我们懂得爱心、成熟、责任等;与人相处中,我们懂得理解、宽容、理智、信任……
请以“懂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剧本除外;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得
少于600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1.(1)弹琴复长啸(2)雄兔脚扑朔(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
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1)愧怍(2)懿行(3)shǎng wǔ(4)gèn gǔ(每小题1分,写错字形或字音不得分)
3.(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
(2分) (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抓好语言表达的训练。
(2分)
4.(1)如哽在喉 如鲠在喉 诧紫嫣红 姹紫嫣红(2分) (2)半帘花影月笼纱(2分) (3)把“大约”或“左右”删掉(2分)
第二部分
一、5.(1)常常 (2)只 (3)使……锋利 (4)和……一样(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6.D (2分)
7.(1)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
(2分)
(2)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