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1. (6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
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任何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B .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汉族逐渐接受了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饮食方式和食物品种,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C .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的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其本土性特质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D . 中华饮食不仅引进外来食物,并消融改造,同时也不断汲取外民族的各种饮食文化元素,使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

B . 世界上凡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都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只要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和厨艺,人们就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C . 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又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完成芝麻“本土化”的转变。

D . 南北朝时期,“胡床”“貊盘”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和改造创新,方便了人们进餐,也开启了围坐“合餐”的新时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量外来食物能被中华饮食有效吸纳,既在于中国的自然条件为其提供了适宜环境,又得益于中国人认识到了其内在价值,在“和”文化的平台上进行消融。

B . 近代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这为现代中华饮食文化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 . 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但随着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
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而进入精神范畴。

D . 中华饮食以广采博收的文化气度,以开放性的文化思维,在合理吸纳与科学改造中,在接受外来影响时又始终不失自身的文化特性,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

2. (9分) (2019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上。

按照源代码、内核和应用环境等的开放程度划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分为开放型平台(基于Linux内核)和封闭型平台(基于Unix和Windows内核)两大类。

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 的开放源代码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该系统是首个为移动终端开发的真正的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软件,支持厂商有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

iOS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

此系统属于封闭型平台,仅供苹果产品使用。

美国某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安卓系统占全球市场份额85.9%,iOS系统占14%,两者市场份额之和近乎垄断。

艾媒咨询分析,中国市场上超过90%的国产手机首选开放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拥有如此高市场占有率不足为奇。

(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二:2018年中国手机用户下次更换手机时的品牌倾向
(中国信息产业网)
材料三:
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公布了华为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是面向未来的、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针对苹果和安卓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不足,鸿蒙首先解决的是跨平台的应用效率和部署,这种突破离不开鸿蒙的内核架构——分布式架构。

这种架构能使搭载鸿蒙系统的多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

现场演示显示,不同硬件的不同模块都可以跨平台互动。

比如,基于远程大疆人机与手机视频通话的场景,对方的视频直接就是无人机视角,这是一个创新的应用类型。

再如,多屏协同的应用,可以在安卓和Windows系统间同屏拖拽,实现高效办公。

鸿蒙内核的分布式架构,破解了原来手机App在电脑上无法通用的困局。

与安卓系统采用宏内核不同,鸿蒙采用微内核。

宏内核的核代码冗余太大,难以保证设备流畅性。

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5倍。

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核安全性。

和安卓系统相比,鸿蒙采用的微内核优势是天然无Root(终极权限)。

安卓系统采用Root权限,一旦这种权限被索取,那么整套系统的控制权即被攻破;而鸿蒙则采用“微核+外核”的方式,其中微核单独控制,而外核部分的每项模块单独锁定,即使某一项被攻破,也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模块,并不能获取系统所有权。

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

鸿蒙是一个开源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意味着全球开发者都有可能在鸿蒙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会现场演示了一款音乐类App,可在手机、车机、大屏上自动化兼容,解决了跨平台开发难题。

关于鸿蒙是否能应用到手机中,余承东说,当然能,而且随时都能用,正因为华为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启动鸿蒙。

(选自京燕网,有删改)
(1)下列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依据开放程度分为开放型平台和封闭型平台两大类。

B . 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型的。

C . 安卓系统、iOS两大操作系统占据了目前手机市场的主要份额。

D . 在成功开发出鸿蒙系统后,华为手机将不再使用安卓操作系统。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老用户的购买和复购倾向统计显示,国产手机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B . 鸿蒙系统采用新式架构,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多屏协同、跨平台沟通。

C . 鸿蒙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优于其他系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复购倾向。

D . 属于开放型操作系统的鸿蒙,可以让所有开发者都能够改善其系统性能。

(3)请结合材料,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3. (7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琴
【加拿大】费力克斯·勒克莱尔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

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

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

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

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

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6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

”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

“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

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

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

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

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

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

那时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

老人继续说道:“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

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

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

每星期一次。

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演奏。


小提琴家抬起了头。

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

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

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

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

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

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

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

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

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

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

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

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

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

B . “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

C . 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

D . 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E . 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所有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

(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

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广陵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仆。

万年廉平,内行修,然善事人。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

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及吉病甚,上自临,问以大臣行能。

吉荐于定国、杜延年及万年。

万年竟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八岁病卒。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

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

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

迁冀州刺史,复为南阳太守。

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

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

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

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B .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C .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D .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察举”是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 . “高弟”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品学优秀;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

其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C . “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

D . “掾史”是官名,汉以后中央各州县皆置掾史等官,分曹治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万年为人廉洁公正,性情平和,注重自我修养,但他能官居高位,也与他善于做人有很大关系。

B . 丞相丙吉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到丙吉家询问大臣们的品行能力,丙吉向皇上推荐了陈万年、于定国等人。

C . 陈咸做事的作风与他父亲不同。

陈咸在生活中很奢侈,每到一处任职就征调当地美食供自己享用。

D . 石显抓住陈咸泄露朝廷秘密的把柄乘机攻讦他,但没有成功,石显被投入监狱,后来虽减去死罪,却被剃光了头发做苦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②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7高三上·随州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9高三上·莱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________”印证了这个道理。

(2)在《望海潮》中,通过湖和山写出了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


(3)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三百篇,“________”。

(4)《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_______”。

(5)在《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是王勃对本次宴会的主人阎公不吝赞美之辞。

(6)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极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 (2分)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40个字。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

4G系统能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比3G网络快1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

4G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可实现无线区域环路、数字音讯广播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

4G不再局限于电
信行业,其技术还可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使局域网、互联网、电信网等融为一体组成一个通播网,无论使用什么终端,都可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向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演进。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

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

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

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

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1、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