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状况的初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状况的初步研究
在初步观察及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了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出现时间、年龄效应,分析了他们前瞻记忆的表现特点,并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前瞻记忆水平的具体措施。
标签:学前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状况
前瞻记忆是指对未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活动的记忆。
有关实验表明,前瞻记忆在学前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发展起来了,而幼儿园阶段正是前瞻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需要记住捎口信给爸爸妈妈、记住第二天上学带某件物品去学校等前瞻记忆任务,如果儿童在这一时期前瞻记忆表现不佳,他们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就会产生障碍,如果我们没有抓住幼儿前瞻记忆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可能会给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影响。
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是由于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限制,这给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研究成果相对匮乏。
本文在对幼儿家长、老师及幼儿本人进行观察、访谈的基础上,针对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出现、发展、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并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前瞻记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关于学前儿童前瞻记忆出现时间及年龄效应的研究
前瞻记忆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随着年龄的变化,前瞻记忆有何变化?前瞻记忆是否在某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有明显的发展?这些问题虽然是前瞻记忆的基本问题,但至今未获得一致的结论。
Somerville等人的研究发现:即使长达几个小时的延迟,两岁儿童完成前瞻记忆任务的成功率可达50%。
也就是说,儿童在两岁的时候前瞻记忆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如果前瞻记忆任务与幼儿的兴趣联系到一块,尤其是延迟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儿童前瞻记忆出现的年龄会更早,任务的完成率也会更高。
例如,有家长反映“如果放几枚硬币在孩子口袋里面,并且告诉孩子经过小卖部的时候给他买零食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成功地提取这一前瞻记忆任务”;“如果告诉孩子带他去坐喜羊羊小车,虽然家长在路上会通过与孩子不断聊天这一方式让他忘记目标事件,但到了目的地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忘记提醒家长(喜洋洋小车不在眼前的情况下)”。
另外,关于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不同的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Somerville等人的研究发现,2岁~4岁儿童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方面的表现一致,不存在年龄效应。
Meacham和Dumitru的研究报告,5岁~7岁儿童之间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但是7岁~9岁儿童之间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显著。
而Kerns对儿童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研究发现,7岁~12岁儿童之间存在稳定的年龄效应。
Guajardo等人研究发现五岁儿童的前瞻记忆明显优于三岁儿童。
张磊(2003)等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园中班与大班儿童在前瞻记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初步访谈的结果表明,幼儿园时期确实存在一个前瞻记忆
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我们在访谈过程中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让幼儿明天带某件东西来学校,你觉得他会记得这一任务吗”,小班幼儿老师回答“多数会忘记”的居多。
而大班幼儿老师回答“多数会记得”的居多,这一结果初步说明幼儿在前瞻记忆方面的发展。
二、关于学前儿童前瞻记忆表现特点的分析
不管儿童前瞻记忆是在哪个阶段快速发展起来的,其中有一个观点我们是确定的,那就是儿童和成人的前瞻记忆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前儿童的前瞻记忆发展水平较成人低,尤其表现在时间性前瞻记忆方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儿童“记性差”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家长及老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一现象呢?研究表明,前瞻记忆与回溯性记忆相比,需要高度的自我唤醒与认知控制,而幼儿大脑这方面的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时间性前瞻记忆,在没有使用外在记忆策略(例如设置闹钟)的情况下,其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对时间流逝的监控,这可能是造成学前儿童前瞻记忆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其次,学前儿童前瞻记忆任务更容易受到进行中任务的干扰,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是儿童感兴趣的任务时。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之所以会把书包丢在路边,绝大多数是因为进行中任务的趣味性造成的。
我们知道,个体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幼儿的认知资源更为有限,如果某项活动占用的认知资源过多,那么个体分配在其他活动中的认知资源必然会减少,所以当幼儿把有限认知资源在进行中任务及前瞻记忆任务之间进行分配的时候,其前瞻记忆任务的提取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当正在进行中任务具有很大的趣味性时,由于幼儿缺乏认知资源合理分配的策略,前瞻记忆任务的遗忘就在所难免了。
再次,学前儿童前瞻记忆任务的提取离不开外部提示物的支持,但是其运用外部提示物的主动性及策略与成人差异显著。
对于成人,如果怕忘记做某事,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求外部提示物的支持,例如,定上闹钟或者做个卡片。
