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和黄老之学的哲学观
西汉初年刚刚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人民需要安定。
于是,西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而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符合了当时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需要。
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
1.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恢复,西汉的王国问题和边疆问题越来越突出,“无为而治”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要求,实行新儒学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西汉国力强盛,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
(1)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实行仁政。
(3)“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轻徭薄赋。
(4)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指道德和道德规范。
2.评价:巩固国家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靠上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仁政;兴办教育,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3.能够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总体上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了当时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即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全国服从皇帝。
这正好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胃口。
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全国的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等主张。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来统治人民,人民必须接受天子的统治。
但人君必须爱护百姓,否则,上天将降灾祸于他。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董仲舒提出限田等主张,来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所有这些,均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
★四、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1.仁政实质是人本主义,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
2.“和”的精神,贴近人情,易被百姓接受。
3.“中庸”适宜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
4.从根本上说,大一统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以致用
【例1】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的提倡
B.广大人民的要求
C.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必须休养生息
D.道家的大力宣传
解析: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西汉建国初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广大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西汉初的统治者即使想有所作为,国家也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必须面对客观现实,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例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反映的问题是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越来越强化,故本质问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例3】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
A.人定胜天,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积极无为
D.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解析:A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属于黄老之学的范畴;D项属于孟子的仁政思想。
只有B项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例4】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解析: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是吸收了韩非子的“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
而对于孔孟之道,较多的是继承与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例5】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解析:“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通过行政手段而采取的思想控制措施,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例6】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为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而大一统是通过地方服从中央,全国服从皇帝以达到政治上的统一,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的。
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