但是当问及幼儿家长“当您给孩子布置了某项任务,他会不会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忘记”时,几乎所以家长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但是当问及幼儿家长“您会不会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幼儿忘记做某事”时,几乎所有家长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他们表示,如果通过外部提示物的方式提醒孩子做某事,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这些证据均表明,外部提示物对幼儿前瞻记忆的重要性及他们在这个方面的欠缺。
最后,前瞻记忆任务的趣味性对学前儿童前瞻记忆任务提取的影响较大。
有实验表明,如果前瞻记忆任务是儿童所感兴趣的(例如记得第二天去超市给他买喜欢的玩具),儿童前瞻记忆任务提取的成功率能够达到50%以上。
但如果前瞻记忆任务是儿童所不感兴趣的,两岁幼儿记住的几率几乎为零。
即使到了幼儿园阶段,趣味性在儿童前瞻记忆任务提取过程中仍然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这与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对幼儿的影响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调查结果表明,如果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在幼儿园所作的得意作品(受到表扬的作品)拿给妈妈看,
不用任何外部提示物,绝大多数幼儿都能记得;但是如果让幼儿回家后把一份问卷捎给妈妈填好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即使反复向幼儿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幼儿遗忘的几率还是远较前者高。
三、提高学前儿童前瞻记忆能力的具体措施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水平与成人差异显著,那么如何提高学前儿童前瞻记忆水平也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的结果发现,不同的家长提高儿童前瞻记忆能力的方法各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其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培养其前瞻记忆能力的根本措施。
现在的幼儿缺乏独立性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而且表现在心理方面。
遇到问题父母帮他想办法,碰到困难父母告诉他怎么解决,上学前父母帮孩子想好要带的东西,放学后父母提醒孩子完成作业等。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会记得自己该做什么事?在访谈过程中,我们曾经问过孩子这么一个问题:“今天你为什么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选择“回家后妈妈没有提醒我”这一选项的孩子竟然接近一半。
我们也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小范围的测查,让老师在班级里挑选出几个“好忘事”的孩子,放学后我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谈话,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也比普通孩子要低。
这些事实说明,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是影响其前瞻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任务,并让他们自己承担前瞻记忆任务失败带来的后果对于提高他们的前瞻记忆能力必定有所帮助。
其二,积极的反馈与暗示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前瞻记忆水平。
“强化”是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前瞻记忆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
能够顺利的提取前瞻记忆任务,尤其是幼儿不感兴趣的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应当给予积极的反馈,这对于提高这一行为发生的几率意义重大。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幼儿我们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更不要给他们消极暗示,因为这对于他们下次完成任务没有丝毫帮助。
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例如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曾经当着孩子的面说过:“这孩子的记性就是差,”或者“孩子这么小,怎么能指望他记住这件事”等类似的话。
试想,在这样的消极暗示下,孩子的记性怎么会提高。
其三,对于常规化的前瞻记忆任务,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是减少遗忘的最有效措施。
孩子会忘记做作业,会把书包落在路边,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忘记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晚上回家做作业。
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提取达到了自动化,不再占用过多的认知资源了。
但是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培养起来的,所有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培养起来的,而是一件一件培养起来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记得每天放学回家后读一篇文章,那你就培养他阅读的习惯;如果你想让孩子每天记得练琴,那你就培养他定时练琴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坚持,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其四,教给孩子有效地使用前瞻记忆策略是培养他们前瞻记忆能力的重要方法。
如果成人怕忘记去做一件事情,会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自己记忆(例如定备
忘录),但是幼儿使用策略的主动性及有效性远不及成人。
基于这一点,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孩子记忆(例如在孩子的书桌上摆一个刻苦学习的玩偶帮助他记得去完成作业),我们曾经作过这么一个小实验,为了帮助孩子记得每天练琴,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火柴盒,盒内放着十根火柴,提示他们每天练琴十遍,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措施明显提高了孩子弹琴的熟练性。
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其五,将前瞻记忆任务与孩子感兴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目标任务提取的成功率。
前文所述,如果前瞻记忆任务是孩子所感兴趣的,任务提取的成功率要比普通任务高得多。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前瞻记忆任务都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将前瞻记忆任务和幼儿感兴趣的任务同时呈现能够有效地提高任务提取的成功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儿童感兴趣的任务提取出来之后能够成为目标任务的外在提示物,从而提高了前瞻记忆任务提取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磊.儿童前瞻记忆的系列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王丽娟,王淑燕,刘伟.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
[3]赵晋全,郭丽萍.前瞻记忆研究述评[J].心理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